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点击: 2020-03-29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及要点
一、审计方法
1、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1)收集、审阅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等制度,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监控点,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相一致,能否满足部门职责要求和管理需要,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或管理漏洞。
(2)收集、审阅对所属部门管理的内控制度。主要包括对所属部门管理的项目、程序、考核标准,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及监管措施办法,重点关注所属单位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重大责任事故。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所属部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是否真正起到监管职责。
(3)收集、审阅重点业务流程。通过抽查重点业务事项,重点审计单位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向所属部门输送利益、营私舞弊、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2、内部控制审计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
1
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
二、审计要点 1、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是否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是否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2、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2
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特别是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的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是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会计人员。是否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预算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是否充分沟通协调,是否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编制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情况;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4、收支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实现收入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支出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有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5、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按照预算、计划和政府采购规定组织实施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政府采购规定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相关档案。
6、资产管理情况。
3
主要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及时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7、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按概算投资,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有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8、合同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三、内部控制关键点
主要查看单位预决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
1.预决算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决算内部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预算编制是否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是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是否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
4
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是否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以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决算管理。决算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是否实施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收入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收入核算管理。各项收入是否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有无设立账外账情况。业务部门是否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财会部门是否定期检查收入金额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是否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是否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有无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的情况。
(2)票据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是否履行规定手续。是否按照规
5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论文
【内容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论述了新常态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严峻形势,并对新常态下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 行政事业 内部审计
【正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相对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而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的有效手段,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新常态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中央要求全党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依法行政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承担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控制行为、强化风险管控、保障资产安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约束、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
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和评价,以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促使单位不断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是单位行政权力、经济决策权力和经济运行管理监督的第一道关口,是控制的再控制,是监督的再监督,是规范单位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
(二)内部审计是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的有力保障。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和运营情况,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国家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关
注单位重要业务和重大事项的治理缺陷和薄弱环节,揭示管理决策风险隐患,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科学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国有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内部审计是强化风险管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充分运用内部审计,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积极适应“反腐新常态”。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审工作认识不深。一方面,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存在
“重管理轻监督”的错误价值观,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单位经济活动接受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监督,再开展内部审计意义不大,甚至在内审工作上存在为难情绪,把接受内审监督当成一种负担,不注重内审工作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存在“不愿得罪人”的“鸵鸟心态”,怕得罪领导和同事,怕丢选票,对发现的问题漠然置之,不敢及时报告,不能大胆去监督。对内审工作的错误认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或出现“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内审制度不健全,内审人员素质不达标”的现状,或使内审监督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二)内审工作目标不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目标而展开,并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未对内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解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大于内容,从而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内审制度体系不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这些审计制度在前瞻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上有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
(四)内审独立地位不高。内部审计本身不同于外部审计,其机构组成人员均是来自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审机构本身也是单位整体的一部分,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等由本单位领导层决定,导致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等方面都不独立。而按相关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又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这种“下级监督上级、无权利者监督有权利者”的工作模式,也使得在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内审效果大打折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五)内审队伍素质不强。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内审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熟悉并掌握财务、会计、统计、审计、法律、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
以满足内审工作需要。而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业务,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和审计业务知识,在新技术面前无所适从,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内审工作方法不新。一是现阶段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事后的差错防弊,没有通过有效的事前介入进行监督;二是多数内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没有通过计算机审计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审计范围不宽,审计效率较低;三是内部审计缺乏系统规划,思路狭窄,注重突击审计,忽视长效审计,使得内部审计参与内控预防的职能大打折扣。
三、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如何发挥新作用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在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新要求,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深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不断谋求内审事业新发展。
(一)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认识,认真践行新理念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应该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提高内审工作地位,完善内审组织机构,科学配备内审资源,强化内审管理水平,保证本单位内审工作独立性。内审计人员作为内审工作的排头兵,更要深刻领会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关于审计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解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部署、新要求,积极服务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二)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目标,主动迎接新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七个形象定位,即政策落实的督查员、经济运行的安全员、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全面强调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要要深刻领会到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围绕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以监督为手段,以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将二者有机结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良好运行。内审人员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当好 “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神”,为组织发展保驾护航。
