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6-22
2017年1月绵阳二诊地理试题详解
2017年1月绵阳二诊地理试题详解
一、试题解析
十三五规划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6年有30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配件等机器人产业体系。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河北,我国机器人产业初期选择落户京津地区主要考虑的是
A.交通运输网络 B.劳动力成本 C.靠近原料产地 D.教科研实力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意题中注意两个关键词,“相比河北”、“初期”。机器人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对知识和技术要求很高。无论是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还是国外机器人产业转移,初期落户京津地区主要考虑的是技术因素,尤其是与河北相比,京津地区的技术优势明显。确定答案为D。
2.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城市职能 C.市场因素 D.内部交易成本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审题时注意题目重点在促使机器人产业转出北京的主要因素,类似于“推力”,而不是香河吸引机器人产业的因素。文字材料中,明确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再结合区域城市化过快,北京出现各种大城市病,解决的根本措施在于“疏散大城市职能”。确定答案为B
3.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产业基础好 B.优美的环境 C.生产成本低 D.交通通达度高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意关键词,“相比京津地区”、“目前”,题目重点在香河吸引机器人产业的因素,类似“拉力”。显然,香河县的产业基础、交通通达度不如首都北京,排除AD选项。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离近,区域相互影响,环境差异不大,都有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排除B。目前香河县政府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显然对机器人产业有众多优惠政策,并且香河县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远低于京津地区,符合题意,故选C。
东北地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从1980年的1297.9万,锐减至2014年的473.9万。图l示意东北地区近25年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占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的比例。据此完成4—6题。
4.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
A. 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10年代
解析:本小题考查坐标图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三个关键词“出生率”“陡降”“始于”。坐标图中显示东北地区小学生数量1990年开始陡降。结合生活经验,小学生数量的降低滞后于出生率的降低。再根据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文字材料中提到“1980年的1297.9万锐减至2014年的473.9万”,确定答案为B。
5. 1980-2014年东北地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因是
A.老工业基地衰落 B.移民外迁 C.医疗水平较低 D.人口政策
解析:考查人口变化的原因,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根据第4题的解析可知,计划生育政策是造成出生率降低,进而造成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因。
6. 2030年后东北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迁入压力增加 B.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劳动适龄人口陡减 D.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解析:考查人口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题目关键词“2030年”。由于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东北地区出生率降低,至2030年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迁入压力有所降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对,D错。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并且人口合理容量不属于人口问题,排除B。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原面积约占80%,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
A.支流增多 B.河道平直化 C.河面变宽 D.河道加深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熟悉河流水系特征的的描述指标,然后由地理数据获得水系变化信息,从而作出正确选择。河网密度=河网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数据显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即支流减少,A错误。水面率=水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数据显示水面率降低,C错误。河流曲度=河流实际长度与河流起止点直线长度的比值。数据显示河流曲度降低,B正确。数据无法反映河道深浅的变化,D错误。
