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测试 点击: 2012-06-12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测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
语文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㈠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9分)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
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
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6题(12分)
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1905年,瞿秋白进入冠英小学读书,学校校长庄苕甫是清末的举人,但他却具有维新思想,主张废科举、办学堂。1909年春天,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校长屠无博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1916年,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先在无锡乡间当国民学校校长,继而投奔武昌的堂哥寻找出路。翌年,瞿秋白到北京进入俄文馆,学习俄文和哲学,开始“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五四”运动前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外来思想目不暇接,瞿秋白进行了广泛阅读与涉猎,他研究过美国的宗教新村运动、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狄德罗、卢梭等人的著作,而本着惠及人民大众的内在尺度,他的兴趣开始倾向于共产主义。
不久,瞿秋白觉得书本上的求索和朋友间的探讨,对社会主义仍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真切。这时,翟秋白有了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身份到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苏维埃俄国采访的机会。在俄国,瞿秋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参观采访和调查研究,他觉得“共产党始终是真正为全体工人阶级奋斗的党”,他认为“共产主义学说在苏俄的逐步实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桩伟大事业,是世界第一次的改造事业”。至此,瞿秋白的思想发生了根
本改变——由“忏悔的贵族”终于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9月,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瞿秋白离开莫斯科回国工作。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立即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的主编和《向导》编辑。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共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报道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消息。1926春,瞿秋白病重住院,抱病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瞿秋白发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等以共产国际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这次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成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
1930年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纠正了李立三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完成了大量翻译作品和许多重要的论文、杂文,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央指示,抱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央教育委员。虽然工作相当劳累,身体又差,还不时咳血,三天两头发高烧,而且物质生活又很艰苦,但他依然勤奋工作,为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晨,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
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值得中国人民学习和珍视。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瞿秋白因交不起学费,被迫中断学业,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后
来投奔武昌的堂哥,这段经历影响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B.瞿秋白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回到北京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
物《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主编和《向导》编辑。
C.在“八七会议”上,瞿秋白正式将陈独秀免职,开始主持中央工作。这
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举行,是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点。
D.瞿秋白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5.瞿秋白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请简要分析。(5分)
6.作为一个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
㈢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一曲两阕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埃林先生脸红得像朵野玫瑰,嘴角来回抽搐,透露出一个侏儒的满腔恼怒。他直冲大汉的脸不停地晃着拳头:
“法灵腾,你这无礼的恶棍!你得为你的失礼行为向我道歉,要不你就得马上离职!”
大汉感到自己的处境真够呛。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卑躬屈膝地向埃林道歉,但是他更知道,今后的办事处将要变成多么叫他难受的一个马蜂窝。他还记得埃林用什么办法把小皮克赶出了办公室,好腾出位子来安插自己的外甥。他愤怒,口渴,想报复,他气自己,也气所有其他的人。
大汉感觉到他魁伟的身体又在渴望着酒店的松快了。雾气开始使他感到寒冷,他心里在琢磨能不能到奥尼尔酒店去央求派特。他最多只能求他借一个先令,而一个先令根本不顶用。不过他必须想方设法搞钱:他已经把身上仅剩的一个便士买了那杯黑啤酒,再一转眼就会太晚,到哪儿都弄不到钱了。正当他随便摸着
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解析版)
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受益匪浅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
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
③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④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⑤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⑥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不能修饰“破布”,一般不作定语。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和后面内容“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矛盾。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能用于“岁月的流逝”,望文生义。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能用于“岁月的流逝”,望文生义。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督查组发现,廊坊市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 反馈给环保局,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
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本题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④ 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⑤ 会看到你,⑥ 欣赏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或者 因为 / / 并且
B 虽然 / 除非 / / 并且
C 即使 / 除非 / 也 并且
D 即使 甚至 因为 / 也 并且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②空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 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 ?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 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 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2017鄂尔多斯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
4.B
5.D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以偏概全。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可知,“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可知,“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文无据。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结合文本内容“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可知,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可知,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1905年,瞿秋白进入冠英小学读书,学校校长庄苕甫是清末的举人,但他却具有维新思想,主张废科举、办学堂。1909年春天,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校长屠无博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1916年,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先在无锡乡间当国民学校校长,继而投奔武昌的堂哥寻找出路。翌年,瞿秋白到北京进入俄文馆,学习俄文和哲学,开始“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五四”运动前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外来思想目不暇接,瞿秋白进行了广泛阅读与涉猎,他研究过美国的宗教新村运动、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狄德罗、卢梭等人的著作,而本着惠及人民大众的内在尺度,他的兴趣开始倾向于共产主义。
不久,瞿秋白觉得书本上的求索和朋友间的探讨,对社会主义仍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真切。这时,翟秋白有了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身份到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苏维埃俄国采访的机会。在俄国,瞿秋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参观采访和调查研究,他觉得“共产党始终是真正为全体工人阶级奋斗的党”,他认为“共产主义学说在苏俄的逐步实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桩伟大事业,是世界第一次的改造事业”。至此,瞿秋白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忏悔的贵族”终于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9月,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瞿秋白离开莫斯科回国工作。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立即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的主编和《向导》编辑。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共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报道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消息。1926春,瞿秋白病重住院,抱病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瞿秋白发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等以共产国际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这次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
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解析版)
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受益匪浅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
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
③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④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⑤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⑥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不能修饰“破布”,一般不作定语。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和后面内容“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矛盾。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能用于“岁月的流逝”,望文生义。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能用于“岁月的流逝”,望文生义。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督查组发现,廊坊市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 反馈给环保局,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
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本题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④ 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⑤ 会看到你,⑥ 欣赏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或者 因为 / / 并且
B 虽然 / 除非 / / 并且
C 即使 / 除非 / 也 并且
D 即使 甚至 因为 / 也 并且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②空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 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 ?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 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 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来源】【百强校】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月考四语文卷(带解析)
【答案】
4.B
5.D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以偏概全。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可知,“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可知,“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文无据。{2017鄂尔多斯政府工作报告}.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结合文本内容“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可知,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