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2-07-22
2017年上海松江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优秀范文
2017年松江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作文题:
有人说:“如今,人们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审美,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想”,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
审美和思想没有时间吗?
“如今,人们读得太多而米有时间审美,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想。”有人如是说。
无疑,这个人的目光是敏锐的,他话中的意思说明着“审美”和“思想”的必要,但似乎又让人容易误解,为是“读得太多”和“写得太多“导致了两者的缺失。 古往今来的事例证明,阅读的过程也可以包含审美,书写的过程也可能是思想注入文字并在文字中得到完善的过程。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本身就是一种美。当夜幕降临,独自走在幽静的小径上,不免会想起“田田的荷叶”,以及那些温柔的比喻。我们不只在目睹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也完全失落于他所营造的意境。而且这种意境并不容易捕捉,它可能潜藏在平庸的生活中,幸而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为我们欣赏美提供了可能。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写作就融合了他的思想,两者都如他笔下的湖水一般澄澈。
那么究竟为何会有“没有时间”的感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读和写不再只为了单纯的目的,而掺杂了一些贪婪的索取。人们寄希望于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化储备,拿起笔来可能只是为了应付材料,养活自己。
古人有诗两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今人们并非没有发现书的好处,只是越来越多第把它视作“黄金屋”,而非温润的玉。
最近,中国某地的地铁上兴起了一场“丢书大作战”。某家出版社邀请明星在地铁上随意丢下准备好的书,捡到的人可以在出行途中享受片刻阅读的滋润。不出意料地,这一疯狂的活动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诟病。除去出版社的商业目的。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不免使得阅读这一项需要沉潜的精神活动变得过于随意。在
这种被动且不加选择的阅读阅读中人们怎么能发现美呢?只重视量的积累而失去了对待读和写人真的态度,可谓俗之同并矣。
朱光潜在谈美时提出了美是客观外物与主观情感的统一。重要的不是我们看了什么,写了什么,而是我们是否把审美和思想当作读与写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不仅仅是一目十行,奋笔疾书,那么我们估计也不会发出“没有时间”的叹息了。
简略的生活
有人说:“如今,人们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审美,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想。”我私下认为,这句话正反映了当代的浮躁社会下,人们过于急切功利的生活态度,一种省略太多的生活态度。
在如今一个信息爆炸,快节奏的社会下,人们每天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为了挑选最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人们常像一个网络搜素器一样,只挑选关键词,而自动忽略除关键词以外的任何信息。读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丢掉的东西却也越来越多,在这样快速简省的阅读中,人们逐渐丧失了基本的阅读、审美能力,成了形式单一的过滤器。而在这样挑选过后的信息,又为了或是赶上工作进度,或是急切地抒发情绪,生搬硬套,东平西凑,思想往往从信息的列车上掉落,这列车也就少了货物,其内容空洞也就可想而知。在面对太多太多的信息之后,人们选择这种简略的生活方式,丢掉了审美与思想的生活方式。
审美和思考应是人与生俱来且最为伟大的能力。因为审美,生活就有了一种仪式感,即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认真又有乐趣的生活态度,拥有审美,就拥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即使在重压下的社会中,亦能保护自己的心灵。而思考,是人们理解世界的能力,充分而有深度的思考带来的是内化在心里的行事作风和气质。审美与思考的结合是有助于当代社会的人们保持知我而不迷失的关键钥匙。
因此,我希望人们能过一种简略的生活,简略信息数量的生活。我们应静下心地挑选一篇文章,一本书,给予审美与思想充分的时间,不要为了读而读,是为了自己而读。在审美与思想得到充分的锻炼后,升华得到的东西必是富有趣味而又严谨的,社会上急躁的舆论环境也就能改变一些。
当然,不是说人们对信息的快速选择完全不对,毕竟人生在社会中,为了生存,挑选符合利益之事去做事人之常情。只希望别顾此失彼,丢掉了灵魂。简略
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杨浦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6年12月
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⑴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通讯员郑远)9月29日,2016中国艺术品产业创新暨艺术品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宋庄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出品,西沐主笔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国艺术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业态,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及上台阶、扩规模的前提与重要动力。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支撑与引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研究、编制与发布的。
