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记忆力训练  点击:   2012-10-15

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篇一

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训练5

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训练5

人物曼德拉

一、人生缩影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点50分去世,享年95岁。当地时间12月10日中午,数万名南非民众与将近100个国家的领导人一道聚集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内,共同悼念曼德拉。

曼德拉,全名纳尔逊·罗利拉拉·曼德拉,1918年生于南非特兰斯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曼德拉率领非国大从事反种族隔离武装斗争,1962年被捕入狱,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其后在与世隔绝的罗本岛服苦役18年。直至1990年,他才重获自由。

即便是在长达27年的牢狱生活里,曼德拉也没有放弃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新南非的坚强信念,坚持要求白人政府废除种族隔离政策。1994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掌权后的曼德拉没有报复南非的白人,而是向他们伸出了友爱之手,在南非推行民族和解。通过不懈努力,曼德拉终于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彩虹之国”——无论肤色、性别均可以自由、平等地生活在新南非。

曼德拉的举动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1993年,曼德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世纪之交,曼德拉入选“影响了20世纪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二十人”;为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2009年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

二、懿行美德

曼德拉的坦诚 曼德拉在总统竞选活动期间,曾经乘坐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去纳塔耳演讲。

当飞机还有20分钟即将降落时,其中一个发动机坏了。飞机上的人开始陷入惊恐。只有曼德拉仍然安静地看报纸,仿佛一个坐火车上班的过客。飞机最终安全着陆,当曼德拉和同行的《时代》杂志执行总编辑斯坦格尔一起回到防弹的宝马车上,在后座上他转过来对斯坦格尔说:“天啊,我刚刚害怕极了!”

对于曾被囚禁在罗本岛的日子,他后来告诉斯坦格尔:“我当然害怕啦!„„我不能假装我是勇敢的,不能假装我可以击败整个世界。”但是作为一个领袖,你不能让人们知道这点,“你必须装一下门面。”

【多维品读】 1.镇定是胜利的基本素质。当美国的双子楼遭受恐怖袭击时,还能从大楼里面有序地逃出数百人。而且,他们在逃生时,还为冲进大楼的消防人员留出了救援通道。这种镇定蕴含着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2.装饰你自己的门面。一个残疾孩子,常常因为同伴的讥笑和欺侮感到沮丧、愤怒。他的母亲告诉他,当你用怯懦面对生活时,生活会不时给你沉重的打击;当你用自信和冷静来面对生活

时,生活会充满温暖的阳光。果然,当这个孩子尝试着用微笑面对他人的冷漠时,他终于收获了人们的谢意和信任。“自信”、“冷静”,这是人生的门面,是勇者的生活姿态。

3.领袖的意义。领袖是一面旗帜,一个方向,一种斗志。当大地震来临时,温家宝总理不顾流血的手臂,坚持站在废墟上向灾民喊话,这种站立在灾难和痛苦之上的精神风范,是领袖精神最好的体现。

【适用话题】 镇定是成功的基本素质、装饰人生的门面、领袖的意义„„

永不屈服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身监禁,当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在那里,他被关在4.5平方米的单人囚室,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当时,不论支持或反对他的人都认为,罗本岛条件恶劣,曼德拉的身心势必受到极大摧残,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在岛上与草木同朽,被世人悄悄地遗忘。 然而,曼德拉用永不屈服的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让自己的身心屹立不倒。早在青年时代,曼德拉就坚持晨练,在罗本岛的监狱里,他也没有丢下这个好习惯。住进“牢笼”的第一周,他便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开始锻炼。早晨起床后,不能外出长跑,他便改为原地跑、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活动。

他组织过囚犯足球队、拳击队,还通过反复斗争,争取到在监狱院中种菜的权利。曼德拉在狱中还努力弥合不同政见、不同派系狱友的关系,协调矛盾,求同存异。他甚至抽空完成了其唯一一个大学毕业文凭的进修。

在27年的铁窗生活中,曼德拉还喜欢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他从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选用明亮、轻快的色彩。“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84岁的曼德拉在南非举办个人画展时如是说。

【素材点拨】 曼德拉之所以能活着走出牢笼,并成为一名黑人领袖,正是因为其身上永不屈服、豁达乐观的精神。

【适用话题】 坚韧、不屈、乐观

活下去的勇气

1964年,南非的罗本岛监狱来了一位新犯人,他的代号是“第466号”。随后,他被关进4.5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生活。此后,466号每天都要到采石场做苦工,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甚至丧命的危险。

