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点击: 2020-03-29
望月叙事
让文学作品教学更有实效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文学作品,有独特的思想内涵。《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青年散文家赵丽宏的作品。文章语言隽永,思想深邃,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我很喜欢这篇散文,所以在主题为“有效教学之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研课活动中,我选择执教《望月》第一课时。
首先,我研读教材。这篇文章形散枝繁,有21个自然段,无明显的中心句。当我一开始拿到文章时,思路有些乱,不知从何下手,后来,反复几次研读,全文聚焦“望月”,因月生情,因此,我紧扣“望月”拓展思路,化繁为简。在设计时,营造浓重的“月亮文化”的氛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景美的同时品味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浸润其中,读中感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备好了课,我开始了教学实践。一开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望月”这一情境,我在板书“月”,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看到月,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一个个丰富的联想奔涌,答案是多方面的: 1.想到了有关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2.想到了有关月亮的成语,如披星戴月、流星赶月等;3.想到了有关月亮的课文,如二泉映月,4.想到了有关月亮的古诗,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引发学生对月亮的联想和感慨,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的学习,这个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这是让学生入境。
通过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景部分的品读感悟,在结课时,我再把课前这种美好的气氛蔓延开来:“月亮给我们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把月下的美景牢牢刻在脑海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背诵,让课前的情境创设得到发展、持续和蔓延。这样的设计,使开课和结课融为一体,更凸显“月下景色”这一重点。
阅读教学,重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读书环节,让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次读,是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读书不能仅仅局限于字音和句子,应该能用心去读,读出自己体会。事实上,有部分学生课前经过预习,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读起来,确实能做到“读书读在脸上”了。
第二次读,是默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一遍不够两遍。(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次读,精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良
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本课读的关键,在读中,配以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音韵之美。
例1:学生交流感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我抓住“安详”这个词让学生细品:
“安详”一般形容人的神态平静,动作从容。这个词用在月亮身上,你有什么感受?(把月亮当做人来写)那么,你觉得会是什么人呢?(仙女(嫦娥奔月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奶奶等),使月亮有了生命,评价:这是你们读书的体会,真好。而冰心奶奶眼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句子,读句)学生能感受到月亮的如母亲般亲切、和蔼、温情,接下来的朗读指导——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这样一指导,读悟就水到渠成了。
例2:抓住“晶莹闪烁”这个词,引导学生读出月色的动态美。第一个学生读,没有那种跳跃感,我鼓励学生:“你能读得再跳动一点儿吗?”第二次读,
例3、哪个词体现了月色的朦胧美?(隐隐约约),这一细节,我采用范读的形式,让从中品味,然后进行朗读体验,感受月色朦胧的美。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和凭借,要领会课文的内容,就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这节课,读的形式很多,由自读、默读、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等。课堂上书声琅琅,给人以美的享受,配以美轮美奂的幻灯片,和优雅的音乐,感情朗读达到了高潮。
在重视读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方面,我下了一点儿功夫: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我指导学生用题目拓展法,围绕“望月”这个题目,加上时间、地点、人物,除了“望月”,课文中的人物还有哪些活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的虽然是五年级了,但是,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少,在一定程度上,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不够精炼、不够完整,需要我们经常性的指导。
为了让文章的细节更打动人,让学生悟得更深,凸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根据五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课标要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批注,写感受。写出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实际上,很多孩子的感悟很独到,当他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这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
课标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因而,语文教学要将触角向课外延伸。本课教学中,我引出了冰心《寄小读者》中的一段写月亮的话,在读中,我感觉到学生被深深地触动了。我想,以后孩子们读书,一定会联想更丰富。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除了以上成功之处,还有很多不足:
1.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不到位。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他们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无限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在教学中,没有凸显这一点。如品悟“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一句时,如果指导学生想象:同学们,这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像一颗颗星星;像被撕破的丝绸;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想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就更能读出情来,读出味来。
2.品悟“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我设计了一个回读:月光照在芦荡上,为芦荡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月光照在树林上,为树林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月光照在山峰上,为山峰„„(一层银色的花边)。因为时间不够,没能展开朗读。也没有联系上下文去理解“镀”在这一句的意思,回应前边的“镀”的本义的学习。
3.运用冰心《寄小读者》中的一段写月亮的话,既是闪光点,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我把学生的各种比方归为一个:月亮就像一位母亲,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在小结时,应该说:“冰心奶奶的眼中的月亮和你眼中的月亮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亲切的母亲,是和蔼的奶奶,是美丽仙女„„”这样的小结,能体现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
一堂课下来,遗憾总是很多很多,感悟也是很多很多。我想:“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学习《望月》,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用艺术化的手法启发受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只有充分体味课文的美,把知识理论容纳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和谐新颖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使语文教学满堂生辉。{五年级作文望月想象作文}.