(2)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分为概述,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概念、构成、特点与意义,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阶段、规模与结构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艺术品产业管理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支撑体系分析,对策与建议,结束语等十个部分。报告全文十余万字。
(3)报告反映,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体系构成,概括地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类型:(1)书法艺术品产业;(2)美术艺术品产业;(3)工艺艺术品产业;(4)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5)古董杂项艺术品产业;(6)以版权为中心的衍生艺术品产业;(7)艺术品服务产业;
(8)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9)艺术品产业的生态体系。据统计估算,2015年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为8020亿元。相关情况可以参见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
(4)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五个趋势:(A)一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发展迅速;(B)二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三是在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结构中,美术艺术品产业及工艺艺术品产业是主导,超过了整个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的60%以上;艺术品服务产业、以版权为中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占有一定的规模;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产业、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的规模也占有一定规模,成为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发展板块;(D) 四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生态正在形成。由上述四点可见,中国艺术品产业是当前文化产业与文化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比重日益上升,在推动文化新经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报告指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个战略重点:一是构建基于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架构作用的传播交流机制,为艺术品消费大众化的进程打开新的窗口,也为艺术普及及进行社会美育开拓一条重要路径;二是推进以资源的整合、挖掘、价值发现、价值实现为主线的文化资源的资产化、产权化、金融化及证券化的进程;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的新业态发展;四是突出“市场+互联网”融合机制,基于新的科技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体验、新的产品与工艺、新的交易形式、新的产业路径及新的产业形态。艺术品及其产业可以说是未来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新科技融合发展的领域。
(6)报告最后还提出了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和面对的一些问题: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报告提出,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研究中的问题,更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也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7)据西沐介绍,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将把《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的研发、编制与发布,纳入到文化产业智库的常态化研究与管理工作中,强化协同合作,不断完善,每年持续推出质量更高、影响更大的研究报告。
1.为这篇新闻稿拟一个标题 。(2分)
2.文中显示的结构图,为使其更加客观、精确和完整,还需添加 要素。(2分)
3.请说明结构图在文中的作用。(3分)
4.第(4)段(A)、(B)、(C)、(D)项中哪两项能从上面“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中推断出来?(2分)
5.第(6)段四个空格处依次应该排列的项是:( )(3分)
(1)如何建构面向产业未来发展人才培育体系,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2)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顶层设计。
(3)如何有效利用产业机制,实现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发展。
(4)如何实现艺术品产业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
A.2143 B. 2431 C. 4321 D. 1243
6.请根据以下要求写一篇新闻简讯。(1)题为“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2)新闻内容自行设计,不要出现本人真实信息;(3)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答题中标题不用写。)(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7分)
行客
赣州龙南客家的关西新围是我头回见到的“围屋”,它有着偏居一隅,自成一统的巍峨,以及蜜蜂营巢般的严谨——看过从天空俯拍的圆型围屋图片,正如一个巨形蜂巢!