为了改变现状,在一次放风时,466号大胆地向狱长提议:“监狱的院子里有片空地,我想开辟出来种菜,您看可以吗?”没等他说完,狱长就用鞭子封住了他的嘴。可466号没死心,一有机会就找狱长求情。终于,有一次狱长不耐烦地说:“想种就种吧,别再烦我了。”而且,还破天荒地给了他番茄的种子。此后,一到放风的时候,466号就会去照料菜园。每当劳累、沮丧时,他只要看一看菜园,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令人吃惊的是,自从有了菜园,整个监狱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每到放风时,狱友们都会来帮他照料菜园,而之前暴戾的狱警也变得和蔼了。因为466号总把番茄发给狱友,然后再让他们送给狱警。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这个菜园一种就是18年,直至他被转到另一所监狱。466号囚犯就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他说:“虽然几个番茄不足以改变命运,但它让冷冰冰的监狱多了一份暖色,让人看到希望,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素材点拨】 在最绝望的境地里仍然保持着生的希望,不抛弃,不放弃,这正是曼德拉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适用话题】 绝望与希望、勇气

我没有敌人

纳尔逊·曼德拉的伟大不仅在于其矢志废除种族歧视,更在于他成为总统后实行种族和解政策。“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在获释时的激情演讲中如是说。

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面对国家的满目疮痍,面对昔日的血海深仇,他试图为南非寻找一条种族和解之道。在一间牢房里度过了近30年,他却丝毫未被怨恨侵蚀,他不允许曾经承受的任何侮辱将他的心变冷。即便是现在,对于曼德拉的这种精神我们也深感敬佩。

曼德拉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细节上。他用幽默化解对立和仇恨,这体现出一位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智慧。

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曾发生涉及严重种族歧视的“大猩猩事件”,南非人民义愤填膺,但曼德拉对这件事反而非常平静,他向媒体表态称,“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而在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曼德拉轻松地问工作人员:“你看我像大猩猩吗?”逗得在场的人会心一笑。

世界记住曼德拉,不仅因为他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身上总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被白人关了27年,当上总统时却邀请曾经的三名狱警参加典礼,并自豪地宣称:“我没有敌人。”

【素材点拨】 不断原谅,不断前进。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

【适用话题】 博爱、宽容

掩藏心中的恐惧

1990年,曼德拉出狱,随即成为名人。美国时代周刊总裁史定高,为了给曼德拉写传记,追随曼德拉起居巡察。

有一次,曼德拉与史定高一起乘一架六人座小飞机在南非上空飞行。曼德拉看见桌子上有一份报纸,便捡过来阅读,不但看,还朗读起来。原来,他在狱中曾许多年被单独囚禁,为了培养意志力,每当有书本和剪报送进来,他都会一遍遍诵读。狱中养成的习惯,出狱后曼德拉仍戒不掉。这天,机窗外阳光普照,曼德拉念报纸念到一半,忽然停下来,询问坐在身边的

史定高:“你看看窗外,那副螺旋桨引擎是不是坏了?”

史定高站起来一看,引擎果然没有运转,只有另一边那副在动。他大吃一惊,即刻冲进驾驶舱。驾驶舱里的机师们,其实早已察觉,正在紧急滑翔,借助风力紧急迫降。史定高回到座位,把实际情况告诉曼德拉。曼德拉听完后平静地说:“很好。”然后拿起报纸,继续朗读。 飞机有惊无险,靠风力滑翔顺利着陆。曼德拉像没事一样,与史定高走下飞机,此时他才说:“刚才在机上,我心里其实很害怕,吓死了。”

史定高问他为何可以如此从容。曼德拉说:“长期的斗争,每天都是险境,生命面临中断的情况发生过无数次,我早练成了一套隐藏恐惧的本领。”

史定高说:“我以为你无惧,一切都不怕。”

曼德拉说:“不,其实我很怕。但要感召千万人,站在他们的前头,枪炮和监狱,拳头和刑具,你心里不论多么恐惧,也要摆出一副冷静无惧的样子,不然民众就不会追随你。”

【素材点拨】 恐惧来源于内心,只要战胜了自己,一切的恐惧都会烟消云散。

【适用话题】 恐惧、淡定、战胜自我

感谢看守

当曼德拉在罗本岛服刑时,有3个狱警专门看守他,而且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但是,当1994年曼德拉当选总统时,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他说,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虐待他的看守致敬时,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于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苦难和痛苦。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素材点拨】 曼德拉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我们“厚德载物”四个字的现实意义:成就与德行往往相辅相成,以深厚的“德”育人利物、不计前嫌、宽厚豁达。此乃真伟人也!

