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力 点击: 2019-06-25
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布置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布置教学案例 一、注重差异,尊重差异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是有差异的。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差异还不够明显,所以平时我们的作业是分为两个等级: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要求每个孩子都做,提高题也让每个同学去尝试,但要求不同。如何通过分层作业,让孩子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对作业的内容、形式作了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案例1]
教学进位加法后,教师出示:9+2,9+3,9+4,9+5,9+6这一组算式。
1、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将这组算式作为一组巩固练习来完成。
2、发现:有不少学生从中发现了规律——和的个位比加数少“1”,这个“1”是用来将9凑成10的,这一层次的要求发展了全班80%学生的思维。
3、尝试:学生发现规律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出示“□+□=14”,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从而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实施因材施教。
[案例2]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出示课本70页第5题,“有10张
1角,10张2角,10张5角的人民币,怎样付8角钱?”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三种不同要求:
1、会正确说出至少一种付8角钱的方法。
2、会正确说出至少三种付8角钱的方法。
3、能利用按顺序思考的方法,把所有可能付钱的方法一一列举,并找出你认为最方便的一种方法。这三种不同要求,更多地给孩子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一层比一层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求新求趣的欲望,特别是对第三层的要求,包含了数学中列举的思想,为之后的精英教育打下基础。
二、每周增加一课时的开放题训练
一年级的教材内容比较少,而课时量比较充足,所以开学初我们就把教材上的内容安排每周四课时上,定每周五为开放题日,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孩子。周五的开放题一般为5题,对于不同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只需要掌握其中的1~2题,有些孩子都要求掌握。每做对一题就奖励一颗星,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在保证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个性化的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有些孩子的口算能力强,有些孩子解决问题能力强,有些孩子的空间观念很强。所以我们在保证孩子的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定期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小竞赛,如设计数学小报比赛,口算小竞赛,优作展示等等。对每次评比的结果我们都以喜报、奖状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表
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特长,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龙安小学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作业
) 一.作业来源于 (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 (一个一个的批改)
三.反馈方式 (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 四.订正要求 (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 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 五.作业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 )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厘米,从6到10是( ) 3.一把尺的刻度从0到5是
厘米。
。 4.小明身高120( )
5. 3米+15米=( )
60厘米-5厘米=( )
500厘米=( )米 6、
第二课时作业
一.作业来源于 (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 (一个一个的批改)
三.反馈方式 (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 四.订正要求 (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 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 五.作业 2米=( )厘米
。 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第三课时作业 一.来源于 (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 (一个一个的批改)
三.反馈方式 (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 四.订正要求 (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 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 五.作业 ( )厘米
1.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填在( )里。
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
第四课时作业 一.来源于 (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 (一个一个的批改)
三.反馈方式 (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 四.订正要求 (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 五.作业
一、我会估计
二、我是小精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作业 一.来源于 (自己的设计。) 二.批改方式 (一个一个的批改)
三.反馈方式 (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对了,哪些错了) 四.订正要求 (让学生把错了再改正,如果班上错的人多 的话,教师在黑板上讲) 五.作业
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
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一共有多少个星星?