“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建筑往往是通向历史与文化深处的路径,每块砖,每根梁椽,都暗藏着社会与历史形态的密码。
在这样的建筑中,安居着客家人。
秦汉以来,几乎每次王朝更迭的背后都有大批迁徙的身影。两晋至唐宋时期的战乱饥荒,更造成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五次大南迁!他们扶老携幼,挥泪作别故土,避居于南方的荒野陵谷,由此有了中国迁徙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客家文化。
从一些客家人身上,似乎可反映这个民系身上的特点:勤勉,倔犟,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拗劲,同时还有着未雨绸缪的精明与安危意识。血脉是性情的策源地,被强大基因辖制的性格分子,无论怎样飞溅四溢,最终,仍会呈现出源流的特征。
这座关西围屋,主人是当地名绅徐名钧。清嘉庆三年他开始找名匠建筑此围,历时二十九年峻工,是赣南现存五百多座客家围屋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处。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也是围屋的精神核心所在,以其为中轴线,遵照礼制依次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厅堂,由天井、连廊和夹道串联,体现着莫大向心力。
整座围屋充满强烈的家族意识,散发着森严、自洽的气息。进来参观的人,即使踩着最轻的脚步,都有几分像贸然的闯入者。
客家人,这群因大迁徙而啸聚一处的中原族裔,何以在南迁过程中,生出了一呼百应的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质文化?行走于围屋之内,这种发问无处不在。
五代十国以降,中原文明屡遭来自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加之宫廷朝政倾轧,动辄殃及池鱼,大批中原失势的贵族和流民自此踏上南迁之旅,无形中,他们担负起赓续文化的重任(至今,中原古音的客家山歌仍在老辈口中吟哦),中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而这文化也在离乡背井之后才愈铭心亲切——此时的故乡已虚化为一种惟借助于文化符号、民俗礼仪才可复现的集体记忆。
中原客所引入的儒家文化显示了其强大的异类教化和秩序构建力。在儒家纲常架构起来的社会当中,合作与秩序替代了对抗与机会主义,尤其是在个体力量尚不足以对抗各种动荡的年代,儒家力倡的以族系血脉和宗法伦理为主旨的文化显示出其强大实用性!
围屋,即是这一文化的充分彰显。
“安居”一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表征,安居才可“人和、意顺、神畅、福至”。“途中”意味流离失所,意味未知凶险。北宋《云笈七签》曰:“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坏,物乃不得安居。”——这和人与屋的关系一样,人是物,屋为器。器不安,物何置?对辞别故乡,辗转上路的中原客来说,迁徙中的漂泊之感更加剧了他们对安居之所的向往。一旦有能力起屋,那将是迁徙中对安顿之梦的践行!坚固,齐备,世代居于其中,外坚内和,尽享天伦。
到了明清时期,中原客们使大约五百座围屋在赣南大地拔地而起!青砖筑起的厚围墙,
围墙上建有可射击的炮楼。围墙之内是自成一统的家族,在琐碎日常生活外,亦完成着宗教、议事与附骥励志等功能。
这些维系着同宗血脉的客家围屋,首尾相连,自成一体,在每座围屋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供奉着祖先的宗祠。敬祖穆宗本是儒家宗法的基本要义,在必须借助团队力量才可生存的年代,这种建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群居乃是一种关系最为稳定的组合!
对每一座围屋,“家族”是建筑灵魂所在,带有牢不可破的宿命。围屋的每间屋子朝向中轴线上的宗祠——围屋的建筑形式加强着成员们凝聚力。
在“聚族于斯”的氛围里,“家族观念”烙印一般,成为成员们的精神自觉。
时代变化,“聚族于斯”不再是呕心沥血的宗法理想,相反,成员们四散天下,去国他乡才彰显家族的活跃与能量。
“客”具有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客”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个出现率颇高的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客家人”,在这称谓中贯穿着命途的坎壈之感,即使境遇通畅,这个“客”字总显得有些“生活在别处”。而围屋便是变“客”为“主”的践行!一座围屋即是一户客家人的堡垒,一处精神的框架,一根心魂永系的地平线。甚至在建材中也渗透着“客家人”未雨绸缪的安危意识:围屋的内壁常以糯米或薯粉掺入,不仅增加墙体黏性,饥馑之年还可充饥。此外,围内还设有储粮暗井,灭火装置,有些围内的井中养活鱼数条,防人投毒……
这些严防死守的安全设施之外,亦有怡情遣心的庭园戏台,可供吹笛引鹤,比如徐老四的关西新围内。戏台今已萧然,但可遥想当年围内如何在乱世风云里另有一番桃源之逸。
这世代安居的梦想业已消散!在关西新围及其他围屋中,现居的只有寥落老者,前现代乡村的价值、故土信念和生活方式,与城市板块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面积漂移,城市飞速扩张,田园次第荒芜……
当年,宋朝在登记户籍时为与“土著”区分,将客家先民登记为“客藉”,后衍变为客家。而今,迁徙已成最普遍的人类生态,从乡村出走,从县城出走,从二三线城市出走,从此岸向彼岸出走,去往GDP的更高处!在当代的巨幅地图上,布满错综频繁的流动与迁徙……
对一个城邦而言,客与主已然混淆,谁为客,谁又为主?到处是摩肩接踵的行客,“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 中心的存在形式里。
离开围屋,时近黄昏,夕阳为这排建筑留下浓重廓影。白发老妪立于槛边,她身后的围屋宏大,幽深,依稀折射出朗朗家训及隐蕴笛声。
7.文中引用了一些文化历史史料,试分析其作用。(3分)
8.“‘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形式里”这句话中,“我族”指: ,“自我”指 。(2分)
9.请对最后一段进行赏析。(4分)
10.为什么说文中的“围屋”已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4分)
11.文中的“客”已不仅仅局限于“客家”。你赞同此说法吗?请加以说明。(4分)
(三)默写。(6分)
12.