【适用话题】 豁达、胸襟

休职不休心

1999年,曼德拉从总统职位上卸任后,人们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对他的期望,而他本身闲不住的个性也使他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曼德拉基金会成立后,他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条件和帮助解决艾滋病问题这两个项目上。

他经常邀请大公司的老总们去南非的偏远地区“旅游”,考察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因为曼德拉本人声望极高,公司的老总们也非常荣幸能获得这个机会。看到当地孩子无法上学的境况,不用曼德拉多言,老总们就会主动承诺捐款,给孩子们建学校。 学校落成之际,也是曼德拉最高兴的时候。每当他不辞辛劳乘坐几个小时的直升机来到

这些新落成的偏远学校时,通常已经有无数远道而来的人们等在学校外面迎接他们的马迪巴(人们对曼德拉的爱称)。目前,这种模范的学校已经超过140所,所需资金都是曼德拉从国内外的各个大公司“化缘”而来。曼德拉不止一次在开幕典礼上说,我只不过是个无权无势的退休老人,但你们对我的热爱和朋友对我的支持使我能继续为大家做点事。

防治艾滋病是曼德拉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曼德拉多次公开主张各国政府要正视艾滋病的存在,并呼吁人民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曼德拉的二儿子马伽图感染艾滋病死去后,曼德拉公开宣布了这个事实,并号召人们尽最大努力为防治艾滋病而斗争。

【素材点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从来就不只是那些身居高位的领导人的责任,“不在其位,也谋其政”,这个可以有!

【适用话题】 责任感、主人翁意识

三、嘉言语录

1、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2、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

3、我梦见,通过非洲各国领导人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非洲的种种问题,非洲实现了统一。我梦见那广袤的沙漠、茂密的森林,还有那无际的荒野。

4、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事业。我反抗了白人专制,我也反抗了黑人专制。我抱有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希望大家在这样的社会里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享有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如果需要,我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5、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6、年纪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人们会因为你的灰白头发而尊敬你,会说各种各样的赞美之词,但这些话可能并不与你本人相符。

7、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8、没有人生来就是勇敢的,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要假装勇敢,并学会克服恐惧。

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篇二

2017年2月最新高考作文素材

人民网评: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

近段时间,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

撇开《成都》的曲调不说,它的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歌。“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抑扬顿挫的韵律、画面十足的文字,比起声嘶力竭的无端发泄,赵雷的笔触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给我们带来温暖而沉静的安抚。也无怪乎有人在安静听完这首歌后,感慨:“成都因为赵雷的《成都》更加成都。”话虽绕,却点出了《成都》火的缘由:共鸣。

同样,武亦姝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武亦姝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 其实,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古典诗词,自不用说。不少民谣,也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言持久。更别说,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外,对于心灵成长,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当然,俗和雅,并非截然对立。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打动人心。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那些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让人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演绎,只不过,这种“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

赵雷、武亦姝有两句话,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人生需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另一句是,“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始终干净的东西”“文化的烙印”,表述虽有不同,但无疑,都是对雅文化的一种呼唤。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是是赵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文化启示。 人民日报:诗心不老,远方就在身旁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了。荧屏上,选手们激烈角逐;荧屏外,老百姓争相关注。它让更多的普通观众走进古诗词瑰丽精妙的艺术世界,感受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相信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有诗心相伴,本期微议录和各位读者说说那些与诗歌同行的故事。

——编 者

“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虽不是从课本上学来的,却让我印象深刻。记得十多年前,从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引用了这首诗,当时还没来得及体味诗中的深层含义,“心远地自偏”一句已击中我心。

这首诗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想想几年来的工作生活状态,一是工作繁忙,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常态,二是所在城市的环境相对舒适,二者合在一处,有一种“外面世界精彩,里面自己无奈”之感。这几年,虽然充实,也所获无几。我认识到,没有时间、难有所为,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够高远。现在,人们也面对着很多干扰和诱惑,更应该以积极、冷静、理性的态度融入世界。后来,为了让自己“心远地自偏”,我重新梳理了工作和生活,比如利用散步时间思考一两个问题,利用早起后、午饭后和晚上睡前的时间读书写作,结果收获不少。

实际上,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匡吉

强人心者莫若诗

当记者之前,我一直与文字无缘,读名家巨作都不能走心,更遑论诗歌这类文字精华了。有机会深入接触后渐渐明白,诗歌为心灵开启了一扇大门,特别是那些与诗有故事的人。

这些人中,有的天生诗心,文笔独到,读他的诗是一种享受;有的虽夹凡带俗,偶尔也有惊艳。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大的内心:不惧庸常、不畏流言、不媚世俗。所谓强大无非三种:一是无知即无畏,二是由金钱、地位、名誉等支撑起来,三是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诗人就属于最后一种,在他们的世界里,现实的光怪陆离、生活的波澜起伏,无须粉饰,都有诗的琉璃世界。