能潜下心来好好研究一篇课文是一件快乐而充实的事情,就如望月一般,能望出无穷无尽的味道;能静下心来反思一堂课更是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好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想:创设情境,以读为主,配以幻灯片和音乐进行渲染,同时教给学习方法,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师生逐步进入“高峰学习体验”的境界。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感到要教好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下很大功夫,还有很多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让我们踏踏实实教学,为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而尽力吧。
2013年6月
望月{五年级作文望月想象作文}.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解读单元主题
《望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安排了《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水》等课文,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我关注到课文的编排主题,单元作文的编排,发现《习作7》是有关月亮的一篇想象作文,与《望月》一课是紧密相关的。我们领悟到编者的意图,梳理出了本单元的相关的知识点与训练点:
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望月》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标》对高年段的阅读要求有:(见灯片)
经过思考,我对年段教学目标进行了梳理,得出了这节课设计的指导纲领(见灯片)
解读文本:
《望月》本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着重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的美,这一课对于月文化的汇集,通过古诗的品析,恰恰能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让学生明白“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的道理。
本课主要是以孩子的眼睛看月亮,月亮的美是一种奇妙的美,幻象的美。可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在这里设置读写结合训练恰恰能为《习作7》做好铺垫。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册的学生是步入高年段的第二个学期,学生默读有了一定的速度;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月亮的语句和诗句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综合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学生认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见灯片)
三、“结合年段”说学法
考虑到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赏析中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 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
四、“板块推进”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开始说教学流程。我把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1-13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14-21自然段。
第一课时,我将分四个板块完成,分别是:在聊天中相遇——走近月亮;在读书中相识——整体感知;在品析中欣赏——“月光之美”;在赛诗中沐浴——“古诗之美”。
第一板块:在聊天中相遇,走进月亮
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围绕“看到月亮会联想到什么?”的话题谈话,创设了一种喜爱月亮的课堂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板块:学生在读书中相识——整体感知
此板块分为两部进行:其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其二、整体感知
《课标》要求高年段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特别关注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我是这样引入:课文写谁望月?除了写他们望月,围绕月亮,他们还干了什么事情?
带着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读,指导抓住事件的要素来进行概括大意,达到训练的目的,体现高年段的学段特点。 第三板块:在品析中欣赏——“月光之美”
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通过“抓关键词句品情意,图文对比品语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月光之美”。{五年级作文望月想象作文}.
在“抓关键词句品情意”环节中,我抓语句中“安详、镀、跳动、伸展、起伏”等关键词,主要着眼于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通过“品读析情法”、“感悟鉴赏”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语境。例如:
(1)抓“安详”悟情思
我是这样导入: “安详”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和、从容不迫的神情,你在什么人身上看到过这种安详的神情?
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
这样的用词有什么好处?
通过这样的品析,我们就感受到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的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2)抓“镀” 品表达
①给“镀”组词,抓偏旁理解本意。
②给“镀”换词,思考:用“镀”来表达有什么好?
通过反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月亮不仅自身很亮,很闪烁,有金属般的感觉,同时也让周围的事物附上了光芒。让学生的画面丰富起来,闪烁起来。品出作者用词表达的精妙。
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朗读。
(2)“图文对比品语境”
我出示一副月夜江色图,旁边配上第2自然段的第2、3句话。
①先让学生对比欣赏,说说欣赏的是图还是文字,为什么?文字美在哪?
②引导学生抓住“跳动、伸展、起伏”等词,品出这些词语让景物动了起来,赋予了它们生命,让我们欣赏到了这样一幅动静相宜的月色图,体会到月亮摇身一变透出的灵动的美。
让学生在图文对比中感受到是语言文字所创设出来的奇妙的语境,让这个月亮是如此的灵动。同时渗透写景的方法指导:写景就应抓住景物的特点,关注动静结合的画面感,而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巧妙地把自己情思融入其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四板块:在赛诗中沐浴——“古诗之美”
“分类品析体情结,补充背景入意境”(精读指导学习课文3-13自然段)
课文赛诗部分共出现了6句诗句,这些都是古诗,都是旧知,怎样上才能避免陷入解释诗意的旧框框之中,上出教学的实效与广效?我是这样思考到:
高年段《课标》要求学生能在诵读优秀诗文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所以“入情景、体情结”让学生喜爱月亮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于是,我采用“分类品析,补充背景”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
在感受古诗句中月的深刻含义之后,由省略号引入,扣住涉月诗句,采用表演法,让我和学生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颖的“小外甥”,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进行“赛诗”。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为课文的14-21自然段,我分为两大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设境研读,深思(学习14-20自然段。){五年级作文望月想象作文}.