(1)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 , 。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物抒发通达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诗句是: , 。
(3)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5) , 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6)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3-15题。(8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白头翁:指老船夫。②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③刚道:“硬说”的意思。 ①②③
13.“一叶”在词中指 (1分)
14. 请选词中一典故,分析其作用。(3分)
15. 请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
——《吕氏春秋》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武王事之( ) (2)夙夜不懈 ( ) ..
(3)乡之耕( ) (4)非忘其父之雠也( )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 客以闻伍子胥 ..
2017年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杨浦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6年12月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通讯员郑远)9月29日,2016中国艺术品产业创新暨艺术品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宋庄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出品、西沐主笔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据悉,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国艺术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业态,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及上台阶、扩规模的前提与重要动力。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前沿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支撑与引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研究、编制与发布的。
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分为概述,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概念、构成、特点与意义,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阶段、规模与结构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艺术品产业管理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支撑体系分析,对策与建议,结束语等十个部分。报告全文十余万字。
报告反映,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体系构成,概括地讲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类型:(1)书法艺术品产业;(2)美术艺术品产业;(3)工艺艺术品产业;(4)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5)古董杂项艺术品产业;(6)以版权为中心的衍生艺术品产业;(7)艺术品服务产业;(8)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9)艺术品产业的生态体系。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核心层、外围层与辐射层。根据现有条件,研究报告仅对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核心层进行了相应的规模分析,据统计估算,2015年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为8020亿元。相关情况可以参见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
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五个趋势:(A)一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发展迅速;(B)二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三是在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结构中,美术艺术品产业及工艺艺术品产业是主导,超过了整个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的60%以上;艺术品服务产业、以版权为中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目前虽然所占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其成长发展的速度最为迅速;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产业、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提升,成为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发展板块;(D)四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生态正在形成。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品产业是当前文化产业与文化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比重日益上升,在推动文
第 1 页 共 1 页