芸芸众生,自是不能都成为诗人的。但若拥有诗心,便如手握长剑的英雄,拥有斩妖除魔的神力。这诗心,绝非世人眼中的多愁善感、悲秋伤春,而是有一股磅礴伟力,激荡出人生的波澜壮阔。面对物欲横流,不俗不媚;面对人生跌宕,不悲不喜,这或许是诗歌散发出的魅力。

——@张俊

种下诗的种子

什么是诗?小时候,父亲教我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年幼不懂春愁,却知爱惜春光,字里行间感觉到音韵之美、诗心之美。现在听磁带里录下的软软童音,拖得长长的“知多少”带着颤音,仍然感念父母留下的声音资料。

“春眠不觉晓”的影响远不止此。每年放暑假,我从绍兴乘火车到上海,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和父亲比赛“石头剪刀布”,输的人要罚背一首诗,当游戏持续1个小时以后,同座的人就开始惊叹于我的诗词量了。因为热爱诗歌,也得益很多,如获上海市语言文字大赛的状元、全国书香之家的荣誉。现在,女儿开始牙牙学语,我也选择用诗歌进行启蒙。我相信,在儿童时代,接触“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句子,在诗词中知道苏州有寒山寺、武汉有黄鹤楼,会受益终生。

当小小的女儿用稚嫩声念诵着“夜来风雨声”时,我仿佛看到诗歌的种子在家中生根发芽,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王丽娜 新京报:宁波老虎咬人事件,生命堪悯规则当守

这起老虎咬人事件,责任仍待厘清,却也留下警示性隐喻——敬畏规则,往往也是种自我保护。

29日(大年初二)下午2点左右,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有围观者称,被咬男子近距离逗老虎时被老虎咬入园内;另有信源说,事发时虎山内有饲养员在喂老虎,男子则越过了隔离栏。目前咬人的老虎已被击毙,男子被送往医院后救治无效死亡。男子被咬的视频、图片被传到了网上,让人为之惊心。

老虎咬人惨剧,发生在“初岁元祚,吉日维良”的喜庆节点,愈显悲怆。生命堪悯,涉事男子命丧虎口,让人扼腕且痛心:他的离世,宣告了悲剧最后的转圜空间被堵死。毋庸置疑,这么一条生命遽然画上句点,于家人是丧亲,于你我则是秋鸣也悲之痛。

对逝者当怀悲悯,但此事中的是非仍需廓清,这也是对涉事各方和公共舆论的交代。就目前看,有些信息仍不明朗,比如男子究竟是如何被老虎“拖进虎园”的;网传的男子“逃票误入”“私自穿越”等说法是否属实;有媒体报道男子“14:30许被老虎叼入园内,被救出时间为15:43”,救援有无耽搁;还有游客反映关老虎的玻璃内侧未加装防护网„„这些问号亟待被拉直。如今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希望其借助园区监控视频和缜密查证,尽早查出和公布真相。

这次惨剧,易让人想到以往很多动物园发生的动物伤人事件。这些事件在具体情节上千差万别,但这类事故上的动物园管理方与游客责任划定,适用法则却如出一辙。

尽管男子去世令人悲痛,但情归情,责任判定仍需回到以法律为准绳的框架中来。对于动物园动物伤人,《侵权责任法》明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动物园免责的唯一法定情形,就是证明自己“尽到了管理职责”——注意,是监管,而不只是提醒。

男子有没有越过虎山与游客游览区之间的河擅入“禁地”,动物园方面有无尽到隔离还有现场救人责任,关乎两方的责任分量划分。在事故合理担责方面,有个汉德公式:B(预防事故的成本)

在网上,好多人“同情那只被击毙的老虎”。这是种感性判断,糅合了不少基于“小道消息”的臆断。若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救人而杀虎,采取“枪杀”之类应急办法,合乎人道原则,符合民法上的“紧急避险”要素,当然这也得视枪杀老虎是“事中”还是“事后”、具体情境合宜与否。

真相是结论的依据,就目前看,许多把靶心对准死者的说法失之过激,悲剧不可“段子化”。但跳出个案看,有些提醒并非多余:比如对规则意识的信守。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罔顾规则的低成本与好处,却忘了规则被漠视背后的风险。{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今年春晚上相声《新虎口遐想》很火,人落虎口旁,衍生出一堆笑料包袱。可现实中人落虎口的代价,容不得“戏说”。在动物园游玩,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即便有好奇心,也要将其收束在规则和理性框定的边界内。“偏向虎山行”当拟喻还行,当实践指南就惨了。

