管理学 点击: 2012-11-24
孔乙己导学案2017
《孔乙己》导学案(教师卷)
小组: 学号: 姓名: 一、作家、作品、背景简介:作者鲁迅,本文选自《呐喊》,写于1918年冬,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
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作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通读课文,联系本篇小说的有关背景、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预习方法与步骤指导
(一)、预习步骤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通过记叙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及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二)、预习步骤二:预习检测:根据拼音写词语。
1. 在这严重的监管下,chàn(羼)水也很为难。
2. 孔乙己刚用指甲zhàn(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3. 鲁镇的酒店的gã jú(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4. 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kuî chuî(阔绰)。
5. 听人家背地地讨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最终没有进学,又不会yíng shēng (营生)。
6. 孔乙己立即显出tuí táng(颓唐)不安模样。
7. 孔乙己看着问他问题的人,显出bù xiâ zhì biàn(不屑置辩)的神气。
(三)、预习步骤三:思考质疑。写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事件)。
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 第六段: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第七段:孔乙己教酒店的小伙计识字。 第八段: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吃。
2、你认为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从“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看出孔乙己是一个生活贫困潦倒却死要面子的人;从“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看出孔乙己迂腐不堪。从“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两处看出孔乙己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
3、选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人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作者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无聊的嘴脸,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笑声里蕴藏着悲凉的意味。 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1.选文第1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①刻画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为孔乙己的出场作有力铺垫。②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赏析用词的妙处。(4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 “排”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特点。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情形,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提升训练 让儿子独立一回(17分)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1.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5分) ........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2.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分) ....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不懂教育,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她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3.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分钟》综合资料之一
《一分钟》综合资料之一
一、教材简说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
读完《一分钟》,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一分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然后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欠”在“哈
欠”一词中读轻声。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叹、悔。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决、海—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比如,让学生说说“哈”为什么是口字旁)。
3可用下面的方法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4指导写字可分两步进行。
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八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包”字里边是“巳”,不是“”;“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其次要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包”字的竖弯钩要拖长;“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闹”
字的“门”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二)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3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再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然后派代表到全班交流;最后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4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实践活动
1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门、
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可以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如果学生用“门”和“口”组成“问”,也应给予肯定。
2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工人、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
组讨论。)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学案
习1)))))2 1 / 3
3))1 2 / 3
2017年春一年级语文下人教版二单元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活动。因此,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始终牢牢把握“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如揭示课文题目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题目,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下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词;将这篇课文大声地朗读3遍,想想写了什么;读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毛主席是谁。(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教师为学生做人物简介。(课件展示毛主席的照片,介绍毛主席的革命历程。) 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毛主席画像)
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
3.总结:是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4.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好吗?(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以歌颂毛主席的歌曲直接导入,渲染情境,迁移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题质疑: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明白。)
预设:(1)“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
(2)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2.认识生字“忘、井”。
3.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吗?“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4.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认读它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而且能记住它们。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用自学提示法进行引领,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紧抓课文题目,理清课文脉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符合“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抽读生字。
要认识的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主 江 住 没 以
2.找到难理解的词语:瑞金、领导、革命、解放。
3.汇报交流,分享记字方法。
(1)认识新偏旁“心”“广”。
(2)教师课件出示含有生字拼音的词,学生运用开火车法认读。
(3)出示没有拼音和词语的生字,学生认读。
(4)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自由汇报,使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识记。
4.读课文解疑。
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课文,并进行评价。
(2)同桌互助理解词语。
(3)自由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谁“不忘挖井人”?(沙洲坝的村民们。)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齐读。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会读了,再去读课文,这在认知结构上,是个“反刍”的现象。在读通课文这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以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四、指导书写
1.认读“吃、叫、主、江、住、没、以”,并组词。
2.重点指导:吃、没、以。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特点。
(2)观察教师范写,讲解笔顺,学习新笔画“横折弯”。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
4.学生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描红临写的过程中,教师播放音乐。教师不要忘记学生是初学写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师在教室里观察,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有效结合。
五、布置作业
搜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及它们的朋友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2.认读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江 住 没 以
3.认读词语:挖井、战士、不忘。
4.用“不忘”练习说话。
5.过渡:同学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学习课文时表现得更加出色。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城外的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
二、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1.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
预设:(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
(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质疑中探索,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三、体会缺水困难和有了井后的好处
1.出示水井图片: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图,这是什么?(这是一口井。)这就是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的那口井。毛主席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谁从课文中找出了答案?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句子)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读得比他好。
2.在老师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
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洲坝没有水,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生想象,自由汇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样读? 课件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1)“很远”说明了什么?