(三)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思路,不断适应新要求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时代特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进取,在内审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是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不仅要对单位财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还要关注资金
效益、管理漏洞、制度健全等事项,增加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对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二是创新内审工作方法,注重手工操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分析相结合,注重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注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注重监督与服务、评价相结合。三是强化内审人才培养,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不断更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努力打造一支精通财务、审计、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高精尖”内审队伍。
(四)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作为,积极服务新发展。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立足改革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内审监督职责,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实现内审工作新作为。一是在推进政策措施落实上持续发力,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二是要在提升公共资金绩效和安全上持续发力,服务政府职能转变;三是要在促进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四是要在助力反腐倡廉上持续发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加强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履行好内审监督职责,及时提出防范风险和完善体制机制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当好政策落实“督查员”、经济运行“安全员”、经济发展“助推器”和公共资金“守护者”,积极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中国社会科学
2.张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国内部审计,2015第1期
3.刘文锋,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常德审计局,内审园地,2015.06.15
4.王欣,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湖北省审计厅,审计论坛,2016.3.3
5.王彬,突出重点 持续发力实现审计工作新作为,济南日报,2016.2.5
6.商学院课题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内审园地,2014.4.12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调查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调查
当前,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日益规范化的要求和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突出矛盾,如何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即可以减轻审计机关的审计压力,又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使用效率。这是当前在内部审计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也是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机会就如何规范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的体会拙笔回报。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绝大多数内审人员由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兼任,没有配备相应的专职内审人员而是与
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发挥。
(三)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限。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才愈有保障。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由单位一把手主管,内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由单位一把手主管的兼财务核算职能的内审人员审计财务账目,显然这样的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
(四)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它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数量偏少,还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多数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五)内部审计所处环境制约了审计职能。在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下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和下属被审计单位关系长期固定不变,造成部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际关系熟悉,审计中容易导致感情用事,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目前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行业主管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
情况,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属于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同时内审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从而既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的产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一)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审计机关应通过会议、培训、媒体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和引导,特别是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的宣传,既要从法的层面,广泛宣传《审计法》、《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又要从典型事实层面,说明内审工作的作用,以提高领导干部对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内部审
计业务接受地方审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三)夯实基础,规范操作,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为有效改变目前内审工作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审计操作程序不规范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内审工作的成效,审计机关督促各有关单位的内审机构要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认真执行《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注重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以规范的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审计机关批准后实施。审计实施前,应编制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审计过程中,应综合手段取得证明材料,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组应当及时整理审计资料,形成审计档案。
(四)加强协调,强化督导,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督导,形成一种促进内审工作发展的外部约束机制。
一是各级审计机关对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可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专题检查,掌握和推进内审的制度建设、年度项目计划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加大对内审业务质量提升的指导。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吸收有关内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内审机构的协作配合,在政府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邀请内审人员参加,听取内审人员的意见并取得其配合帮助,在确认可靠性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内审结果,在审计报告出具后共同督
促整改。
二是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持续优化财政资金管理角度,从制度监督层面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考评,以此为内审的生存和发展搭建平台,通过外力促使内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在需求,推进内审工作的发展,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目的。
三是建立检查制度。审计机关应根据内审部门工作状况,不定期对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进行重点检查,通过一定的公共平台,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成效显著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未按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单位,通报批评。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机关和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目标,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好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不断充实内审力量;三是要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四是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
事业单位审计实施方案(标准)
事业单位
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年工作计划安排,对XX单位XX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五大任务: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5、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因此,审计要围绕五大任务,安排实施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一、审计目标
通过对某单位2012年1月至12月财务的审计,摸清该单位收入、支出、结余情况;绩效工资及职工待遇发放情况;设备物资的采购及管理情况;事业收入及服务费收取情况;揭示单位在管理、使用以及制度建设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二、审计范围、对象
审计范围:201年1月至201年12月,单位的收入、支出、结余,职工待遇发放,设备物资的采购及管理,事业收入及服务
费收取等情况。必要时,追溯到以前年度。
审计对象:某单位及所属单位。必要时,可延伸相关单位和个人。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应对措施
(一)审计重点:2012年某单位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债权、固定资产、材料等)负债(债务)增减变化和原因及真实性、合规合法性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特别是医院的药品、设备采购、基本建设决策及执行情况;内控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
(二)审计内容和方法
1、财务收支审计
(1)收入审计。审查各项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具体是:
①检查审计期各收入项目、收入金额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收入?
②收费项目是否经财政、物价部门的审批?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范围?有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行为?收费票据是否合法?有无使用无效票据(三联单据收费或作废收据)收费? 依据《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2]73号)。
③各种收入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入账?有无坐支行为?有无隐瞒收入,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等问题?
方法步骤:
A 检查发票管理情况:是否建立了发票领用、开具、结存制度;废票是否按规定作废;发票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漏税行为。
B提取单位总账、明细账,检查有关会计科目反映的收入数据以及各收入科目的支出(解缴、上交)和结余情况。将业务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对比,对有疑点的收入将提取收入的原始凭证与账上数据核对并取证。如存在问题,进行审计查询。
C列表清理该单位在审计期的收入项目、金额;测算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较增幅。
D检查执收单位和部门的收费许可证及收费情况:检查收费许可证年检情况;将收费许可证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核对。
E提取票据领购登记薄,检查执收单位和部门的收费票据的领购、保管、使用情况。
F根据审计信息科和收费组长的检查记录,抽查本部和分部的收费员收费、缴存、监管情况。
(2)支出审计。主要检查相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具体是:
①单位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发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②支出票据是否合规,有无大量和大额白条或不合规票据入账?