死者已矣,殷鉴犹在。宁波这起老虎咬人事件,责任仍待厘清,也必须廓清,但其隐喻仍具警示性——敬畏规则,往往也是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规则意识缺失背后连着的,往往是灾祸之始。

媒体:宁波老虎咬人 我们最该做的绝非“嘲讽” 宁波老虎咬人事件有了后续进展。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1月29日晚证实,涉事男子张某事发当天下午未买门票,先后翻越两堵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老虎散放区后最终发生意外。死者家属则称,就算人是从后面翻进去的,也是动物园张某被老虎袭击的视频传出后,一阵“咬死活该”、“老虎可怜”的舆论风暴,也由此掀起。从舆情看,“偏激言论”不少,且把持着“批评不守规则”的道德据点,但很多观点并未展现出服膺人心的力量。

在节日当口,面对这样的惨剧,哪怕内心有再多的“怒其不对”,也不宜摒弃基于人本原则的起码悲悯。要知道,尊重逝者,哪怕只是出于一种“仪式化的哀悯”,也是一条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一个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论边际的人,即便挥舞着规则的大棒鞭挞别人,又如何让人相信他自己会是规则的模范遵守者? 就舆情而言,那些“逃票该死”之类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同情人还是同情老虎,也是伪命题,将两个问题人为对立,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将怒火引向不幸者,增加其罪责。

这本是人类社会无需讨论的问题:纵然老虎死得“冤”、值得同情,也不影响掉进“虎穴”的遇难者亦值得同情。

是的,挑战规则要付出代价,但这代价跟“死”之间隔着太多的不可知与难控因素,比如翻墙翻进的是老虎散放区等。张某固有过失,但承受的代价够沉重,虽然老虎凶猛是其本性,可张某终归不幸,再用“作死”“该死”的审判式话语对其嘲讽,也是人性层面的逾矩。

有责任归有责任,它跟“该死”,不应轻易地画上冷血的等号。

此时此刻,讨论分析动物园的事前防范、事后救助是否存在过失疏漏,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仍在待解的问题集合之内,但或许已非最有价值的命题。张某存在逃票、擅闯的行为,理应为其后果承担最大责任,其不幸主要源于对规则的漠视,如今已无争议。而动物园方的管理责任是否应涵盖对极端个例的安全无虞兜底,仍需探究。相信动物园管理方和张某亲属会在民法框架内,妥善解决好善后事宜。

但作为一起公共事件,不应满足于民事争议的解决,更不能止于“隔岸观虎”,因为漠视规则、不守底线绝非张某一人独有,作为惯常现象,此类弊习已深刻地塑造着我们这个社会的秩序形态。

这并非泛化的“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逃票者”式的抽象拟喻,而是言指我们无法讳认的现实:很多人都认同要有规则意识,但可能只是“嘴上认同,行为上很诚实”。

规则关乎文明。规则成为普遍行为规范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架构,始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基于儒家纲常伦理、农耕熟人社会和封建宗法秩序的“规则”,但现代文明语境中的规则,是一套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崭新体系,

对其制定和执行程序都有严格要求,必须具备内植于普罗大众生活日常的平等、开放、包容等品格。{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规则的落实要靠外在的强制和干预,更依靠内在的信服和自觉,特别是内心的敬畏。如果规则的执行变成身份的博弈,规则的效力会随着场景的差异而不同,那这样的规则注定无法担起勘定行为边界、守护公序良俗、保障生命伦理的重责大任。因为规则治理是“平之如水”的整体,哪怕细微处的失守,都可能导致整个规则体系的蚁穴之溃。

一旦不守规则成了习惯,其风险就会呈现出墨菲定律般的规律,危险可能不会每次都随之出现,但风险炸弹就埋在那。不幸的是,张某就遇上“炸弹”被引爆。

{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从网络上激荡的言论看,或许我们社会中的多数对遵守规则有很高期待。但如何突破对待规则的利己主义,让规则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边界,才将真正决定着以后类似悲剧是否还会再发生。

人民网评:济宁城管撕春联,“撕碎”了百姓的心

日前,一则关于“济宁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开展春联福字整治活动”的消息,在网上引发讨论。消息称,济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从正月初三起开展了对辖区春联门贴的专项整治活动,共清理春联、门贴、福字等450余处。2月3日,济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一工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节贴春联,不仅表达着民众迎春纳福的美好祝愿,更已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济宁城管六大队却在大年初三上街撕春联,往轻了说是伤害民众情感,往重了说是破坏传统习俗,不近人情,简单粗暴,显得既无趣又无知。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据称孔孟皆出生于此,这样一个儒家文化兴盛之地,却何以干出此等极没文化的事?尚不知究竟是哪个官员乱拍脑袋,做出如此颟顸的决定。如今,舆论讥诮,当地民众也啧有烦言,无不说明这个决定不得人心,背弃公序良俗。

此前有报道称,当地城管解释,贴春联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节日过后,破旧凌乱的春联福字不但失去了营造节日气氛的作用,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这番说辞,经不起推敲。试问,贴个春联就有安全隐患了?春联喜气洋洋,点缀着门框,抒发着国泰民安的朴素诉求,如何谈得上视觉污染?