化新经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朝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报告指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个战略重点:一是构建基于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架构作用的传播交流机制,为艺术品消费大众化的进程打开窗口,也为艺术普及及进行社会美育开拓一条重要路径;二是推进以资源的整合、挖掘与价值发现、价值实现为主线的文化资源的资产化、产权化、金融化及证券化的进程;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新业态发展。产业链的完善与全球化整合,就是依托产业链的重塑,在全球化的平台上配置与整合资源;四是突出“市场+互联网”融合机制,基于新的科技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体验、产品与工艺,新的交易形式,新的产业路径及新的产业形态,艺术品及其产业可以说是未来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新科技融合发展的领域。
报告最后还提出了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并面对的一些问题。一是
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四是____________。报告提出,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研究中的问题,更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也一定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西沐介绍,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将把《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的研发、编制与发布,纳入到文化产业智库的常态化研究与管理工作中,强化协同合作,不断完善,每年持续推出质量更高、影响更大的研究报告。
1.为这篇新闻稿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显示的结构图,为使其更加客观、精确和完整,还需添加_______要素。(2分)
3.请说明结构图在文中的作用。(3分)
4.第(4)段(A)(B)(C)(D)项中哪两项能从上面“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中推断出来?(2分)
5.第(6)段四个空格处依次应该排列的项是( )(3分)
(1)如何建构面向产业未来发展人才培育体系,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2)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顶层设计
(3)如何有效利用产业机制,实现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发展
第 2 页 共 2 页
(4)如何实现艺术品产业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
6.请根据以下要求写一篇新闻简讯。(1)题为“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2)新闻内容自行设计,不要出现本人真实信息;(3)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答题中标题不用写。)(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7分)
行客
赣州龙南客家的关西新围是我头回见到的“围屋”,它有着偏居一隅,自成一统的巍峨,以及蜜蜂营巢般的严谨――看过从天空俯拍的圆型围屋图片,正如一个巨形蜂巢! “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建筑往往是通向历史与文化深处的路径,每块砖,每根梁椽,都暗藏着社会与历史形态的密码。
在这样的建筑中,安居着客家人。
秦汉以来,几乎每次王朝更迭的背后都有大批迁徙的身影。两晋至唐宋时期的战乱饥荒,更造成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五次大南迁!他们扶老携幼,挥泪作别故土,避居于南方的荒野陵谷,由此有了中国迁徙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客家文化。
从一些客家人身上,似乎可反映这个民系身上的特点:勤勉,倔犟,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拗劲,同时还有着未雨绸缪的精明与安危意识。血脉是性情的策源地,被强大基因辖制的性格分子,无论怎样飞溅四溢,最终,仍会呈现出源流的特征。
这座关西围屋,主人是当地名绅徐名钧。清嘉庆三年他开始找名匠建筑此围,历时二十九年峻工,是赣南现存五百多座客家围屋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处。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也是围屋的精神核心所在,以其为中轴线,遵照礼制依次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厅堂,由天井、连廊和夹道串联,体现着莫大向心力。
整座围屋充满强烈的家族意识,散发着森严、自洽的气息。进来参观的人,即使踩着最轻的脚步,都有几分像贸然的闯入者。
客家人,这群因大迁徙而啸聚一处的中原族裔,何以在南迁过程中,生出了一呼百应的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质文化?行走于围屋之内,这种发问无处不在。
五代十国以降,中原文明屡遭来自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加之宫廷朝政倾轧,动辄殃及池鱼,大批中原失势的贵族和流民自此踏上南迁之旅,无形中,他们担负起赓续文化的重任(至今,中原古音的客家山歌仍在老辈口中吟哦),中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而这文化也在离乡背井之后才愈铭心亲切――此时的故乡已虚化为一种惟借助于文化符号、民俗礼仪才可复现的集体记忆。
中原客所引入的儒家文化显示了其强大的异类教化和秩序构建力。在儒家纲常架构起来的社会当中,合作与秩序替代了对抗与机会主义,尤其是在个体力量尚不足以对抗各种动荡的年代,儒家力倡的以族系血脉和宗法伦理为主旨的文化显示出其强大实用性!