☆☆☆☆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二、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
三、写出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1. 4 × 6 = 24
( ) ( ) ( )
2. 5 × 2 = 10
( ) ( ) ( )
四、写出算式,再读出来。
□×□ 读作:___________
3乘7。□×□ 读作:___________
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4。□×□ 读作:___________ 6个4相加。
改错
一、连一连。
3+3+3+3 2+2+2+2+2 7+7+7+7+7+7+7 6+6+6+6+6 5+5+5
5×2 7×7 3×4 6×5 3×5{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二、读一读。
5×6=30 读作:5乘___等于___。
7×4=28 读作:___乘4等于___。
3×8=24 读作:____________。
7×9=63 读作:____________。
三、看算式,接着画。
2×3 ▶▶▶ ______
5×4 ▶▶▶▶▶ ▶▶▶▶▶ ______ ______
3×6 ▶▶▶▶▶▶ ______ ______
3×5 ▶▶▶ ▶▶▶ ▶▶▶ ______ ______
四、看图写乘法算式。
1.☇☇☇☇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错
一、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计算比较简便。
2.3+3+3+3+3=15,相同的加数是( ),有( )个相同加数,用( )和( )做因数。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
3.4×5=( )+( )+( )+( )=( )+( )+( )+( )+( )
二、先填空,在写乘法算式。
1.☆☆☆☆ ☆☆☆☆ ☆☆☆☆
每堆有( )个☆,有( )堆,一共有( )个。
( )×( )=( )
2.▶▶▶▶▶ ▶▶▶▶▶ ▶▶▶▶▶ ▶▶▶▶▶
每堆有( )个▶,有( )堆,一共有( )个。
( )×( )=( )
3.△△△ △△△ △△△ △△△ △△△ △△△
每堆有( )个△,有( )堆,一共有( )个。
( )×( )=( )
三、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个3写成算式是3+3。 ( )
2.7×4读作7乘4。 ( )
3.5与4的和列成算式是5×4。 ( )
4.每行排4个▶,摆3行,共摆了(3+4)个▶。 ( )
四、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 9+9+9+9+9+9=□×□
4+4+4+4+4+4+4+4=□×□ 6+6+6+6+6=□×□
2+2+2+2+2+2+2=□×□ 8+8+8+8+8=□×□
1+1+1+1+1+1+1+1=□×□ 3+3+3=□×□ 7+7+7+7=
改错
一、口算。
7×1= 2×8= 1×5= 3×2= 9×2=
1×2= 3×1= 2×6= 4×2= 8×2=
2×2= 2×9= 1×9= 7×2= 5×2=
二、把下面的口诀写完整。
二三得( ) 一八得( ) 二七( )
二四得( ) 二五( ) 二八( )
二二得( ) 二九( ) 二六( )
三、读口诀,写算式。
二六十二 二四得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看图列式计算。
1.☆☆ ☆☆ ☆☆ ☆☆ ☆☆ ☆☆ ☆☆
( )×( )=( )
口诀:____________
2.△△ △△ △△ △△ △△ △△ 3.▶▶ ▶▶ ▶▶
( )×( )=( ) ( )×( )=( ) 口诀: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
五、每人吃2颗糖。(写出算式并计算)
(一)5人要几颗?
(二)6人要几颗?
(三)9人要几颗?
改错
一、连线。
一七 二九 二六 二八 二四 二五
十八 得八 十六 一十 得七 十二
二、小小神算手。
3×2= 9×2= 1×2= 3×1=
2×6= 4×2= 8×2= 2×2=
2×9= 1×9= 7×2= 5×2=
三、填一填。
××
四、看图写算式。
1.▵▵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
改错
二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二年级自主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和米》作业设计
A层作业:
一、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学校的教学楼大约高30( )。
2、课桌的大约高60( )。
3、黄瓜的长大约是20( )。
4、小明的身高是132( ),也可以说是1( )32( )。
二、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
(2)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三、看图填一填:
铅笔长( )厘米 纸条长( )厘米 B层作业:
四、实践活动:
1、先估测家中地面砖的长与宽(或边长),再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先估测家中的客厅的长与宽(或边长),再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五、智慧树。
1、有两条各长40厘米的纸条,粘贴在一起后长66厘米,粘贴在一起的部分长( )厘米。
2、一只青蛙掉到井里,井深8米,它白天爬上3米,夜里滑下2米,它爬到井口要用( )天。
设计思路: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这次我们设计的这一单元是“认识厘米和米”,它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要孩子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的,因此本次作业设计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注重检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运用工具,画出具体长度的线段的能力。即作业设计中的第一、二、三题。在第一题的第4题中还帮助学生领会不同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在第三题中,第二幅图没有按照常规测量的方法进行,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直尺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间隔是1厘米,从而进行正确判断。
二、遵循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作业中设计中的第四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和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并运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其实寻找不同测量长度距离的尺子并不困难,但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用的直尺、三角尺或米尺转换到生活中用的卷尺,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或者说“数感”的转变,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将生活和数学能联系起来的思维习惯。
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让学生尽情的参与活动,去探求知识。同时第五题的智慧树也是一种对课外的延伸、拓展。
我想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发展他们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A类:
2、《认识线段》作业设计
A层作业:
一、哪些是线段?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二、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 ( ) ( ) ( ) ( )
(考查知识点:线段的特点;能力要求: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点) B层作业:
1、按要求填一填。
下面的长方形由( )条线段组成,量出它的长和宽。
长( )厘米
宽( )厘米
2、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考查知识点:会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线段和画线段;能力要求:绘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评价标准:
