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语录 点击: 2019-06-06
禅宗典籍种提要
禅宗典籍种提要
禅宗典籍562种提要
1.【肇论】
2.【宝藏论】
3.【善慧大士语录】
4.【心王铭】
5.【无心论】
2.【宝藏论】
3.【善慧大士语录】
4.【心王铭】
5.【无心论】
6.【观心论】
7.【二入四行论】
8.【少室六门集】
9.【第六门血脉论】
10.【绝观论】
11.【信心铭】
12.【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13.【王梵志诗集】
14.【寒山诗】
15.【最上乘论】
16.【楞伽师资记】
17.【传法宝纪】
18.【修禅要诀】
19.【大乘无生方便门】
20.【大乘五方便】
21.【真妄颂】
22.【大乘北宗论】
23.【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24.【乐道歌】
25.【六祖坛经】
26.【曹溪大师别传】
27.【永嘉证道歌】
28.【证道歌注】
29.【禅宗永嘉集】
30.【永嘉禅宗集注】
31.【神会禅话录】
32.【神会和尚遗集】
33.【显宗记】
34.【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35.【顿悟入道要门论】
36.【了元歌】
37.【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
38.【沩山警策】
39.【沩山警策句释记】
40.【沩山警策注】
41.【沩山警策指南】
42.【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43.【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44.【曹溪宝林传】
45.【百丈丛林清规】
46.【百丈清规证义记】
47.【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48.【临济录】
49.【赵州和尚语录】
50.【兴化存奖禅师语录】
51.【四家语录】
52.【原人论】
53.【禅源诸诠集都序】
54.【禅门师资承袭图】
55.【庞居士语录】
56.【船子和尚拨棹歌】
57.【北山录】
58.【十玄谈】
59.【洞山悟本大师语录】
60.【洞山五位显诀】
61.【宝镜三昧歌】
62.【宝镜三昧玄义】
63.【宝镜三昧本义】
64.【宝镜三昧原宗辨谬】
65.【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66.【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67.【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68.【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69.【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70.【宗门十规论】
71.【禅月集】
72.【五家语录】
73.【祖堂集】
74.【宗镜录】
75.【万善同归集】
76.【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77.【注心赋】
78.【观心玄枢】
79.【永明延寿禅净四料简】
80.【投子义青禅师语录】
81.【空谷集】
82.【宗门摭英集】
83.【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84.【蒙山法语】
85.【祖庭事苑】{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86.【禅林僧宝传】
87.【补禅林僧宝传】
88.【林间录】
89.【石门文字禅】
90.【冷斋夜话】
91.【临济宗旨】
92.【僧宝正续传】
93.【罗湖野录】
94.【云卧纪谈】
95.【丹霞子淳禅师语录】
96.【虚堂集】
97.【真歇清了禅师语录】
98.【自得慧晖禅师语录】
99.【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100.【荐福承古语录】 101.【法昌倚遇语录】{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102.【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103.【吴山净端禅师语录】 104.【慈受怀深广录】
105.【入众日用清规】 106.【人天宝鉴】
107.【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108.【禅苑清规】
109.【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110.【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111.【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112.【黄龙四家语录】 113.【晦堂祖心语录】
114.【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115.【死心悟新语录】 116.【东坡禅喜集】
117.【保宁仁勇禅师语录】
119.【慈明四家录】 120.【明觉禅师语录】 121.【雪窦颂古直注】
122.【云庵克文禅师语录】 123.【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24.【开福道宁禅师语录】 125.【佛眼清远禅师语录】 126.【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127.【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28.【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129.【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130.【宗门武库】 131.【禅宗杂毒海】 132.【正法眼藏】
133.【率庵梵琮禅师语录】 134.【十牛图】
135.【镡津文集】 136.【传法正宗记】 137.【雪堂拾遗录】
138.【普庵印肃禅师语录】 139.【瞎堂慧远禅师广录】 140.【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141.【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142.【传法正宗论】
143.【传法正宗定祖图】 144.【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145.【自得禅师语录】
146.【真歇清了禅师语录】 147.【松源崇岳禅师语录】 148.【破庵祖先禅师语录】 149.【宏智正觉禅师广录】 150.【天童颂古直注】 151.【密庵和尚语录】
152.【天童如净禅师语录】 153.【天童如净禅师遗录】 154.【虚堂和尚语录】 155.【人天眼目】 156.【丛林公论】 157.【丛林盛事】
158.【北涧居简禅师语录】 159.【西山亮禅师语录】 160.【大川普济禅师语录】 161.【偃溪广闻禅师语录】
163.【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164.【初物大观禅师语录】 165.【元叟行端禅师语录】 166.【痴绝道冲禅师语录】 167.【柳塘外集】 168.【五家正宗赞】
169.【石屋珙禅师语录】 170.【真心直说】
171.【雪庵从瑾禅师颂古】 172.【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173.【景德传灯录】 174.【传灯玉英集】 175.【天圣广灯录】
176.【建中靖国续灯录】 177.【联灯会要】 178.【嘉泰普灯录】 179.【五灯会元】 180.【五灯会元补遗】 181.【五灯会元续略】 182.【古尊宿语要】 183.【古尊宿语录】 184.【续古尊宿语要】 185.【佛祖正法直传】 186.【碧岩录】
187.【击节录】
188.【从容录】
189.【无门关】
190.【请益录】
191.【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192.【禅苑蒙求】
193.【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194.【通玄百问】 195.【青州百问】 196.【初学记】
197.【北涧居简禅师语录】 198.【无准师范禅师语录】 199.【石田法薰禅师语录】 200.【拈八方珠玉集】
201.【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202.【
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溯源
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溯源
儒释道思想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美学理念,儒家“中和”美学思想,“茶禅一味”的禅宗精神对中国茶文化审美特质形成,茶人审美情趣确立,提高中国茶文化的艺术审美境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儒释道思想是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渊源。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儒释道思想;美学思想溯源
