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训练 点击: 2012-06-21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最新版)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
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
“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7高考作文备考方向:作文命题趋势
【命题综述】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趋势,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向贴近生活、满足实际需要方向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去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这类作文,既接地气,又接“天气”,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大展身手,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陷入茫然。
【审题关键点】
从语段分析的角度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由事理材料、任务指令和要求三部分构成。事理材料阐述了语文学习的意义与途径。任务指令语意明晰,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与“比较”两个角度给予考生指令。审好此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分清“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把握思辨对象
语文素养绝不仅仅指语文成绩。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而语文成绩只是用分数来计量的、涉及部分语文素养的应试能力的体现。语文素养高的人往往语文成绩也高,但语文成绩高的人语文素养不一定高。不分清这两个概念,难以全面辨析:“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两种途径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把握立意宏观指向
今年的作文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个人终身发展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包括外部软实力和内部软实力。外部软实力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及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等;内部软实力,包括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
中国的经济GDP在十年间从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就亚洲而言,韩国和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的比重占到了13%,而我国加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占的比重仅为6%。我国与欧盟文化强国比,则可能是1:100。{2017年高考作文复习}.
文化自信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其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和开放的胸襟。再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自己文化发展前景的主动把握。
三、把握任务指令,从自己语文学习的真实的情境中去体会切入,辨析选择,明确三种途径各自优劣,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
既讲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又讲“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沟通国家社会与个人,说明作为青少年你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自身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文化自信的责任、文化软实力的责任都在你的身上。我们总不能永远从国外花重金购买什么“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的版权。文化输出的重担就在我们未来的一代身上。
【立意角度】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继而才能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然后在三种途径中选择一个途径立意或综合三种途径立意。
一、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在工具性方面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在人文性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
比如,孔子讲学杏坛,造就贤者七十二人;朱熹讲学岳麓书院,成就一代理学大师;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拟题为“好课照亮人生”“小课堂,大世界”等。当然论述首先要从自身课堂学习体会出发。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甚至也有可能因为应试教育完全戕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方面,要知道阅读是青少年和世界进行灵魂交流的方式,阅读可以陶冶情操、丰富阅历、提升境界,促进青少年长大、独立,所以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
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
比如,毛泽东博览群书,诗词文章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俄罗斯人喜欢读书,最普通的家庭主妇都读文学名著,因而这个民族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很高。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可拟题“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何以立”等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IP(知识财产)时代,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的流行是不可遏制的趋势,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因而选到非常好的阅读材料是必要前提,否则部分学生可能陷入不良的网络文学中不可自拔,所以要依靠一些在专业方面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或是家长,或是专家的指导。
三、生活实践方面,社会实践是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的最好范例,所以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比如拟写春联就可以锻炼人将传统文化形式与现实生活感受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谈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比如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
读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沈从文、莫言都没有读过几天书,是湘西的山水、民情成就了沈从文的散文化小说,是高密的红高粱给了莫言的小说以生命的力量。可拟题为“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等。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冷静观察和深度反思,所谓的社会实践有可能只是沦为饭后谈资甚或过眼烟云。
【误区提醒】
今年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要混淆“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要抓住“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去辩证分析三种途径的优劣。
二、不要忽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以致忽视作文题蕴含的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三、不要脱离考生自身的语文学习体会去空谈,以致过多地举其他名人的或读书或实践的例子。
四、不要过分单一地侧重某一种途径,以致忽视三种途径的优劣的全面的比较。
【2017年备考建议】2017年,考生备考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景看涨,是来年高考作文的首选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近两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
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言论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被看做解决以往材料作文产生的弊端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的高考作文题,就应该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题型。
二、直面现实,学会分析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文最终考的是思想,是认识,是情感。近两年更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简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像过去科举考试考的策论或者当代公务员考试考的申论,是考察你认识实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过去的套路、风花雪月似乎都用不上了。所以备考时,要多做对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训练,由浅入深、正反对比、一分为二、横向纵向对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不断思考,来提高认识水平。有了思想,才会说理、论证,才能写出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才能成为实用性人才。
三、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要着重指出的是,今年高考作文题出自必修教材三的“梳理与探究”《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此课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方式,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并注意发展、运用这种个性去学习、创新,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对语文的学习。此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要求和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要求,还引导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一点提示高考复习在关注《考试说明》的同时,必须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必须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真题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2017年高考作文训练材料
2016—2017高三作文
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2017年高考作文复习}.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2017年高考作文复习}.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
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
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年高考作文复习}.