8. 1980年代后比1980年代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因最可能是
A.河道淤积 B.年降水减少 C.垦荒造田 D.快速城市化
解析:考查水系变化的原因,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意题目中“1980年前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中国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水域等,造成表格所示的水系变化,故D符合题意。河道淤塞不是该地区水系变化的主因,A错误。年降水量在80年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B错误。“垦荒”是开垦荒地的简称,一般指对未被利用的荒地进行垦殖,使之转变为农田的过程。8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早已开发殆尽,没有荒地,故C不符合区域实际。
9.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A.汛期水位上升 B.河流结冰期延长 C.径流总量增多 D.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解析:考查河流的生态功能,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太湖流域河网密度降低、水面率降低、河网发育系数降低均说明湖泊、支流等对干流的调节功能减弱,使得干流径流增加,尤其是表现为洪水时洪峰流量大幅度增加,但对流域内的水系总径流量影响不大,故A对,CD错误。太湖流域位于南方地区,河流无结冰期,B错。
地铁交通网中的某一个站点通过地铁线路到达各个站点所需的时间之和被称之为该站点的通达度。某一个站点的通达度与所有站点通达度的平均值之比,称为该站点的时间通达系数。图2为广州市地铁网络中各站点时间通达系数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0一11
题。
10.两处“断层界线”的形成是因为
A.地铁辐射极限 B.站点间距离远 C.地铁线路重合 D.地面河流流经
11.甲、乙、丙、丁四地,地铁通达度最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组小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首先阅读文字材料,理清几个新名词的含义、相互关系。地铁站点通达度=到达各个站点所需时间之和,所用时间越少,该站点通达度越高。地铁站点时间通达系数=站点的通达度与所有站点通达度平均值之比。通达系数越小,即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小,该站点交通越便利。“断层界线”为时间通达系数等值线重合处,即图中虚线所示。 其次,通过等值线图可知,广州市地铁通达度由中间(丁附近)向四周递减,尤其是向东南、西北两侧降低明显。在断层界线(虚线)范
围内,有等值线分布,虚线之外,无等值线分布。因此,断层界线范围内有地铁线路,断层界线范围外无地铁线路。由此可知10题选A,11题选A。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游客来到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区(图5a)A景区,站在黄河岸边,只见沙与河这对不相融的矛盾体,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北面浩瀚无垠的大沙漠,直逼河岸;蕴灵孕秀的黄河,奔腾横穿而过;南岸山峦起伏,山前半岛一片葱绿.适宜农牧,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秦长城等众多人文景观(图5b)。游客查阅了沙坡头区近13年土地利用状况,数据显示其水体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和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均显著增长,而耕地、裸地、沙地显著减少。
(1)判断沙坡头区面积最大的农业用地类型,并说出理由。(4分)
解析:考查区域基本特征,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 ①回答两个问题:判断、理由。 ②中心词:农业用地类型。理解农业用地的概念,即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其他农用地等。 ③限定词:沙坡头区、面积最大,说明只需回答一种类型即可。 分析思路: 首先,确定地理位置:由图中经纬度、注记、文字材料确定地理位置为“中国西北地区,宁夏中卫市黄河沿线地区著名的沙坡头区”。 第二,分析区域特征:由地理位置确定“干旱”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故农业应以畜牧业为主。 第三,确定答案:草地为面积最大的农业用地类型。 第四,规范语言表述:草地。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半)干旱,适宜牧草生长。
(2)分析A景区南岸农垦历史久远,留下众多人文景观的自然原因。(9分)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题目要求: ①回答两个问题:农垦历史久远、留下众多人文景观。 ②动词:分析,即要结合图文信息,说明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③中心词:自然原因。 ④限定词:区域范围为A景区南岸 分析思路:首先,调用基础知识,农业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人文景观保留的原因有人类活动频繁、历史悠久,由于自然原因并保存较好等。 第二,结合图文材料,分析A景区南岸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半年,西北季风强盛,自干燥的内陆吹来,使得沙漠南侵、扩张。由于黄河的阻挡,南岸风沙危害较北岸小。风的搬运堆积具有分选作用,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故沉积物粒径自西北(北岸)向东南(南岸)逐渐减小。且南岸为河流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土壤深厚肥沃。南岸山前半岛一片葱绿,涵养水源的功能强,形成绿洲,水源充足。南岸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发达,适宜人类聚居,创造了众多人文景观,由于风沙活动较小,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得以长期保存。 第三,确定答案,并规范语言表述:黄河阻挡了北岸沙漠向南推进,南岸风沙