再说,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十五还算年。这春联才贴几天,就给人家撕掉,在春节假期里城管加班加点,看似敬业,可这敬业也得用对地方,如果用在了扰民,用在了涉嫌侵害老百姓的物权上,还不如在家休息。

有说法称,济宁城管撕春联的背景是当地正在创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卫没错,错的是不按套路出牌,错的是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试想,如果置传统习俗于草芥,视民众情怀为无物,即便创卫成功,又有何益,不是本末倒置,跑偏了焦点吗?如果把创卫当成政绩,而在创卫过程中胡来,则折射出畸形的政绩观。

另据报道,城管撕春联并非仅在济宁出现,此前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城管也干出这样的事,称“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春联绝对属于乱贴乱画”。这真是奇谈怪论!城管撕春联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撕时强词夺理,乱作为的背后是权力失控,不受应有的规束。该管的事不管,不该管的却乱管,并且以高尚的名义乱管,一旦放任这种乱作为思维,后果不堪设想。

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篇三

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训练4

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训练4

人物曹禺

人生缩影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二、懿行美德

1、洗澡读书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2、删改台词 1954年春天,北京人艺排演《雷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作为剧作者和院长的曹禺,竟对台词做了比较大的删改。 第二幕,蘩漪原来有这样一大段独白——“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冒一次,什么我都烧得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着你们。”

这段独白一共有156个字,结果被删改成——“热极了,闷极了,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

这段删改后的独白只剩下了20个字。大约,真可以叫做“精益求精”了。

3、优秀演员 曹禺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据万昭与万黛回忆:“爸爸在挪威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玩偶之家》)中扮演女主角娜拉。剧中娜拉背着丈夫准备离家出走,爸爸演这段戏,一个人在台上又说,又歌唱,又跳舞,把她在丈夫面前慌乱、复杂的心情,演得精彩极了;爸爸还扮演根据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名剧《悭吝人》改编的《财狂》主角,在韩伯康发现丢钱的那场戏中,他一人又是哭,又是闹,最后‘蹦蹬’一下晕倒在台上,把韩伯康这个守财奴表现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受到当时报刊的高度评价。”

4、临终遗憾

曹禺最后的日子里,前后在北京医院住了8年,在此期间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没有离开过文学创作,自然主要是戏剧创作。老师手边一直有好几个本子,其中有活页本、小笔记本、学生用的横格本„„里边的内容很丰富繁杂,有他的断想,有日记,有人物的对话,有写出的诗,更多的是他想写的剧本之提纲等。

那段时间,曹师的枕头边上常常放着《托尔斯泰评传》之类的书。他看起来很是认真,很有兴致。有时,他看着看着突然一撒手,大声说:“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甘。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你知道吗?”

5、疑惑

为何曹禺在短短数年内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在文坛迅速崛起,而后又在正当盛年之时其艺术创造力很快下滑?曹禺前期剧作的原创性和生命力究竟在哪里?是哪些因素赋予这些剧作如此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曹禺后期剧作的生命力为何迅速衰退?导致他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诸多研究者在反复探究的问题。 应该说,曹禺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他站在人类的高度去看待和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他是用一种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心灵语言去讲述人的不幸遭遇,以一种深广的悲悯情怀来看待人的痛苦。他的立足点,他的悲悯情怀,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都能深切理解并产生强烈共鸣。而曹禺创作生命力的衰退,与其说是他被困于行政事务与政治运动的结果,不如说是他前期的作品在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中被广泛误读的结果。尤其是当时过分强调切近时势的文学批评理论,对曹禺产生了巨大影响。曹禺剧作中凡是与时势相切合的内容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与时势相对有距离的内容则大受攻击 ① 。这些误读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最终使曹禺对自己的创作方向产生了误解,并由此导致他的创造力偏离了自己所熟悉的轨道而进入了他人设定的轨道。也可以说,正是始于三四十年代并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

期内占据社会主导话语的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批评,使曹禺极富原创性的创作受到了严格的制约而无法自由发展。