【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高考作文精典题库与实战训练
2017年高考作文精典题库与实战训练
题目一
话题作文
1、“寻”是追求,是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请以“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请以“一切都会过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请为百草园期刊写一篇前言。
5、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6、请以“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美丽、人生、青春、名誉、体育、艺术等)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请以“权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8、请以“影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9、请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0、忘记就是背叛;忘记过去才能走进新天地。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1、请以“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2、请以“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3、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4、请以“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5、请以“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6、请以“收集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17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1):慧眼识得真谛(审题之准)
2017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1):慧眼识得真谛(审题之准)
品佳作,悟出彩理由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等车时听人议论,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甲地的人想,还是乙地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乙地的人想,还是甲地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于是他们改变了主意,互换了车票。
去乙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好:银行大厅里的水可以白喝,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甲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是干什么都可以赚到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发展到了周边城市。前不久,他去乙地考察市场。在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佳作】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了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乙地的发现乙地果然好,许多东西可以白吃白喝。去甲地的人发现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干什么都赚钱。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境况却截然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是安逸,是奋斗,我想说:不要让今日的安逸霸占明日的幸福。
只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无作为,最终会导致人生的覆灭,甚至国家的灭亡。《吴宫遗事》中记载:夫差放勾践回国后,为使参政者知民间疾苦,察天下兵革,筑台于姑苏之左。可高台已起,夫差却只沉浸在恭维赞美之中,安逸的生活消磨了他的锐性,站在九尺高台,连离自己不远的身死国灭也没看到,岂不痛哉?
正如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所说:“一个人为了微妙的享受,必须微妙的受苦。”去甲地的人正是不满足于乙地的安逸,毅然投身于可能面临的苦难,他选择自己奋斗,干出一番事业。著名导演宁浩不到三十岁却身家过亿,他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创下了奇迹,但此时的他并不满足,他选择“微妙的受苦”,又拍摄了《无人区》,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不死在山顶上”的人。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能否成功,只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一个不满足于安逸生活的人,不正是有非凡勇气的人吗?史玉柱顽强打拼,商海沉浮,风险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在他的心中,始终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以此成就商业传奇。
三毛不满足于安逸,选择了漫天的黄沙,但漫天的黄沙如何遮蔽她明朗的双眸?
孟卫东不满足于《新闻联播》开头曲十六秒的成功,然后才有了《同一首歌》的传唱。 周润发从擦车小弟变成影视明星,不正是靠奋斗吗?
“诱惑,不是诱惑于远方,就是诱惑于梦想。”但朋友,永远不要为安逸诱惑。
请铭记:“不要让今日之安逸霸占明日之幸福!”
【出彩理由】
这是一篇出彩的考场作文。首先,审题精准,文题既是标题也是论点。开篇概引材料,然后一个问句“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由果溯因,准确立意: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论述部分,材料丰富且鲜活饱满,让我们很为作者的视野和博识而喝彩。结尾再点题,回应开篇,简洁明快。
通技法,走高分路径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法”
1.关键把握法
审题立意,贵在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高尔基《花——致M.A.彼什科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则材料的立意:
2.主旨领悟法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寓言《乌鸦喝水》,确定作文立意。
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很想喝水。它看见了一只水壶就飞过去。壶里水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也喝不到。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用嘴衔起小石子,扔到水壶里,一颗颗小石子沉到水壶底,水渐渐升起来了。“啊,”乌鸦快活地说,“我喝到水了。”
这则材料的立意:
3.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材料要义。而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要义的最好方法是:按照“何人—何事—何果”的方式将其中心内容梳理出来,然后由果溯因,即可找到合适的写作角度。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难道不是吗?”
何人:
何事:
结果:
原因:
立意:
4.辩证拓展法
所谓辩证拓展,就是要利用辩证思维去展开思路,立意谋篇。辩证拓展,通常要运用以下观点:
一是发展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应看到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不能绝对化。二是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时,我们要从它与周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找到问题的本质。三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要正反通观、全面认识。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分别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确定作文立意。
材料: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从别人那里偷了一个玩具。
(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5.多向发散法
新材料作文大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般来说,材料中不同的人、事、物就是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的人、事也有多角度立意。当然,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我们写进文中的却只能有一个,因而,我们要从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