围屋,即是这一文化的充分彰显。
“安居”一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表征,安居才可“人和、意顺、神畅、福至”。“途中”意味流离失所,意味未知凶险。北宋《云笈七签》曰:“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
第 3 页 共 3 页
坏,物乃不得安居。”――这和人与屋的关系一样,人是物,屋为器。器不安,物何置?对辞别故乡,辗转上路的中原客来说,迁徙中的漂泊之感更加剧了他们对安居之所的向往。一旦有能力起屋,那将是迁徙中对安顿之梦的践行!坚固,齐备,世代居于其中,外坚内和,尽享天伦。
到了明清时期,中原客们使大约五百座围屋在赣南大地拔地而起!青砖筑起的厚围墙,围墙上建有可射击的炮楼。围墙之内是自成一统的家族,在琐碎日常生活外,亦完成着宗教、议事与附骥励志等功能。
这些维系着同宗血脉的客家围屋,首尾相连,自成一体,在每座围屋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供奉着祖先的宗祠。敬祖穆宗本是儒家宗法的基本要义,在必须借助团队力量才可生存的年代,这种建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群居乃是一种关系最为稳定的组合!
对每一座围屋,“家族”是建筑灵魂所在,带有牢不可破的宿命与天成意味。围屋的每间屋子朝向中轴线上的宗祠――围屋的建筑形式加强着成员们凝聚力。
在“聚族于斯”的氛围里,“家族观念”烙印一般,成为成员们的精神自觉。
时代变化,“聚族于斯”不再是呕心沥血的宗法理想,相反,成员们四散天下,去国他乡才彰显家族的活跃与能量。
“客”具有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客”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个出现率颇高的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更是定格了“客”在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
“客家人”,在这称谓中贯穿着命途的坎壈 (lǎn)之感,即使境遇通畅,这个“客”字总显得有些“生活在别处”。而围屋便是变“客”为“主”的践行!一座围屋即是一户客家人的堡垒,一处精神的框架,一根心魂永系的地平线。甚至在建材中也渗透着“客家人”未雨绸缪的安危意识:围屋的内壁常以糯米或薯粉掺入,不仅增加墙体黏性,饥馑之年还可充饥。此外,围内还设有储粮暗井,灭火装置,有些围内的井中养活鱼数条,防人投毒……
这些严防死守的安全设施之外,亦有怡情遣心的庭园戏台,可供吹笛引鹤,比如徐老四的关西新围内。戏台今已萧然,但可遥想当年围内如何在乱世风云里另有一番桃源之逸。 这世代安居的梦想业已消散!在关西新围及其他围屋中,现居的只有寥落老者,前现代乡村的价值、故土信念和生活方式,与城市板块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面积漂移,城市飞速扩张,田园次第荒芜……
当年,宋朝在登记户籍时为与“土著”区分,将客家先民登记为“客藉”,后衍变为客家。而今,迁徙已成最普遍的人类生态,从乡村出走,从县城出走,从二三线城市出走,从此岸向彼岸出走,去往GDP的更高处!在当代的巨幅地图上,布满错综频繁的流动与迁徙……
对一个城邦而言,客与主已然混淆,谁为客,谁又为主?到处是摩肩接踵的行客,“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形式里。
离开围屋,时近黄昏,夕阳为这排建筑留下浓重廓影。白发老妪立于槛边,她身后的围屋宏大,幽深,依稀折射出朗朗家训及隐蕴笛声。
7.文中引用了一些文化历史史料,试分析其作用。(3分){2017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8.“‘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形式里”这句话中,“我族”指:__________“自我”指:__________。(2分)
9.请对最后一段进行赏析。(4分)
第 4 页 共 4 页
10.为什么说文中的“围屋”已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
11.文中的“客”已不仅仅局限于“客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加以说明。(4分)
(三)默写。(6分)
(1)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物抒发通达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6)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3-15题。(8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1)。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2),刚道(3)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第 5 页 共 5 页
杨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杨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6年12月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通讯员郑远)9月29日,2016中国艺术品产业创新暨艺术品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宋庄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出品、西沐主笔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据悉,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国艺术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业态,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及上台阶、扩规模的前提与重要动力。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前沿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支撑与引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研究、编制与发布的。 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分为概述,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概念、构成、特点与意义,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阶段、规模与结构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艺术品产业管理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支撑体系分析,对策与建议,结束语等十个部分。报告全文十余万字。
