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感悟说说

想象力  点击:   2012-09-04

2017的感悟说说篇一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四个太阳》听课有感

《四个太阳》听课有感

今天在一所小学听了一堂语文课,课后进行了评课,通过听、看、评,感触颇深。教学一线的老师迫切需要有人对他们的课进行指导、帮助,以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今天执教的是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的课文是《四个太阳》。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的像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寒冬,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人们都有这个希望。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朗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很适合背诵。

那么,通过本文的教学要达到三个预期的教学目标: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可以说这位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如蜻蜓点水:没有落实识字教学,没有加强朗读训练,那就更不要说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学像这样语言优美、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朗读,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朗读示范、领着学生读等形式。最终要让学生把语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是能读出感情。下面我想就这位老师所执教的《四个太阳》为例谈一谈如何加强朗读的训练:

首先要读正确。低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对故事犹其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教学这类的课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有一个小朋友,

他画了四个太阳,它们是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太阳,还有一个彩色的太阳。(教师边说可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示意)他想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认真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用形象的太阳公公出场,亲切又简单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象性,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接着可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就是小组相互读课文,正音和教师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是否掉字和添字。

然后要读流利。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我们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课文里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哪四种太阳呢?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就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通顺、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但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我觉得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能谁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吗?老师这里有四个太阳,你能说说吗?”可出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这样,语言文字化作生动活泼的图画,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帮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最后要读出感情。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活动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

二、要落实字词的教学。

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定量1600——1800个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四个太阳》这篇课文里有13个生字需要认识,有6个生字需要书写。识字量很大,如果不采取一些方法的话,那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也是想试图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但是她用的不够,只是采用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来让学生巩固识字,学生在课堂根本就没有其它识字和写字的时间,如果按照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识字是一定有问题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落实识字教学呢?这位老

师布置预习汉字并检查,这个环节是好的。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自主识字并发现识记的方法。不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说是游戏让学生进行识记巩固。如:编儿歌、“开火车”、猜谜语等游戏是我们在课堂里常用到的。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边玩边学,边学边记。识记效果会大一样的。

三、要进行拓展练习。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太阳,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画下来。通过画一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着还可以抽时间展示小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就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动脑思考,思维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体现了语文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7的感悟说说篇二

2017经济学二次考研的个人经历与感悟

2017经济学二次考研的个人经历与感悟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种艰难的取舍,也是一种生活的矛盾,正如我们的考研和就业。两者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藏在心中,但是不知应该追求哪个,应该放弃那个。考研之于学历、就业之于经验,两者同样重要,同样诱人。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以及建树,花费三年的时间得到硕士学位还是值当的。现凯程为大家带来重要备考信息点拨。

2017年考研算是落下帷幕了,虽然依旧在焦急地等待复试结果,但此刻已经是个句点,凡事听天由命了。为了回馈论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给即将报考人大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特此写一写我个人的考研经验吧。

一、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2017年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初试413,其中数学143、英语72、政治76、专业课122。

2015年毕业于北京一所普通211高校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当年报考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考分368吧(数学123英语59政治68专业118),当年的金融录取分数是380,无缘复试。当时央财出了三个调剂的专业,国商和发展研究院的区域经济,还有个什么专业记不清了。我报了区经,无奈高分调剂太多,失败了。当时那段时间特别痛苦,更何况当时我们专业好多跨专业外校外专业的同学基本都录取了,有清华的、南开的、哈工的、中科大等等,心里相当受挫。高考的失败已经让我开始不自信了,如今的考研失败更让我怀疑自己,我想再试一次,到底是实力不济还是运气不佳,于是选择了二战。

当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已经不再考虑央财了,有几个原因。第一,央财的专业课一战的时候看的比较熟(遍数已经数不清了),二战已经没有什么兴趣再去翻那个书了;第二,央财是211又在北京,出分出线够慢的了以至于看着985都复试完了好久央财才有眉目,等得让人着实难受,长痛不如短痛;第三,一战考虑央财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估计,当时觉得报外校已经是有点犯险了,而且一战心态很不好。这几个原因让我失去了继