聚焦“月亮像什么?”,从三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思考。
首先是“月亮像什么?”学生找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相关语句,具体交流小外甥是如何抓住月亮的特点来进行想象,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月亮变化的特点,历经“合理联想”、“大胆想象”的过程,来说说“月亮像什么?”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找出文中描写小外甥的语句,划下来,体会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交流、汇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感受小外甥的聪明、活泼,指导学生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生动的描写,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生动传神。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通过分组读体会人物之间的心里感受;师生分角色读,加深理解;全班情景朗读,在情景中理解“绘声绘色”,指导学生感受理解“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的道理,升华情感。
第二板块:疑问为核心,练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聚焦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继续引导学生质疑,寻疑探究。重点抓住“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一句,提出问题“如果把省略号改成冒号,你会写些什么?” 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深化体会“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鼓励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情感。进而,抓住文本空白点练笔写一写。
五、说板书
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附板书体现了学法的渗透。
25 望月
江上之月 诗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第五单元作文范文
我了解的黄山
黄山是我最了解的景物。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而游罢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玉屏楼的附近,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时刻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还有棵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下次再来!”
1
望月
望月 ————六一班 梁飘莹 寒风, 吹凉的叶, 我独自站在窗前, 望那天边峨嵋。 婵娟, 千古伤情物。 想起又将分别, 也不禁沉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其实, 冰轮很美。 是沉沉夜色中, 繁星的代表, 天空的眼睛。 这个月夜, 是个不眠之夜。
《望月》对话描写教学片段
龙源期刊网 .cn
《望月》对话描写教学片段
作者:刘春花 莫先武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3年第09期
执教者:刘春花(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点评人:莫先武(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教学目标:让学生练习对话描写
专家点评:对话描写是使记叙文内容丰富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对话描写非常重要。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对象:五下
课堂呈现:
一、对比习作与文本,感受精彩对话
师:这篇文章中有很多作者和小外甥的对话,请大家读一读,看这些对话描写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打开作文本,看老师昨天布置你们写的作文,和文章对照对照,看看对话描写有什么区别,是你们写得好呢,还是文章写得好。
生1:文章中的好,写得很长,我的文章中只有一句两句。
生2:文章中的好,不仅写出人物所说的话,还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师:很好,你们看到了文章中对话描写的优点,那我们今天来学习对话描写。同学们再比较一下,你们作文中的对话与文章对话描写除了长短区别外,在摆放的位置上有什么区别啊。 生1:文章写对话的时候,小外甥说的话为一段,作者赵丽宏说的话为一段。我的文章就是一大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一般都是分段来写,不管是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啊?
生2:这样分段写对话,使文章整体看上去清晰、舒服,很有条理,读起来也不累。
五年级语望月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主讲内容:第七单元及《望月》
主讲人:王芳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安排了《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水》等课文,一个习作以及一个练习。《古诗两首》中,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望月》是篇散文,写甥舅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背景是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行进的江轮甲板上,静谧的月色,颇增几分童话色彩。文章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灰椋鸟》是篇记事写景的散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全文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发问句的妙用,让人在思考中体味明理。《水》是篇记叙文,课文采用反衬法,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教学目标:
1. 会认7 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文章、段落。
3. 能理解文章内容,由语言文字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 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写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1.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发挥想象并进行形象的比喻。
3. 能正确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学会分号的用法。
6. 学会在书信中得体措辞。
教学难点:
1.观看夜空,发挥想象并具体表达。
2.针对环保话题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望月》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望月》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4、积累写月的诗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味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四、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五、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按照学校模式课的结构方式,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文章与月亮有关,平常月亮都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25、望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个人学习:
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注音,准确地读通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
(学习时间8分钟)
四、检测、交流:
1,检查朗读:
(1)出示生字词:
晶莹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不假思索 云絮 封锁 呵欠 清幽旷远 外甥 剪影 气氛 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
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哪些不理解 全班交流.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刚才读错的地方注意纠正,读完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教师相机板书:
月下江景 舅甥赛诗 外甥幻想 我也幻想
(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 舅甥赛诗 第3-12自然段
外甥幻想 第13-19自然段 我也幻想 第20自然段
5,选择朗读:你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就读哪个部分,要读好,读出感情,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 6,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教师巡视指导.