③审计期账面实际支出项目及支出数据是否与决算报表一致,有无虚增支出行为?
④有无虚开假发票套取现金私分、送礼、行贿、设立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方法步骤:
A 检查现金日记账,是否逐笔登记,日清月结,摘要是否准确,对重要性进行评估,检查原始凭证。
B提取会计账簿有关支出科目反映的数据,编制审计期预算内外支出总表,摸清单位支出规模并与报表数核对。将结果与年末决算报表比对。
C查阅单位审计期内原始凭证,审查工资、奖金及津贴或实物发放情况。对支出金额较大(特别是超过重要性水平额度的)支出票据,重点检查:一是报账要件齐备情况(是否注明用途,有无经办人、报销人、审批人签字等)。二是证明经济事项的附件齐全情况(有无付款合同、有无验收报告、有无会议记录或其他有效附件)。三是经济交易事项、票据获取合法合规的情况。四是会计科目处理正确情况。
D结合查阅单位原始凭证,审查单位有关费用包括汽车费用、会议费、招待费的支出规模。(必要时列表统计或取证)。
E检查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情况:一是专款专用的情况(有无截留、挪用、挤占行为)。二是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的决策、报批、实施、验收、结算、付款等各个程序的手续完备、资料齐全、程序合法的情况。三是建立专账的情况。四是有关档案资料的建立和保管情况。
2、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材料等)审计
审查资产的真实性、安全性、完整性。检查有无贪污挪用公款、设立小金库行为?有无违规侵占国家财产的行为?有无违规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
(1)货币资金审计
检查资金的安全性。重点检查:一是该单位是否按照资金的管理形式、资金性质以及拨款方式进行核算与管理;有无出租、出借或转让银行账户等违规问题;票据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二是现金的管理、使用是否遵守《现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现金收入、支出、结余是否真实、正确?
方法步骤:
① 结合现金日记账,突击盘点库存现金。检查是否用“白条抵库”和“借条抵库”现象;有则应登记“白条抵库”和“借条抵库”的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
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加强内部控
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
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目的在于促进本
部门、本单位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通过分析目前行政事业
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工作的对策,以达到查隐患、堵漏洞、测风险、提建议、促管理等
重要功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的三大主体。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明确与转变,管理职责日益{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清晰,内部审计必然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
位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促进其
发展。内部审计能更真实地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
模、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发现并揭露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内部审计对财务数据异常的反映更加灵敏、快捷,
能及时发现并尽早控制各种舞弊行为并揭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
问题,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但在审计实践中,内部
审计在行政和事业单位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没有充分
发挥出来,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
决的对策.
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偏差,认为
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
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
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于是将内部审
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
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少部分行政主管部
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
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部分行政主
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
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
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有极
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健全的内部审计
机构。
3.内部审计领导层次不清,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限
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
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如果是分管
财务的负责人分管审计,显然内部审计监督基本难以真正发挥其作
用;如果是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分管审计,由于分管纪检监察的领
导一般不过问财务、物资财产管理,一般情况下难以完成内部审计
的主要任务;如果是财务负责人兼管内部审计工作,那么实施内部
审计就难以达到独立审计的要求,这样的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
4.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
心,应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适时开展
内部审计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不
能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
致使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因而削弱了内
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5.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部审计的要求
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
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
年龄较大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
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
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
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有的是安于现状,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不满意,因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充实审
计知识。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6.内部审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账务处
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
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7.制度不完善、工作不规范,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现有的内部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大量具
体准则,其法律级别明显偏低,亟待建立一套比较完备、健全的内
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就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个体来说,根据已有内
部审计法规并结合自身特点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非常少,导致在
具体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常遇到依据不明确,无法定性的问题,无
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二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把审计与强化内部经济监督管理联系起来。
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行政发文、政府审计、财政监督等手段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职工、财务人员、具体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者
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不断拓宽行政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路子,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护航,
服务本部门、本单位中心任务的作用。有创新才有进步,内审工作
要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能够“跳出审计看审计,立
足全局看审计”,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就是以被审计单位财
政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为主,这一内审目标是适应
当时特定条件和特定环境的需要的,但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被
内审单位财务收支逐步步上规范,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使财
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内审的目标和重点,
跳出传统审计的防错纠弊,向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开展
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多方面内容。
内审重点应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审计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真正
做到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以便能够在更高水平上发挥内部
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内审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
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
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
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经过百年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而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不太成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更是相对滞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应当是服从、服务于本单位,应紧紧围绕本单位总体目标为中心开展内审工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致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内审工作目标与本单位总体目标出现脱离现象,因而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没有对审计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前提下,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致使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找不到准确定位,内部审计效果不明显。
(二)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 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三)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愈有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较低,有的受所属财会、办公室、纪委或监察部门的负责人领导;有的受主管财务领导领导。由于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较低,缺乏应用的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的结果处理、审计建议的落实等受到较大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