续再战央财的兴趣。在我考上南开的同学的建议之下,我当时决定就报考南开经院,据说南开经院复试效率相当高,当天复试完就能知道录取没有,而且初试分数基本决定了录不录取吧。于是,在做毕设期间,我开始看南开经院的复试书目,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一直到毕业吧,其实中间看专业课只是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吧,大概翻了两三遍吧,后面都忙毕业的事去了。一直到七月毕业之后才安心的开始准备复习。到了九月份,女友(本校读研)不同意我考南开,说离北京太远,纠结了几天之后我妥协了,想在北京找个学校考考。选来选去,想过北大、想过五道口,但是他们专业课书目太多,时间上来不及了,看了人大还比较合适,专业课就尼科尔森和政经(央财必考),于是敲定人大,开始复习一直到了考研。考完之后对了网上给的答案感觉还是有些遗憾和担心。数学一道大题把结果写错了;英语的排序只对了两个(排序今年是整张卷子里最容易的,大部分人都能拿10分,而我却错失6分);专业课政经社会生产的几个关系完全答错,边都不沾,而且倒数第二题让写5个货币规则吧,就凭记忆瞎写了三个,感觉专业课跪了;唯一就政治比较好,选择只错了2个多选。估分大概也就380+吧,心里还是相当担心,因为今年人大专业课确实简单,大家感觉都很不错。忧忧虑虑中磨到了出成绩,结果真是意料之外啊。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下面我介绍一下复习经验吧,针对有志报考人大的同学或者是有志报考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的同学。

其实网上有很多类似的经验贴,都大同小异,讲得也都是那么回事,我一战的时候集中花了几天时间上论坛(中央财经考研论坛)看了很多经验贴,把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下载下来仔细看了看。针对经验贴的使用,有所取舍,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以利用,而有些方法并不一定合适。如果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聪明人一类的话,还是像我一样,看看大家一般是怎么准备的,然后朝着这样的路走,至少不会走太偏,当你熟悉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路应该怎样走。好啦,废话不多说,像网上其他人的经验贴一样墨守成规说说每科的复习吧。

二、数学的复习

一战时候:一战的时候跟网上大多数经验贴所写的一样,认真过高数、线代、概率每个知识点和课后题,同时背凯程绿皮单词(一天一个list),由于跨专业也学高鸿业的宏微观课本,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在专业课上。数学3月份开始复习的,自己给自己立了计划表,每个人都可以设立自己的计划表。我的数学计划首先是要求在暑假之前一定得看完课本两遍吧。在这个前提下安排了自己每天的数学学习时间,一直到了七月份放暑假之前都是在看课

本。暑假买了二李的数学全书来做,每天认真的自己算每一道题目,这样过了一遍,大概每天平均十五页左右,有的章节可能会快点,比如导数什么的,有的可能又会慢点,但是至少保持在十五页。花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做完一遍,于是开始第二遍,第二遍就偷懒了,有些题看着觉得会做就过了,只是做做那种不会的题。做完两遍全书之后就去买660和李永乐的经典400吧,这两本书错的是一塌糊涂,这其实反映了我有些知识点其实没搞清楚,只是就题论题,没有深究根源,这也造成了我为什么我的数学只有123。之后开始做历年真题,做完一遍之后那会没题练手就去买市面上能买到的试卷类的题来做,为了保持手熟,好像做了张宇的吧和李永乐的6+2吧,之后就反复做真题,研究真题了,一直到考研。

二战时候:二战的时候分析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之后七月份开始花了一段时间看课本,主要是看知识点,没有做课后题。看完一遍之后,开始认真做李永乐全书。二战时候才明白,把全书研究透彻,数学不会有太大问题。一战的时候我的一同学认认真真做了三遍,虽然数学最后还是失误了但也考了138。于是,我开始认认真真做全书,做了三遍吧,这次是每道题都认真做,就算再简单也是。后来到了一种看见全书就范恶心的地步了,才放弃转向模拟题,这次并没有搞大规模的习题练习,只是依旧使用了660、400、6+2和真题,当全书研究透彻之后我才发现做这些大家普遍反映的难题时很轻松,其实里面的一些题并不是难,只是考点你可能并不熟悉。我二战做这些题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后期没题做了,我也没有去买题来做了,只是看全书和做真题。