1、依据层次化评价:根据我们班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我将本节课的作业划分成三类:第一类学生(优等生)的作业为A+B全部完成;第二类学生(中等生)的作业为A+B(1)完成;第三类学生(学困生)的作业为A完成。本次作业仍按100分制,使得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100分。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一,必将得分不一。
2、依据书写规范、作业正确程度等方面,进行评星模式,分别评定为3颗、2颗、1颗。
3、学生能够自我评定:在改错中发现问题,指正问题,从而达到自我纠错的目的。这类学生给予“你真棒!”的表扬。
总之,多样的评价标准既尊重了孩子的差异,又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依据评价标准1和评价标准2反馈出来的信息:100分制的得分和星星的数量的多少,从而得出孩子是否完成本次作业。95分以上居多;3颗星的数量最多,2颗星的较少,1颗星的稀少。
2、教师巡视指导评价:“你真棒”的多少,能够更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更加有利于辅导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合理性分析:本次作业依据课标,根据新授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编排了基础、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A类作业体现了本次作业的目标1——线段是直的和数线段,第三类学生完成为100%,即本节课的目标1达成;
B类作业体现本次作业的目标2和3,第二类学生完成情况为98%以上,目标2中的会正确测量线段学习达成;第一类学生完成95%以上,目标2和3基本达成。
补救或改进措施:
1、指导学困生的做题方法,可以举例演示。
2、先分析,尤其是文字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分析并理解数学信息的能力。
3、课上多锻炼孩子们的读题习惯。
4、尽量展示错误易错,大多数人能接受。
设计说明:根据新课程标准,以把多少孩子成功的带到目的为中心,巧妙的结合本节的学习目标,灵活的作业设计,多种的批改作业的方法,更能及时地,真实的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成果达到最优化,促进一线老师的成长,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的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3、确定长度单位作业设计:
A层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课桌长60( ) 小鸟的脚印长1( ) 篮球场长28( )
说说你是怎样确定括号里的长度单位的。
二、你能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描述这些物体吗?
B层作业:
三、小明的日记: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40厘米长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背上35米长的书包,到离家500厘米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厘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说说小明的日记有哪些长度单位不合适,快帮小明找出来,改一改。
评价标准
1、 根据已经建立的长度单位表象,能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准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对比,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
3、学生通过比较、推测,判断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单位,说出判断的依据。
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作业1的设计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实物进行判断,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
2、作业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作业3的设计是用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可以印题卡发给学生练习,对本节课进行整体反馈。
4、学生针对灵活多样的练习素材,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多感官参与练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丰富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预测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为95%,但说出判断依据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课堂祝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不断引导。
对于一些学困生,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降低标准,尽量让他们对实物进行测量。
补救或改进措施
如果学生判断单位有难度,可以让学生用测量工具对身边的实物进行实际测量(如:量一量课本、练习本、课桌、教室、身高等等)。{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不进位)》作业设计:
A层作业:
★ 列竖式计算:
42+4= 59+40= 25+34= 35+53= 31+12=
二年级数学作业规划设计
二年级数学作业规划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
2、知道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及统一单位的作用。
3、学生先估测再测量,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作业:
ABC类:动手量一量
你的文具盒用手量长有( )拃。
你的铅笔用手量长有( )拃
你的课桌的面用手量长有( )拃
AB类:
在最长的图形下打“√”: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作业:
ABC类:1、小判官
(1)小丹的身高是14厘米。 ( )
(2) 操场的跑道长400厘米。 ( )
(3)我们的一个手指大约宽1厘米。 ( )
2、填空
7厘米+8厘米=( )厘米 40厘米+2厘米=( )厘米
17厘米+8厘米=( )厘米 20厘米-5厘米=( )厘米
C类:
下面哪种测量长度的方法是正确的。
第三课时: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认识1米的长度。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物体实际长度选择不同单位。
3、根据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作业:
ABC类:1、填一填
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2、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棵大树高14( );
2)、一把学生尺长20( );
3)、食指大约宽1( )。
AB类: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
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1、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作业:
ABC类:1、画一条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AB类: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学习目标:
1、回想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得出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2、规范竖式的书写,熟练应用竖式解题。
作业:
ABC类:列竖式计算:
35+34= 33+16= 12+82= 11+25=
A类:
甲站在乙的后面,甲后面有18个人,乙前面有20个人,这一列共有多少个人?