危害减少(2分);(西北风)风力减弱,南岸沉积物颗粒物小,形成肥沃的土壤(2分);山前半岛水源丰富,形成荒漠中的绿洲,适宜人类聚居(3分);气候干燥,利于人文景观保存(2分)。
(3)说明当地水体、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将对游客人体健康带来的有利影响。(5分) 解析:主要考查湿地、林草地的生态功能,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题目要求: ①动词:说明,即要结合图文信息,理清水体、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与游客人体健康的关系。 ②中心词:积极影响。 ③限定词:游客人体健康 分析思路: 首先,调用基础知识,水体、林地、草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西北地区风沙严重,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多是影响游客健康的主导因素。 第二,水体、林地、草地的三类功能中,对游客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功能上,尤其是生态功能中对大气的影响是关键,即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和净化空气等。 第三,确定答案,并规范语言表述: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和净化空气的功能增强(3分),减少了空气中可吸入性颗粒物含量。
(4)下面①、②两个问题,请选择一个进行作答。(6分)
①分析沙坡头区城市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对当地发展的积极作用。
②分析沙坡头区城市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题目要求: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城市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有利有弊,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基础设施、人居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剧土地荒漠化、产生环境污染等方面。 确定答案,并规范语言表述: 积极作用: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条件(3分);增强了旅游接待能力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3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不利影响:占用了大量草地、耕地,导致土地沙化、荒漠化(3分);产生新的、更严重的(城市)污染(3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橄榄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图6a)区。有些品种的橄榄树在一8℃至-10℃的短时低温也不致受到伤害,但不能长时间低温。在接近0℃温度至少持续几十个小时,有利于它的花芽分化,为丰收打下基础。土壤疏松透气,且PH值在0.5-8.O之间油橄榄会生长更好。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昆明市郊林场引种一批来自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榄树苗,初来乍到的油橄榄树生长迅速,但同时出现了挂果率低,饱受病虫害折磨等“水土不服”现象。70年代,甘肃陇南地区(图6b)引进油橄榄试种,经过科研论证,发现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为全国油橄榄最佳生长区。目前,油橄榄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医疗、美容、化工等行业,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橄榄油3. 86万吨。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鲜果产量占全国的91%,橄榄油产量3000多吨,占到全国的93%,成为全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
【绵阳二诊】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
‚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讨生活。
C.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B.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C.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D.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予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
成道于贵州的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遗憾的是,当今人们只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的经历。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凉的龙场,举目无亲,表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惚惚,悲愤忧思无法排解,常常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
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民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
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王阳明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王阳明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躁转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
谪居龙场三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阳明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
