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9-01-08
三段式作文结构
【总体策略】
1、字迹:字迹漂亮当然好,就算字不好看没关系,写得工整就好,一笔一划!第一印象好了,之后的分数不会太离谱。电脑阅卷,字迹很重要,最怕参差不齐,第一印象就不好。
2、开头和结尾:阅卷老师时间有限,当中部分无法细看,开头结尾尤为重要,多用修辞,引用诗句,首尾呼应,更重要的是开头结尾表明观点,文章中心明确了,分数不会低!
3、整体结构:一定要结构清晰,我个人提倡“三段式”(如下面给出的范文),当然个人喜好不同,关键是要让老师看出有结构。
4、具体事件:要有具体事件,不要长篇大论,没有具体故事的描写,中考作文不是高考作文,需要考试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事件。
5、中心思想:中心思想直接决定文章的高度和深度,语言不好没关系,中心思想要正确。不要太低,局限于眼前小事;也无需太高,不要每篇文章都扯到国家头上。关键是要有体会,有感悟,老师希望看到的是考生真实感受和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希望考生能总结人生道理,学以致用!当然可以适当文学化,不要大白话。
2012年常州中考满分作文 (3)
2012年常州中考满分作文
【作文原题】
请以“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600字;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命题思路】
2012年常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导向意图十分明显。稍加比较就会发现,“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与常州市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长期以来,初中作文已经陷入了“精神境界”的怪圈,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尚立意”的现象。追求立意高远本不是错,但什么事都强拉硬扭,不能结合具体事例恰当地抒发感情,往往给人留下一种虚情假意的感觉。为改变这一现象,命题者试图通过中考提倡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说真话的“四真”文风。注重体悟,以小见大是基本的训练目标,强调感性见闻为基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小”是起因、是感情的发端,是文章的出发点和主题的蓄力点,是要实写明写具体写的地方;“大”,是归宿、是感情的升华,是文章的落脚点和主旨的揭示点。小,可以写得具体,通过具体的人和景来显示大的景象,耐人寻味。人云亦云、虚张声势是文学表达的败笔,写小的事物,显示积极的意蕴才是切合初中生实际的写作追求。
命题者对作文的区分度有较高的期待。这个题目与学生贴得很近,人人能写,上手容易。生活中对人对事的认识了解过程,学科实验的过程,一些小收获、小启迪、小发明、小趣味,都可以写入文章。“发现”是结果,“用心”是态度,“观察”是过程,只要考生能把这三个关键词都点到,拿到基本分是没有问题的。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没有障碍,这个题目要出彩就需要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把握好“发现”“用心”“观察”三者的关系属于上乘,环节、角度有疏漏或逻辑一般的考生预计会占较大的比例,如果只是中规中矩而别无亮点,就会进入三四类卷的范围。
这个题目便于多元选择,有利于考查出考生的写作特长。写成议论文,相关的名人轶事挺多,当然牛顿、瓦特什么的用得有点滥,考生阅读面广的话,举出其他论据,能为文章加分;也可结合考生自己或身边人的事情来说,如科技小制作的设计过程;还可以从课本上找素材,如沈括、鲁迅,课文中都有他们用心观察的故事。另外,相关的名人警句也很多,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也足够应付论证。如果要写出记叙文,考生可以选择两种文章推进模式,一是递进式的直线推进,按情节发展,认识由浅入深;二是一波三折的模式,可以先写原本对用心观察不以为然,然后写从不用心到用心,发现的东西截然不同,这种写法比较具有情节性,较吸引人。此外,这个作文题也强调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是对学习方法的提炼和指导,很好地把作文与做人做事结合了起来,同时避免了学生说空话套话,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
【满分作文点评】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1
日沉月升,万物葱茏,世界之大,无不蕴藏着生命的哲思。如何发现那点点智慧的心火?学会用心观察吧,你便会窥见世界的初始与人性的本来面目。