三、嘉言语录

【关键词】曹禺剧作语言、个性化、动作性、抒情性、音乐性

在20世纪初的中国诞生了一位戏剧大师——曹禺。这里就《雷雨》这部作品谈谈对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的肤浅认识。

一、语言高度个性化

剧作家塑造舞台形象,必须通过剧中人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直接诉诸观众的耳目,不像小说那样,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身份,从旁加以说明以丰富读者的想象,因此语言对于戏剧中的性格描写有特殊作用。戏剧语言的任务,首先在于显示剧中人的性格特征,言为心声。曹禺先生给每个人所写的台词好像并非出于剧作家的手笔,而是发自剧中人的内心深处,它的语言来自生活。这些语言表面看来都是较普通的日常语言,但随处都带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种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人物个性化的思想性格特征。使人读完对话,就能感受到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我们结合《雷雨》分析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如《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对话:

周朴园 (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拿起来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指窗户)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很奇怪)你站一站,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

周朴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吗?

鲁侍萍 是,老爷。

周朴园 三十年前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我派人打听过。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周朴园 你——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这段对话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态度,最深刻地揭露了周朴园伪善的一面,据他自己向侍萍表白,他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她。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记为她过生日,一切都照着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都还是从前侍萍所喜欢的旧物,他到东到西总是带着,而且陈设布置仍依照三十年前侍萍动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受了病,总要关窗户,因此他到现在,即使在夏天,这个房间的窗户还是不许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还是衬衫,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他一听到侍萍的无锡口音,便很有深情地急着打听起所谓的“梅小姐”的事来,并说想把她的坟修一修„„。这些,似乎的确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侍萍,而且还是深情眷恋,朝夕怀念她。然而,当他知道他所怀念的这个人并没有死,而且现在就站在他面前,就在跟他面对面地谈话时,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对方:“你来干什么?”这样极端矛盾的态度,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声气,仅通过一句“你来干什么?”叫人不难看出周朴园伪善地本性。 周朴园的第一次出场:周朴园缓缓地踱进来,弟兄两个异口同声地喊着:“爸”。周冲并且问了一句:“客走了?”做父亲的对这些热情而恭敬地招呼,只微微点了一下头,却转过来用如下问话招呼了他回来后才第一次见面的妻子——繁漪的关切,但口吻远不是很热情的。接着在他用同样缺乏热情的“还好”二字回答了繁漪对他的问候以后,就要繁漪回到楼上去。他是这样说的“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他后来强迫繁漪喝药是这样说的“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给孩子做个榜样。”周冲同情工人,似乎要跟父亲讲理,他却不屑多辨,只用一句话封住了儿子的嘴:“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在这一场中,他并没有太多冗长的语言,但是在一系列的“应当”和“我认为”的词句中,就使得读者和观众一下子把握住了周朴园性格特征——专横、冷酷。

曹禺剧作中的人物之所以能够显得那样的鲜明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笔下每一个人物的语言都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色的。

二、语言富于动作性

戏剧人物特征第二点是台词的动作性,语言的动作性,并不是要求用台词代替人物的行动,而是指那种结合着人物的动作,能表现人物说话的动机、意图和目的。暗示出隐藏在人物语言背后的意志冲突,并且还能预示出和下一步情节开展的联系,这样的语言叫做语言的动作性。曹禺戏剧语言的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对话的鲜明性,他所写下的对话,总能够紧紧抓住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的心伴随着剧情发展的节奏而一起跳动。读着他的剧本,我们的心头总离不开紧张和激动,很难有平静的时候。原因在于他的对话,都是从行动着的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都贯穿着强烈的动作性。这些人物所说出来的话都是为了应付他们所面临的紧迫的情势,所以这些对话就富有吸引人们的注意、扣人心弦的魅力。如《雷雨》第二幕有这样一段:

周 萍 (忍不住起,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高声)你,你!(正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鲁妈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停止打大海,仍拉着大海的手)