7,生展示朗读.
第一部分读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读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语气;第三部分读出外甥的机灵可爱;
五,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 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教师相机板书:
月亮出来了„„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
月下江景 江两岸„„ 月光为它们镀上„„
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的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
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
教师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学生有感情朗读,用柔和,恬静的语气来读.
(后三句用同样的方法.)
7,欣赏组图,在音乐声中齐读第一部分.
8,欣赏组图,看板书,根据图的提示和板书的提示不看书,尽量用书上的话说说月下江景.先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全班齐背第二自然段.
9,总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 一个字——美!教师板书.
六、当堂检测: 完成堂清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
二、出示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三、自学指导: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交谈了什么呢?
2、默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特点,划出相关语句,然后,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习时间7分钟){五年级作文望月想象作文}.
四、检测、交流:
预设:
(一)“我”眼中的月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眼中的月儿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读)[屏显月景与文章内容]
2、学生读后交流:今夜“我”月光是怎样的?说说读后感受。
3、用一个词形容今晚的月光。的月光(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4、练读课文读出月光的美。
师:在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月儿给你的感觉是宁静、安详、朦胧的,那你们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看。
5、指名读,抓住重点词句相机指导朗读。(语速慢,轻柔)
重点理解“安详”,由词及人,品读该词。
“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情景,读出意境。
抓住“隐隐约约”、“银色的花边”细心品读感受月光的朦胧与美好。
6、整体感悟,配乐齐读课文。
(二)品诗句重积累
1、引入:当“我”一个人在江轮甲板上赏月时,其实今夜难眠的还有谁?
欣赏着迷人的月色,小外甥诗兴大发,要与我比赛对诗呢![屏显六句诗句]
2、自读诗句,对不熟悉的诗句多读几遍。
3、分角色吟诵这些诗句。(同桌练习,分组对读)
4、师生合作,帮助积累。(分角色对诗;师说前半句,生对后半句)
5、分角色比背诗句。
师:“我”和小外甥就对了这几句诗吗?从哪儿看出?(省略号)
你们读书可真仔细,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那我们继续扮演“我”和小外甥往下对诗! 师:有月的诗可真多,小外甥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有月的古诗,你觉得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小外甥幻想之月
1、提问,引出阅读要求。
师:有月的诗可真多,小外甥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有月的古诗,你觉得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外甥除了聪明好学,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对着月亮小外甥都有哪些幻想呢?自读课文13—19自然段,边读边画有关句子。
2、品读重点句,感受小外甥的天真与童趣。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屏显相关内容]
(1)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像什么?
(2)多巧妙的比喻啊!小外甥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
(3)分角色练习对话,理解“不假思索”。(师问“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学生迅速回答“像眼睛,天的眼睛。”读出那份“不假思索”的感觉,不经思考,坚定。)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屏显相关内容:
(1)在小外甥眼里这是怎样的眼睛?
(2)吟诵相关诗句,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
(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儿是天的眼睛,它睁大大了眼睛,我们就看见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诗人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少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
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钩。”
它半睁半闭,就成了《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自由读小男孩的话,读完谈感受,并感情朗读。(小男孩的天真、月亮的多情似母等)
3、展开幻想的翅膀,说说自己眼中的月。(屏显月景图)
师:圣洁的月亮在小外甥眼里是有情有义的有生命的,它甚至成为了小外甥亲密的朋友、快乐的伙伴。那你们呢?你们肯定也和小外甥一样,充满了天真与童趣,面对如此美丽多姿的月色,请你们也放飞幻想的思绪,大胆无束地表达对月亮的畅想!说说月亮在你眼里像什
么?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交流。
4、品味拟人手法,感情朗读。
(1)月儿后来怎样了?找一找小外甥对着月儿幻想的另外一句句子。[屏显“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感情朗读,注意说话时的神情与动作。(指名读,齐读)
五、当堂检测:
1、完成堂清卷
六、说板书设计
25 望月 江上之月 诗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