‚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札》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在龙冈形成的,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谱生》。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王阳明的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相关链接:
①王阳明11岁时就立下圣人之志,先泛滥于辞章,继出入于释教道教,再遍读朱熹之书,经过26年的艰难探索,终无所得。直到37岁时在龙场的绝境中,王阳明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王阳明年谱》:‚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子事物者误也。‛
②朱熹认为;‘格物‛就是向外物求天理,即通过一物一物去格,得知万事万物之理,最后豁然贯通,成为圣人。而王阳明认为,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格物‛即正心,‚致知‛是良知。王阳明从此与程朱分道扬镳,初步建立起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传习录》记
载了王阳明对龙场悟道的体会:‚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阳明,当今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充分,尤其是忽略了他
“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
B.流放到环境恶劣的龙场之初,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艰难困苦超乎寻常,王阳明产
生了种种消极情绪,对人生非常绝望。
C.贵州龙场偏僻闭塞,贬官流放的王阳明躲在龙场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山洞里沉思、品
玩 《易经》,心情好转,生命又恢复了生机。
D.与王阳明无亲无故的“夷民”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些底层人民以“真
情”让王阳明感知到了“良知”的可贵。
E.“千古龙冈漫有名”,王阳明以诗明志,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岗的诸葛亮,表达了渴
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道”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王阳明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14分)
善 心
安石榴
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臵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这都是可能的。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
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一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让人揣测,也许有一只猫离开了,或者,曾经有个强有力的入侵者,做了点什么,又抽身而去了。
⑤但是,邻居们并未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工夫。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作法,在窗台土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猫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
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位平素和涛子相交极深的老邻居去一个叫‚颐年园‛的地方看望涛子。那一天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不光是小孩,不少大人也出来放鞭炮了,地动山摇了一天,空气里弥漫的快乐都是火药味道的。老邻居从‚颐年园‛回家,低头看着一地的雪红雪白,竟然一路没有抬头。及至家门口,一抬头猛然看见昔日涛子家的窗台上摆着好几只小吃碟,里面的嚼果比照往日更是丰盛。老邻居目瞪口呆,眼泪差点掉下来了。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好心人真多呀!好心人真多呀!我倒要问你们一句,该管的你们管没有呢?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涛子家人搬走后,邻居们对待流浪猫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不再只是关注流
浪猫的数量问题,而是主动承担起照顾流浪猫的责任。
B.“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暗示流浪猫一直接受涛子家
人的照顾,这进一步体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
C.邻居们了解到涛子家人照顾流浪猫的事后,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对涛子
家人无比钦佩,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愧疚和自责。
D.涛子一家为何搬家,搬家去了哪里,为何涛子没有再回来,涛子的老婆孩子为何不
见踪影,小说并未交代,这使故事充满悬念。
E.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善心这一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善心并不抽象,就是在
对待流浪猫这样的小事上面也能体现出来。
8.小说第③自然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文末线的句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
2017绵阳二诊小说评分细则
2017届“二诊”小说阅读评分细则及阅卷报告
8题(4分)(平均分:2.03分)
【参考答案】