沐浴着微凉的春雨,行走在古巷之中。白墙黑瓦,绿苔青石,门前红福,檐下木椅,看见了墙边的几棵绿草,看见了屋前叼烟袋的老人。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暮春景致,那不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萧瑟,而是春生万物,奋起勃发的生机;白鬓老人,不是夕阳西下的凄凉,那双看遍世事沧桑的眼中,有的是千帆过尽的淡然大气,有的是养德的俭、修身的静,那是人生在世“无风一片月,倚天满怀云”的境界。学会用心观察,便会发现人世间最初与最终的智慧。
登山望海,静立于山巅,奇松怪石,雾浪云海,浩渺烟波,风平浪静。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看见树根处交错纵横的茎藤根须了吗?看见那枯焦的皮和坚毅的身躯了吗?那是处于逆境仍不屈不挠的意志,那是饱尝风霜仍挺起脊梁的顽强;看见浪花拍打礁石激起的百花了吗?那是以卵击石永不言弃的凛然;看见蔚蓝深邃的大海了吗?那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与气度。用心观察那一树一石,一浪一波,便会体会到自然中的无尽精神,便会发现生命意想不到的苦心教诲。
踏上布鞋,提个竹篮,去集市买菜。鸡鸭鱼肉,果实菜蔬,案板菜刀,地上扁担,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买菜老奶奶脸上因笑容而细滋漫长的沟壑里,是对平凡充实生活的无限满足与欢愉;卖鱼老爷爷背上粒粒晶莹的盐花中,是对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与骄傲。用心观察那生活中的丝丝缕缕,便可以发现人性最真的美好与生活的滋味。
人生匆忙,不过弹指一挥间。那么多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如何发现?学会用心观察吧。俗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心观察世界的美,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现其中点点哲思,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点评】
阅读本文时首先你会为优美的文字所感染,生动的语言犹如一个顾盼生辉的女子,对读者自有一番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她的引领下,我们急切地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步入古巷,体验白鬓老人一生的沧桑,感佩他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登高山,俯众生,激情勃发,油然而生对老树不屈精神的赞美;而踏上布鞋,提上竹篮穿行在集市之时,看到的又不只是鸡鸭鱼肉、果实菜蔬这些琐屑的生活细节,更感受到了普通人享受平凡生活创造平凡生活的满足与自豪。
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的三段式结构,层次清晰又工整大气。每段以“仅此而已”设问,再用“不,还有更多”作答,既有回环之美,形成结构上的呼应,又让读者每读一遍,印象加深一层,思考也深入一步,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中心的彰显。三段虽为并列结构,顺序的安排却匠心独运。作者先穿越古巷,再登临高山,最后将我们带入集市这最平常的生活中,大概正是有了涉古登高的情怀与气概,我们才能欣然接受简单而繁琐的平凡生活吧,这该是“用心观察”蕴藏着的“生命的哲思”之所在。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2
外公手栽着几盆牵牛花。每当花开之时,他总在满目翠蔓的窗前流连,发出喜悦的赞叹。我却有些不以为然——那些紫色的小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茉莉的馥郁清香,在我眼里,它们似乎与美并无多少联系。
直到那个春天,外公把花籽洒在我的手心:“和我一起种花吧,你会懂得它的美。”我有些不情愿地播下种子。一天,两天,三天,花盆里并无动静。我渐渐对它疏于管理了。
那天,我无意间发现,花盆里悄然升起一抹新绿。虽然还是稚嫩的叶芽,但那也确实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它在努力地扎根,为了茁壮成长。”听着外公的话,我的心弦不禁被悄然拨动。从此我开始用心观察起它的成长。
日复一日的守望中,那颗小芽在长高、长大,湿润的新绿不断向外舒展。春日和暖的阳光中,那绿意吮吸着养分;朦朦细雨中,那绿意收获着甘霖。当牵牛花翠绿的茎蔓终于爬上花架,我情不自禁为它鼓起掌来。微风里,它手掌般的绿叶招展着,朝我致意。此时,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因这英气勃发的小生命而荡漾起丝丝缕缕的感动。
随着初夏款款而来,一个花苞在浓绿的叶片间若隐若现,它就要开花了!我迫切地期待着它绽放出生命最初的光华。
那天夜里风雨大作,雷声轰鸣,听着雨声我为它又忧虑了一夜。然而,第二天,我看到它时,它却给了我震撼——有些叶片在风雨摧残下凋零,但更多的仍昂着头,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层层叠叠的翠叶烘托出一朵淡紫色的鲜花,它羞涩地微笑着,隐藏不住那迸发的青春。雨过天晴,阳光从云隙间投射下来,花瓣上带着的雨滴折射出彩虹的颜色。我不禁凑近看,深吸一口气,竟嗅到沁人心脾的清香。不知这醉人的香气来自花还是来自心底?