鲁大海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到周萍面前,抽噎)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在这段对话中,鲁妈一心想要见一见自己近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萍,想不到竟亲眼看到他动手打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两个巴掌。他心头真有说不出的沉痛与悲愤,不仅大哭着走到周萍面前责问他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问:“你是谁?”,鲁侍萍答:“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妈这两句话中的转口,非常贴切地传达出了她当时万分悲痛而又复杂的感情,同时,也显示出了语言的动作性,诸如此类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听: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你来干什么?”他内心的语言其实是说:“你想来敲诈我吗?” 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他一定想:不是你自己要来敲诈我,那么准是有人指使你来敲诈我的了,所以他接着问:“谁指使你来的?”这一问一答不过是二三秒钟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周仆园的内心变化却是异常激烈的,他的思想是经历了很长的路程的。他一定会想到这个人多半是鲁贵,而鲁贵又是那样的狡猾、难对付,他就更感到事态的严重。等到听侍萍说了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后,他才觉得还好,只是她自个找来的,总算没有别人夹在里面。因而他就不像原先那么紧张了,但他还是认定侍萍是有意找上门来的,要摆脱她,解除这个麻烦,他想是总得费些周折,花些钱财的。但不知她此来的意图究竟如何,且先听听她的口风再说吧。因而他才冷冷地说了一句“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周仆园内心真实意思是:“那么你究竟想怎样呢?”。但是,侍萍的思想、心情却完全走着另一条路,并不是沿着他的内心线索前进。她在与这个人短短的接触中发现他似乎并不像过去那样无情,因而,刹那间她几乎忘了这个人过去对自己的种种不情不义、种种灭绝人性的行径,开始想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了。而忽然,这个人又重新露出了他的本相,而且把自己看的那样卑鄙、下见,以为是来敲诈他的。侍萍又重新清醒过来,她三十年来的悲愤郁积、血泪痛苦一下子就想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样奔涌而出。她的这种感情的爆发,使得周仆园有些害怕,怕张扬开去,有损自己的面子,于是用感情软化他。这样,我们就听到了他下面的话: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果然,他这番话立刻奏效,侍萍低下了头,平静了,这一下他的目的完全达到了,这里就突显了语言的动作性。{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三、语言有诗意,富有抒情性

在曹禺的作品中,他的语言的动作性是与语言浓厚的抒情性结合在一起的。真正富于动作性的台词,必然同时也是富于抒情性的。因为只有从真正的戏剧冲突的基础上产生,发自内心深处,能够揭示人物潜藏的情欲和意向的台词,才是真正富于动作性的。《雷雨》即是这样,剧中人物随时流露出诗情画意,启发读者和观众的想象,进而深刻领会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如第二幕中,周仆园早就两次派人催过繁漪去看病了,繁漪没有去,于是周仆园亲自跑来了。

周朴园 你怎么还不去?

周繁漪 (故意地)去哪儿?

周朴园 克大夫还在等着,你不知道么?

周繁漪 克大夫?谁是克大夫?

在这里,周繁漪故意说不知道克大夫是谁,而且对周仆园说,她根本没有病,并且直向饭厅门走去,周仆园想喝住她,但是完全没有用。

周朴园 (大声喊)站住!你上哪儿去?

周繁漪 (不在意地)到楼上去。

周朴园 (命令地)你应当听话。

周繁漪 你!(不经意地打量他)你忘了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啦?

2017年高考备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篇四

2017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必备

2017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

别让“甩老族”肆意践踏养老责任

戴先任

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子女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甩老族”。前段时间,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像这样的“甩老族”在郑州也有,而一些民营养老机构本身运营就困难,在遭遇这些违背诚信的“甩老”行为之后,不仅维权困难,经营更是雪上加霜。(5月24日《河南商报》)

“甩老族”的出现,让人心寒,尤其是在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口还在剧增的中国,各地频发“甩老”事件,应该对此引起重视。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仍是主流,子孝孙贤,是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甩老”事件频发,则让人担忧老年人的养老处境。

这些“甩老”事件,很多都发生在养老院,子女在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后,就不管不问,不再支付费用,而养老院出于人道等各方面考虑,又不可能把这些遭受遗弃而且往往还是病重、羸弱的老人赶出养老院,养老机构为此承担了本应是老人子女承担的费用。而很多养老机构都是民营,这样就给养老院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

这样的“甩老”事件越来越多,需要养老机构更为重视对老人家庭条件的调查,看老人子女是为了“甩掉包袱”还是真心为了让老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当然,这样的措施也无法阻挡那些恶意遗弃老人的不孝儿女。这就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立法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让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养老机构可申请变更老人的监护权,对老人财产实行托管,用以支付养老费用。同时,也要加大对遗弃老人的不孝子女的追责力度,不能让这些不孝子女遗弃了老人,还能逍遥法外。

其实“甩老族”并不止表现在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就不管了,不孝子孙将老人遗弃到养老院,还是有希望养老院替其养老之意,而有些老年人,其子女也不送老人去养老院,也不赡养老人,或对老人实行家暴,比如在生活上,对老人不好,让老人吃得不好,穿得不暖,甚至时时咒骂老人,这些虽然没有驱赶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海南高考作文分析
下一篇:2017搞笑说说最新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