报告反映,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体系构成,概括地讲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类型:
(1)书法艺术品产业;(2)美术艺术品产业;(3)工艺艺术品产业;(4)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5)古董杂项艺术品产业;(6)以版权为中心的衍生艺术品产业;(7)艺术品服务产业;(8)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9)艺术品产业的生态体系。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核心层、外围层与辐射层。根据现有条件,研究报告仅对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核心层进行了相应的规模分析,据统计估算,2015年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为8020亿元。相关情况可以参见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
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五个趋势:(A)一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发展迅速;(B)二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三是在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结构中,美术艺术品产业及工艺艺术品产业是主导,超过了整个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的60%以上;艺术品服务产业、以版权为中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目前虽然所占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其成长发展的速度最为迅速;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产业、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提升,成为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发展板块;(D)四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生态正在形成。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品产业是当前文化产业与文化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比重日益上升,在推动文化新经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朝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报告指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个战略重点:一是构建基于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架构作用的传播交流机制,为艺术品消费大众化的进程打开窗口,也为艺术普及及进行社会美育开拓一条重要路径;二是推进以资源的整合、挖掘与价值发现、价值实现为主线的文化资源的资产化、产权化、金融化及证券化的进程;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新业态发展。产业链的完善与全球化整合,就是依托产业链的重塑,在全球化的平台上配置与整合资源;四是突出“市场+互联网”融合机制,基于新的科技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体验、产品与工艺,新的交易形式,新的产业路径及新的产业形态,艺术品及其产业可以说是未来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新科技融合发展的领域。
报告最后还提出了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并面对的一些问题。一是
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四是____________。报告提出,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研究中的问题,更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也一定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西沐介绍,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将把《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的研发、编制与发布,纳入到文化产业智库的常态化研究与管理工作中,强化协同合作,不断完善,每年持续推出质量更高、影响更大的研究报告。
1、为这篇新闻稿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显示的结构图,为使其更加客观、精确和完整,还需添加_______要素。(2分)
3、请说明结构图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A)(B)(C)(D)项中哪两项能从上面“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中推断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6)段四个空格处依次应该排列的项是( )(3分)