总结:一战二战的对比,我总结了一下对数学的复习(主要针对跟我一样怕数学的人)。数学认真看做课本一到两遍——全书至少认认真真做全书两遍(每一道题),不要想着偷懒,一遍全书肯定是不够的,两遍你能记住大多数点,三遍可能你就轻车熟路了,但是切记一点,不要过分追求遍数而图快,千万量力而行——练习主要使用660(这是选择和填空)、400(用来扫知识盲点,里面题偏,计算量大,但不难)、6+2(2套是真题的拼凑可以用来最后练手,6套是模拟题,很多和400重合,知识点偏的也多)——真题(你可以在全书之后做也可以模拟题之后做,做个一两遍吧,做多了你会觉得烦,因为真题真的很简单。切记,不可偏信真题集中的考试点,对每个考纲里的知识点你都必须每个都懂,而常考的点熟练)。模拟题和真题按考试时间来做,模拟题如果知识点没掌握好的话,你做一套可能会要4个多小时,而且错很多。知识点掌握好的话,快的3个小时,慢点3个半小时应该能搞定,而且正确率不会低,这说明基本上已经炉火纯青了。真题的话可能对基础差不多的同学来说,并不能真正查缺补漏,它考的点就是那几个,全书里都明确反映了,你做完就算感觉不好,分也不会低。对这部分同学来说,检验水平的可能是前面的模拟题。数三的考试,还得注重一

些常用的技巧,比如求二重积分时的轮换对称,定积分被积函数的奇偶性和关于xy轴的对称性,常见的几个难算的积分公式和级数求和函数分解成级数的几个典型公式(全书上的)等等。除此之外,数学比较注重反复总结,比如线代是比较乱的,反复总结之后你会发现其实都是在讲秩和线性方程组的关系,我说的反复总结其实就是理一理框架,抄抄不懂知识点的笔记平时有意识的理解记忆一下。

最后一句话:题不在多,在你真的理解

三、英语的复习

一战的时候:跟大家一样,我一战的时候看网上经验贴都说用凯程的乱序单词,同时做张剑的黄皮书(基础和提高),单词每天一单元在背,早一遍晚睡前一遍。等单词背完一遍之后中午才做两篇张剑黄皮书,就是做不管对错(每篇对的没多少)。英语的复习也是差不多从三月份开始,单词不管忘记多少,只管往后背,背完一遍反过来再背,一遍遍刷。做完黄皮书才开始做真题的阅读,然后反复刷真题阅读(后来连答案都记住了)。刷了几遍阅读才去做新题型啊,翻译啊。到考前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准备作文,作文的准备也就是背背小作文的范文,隔几天找图来写写大作文,用的也是张剑的作文书。完型没准备,分值太低,就靠语感读着就选了,大概7、8分钟做完吧。翻译做阅读时候就自己口译了一遍也没有认真练过,就是拿真题练了练手。

二战的时候:二战的时候仔细分析了一下,其实英语复习还是有问题。于是二战时候,英语单词书买了本便携的星火单词书,也是每天花时间反复背它直到考研前。英语阅读没有再选张剑的了,而是受网上经验贴指导用了石春祯的基础和提高。没有准备过翻译和完型,新题型挑着石的书上做了一些,主要是排序和7选5。也是最后一个月准备的作文。 总结:两次战役之后我个人觉得凯程的单词书不如星火那个小本便携的,你可以去翻翻对比一下。张剑的黄皮书并不好,主要有几点:首先,文章篇幅太长基本上有5、6百的词,实际上考研并没有这么多,正常的考研英语阅读一般300到400+个词左右;其次,文章难度太大,题目难度也大,并不适合当作阅读材料,这会让人挫败感太强;再次,由于篇幅太长花在阅读时间上太长,过度占用了其他科复习;最后,因为难并且网上都说模拟的没有价值练练手而已,不必在意对错导致了实际上阅读训练并没有达到效果。两次下来,我比较推荐石春祯的书,并不是打广告,我只是想用自己两次的实践让各位少走弯路。原因同样针对张剑的缺点有如下几点:首先,篇幅适中,符合考研词量;其次,他的文章的确很好,