内容上:①写出了猫活泼好动、惹人喜爱的神态和天性;②写出了流浪猫获得“家”的惬意和自在的神态,侧面表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③增添了小说的趣味,使小说更有可读性; 结构上:①在故事情节上照应上文,突出邻居对流浪猫的好奇和关注;②为下文弄清楚猫的确切数量和献爱心照顾猫作铺垫。
(共4分,内容、结构各2分)
【参考评分细则】
①从内容本身看,该段通过对猫的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猫活泼好动、惹人喜爱的特点;
②从人物形象看,通过展现猫惬意、自在的神态,侧面表现了涛子家人对猫的爱护,突出其善心;
③从情节看(与上文的关系),在故事情节上照应上文,突出邻居对流浪猫的好奇和关注;
④从情节看(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弄清楚猫的确切数量和献爱心照顾猫作铺垫; ⑤从艺术效果看,增添了小说的趣味,使小说具有可读性;
⑥从主题看,通过邻居对猫的细微观察和热心关注,侧面烘托邻居对人(涛子一家)的不关心和冷漠。
(1点1分,答对任意4点满分,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也可)
【阅卷小结】
▲存在问题:①审题不细,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回答”,部分考生没有结合上下文思考其作用;②没读懂小说,将全文仅仅理解为对猫的喜爱和善心,说什么表达了对动物的保护,偏离了方向;③堆砌术语,什么“照应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烘托主题”不一而足,有术语没错,错在只有术语没有分析;④要点不清,分点混乱,或者要点归类不当,本题要么从结构、内容角度作答,要么从情节、人物和主题角度作答。
9题(5分)(平均分:2.15分)
【参考答案】 用反复、反语、反问的手法,写出了老邻居对众邻居“关心猫而不关心人”的行为的不满及无奈之情;卒章显志,引起读者对真正的“善心”与“善行”的思考,升华了文章主旨。 (共5分,划线处各1分)
【参考评分细则】
①用反复、反语(讽刺笔法)、反问(诘问)的手法;
②写出了老邻居对众邻居“关心猫而不关心人”的行为的不满及愤慨之情; ③情节上邻居对涛子的态度与前文对猫的态度形成对照,增强了表达效果;
④暗点标题,侧面写出了众邻居虽对猫有善心、却对患病的邻居缺乏善心的社会现实; (或者侧面写出其他邻居对患病的邻居涛子缺乏善心的冷漠形象)
⑤卒章显志, 引起读者对真正的“善心”与“善行”的思考,升华了文章主旨。
(共5分,答对任意4点满分)
【阅卷小结】
▲存在问题:①审题不准,题干核心是赏析句子,有的考生仅从内容和结构角度作答,当成分析句子的作用题了;②缺乏赏析句子的方法,赏析句子主要从手法分析、情感把握、语言特色、结构作用和主题表达等角度鉴赏分析,考生没有找到答题角度;③空喊术语,没有分析,答到“升华主题”“点明中心”“照应标题”等,没有点明引发读者对“善心”的思考这一具体主题;④部分考生对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掌握不到位;⑤理解不当,说该句表明“涛子已经死了,老邻居悼唁回来”,原文没写涛子去世,胡乱猜测。
▲【教学建议】
①读懂小说,着眼整体阅读,感悟思考小说的艺术价值所在;②加强文学作品鉴赏分析能力的训练;③考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掌握;④明确小说与散文的共性,把握小说与散文答题的细微区别;⑤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本能力。
2017绵阳二诊传记文、默写阅卷标准
绵阳二诊传记文、默写阅卷标准及阅卷启示
4.(4分)AE (A“忽略”错,原文是“没有充分重视”;E原文没有“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
岗的诸葛亮„„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追求”的意思) (每项2分)
卧龙一去忘消息,千古龙冈漫有名。草屋何人方管乐,桑间无耳听咸英。江沙漠漠遗云
乌,草木萧萧动甲兵。好共鹿门庞处士,相期采药入青冥。
管乐:指管仲和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人,乐毅是战国时期人,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军事家。咸英:指咸池、六英,古代的乐谱名。 萧萧:象声词,如杜甫《兵车
行》:“车辚辚,马萧萧。”《战国策·燕策》:“风萧萧兮易水寒”。甲兵:铠甲和兵器。
卧龙离开了再也没有消息,千年的龙冈山却非常有名气。
草屋里能有谁自比管仲乐毅,山野间没有人听得懂咸池六英。
江沙荒漠使飞鸟绝迹,草木萧萧犹如正在行动的军队。
在这里最好学那庞处士,找个时间到深山里采药去。
感叹龙冈的荒凉,觉得在这样的地方实在难有管仲乐毅那样的作为,只有学在鹿门隐
居的庞处士去深山采药。从侧面反映出王守仁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态。
5. (4分)①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2、3段)② 发挥独立思考,寻
求人性解放;(4段)③ 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5段)④在绝境中,
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链接1)⑤认识到“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
心”(或: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链接2)(答心即理,致{2017绵阳二诊语文范文}.
良知亦可)(4分。每点1分)
6. (4分)启示一:逆境(苦难)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启示二:做学问不能只是承袭,还应主动思考,另辟蹊径;
启示三:成就事业需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启示四:将知识与生命体验或生活实践结合,才是真正的学问;
启示五:周围人的真情帮助能助人走出困境,看到人生的曙光;
启示六:在绝境中,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成功之道;
启示七:经得起苦难逆境的考验,耐得住寂寞,能够成就自身;
启示八: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4分。每点1分)
学生答卷中的问题:
1、 缺乏分点意识,答案一写到底。
2、 缺乏文本意识,想当然创造答案,没在原文寻找答案。
3、 筛选信息不仔细,缺乏归类概括意识。
4、 书写潦草,排版不清晰。
阅卷对教学的启示:
强调从文本中筛选答案,找到依据,找准关键词,分点作答,书写工整。
默写题:{2017绵阳二诊语文范文}.