随着花朵竞相开放,我真切地领悟到了它的美,原来,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需要观察,不仅用眼,更要用心。
【点评】
本文中我对牵牛花情感变化的线索十分清晰。开始是对花的美“不以为然”,“不情愿”种,“对它疏于管理”,直到发现叶芽时心弦“被悄然拨动”,从此“用心观察”它的成长过程,为它“感动”,“迫切地期待”它开花,接着详写风雨大作之夜我“忧虑了一夜”,雨后为它的生命力“震撼”,更为它开出的花朵赞叹。作者这样细致地写出“我”的心路历程,意在强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灵魂这一主题。
作者善于写景,也善于写人。文章对外公的描写虽只寥寥几笔,却十分传神。花开之时他“流连”“赞叹”,表现他对美、对生活的热爱。见我“不以为然”后,他没有动怒,而是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和我一起种花吧,你会懂得它的美。”这是引导我
去创造美,启发我去发现美。当牵牛花发芽后,我的态度有了变化,外公又适时启发我“它在努力地扎根,为了茁壮成长”。希望我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根深才能叶茂的道理,教育我不仅要看到事物外在的美,更要努力发现内在的美。作者用笔简省,寥寥数语,外公慈爱而睿智的长者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3
眼睛是心灵的窗,想要通过窗看到更美的风景,离不开用心地观察。
对于爸爸,我一直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他买回来的水果总有几个烂的?难道他没有注意,还是……
“哎哟,爸,瞧您买的樱桃又有这么多烂的。”我将烂樱桃拣出气愤地摆在爸爸面前。
“哦,你瞧你爸这眼神,下次一定注意。”“又拿这话搪塞我,都多少个下一次了。”我气愤地用目光指责爸爸。妈妈听到了,从房中走出来和我一起指责爸爸。看来今天妈妈又得吃烂樱桃了,可是爸爸非但没阻止,还微笑地看着她。我很奇怪:爸爸难道一点都不爱妈妈吗?
为了探究烂水果的秘密,我悄悄的跟踪爸爸,去经常购物的张叔叔那。只见爸爸熟练地挑了几个个大的梨,称重付了钱之后却用大拇指将两个梨挤出一个凹陷,然后又得意地装了进去。我十分厌恶爸爸,原来是他故意不让妈妈和我吃上好的水果,我正准备上去戳穿爸爸时,张叔叔和爸爸的一番话是我呆呆的怔住了。
“老韩啊,你看你,又弄破几只梨,糟蹋啊!”
“呵呵,儿子升初三了,要补充维生素。老婆上班,整天两点一线来回奔波,买的好水果她也不舍得吃,我故意弄破,她不可能给儿子吃,所以她才能吃上啊!”