难度适中,其中有一些句式和词汇你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很好,很适合用于写作(发现这样的句子就记在本本上平时读读记记),并且你能认真去对待每篇阅读。不过他的题目真的很简单,你也不用觉得自己水平高了因为对很多题目的关系。针对他的书,我的用法是每天做一篇阅读,认真做,做完自己划句式结构找主谓宾,分出从句等等,查阅并记下一下常用词,多篇之后的一些高频词,并记一些好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句子。考研英语考得就是阅读和作文,不管是完型、新题型还是翻译,本质都是阅读,阅读练好了,其他几种题型应该不会太差,好好准备作文就万事具备了。一定要在阅读和作文上拿高分,这才能奠定英语的好成绩。 考研英语的技巧:1、考研英语阅读一般每篇5个题,正确选项分布均匀,每个选项基本上都会出现,肯定不会出现一篇阅读同一个选项选3次以上的,类似的技巧你做真题的时候好好研究一下,对你考试还是有帮助的。2、还有就是阅读选项中出现与原文一模一样的词的话这个选项一般是错的,正确选项一般是文中原词的同义词。3、在正式考试写大作文的时候,一共两页纸,针对北京的考生一定要至少写满一页,可以写到第二页多一点,这样考官阅卷时才会觉得字数够(北京考生太多了,这是一个扣分点,我一战时没写满一页纸作文分巨低)。再者就是字要写好看点,语法少错,卷面整洁。这些技巧需要自己在做真题的时候总结一下,有助于阅读拿高分。

还有的问题就是,我一战的时候比较关心英语做题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题顺序。一般有两种吧阅读——新题型——填卡——作文——翻译——完型,作文——阅读——新题型——填卡——翻译——完型。做题顺序自己微调吧,阅读和作文一定得先做完,要不然心慌的。阅读每篇可能十七八分钟,新题型最多20分钟,小作文10多分,大作文30+分钟,翻译20分钟吧(看难度),完型10分钟,填卡几分钟吧。总之除了完型其他都是重头。第二个问题是做阅读的顺序。我是先细读全文,再看题选项后回原文分段细读找答案,一般每题的答案对应每段。这样花的时间比较多,平时练的时候可能花20分钟一篇吧,正式考的时候会相对快点,那会水平已经上去了。其他人比较常用的做法是,跟四六级一样,先读一题题目选项之后回文章读一段后选答案,然后再读第二题题目选项回文章读第二段以此类推。这样做时间花的会相对少。平时做阅读的时候一定选定自己适合的方法练习把速度和正确率提上去,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慌的。

最后一句话:考研英语阅读是根本,阅读好了其他都会好的。

四、政治的复习

2017的感悟说说篇三

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一课 散步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

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 整体感知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 自由感悟

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

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 质疑解疑

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

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

a关于课题

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策:

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

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

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五 感受母爱

1伴随舒缓深沉的乐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017的感悟说说}.

2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课件出示怀念母亲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六 拓展阅读

1阅读怀念母亲或赞美母爱的文章。

2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 天 的 怀 念{2017的感悟说说}.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 菊花烂漫

第三课 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2017的感悟说说篇四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一、[2016·衡水二中一轮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寒 色

龙应台

[注]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做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2017的感悟说说}.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注] 引自李煜被俘入宋后所做《望江南》一词: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作者从哪几个人生阶段写出自己对“家”怎样的感悟与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个阶段:为人儿女、为人伴侣、为人父母。(或:为人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与人做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为人父母时,儿女在的地方就是家。)家即意味着亲人、爱人之间温暖、安心、真挚的情感交融和相互需要;但没有一个家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主体的三个层次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即为人子女、为人伴侣和为人父母;然后,将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出来,并从中总结出作者对家的感悟即可。

2.作者反复追问的“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的感悟说说}.

答案 内容上:一是结构全文(答“线索”亦可),三次追问,三次打破人生不同阶段对家的温暖想象;二是层层递进,引发深思,让读者沿着作者的思路探讨文意,追问家之于人生的最终意义;三是暗示文意,答案即在问句中,这个家最终会怎样呢?这个家最终难免失去,每个个体只能独自面对人生;四是用反复手法,强调家的不永久性。

解析 作答时,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从结构上看,三次追问,层层递进;从内容上,一要考虑句子本身的意思,二要考虑其和主题的关系。

3.文章以“寒色”为题,有何深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从引用的诗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中选取“寒色”两字为题,意即“寒”(孤寒、凄冷)是人生的“底色”。“家”是人追求温暖、安心、永恒的爱的物质寄托,对永恒的追求可以有,但对有限的生命而言,永恒是不存在的。无论怎样的“家”终将失去,且成为个体的回忆,个体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人生的终极“寒色”。(意思对即可)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文章的主题阐释“寒色”的含义,“寒色”出自作者所引用的诗句,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寒色”表示“寒”是人生的“底色”。然后结合文章对家的阐释说明何为人生的终极“寒色”。