BC类:
便民店卖了桔子26个,石榴18个。一共卖了多少个水果?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合作知道进位加法的算理,会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2、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得出各种方法。
作业:
ABC类: 摆一摆,加一加:
(1{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
2{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
元 35元
( )( )
+(
)
?元
+(
)
(
)
( ) ABC类:笔算下面各题
48+22= 75+16= 37+46=
第三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2、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会熟练运用竖式计算。
作业:
ABC类:计算下面各题。
52-20= 65-24= 86-46=
A类填数:
8 4 6 5
- 5 1
6 4 2 0 9 1 2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学习目标:
1、学习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2、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3. 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作业:
ABC类: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6-27= 71-54 = 25-16= 43-28 =
AB类:把下面算是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
50-22 87-11 15+30 80-14 82-38 71-53
第五课时 简单的加减应用题
学习目标:
1、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用比多少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
ABC类:
1、比36少8的数是多少? 2、比18多1的数是多少?
3、一个电饭煲55元,节日期间促销,每个优惠18元,现在每个电饭煲多少元?
4、小白兔有80只,小黑兔比小白兔少8只,小黑兔有几只?
5、小明有36元,小红比小明多27元,小红有多少元?
AB类:猜猜我是谁?
我比17大21 我减去16就是37 我比32小19
二年级数学作业布置计划
二年级数学作业布置计划
白鹤中心小学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续。通过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议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它不但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做作业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经过本组教师讨论,特制定本计划。
一、全组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
在当前减负增效,提倡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全组教师要彻底转变以往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周作业布置计划的重要性,要从思想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
1. 布置作业应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要充实、丰富作业的内容,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
2. 每位教师必须以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还应该预测学生所能够完成本项作业的程度,必须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
3. 每位教师应处理好作业与课本内容的关系。在完成对课本内容熟悉训练目的的同时,应侧重训练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挖掘、实践课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作业的完成时间应该因“生”而异,体现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
异。
二、教师周布置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1、教师要做好布置作业前的准备
首先,教师要吃透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的达成选择作业题。备课要备习题,凡是要布置给学生做的习题,教师都要亲手做一遍,不仅要对本节课有准备,还要对整章、乃至全册书的习题能够全面把握。究竟是某一知识点的单一练习还是包含着几个知识点的综合习题,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备习题,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使学生多有接触,多长见识,要注意课本习题与课外习题的有机结合,为我所用。要及时掌握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在接受同一类新知识的过程中,每届学生既有共性,又有不少特殊点,只有对此透彻了解,作业布置要做到有的放矢,轻重得当。
2、有效控制作业量
控制作业量,一是重复性作业不宜过多,属于一般知识的简单记忆,一般技能的常规训练,就不要再搞第二题。二是重点知识需要强化训练,多次反复,但“多次”不是在一天密布,而是分阶段实施。三是“常流水,不间断”,保持均匀适量,教师应对一般学生完成本次作业所用时间做出经验性估价后再行布置。四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科作业总量,根据任教班级当天的课程和学生对作业的情绪反映,适当增减作业,或者在限定完成的时间上留出余地。
3、把握作业的难易度
布置作业的尺度应参照中等学生的感觉。全组教师充分了解自己
的教学对象。(1)先指导后做,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到学生完成此类习题常会出错的,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铺垫、讲解、训练到位,甚至采用多侧面的暗示,(但绝不是原题照讲,学生照抄)。以减少师生都做的无谓重复性劳动。(2)不提示、碰壁矫正,有的题明知学生做不好,出错率会很高还是照常布置,而后集体订正,借机强化有关知识点或点拨解题思路、技巧,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取得显著效果。(3)分层次布置作业,讲明有难度,激发中、上等学生主动参与解难题的热情。
三、教师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
1、每周备课要充分考虑到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做到作业设计为三维教学目标服务的宗旨。
2、每天应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课堂作业力争当堂完成,家庭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布置的作业题要典型,题型要新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要布置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