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而儒释道思想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赖功欧先生在《茶哲睿智》中认为:“儒释道三家都与中国茶文化有甚深的渊源关系,应该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地作用于茶文化,又曾综合地融贯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融汇成中国茶道的基本格调与风貌。„„没有儒释道的共同参与,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与体味这种文化了。” 林治先生在《中国茶道》中也说:“中国茶道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它必然植根于儒、佛、道三教所提供的思想、文化沃土之中,吸收融会了三教的思想精华,中国茶道才可能茁壮成长并开出艳丽奇葩。”“‘和’便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 由此可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儒释道美学思想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审美精神的确立,对茶人人生境界的提升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作用。
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与美学理念对中国茶文化审美特质,茶人审美情趣的影响。
“两千多年来,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也已成为中国人思想深处的最高理想境界,特别是影响中国人的艺术生活,是中国文化东方韵味的本质所在”。作为生活艺术化的中国茶事,其追求自然的倾向,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澹然无极而众美”的境界也就成为了茶人的人生追求与理想目标。
道家崇尚清静无为,于自然恬淡中求的生命的延续与超越。而茶契合自然,采天地之灵气,茶性俭而清和、自然淳朴,道家认为长期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除却污浊之气,又可修心养性,有助于修炼。因此道家对饮茶十分重视,并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
中国文人在品茶时寄情山水、忘情山水,亲近自然的倾向都与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有着莫大的联系。而且在茶事上的求真、求自然的原则也受到道家“返璞归真”理念的影响。
而道家的“虚静”思想也潜移默化地与茶之“静”性相通。“人们一旦发现茶的‘性之所近’——近乎人性中的清、静、虚、淡的一面时,也就决定了茶的自然本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实然形态。也就是说,决定了一种文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 而茶人需要的正是恰恰就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驱除杂念,“品”出茶中蕴含的精神和“清净虚明”、“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2.儒家美学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中和”美学思想贯穿整个中国茶道,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二是在待客时表现
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三是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茶敬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裴汶《茶述》指出,茶叶“其性精清,其味浩浩,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良品而不混,越从饮而独高。”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谈到茶之功效时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袪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致清导和” 、“韵高致静”也是对中国茶道基本精神的高度概括,揭示出中国茶道的本质特征。无论是裴汶的“其功致和”,还是宋徽宗的“致清导和”,都无疑是以儒家的“中和”与和谐精神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另外陆羽的《茶经》也吸取了儒家的“中和”美学思想,不论是他所制或者使用的器具,还是取“涓涓然”的新泉以及煮茶三沸恰到好处的状态,都表现了儒家的“中和、适度”之美。陈香白先生提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后的和谐之美。“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道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另外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说,由此可见,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对中国茶道精神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3.佛教思想对饮茶境界的提升
禅悟是心与境冥契、理与事圆融的即于感官怡乐又超乎这种怡乐的非常独特的个人内心体验,同样的茶道也是一种悟。茶的“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着之“平常心境”相契相辅。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茶与禅修的最高境界追求——顿悟相结合,茶禅联姻,于是有了著名的“茶禅一味”说。 茶禅一味就是你通过茶的实际生活,在心路历程上,净治明相,观察自心现量,清除你自己心灵所受的污染,善自心现,远离尘垢,消除烦恼,还你自心本来清净的现实而已。茶禅一味体现了精神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净化。
元代了庵清欲禅师《痴绝翁所赓白云端祖山居谒忠藏主求和》诗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茶与禅相互辉映,体现了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禅茶要求在有限的时空中体悟生命本性,自得自适地体悟宇宙与人生,在静谧的氛围中获得一种安宁和自由。这既是一自生命哲学的境界,同时又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靠内在和外在的超越精神,靠恬静淡泊的心情去获得那自由的美学境界,这是至为不易的,而茶禅一味的智慧境界就是使人们进入一个新天地,从而以智慧而得到美。“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水判定,点茶时的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等,都借助事茶体悟佛性,喝进大自然的精英,换来脑清意爽生出一缕缕佛国美景。” 禅宗的美学精神在于超越实体达到悟的境界,而这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境界,禅宗对茶文化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总之儒释道美学思想对中国茶文化审美特质形成,茶人审美情趣确立,提高中国茶文化的艺术审美境界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儒释道思想是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渊源。<
佛语有云
目录
1、佛曰
2、66句震撼人心的禅语
3、悲伤如水,倒掉即空,空则明净
4、感悟人生——佛家经典禅语
佛曰
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6句震撼人心的禅语{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7.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2.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3.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4.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5.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7.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9.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0.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