4.“家,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阅读的感悟,说说你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生难免孤凄,我们要坚强面对;家的温暖、安心与爱极其珍贵,我们要知道珍惜拥有且切实感受;对于家所寓含的爱、美、温暖的永恒追求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尽管终将“寒色”,但追求永恒。(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文本理解“家”的丰富内涵,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二、[2016·冀州中学周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錾磨师傅

耿立

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父亲与石匠就在驴子前的空地上,各自提下裤裆,蹲下,互相递上纸烟,霞光的斑斓里有了剪影般的影子,映在磨道边的屋墙上。辣辣的烟雾弥漫着,很浓。

天到半下午,太阳的光减了力量,在阴凉里就有点冷。錾子和锤子单调的闷音叮叮当当响。石匠师傅全然不在意我的存在,哼起歌子来:

“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啊呀哭,哭号陶,急走羊肠去路遥,天,天哪!且喜得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

在师傅的眼窝里,我看出了水珠,汪汪的,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地明亮。 我问唱的什么?他放下锤子。“《夜奔》。”

“《夜奔》是什么?”

“就是夜里走路到梁山。逼得夜里走路。”

梁山,在我们平原的边缘上。但为何成为“夜奔”,我还是不明白。师傅说,大了,有了识见,就会明白。

我问师傅见过山吗?他笑了,说他就从很远的深山里,在农闲的时候到平原来,凭着手艺叮叮当当地挣钱。在我的眼睛里,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很神秘,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音,也像是魔力和韵调。

平原外的一切是什么模样?师傅问我想跟他走吗。

“想!”

“为什么呢?”

“天天吃煎饼。”

师傅放下錾,把锤子放到磨盘上,“孩子,你还小。”他摸着我的头顶说。 “大山不好吗?”

这一问,好像捅到了师傅的苦处。他摇摇头,“你还小,哪里都有作难的时候啊,大了,等你见到山,经历了,就明白了。”我感到师傅的话极深奥,就想他许是不愿意带我去看山。

我有点想哭,就缠着他,让他等着我,等我长大了,到山里去找他,师傅乐了。 父亲看我如此的样子,就说拜石匠做师傅,将来能拿动锤子錾子,可以背着褡裢的年纪,就跟着师傅到平原外走动。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叩了头。父亲打了酒,杀了一只鸡,配上从地里摘下的还有黄花的黄瓜。

第二天师傅走了,我和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土路。一个光光的脑壳,一个褡裢,一把錾子叮当着远了。

这以后的日子,师傅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的村子。每次师傅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带一些平原不常见的物件,煎饼、山核桃、榛子„„他从褡裢里掏出那些东西的时候,总会说“我的小徒弟”。我发现师傅十分地珍爱师徒关系,在学屋里,我曾比较老师和师傅,觉得老师不会给我带来平原外的神奇,而师傅说,等我大一点,他就会给我打一把錾子和锤子,和他到平原外走一走。

也许,师傅给我的是平原外的牵挂。有一年,到了霜降,师傅没来,到了寒露,师傅还没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变得喑哑。贴近年关的时候,我在村外看到了一个背褡裢的人,他告诉我师傅死了,在一家的磨道里,拿着錾子,忽然一放锤子,一口气没上来,走了。

{2017的感悟说说}.

我听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平原外牵念我的人走了,我对平原外的牵念也减了许多。也许师傅有许多的苦楚,我想到他第一次不自制地在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面前唱起《夜奔》。后来,我在空余时,喜欢起篆刻。我有一个愿望,哪天就刻一方肖像印章,内容是林冲在雪夜,斜背着长枪,枪端处,挑着的是酒葫芦,也是天黑得紧,雪也下得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以錾磨为线索,记述了“我”和錾磨师傅的交往过程,展现了一位普通的山民形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B.文中写到师傅在錾磨时唱《夜奔》,是为了体现他的乐观、坚强和无奈,而“我”当时不能理解师傅的心情,这在情节上为下文做铺垫。

C.文末写“我”想到师傅唱的《夜奔》,和上文照应,表现了“我”对师傅的怀

念,暗示师傅像《夜奔》里的英雄人物一样了不起。

D.文章讲究细节描写,在写师傅唱《夜奔》时“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地明亮”,表明《夜奔》里的唱词和人物命运深深触动了他。

E.师傅来自大山深处,不知有无妻室儿女,所以“我”感到师傅“很神秘”,甚至连那一錾一錾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18狗丶小狐狸丶小鸡童话故事三年级优秀奖想象力作文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小兔的草帽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