(2)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6.毛主席见到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难,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7.过渡:今天,老师把这又清又甜的井水带来了,谁想喝?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毛主席。)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喝了这口水,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能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人。)
8.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一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活动。在这几个自然段的教学中,先通过想象练说,充分引导学生体会缺水会遇到哪些困难,再读好课文。
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
1.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沙洲坝的人民又是怎样怀念他的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2)看课文插图,石碑上刻着什么?
2.引导:谁知道石碑上说的“不忘挖井人”的人指的是谁?(沙洲坝的乡亲们。)
3.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指导学生理解“时刻”这个词: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洲坝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是毛主席为他们带来了新生活,于是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5.小结: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富强而美好,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游客到瑞金参观,而且一定要喝上一口井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也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6.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文中的重点段,为突破这一重点,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思考、想象、表演、表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要让学生们勤于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2 我多想去看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2017感悟说说}.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 北京 告诉 天安门 非常 壮观 广场 走路
2016-2017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2016-2017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2016-2017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卷
调研时间:120分钟 调研分值:150分
第I卷(共三卷):语知部分(40分)
1.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⑴东风不与周郎便, 。﹙积累﹚
⑵ ,江春入旧年。﹙积累﹚
⑶ ,骚人搁笔费评章。﹙积累﹚
⑷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 。
⑸子曰:“其怒乎! ,勿施于人。”﹙积累﹚
⑹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王湾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
飞过,不由吟咏道:“ ? ”;在春夜的洛城,李
白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 。”
﹙运用﹚
2. 材料综合运用。(6分)
学校在本学期计划开展“阅读经典名著,提升文化品位”活动,下面是学校和班
级开展的一些活动。请按要求完成。(3+3′)
①学校召开“阅读经典名著,提升文化品位”的动员会,会上你作为一名学生代
表发言,请将你的开场白写在下面: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②活动中,请结合这些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细节内容对该作家进行推荐。
鲁迅 冰心 笛福 罗曼·罗兰 奥斯特洛夫斯基 高尔基
3.修改病章(10分)
申请书
校抗“非典”宣传组:
近来,SARS病魔在我国肆虐,严重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危。我国人民在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众志成诚抗击“非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校
师生也积极行动起来,每天打扫卫生、清除垃圾、测量体温。在校团委和学生会
倡导下,校内还成立了抗“非典”
宣传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势活泼的抗击“非典”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是班上的宣传委员,有一定的组织和宣传能力。很希望为抗击“非典”出一点
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初 一(×)班××
2003年4月××日
共8页 第 I 页
2016-2017年初一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4.名著阅读(8分)
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陆游、苏轼、李贺、辛弃疾都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或词人。
B.表现爱国诗人杜甫忧国忧民情思的诗篇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等。
C.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达思乡报国之情的句子是“将军白发征夫泪”。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出自爱国诗人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
2.根据你对名著的了解答题
(1).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物提议下,号称 。西天
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 。
(2).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
字: 、 。
(3).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含
标点20字以内)
⑷ . 1954年4月2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
日”,以向读书人致敬,向文化鞠躬。1616年4月23日,一代文豪 和
文坛巨匠 同时辞世。请问这两位文坛巨匠各自出生在哪一个国家?
你读过他们中哪一位的哪一部作品
5.奇思妙笔(6分)
1.请以巴金的繁星为主题写一首诗歌(1-10行),2.(11-19行)写出你读文学
的认识。(字数不能低于250字)
共8页 第 II 页
2016-2017年初一语文试卷{2017感悟说说}.{2017感悟说说}.
2016-2017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第II卷:理解与感悟(60分)
6. 古诗词鉴赏与阅读。(10分2+2+3+3+2)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 “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
生存境界(心情)?
2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3、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5、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7.文言文阅读。(20分8+4+6+2)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
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这则文言告诉你什么道理?
8.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幸 福 的 坡 度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
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进修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
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
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年领导一
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2017感悟说说}.
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
心。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
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共8页 第III 页
2016-2017年初一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时间长了,与孩子家长也熟悉起来,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
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
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
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着轮椅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我说,他行动不方
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男孩儿欲言又止,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
厂工作呢。
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
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
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您一件事可以
吗?”我说:“您尽管说。”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
给他吗?你知道,家长 3 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
“没问题。”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
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地说:“哪里
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我有些疑惑了。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
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
厂这么近,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这一推就是三年。
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我的心里一酸,
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见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
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小男孩儿笑起来,“叔叔你开玩笑?”我说:“警
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
色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的加点词语“自豪”的表达效果。2′{2017感悟说说}.
2.文章提及设助学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2′
3.体悟文中画曲线语句的内涵,想想“泪流满面”和“幸福极了”是否矛盾,为
什么? 3 ′
4.阅读文中两处描写秋雨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3′
5、整体感知全文,链接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题“幸福的坡度”的理解。4′
共8页 第IV 页
2016-2017年初一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初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二)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 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 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