那一刻,我的心里一阵酸楚,原来他一直买回的烂水果都是对妈妈的爱啊!爸爸爱妈妈,妈妈爱我,而我却一直错怪了爸爸,我真的很自私。
用心观察,我体会到了浓浓的父爱,体会到了一家人彼此之间浓浓的亲情。
【点评】
本文记叙了一次探究父亲买“烂水果”的经过,发现了自己错怪了父亲,“体会到了一家人彼此之间浓浓的亲情”。
作者开头疑惑父亲“为什么他买回来的水果总有几个烂的”,设置悬念;然后跟踪父亲探究原因,在对父亲买水果的过程描写时,抓住父亲故意弄破梨的细节,再次加深悬念;最后通过对话揭开悬念,经过他用心观察,揭开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发现了“浓浓的父爱”。小作者的严密的思路,带领读者在行文的波折中深切的体会到家庭亲情。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动人,从生活中的小事发现至爱亲情,以小见大折射出“用心观察”的境界。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4
我随着人流走马观花地看过一个又一个景点。我和所有人一样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地不停拍照。这是一次“寻找自然之旅”,可是自然在哪里?在相机中的青山绿水里吗?我发现不了。
结束一天的旅程,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漫无目的地走着,在这条古老小道的拐角处,我停下了脚步。那是一个中年的陶轮艺人,正专心致志地做他的工艺,完全没有留意到我的惊讶。这是怎样一个人哟!褐灰的泥巴沾染了他的袖口、裤腿,甚至衣领。连他那黝黑的皮肤也仿佛是泥巴浸染造就。只有一双不大但却明亮的眼睛正炯炯有神的盯着他手上握的东西。是什么这样吸引着他,令他不禁露出浅浅的微笑?我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未成形的小陶碗。这时,他看见了我,看看我充满好奇的表情,忽然淳朴地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粲然如玉。
他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小姑娘,你想不想玩玩这陶泥?”我被她的热情感染,坐在他旁边,按他说的轻轻将手放入泥中。刚开始,我感到那乌黑的泥土十分怪异,可随着我与它接触时间的变长,那种怪异之感渐渐消失。我第一次发现,泥土是如此亲和细腻,它顺从的在我手中成型。人与泥土本就应是这样一种亲和的关系,可为何久居城市的我竟以为它脏呢?而人与自然不也一样吗?我们这些被钢筋水泥异化的人,虽人在景中,心却从未融入其中去,又怎能发现自然的魅力呢?我又想起这位陶轮艺人对泥土的爱恋眼神,那种奇怪和不解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黄昏,夕阳的光辉柔柔地笼罩住整个世界。我与这位伯伯告别,他的眼神还是那样光彩熠熠。我渐行渐远,夕阳为万物镀上金色,如此华美。我恍惚间听到那位陶轮艺人在说:“用心观察吧,一抔泥土中你也会发现自然!”我知道他已经不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但我想这是他给我上的重要一课。
我们总习惯在人头攒动的旅游景点寻找自然,其实,大到青山绿水,悬泉瀑布,小到一朵花,一块泥,只要用心观察,哪里不是自然呢?记住,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点评】
文章立意很新——只要用心观察,哪里不是自然呢?多妙的中心。
选材跳出了考场作文的一般套路,避开了爱、友情之类以情取胜的材料,而是独辟蹊径,从一次偶遇陶轮艺人玩陶泥的小事切入。一次真实的生活体验有了思想的支撑而更加丰盈,思想有了体验的涌透而更加深刻。小作者将玩陶泥的一次经历写得生动有致,所有情思默化其中,直到最后一刻顿悟,渐变为对人生的理解,的确是一篇考场佳作。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5
熟悉的生活难免令人生出几许厌倦,终于有一天,追随罗丹,我要去发现别样的淋漓。
漫步花园,一切似乎都那样熟悉:那高耸的老桑,那娇羸的月季,那青砖的肠路……乍闻乐声起,是一群老妇起舞。停步静望,一片安然的微笑,一律红色的裙裾。她们规整的舞步,旋出的不仅是闲情雅致,还有现代生活的图案。拭目望,晓蝶戏风,欲与舞人媲美!
路过翻新的菜市,放慢步伐,似少了些许喧闹。路边静坐卖生菜红椒的农妇,撒一把瓜子,竟引来多少鹰雀啄食,末了是悠扬婉转的谢辞。农妇倩笑,莺歌起舞,这番景象我头次见到,赞叹不已。伫步望,是鹰雀闹集,唱新红翠绿!