1、 理解背诵,准确到位
2、 书写规范,不可潦草。三点水和言字旁要分清,该出头的笔画要出头。
2016绵阳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6年1月14日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11题和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同。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一一“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夫礼,所以整民也。”“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
会盟燕事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竟茫然不知。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应。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因而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鲁昭公七年,鲁国孟僖子陪昭公到楚国参加会盟,因不能以礼应对而抱恨终身,临终前要儿子跟孔子学礼。熟谙《诗》礼,关乎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即春秋时所谓的“文”。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在礼治思潮下,整个时代的士君子,无不以《诗》礼为立身之本,以求自我实现。
因此,春秋大国曾兴起研究《诗》礼的热潮;一些小国,为了交往大国,也不得不研究诗礼;连当时的戎狄也加入此列。但这时不像汉唐那样研究《诗》的本意或寻求圣人的微言,而是将《诗》认作与“礼”有诸多联系的圣典。《左传》几乎是把《诗》作为“礼经”来用的,其所有的引《诗》段落似乎或多或少都与礼有些联系。“礼”成了《诗》的第一生命。所有引《诗》赋《诗》者,无一不是精通礼仪者。
总之,会盟燕享,促成了赋《诗》引《诗》的热潮;礼治思潮,促成了以礼为核心的诗歌解释系统的形成。在春秋会盟燕享的外交大平台上,诗与礼绾结,为狼烟四起的春秋笼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1.下列关于“诗礼风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一面是战火狼烟,一面是诗礼风流。诗礼是时代的风尚,也是士君子的法宝,还是列国公卿生活的组成部分。{2017绵阳二诊语文范文}.
B.“诗礼风流”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它的出现与频繁的会盟燕享有重要关系。
C.《诗》礼可使行为变得文雅,甚至连骂人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在用《诗》礼包装之后,也显得温柔雅洁,不失风流本色。
D.会盟燕享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平台,各国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诗礼交锋”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用文化解决了冲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与春秋,虽同重一个“礼”字,但西周人注重的是礼的仪式性,而春秋时人则把礼当做了份量沉重的典则。
B.“礼治”思潮的高涨,与会盟燕享时的赋《诗》引《诗》的风气的盛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不是偶然巧合。
C.高厚、庆封、宋华定因为在会盟燕享中不懂赋《诗》之意成了世人的笑谈,从侧面说明了世人对诗礼的推崇。
D.春秋时代对诗礼的研究,不是为了探寻《诗》的原意或从诗中寻求圣人的微言大意,而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政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以礼作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认为礼是治国治民治家的有效方式,甚至认为礼的重要性可与天地相比。
B.春秋时代,士君子如果对《诗》礼了如指掌,出使四方就能应对自如,否则就会洋相百出,孟僖子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C.“诗礼风流”的背后是你争我斗,列国都想在会盟燕享中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D.春秋各国曾经掀起研究《诗》礼的热潮,在这场诗礼盛宴中,有的国家是主动加入的,也有不少国家是被迫卷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汉六.
年,立交为楚王。既至楚,以穆、白、申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中公俱卒业。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文帝时,申公始为诗传,元王亦次之诗传。元王甍,郢客嗣,是为夷王。薨,子戊嗣。.
景帝即位,封元王宠子富为休侯。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常为设醴。及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 “可以逝矣!”称疾卧。申、白强起之曰: “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机者动之微吉
王戊稍淫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休侯使人谏,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景帝三年,戊起兵应吴反。汉绝吴楚粮道,吴王走,戊自杀。
既平吴楚,富等皆坐免侯,后闻其数谏,乃更封为红侯。富于辟彊,亦好读诗,清静少欲,辟彊子德,修黄老术,有智略。昭帝时,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盖长公主孙谭遮德自言,德数责以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光闻而恨之,复白召德。岁余,与立宣帝。
宣帝五凤元年,德子向坐铸伪黄金,当伏法,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制曰:“赐谥缪侯,为置嗣。” .
(节选自《汉书·楚元王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B.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 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C.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D.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如岳飞字鹏举,王绩字无功;古
代对人称字,表尊重。
B.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中国古代等级森严,阶层不同,死的说法各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
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2017绵阳二诊语文范文}.
C.黄老,黄帝和老子,传说为黄老之学的创始人;黄老之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各家观点,融汇而
成的学说体系,又称黄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