(1)如何建构面向产业未来发展人才培育体系,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2)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顶层设计
(3)如何有效利用产业机制,实现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发展
(4)如何实现艺术品产业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
A、 2 1 4 3 B、 2 4 3 1 C、 4 3 2 1 D、 1 2 3 4
6.请根据以下要求写一篇新闻简讯。(1)题为“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2)新闻内容自行设计,不要出现本人真实信息;(3)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答题中标题不用写。)(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7分)
行客
赣州龙南客家的关西新围是我头回见到的“围屋”,它有着偏居一隅,自成一统的巍峨,以及蜜蜂营巢般的严谨――看过从天空俯拍的圆型围屋图片,正如一个巨形蜂巢!“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建筑往往是通向历史与文化深处的路径,每块砖,每根梁椽,都暗藏着社会与历史形态的密码。
在这样的建筑中,安居着客家人。
秦汉以来,几乎每次王朝更迭的背后都有大批迁徙的身影。两晋至唐宋时期的战乱饥荒,更造成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五次大南迁!他们扶老携幼,挥泪作别故土,避居于南方的荒野陵谷,由此有了中国迁徙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客家文化。
从一些客家人身上,似乎可反映这个民系身上的特点:勤勉,倔犟,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拗劲,同时还有着未雨绸缪的精明与安危意识。血脉是性情的策源地,被强大基因辖制的性格分子,无论怎样飞溅四溢,最终,仍会呈现出源流的特征。
这座关西围屋,主人是当地名绅徐名钧。清嘉庆三年他开始找名匠建筑此围,历时二十九年峻工,是赣南现存五百多座客家围屋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处。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也是围屋的精神核心所在,以其为中轴线,遵照礼制依次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厅堂,由天井、连廊和夹道串联,体现着莫大向心力。
整座围屋充满强烈的家族意识,散发着森严、自洽的气息。进来参观的人,即使踩着最轻的脚步,都有几分像贸然的闯入者。
客家人,这群因大迁徙而啸聚一处的中原族裔,何以在南迁过程中,生出了一呼百应的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质文化?行走于围屋之内,这种发问无处不在。 五代十国以降,中原文明屡遭来自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加之宫廷朝政倾轧,动辄殃及池鱼,大批中原失势的贵族和流民自此踏上南迁之旅,无形中,他们担负起赓续文化的重任(至今,中原古音的客家山歌仍在老辈口中吟哦),中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而这文化也在离乡背井之后才愈铭心亲切――此时的故乡已虚化为一种惟借助于文化符号、民俗礼仪才可复现的集体记忆。
中原客所引入的儒家文化显示了其强大的异类教化和秩序构建力。在儒家纲常架构起来的社会当中,合作与秩序替代了对抗与机会主义,尤其是在个体力量尚不足以对抗各种动荡的年代,儒家力倡的以族系血脉和宗法伦理为主旨的文化显示出其强大实用性!
围屋,即是这一文化的充分彰显。
“安居”一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表征,安居才可“人和、意顺、神畅、福至”。“途中”意味流离失所,意味未知凶险。北宋《云笈七签》曰:“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坏,物乃不得安居。”——这和人与屋的关系一样,人是物,屋为器。器不安,物何置?对辞别故乡,辗转上路的中原客来说,迁徙中的漂泊之感更加剧了他们对安居之所的向往。一旦有能力起屋,那将是迁徙中对安顿之梦的践行!坚固,齐备,世代居于其中,外坚内和,尽享天伦。
到了明清时期,中原客们使大约五百座围屋在赣南大地拔地而起!青砖筑起的厚围墙,围墙上建有可射击的炮楼。围墙之内是自成一统的家族,在琐碎日常生活外,亦完成着宗教、议事与附骥励志等功能。
这些维系着同宗血脉的客家围屋,首尾相连,自成一体,在每座围屋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供奉着祖先的宗祠。敬祖穆宗本是儒家宗法的基本要义,在必须借助团队力量才可生存的年代,这种建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群居乃是一种关系最为稳定的组合!
对每一座围屋,“家族”是建筑灵魂所在,带有牢不可破的宿命与天成意味。围屋的每间屋子朝向中轴线上的宗祠――围屋的建筑形式加强着成员们凝聚力。
在“聚族于斯”的氛围里,“家族观念”烙印一般,成为成员们的精神自觉。
时代变化,“聚族于斯”不再是呕心沥血的宗法理想,相反,成员们四散天下,去国他乡才彰显家族的活跃与能量。
“客”具有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客”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个出现率颇高的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更是定格了“客”在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
“客家人”,在这称谓中贯穿着命途的坎壈 (lǎn)之感,即使境遇通畅,这个“客”字总显得有些“生活在别处”。而围屋便是变“客”为“主”的践行!一座围屋即是一户客家人的堡垒,一处精神的框架,一根心魂永系的地平线。甚至在建材中也渗透着“客家人”未雨绸缪的安危意识:围屋的内壁常以糯米或薯粉掺入,不仅增加墙体黏性,饥馑之年还可充饥。此外,围内还设有储粮暗井,灭火装置,有些围内的井中养活鱼数条,防人投毒……
这些严防死守的安全设施之外,亦有怡情遣心的庭园戏台,可供吹笛引鹤,比如徐老四的关西新围内。戏台今已萧然,但可遥想当年围内如何在乱世风云里另有一番桃源之逸。这世代安居的梦想业已消散!在关西新围及其他围屋中,现居的只有寥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