黄昏时分,脚底是卵石路独特的感觉,满目欲滴的青葱,醋浆花屋星星点点丛中笑。这样质朴的美我怎的不曾发觉?该是不曾用心观察吧?平日好静俯卧的黄狗蹦跳而过,原来是在扑一只翩跹的粉蝶,消失在花丛尽头。留心眺,是暮草萋萋,犬蝶无处觅!
无月之夜,惆怅之余仰天而望,那泼墨的夜云竟漫天静舞,即使有月恐怕也会羞闭闺中吧!这优美的发现令我狂喜,不禁又道:凝眸视,是夜云醉酒,曼舞胜月华!
这一天,在熟悉的地方,不过心中多揣一丝细致,不过双眼多添一许明亮,竟发现十六年来不曾发现的新景,感受到多少年来不曾感受到的心神静好。
擦亮双眼,怀揣一颗细致的心,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熟悉的地方陌生的美吧!
【点评】
本文叙写了一天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用心观察,发现了“熟悉的地方陌生的美”。作者以时间为序,依次描绘了花园晨练、菜场所见、黄昏独步卵石路、无月之夜的云,四幅图景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平日忽略的常景在作者“用心观察”下发现了“新景”,感受到“不曾感受到的心神静好”。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语言。作者具有较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词典雅,句式整饬,四幅画的结尾用一组整齐的句子收拢,独具匠心。但是为了追求这种语言效果,行文时难免有些辞藻的堆砌和生造的词汇,个别场景缺乏生活的真实感。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6
心的碰撞,新的发现。
一次考试失意,我辗转反侧依旧难眠。只见月色入户,便“寞然起行”。
一望无垠的黑幕笼罩大地,一轮弯弯的月亮悬挂其间。星星疏疏落落,屈指可数。月华泄入粼粼水波,与池边枯枝相衬,只给人“无言独望西窗,月如钩,落寞枯枝深池锁黯月”之感。唉,我想,此刻的月亮一定和我一样,孤独伤感、心灰意冷。
也许是因为有相同的际遇,我的心不觉间与月亮拉近了一些,我的观察也更为仔细了。虽然只有半轮的身躯,但我能感受到它在使出浑身解数来散发光明,即便那光亮还远远比不上马路上的一排排路灯。我望着它,眼里流露出万分的同情,它也将凄冷的月光照向我伤感的脸庞。它是不是在为自己的孤单而伤感?它是不是在为月光的黯淡而自卑?我在脑海里问着。
思绪缭绕之时,一块乌云飘了过来,遮住了那轮弯弯的月亮。如同披上了一层黑纱,若隐若现的月光使得此刻的月亮更显得神秘莫测。我注视着月亮,期待它给我新的思绪。过了好一会儿,乌云渐渐散去,天空依旧是一块黑幕,但也许是因为经过了由暗到明的洗礼,那月光似乎更加明亮了,月亮也似乎更加皎洁了。“新生”的月亮脱去了那份凄冷,使池边的枯枝也似乎笼上了一层银白的光辉。
我又惊又喜地注视着它,豁然开朗。月亮遇到了乌云的阻隔,但它不抱怨,而是养精蓄锐。待到乌云散去时,它的光亮更甚往常。那我呢!一次考试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只要不怨天尤人,而是奋起直追,必定能绽放出更为明艳的花朵!
我不禁为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也曾无数次赏月,却从未在这等落魄时,于是这生平第一次与月亮心灵的碰撞,便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发现!自此,我又悟出了一个更深的哲理:用心地观察、品悟方能得到宝贵的发现。
何夜无月?何处无哲理?但少一份用心耳!
【点评】
文章以“月光”为线索,借月色由暗到明的变化,喻自己考试失意后心情由悲而喜的过程,顿悟自然,构思巧妙。
开篇以工整的句式、谐音的手法,既巧妙点题又自然引出下文。行文娓娓叙事,融情于景,勾勒出一幅凄美的月色图画。语言精练生动,活用古诗词句,恰到好处。结尾改用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词句,既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
又巧妙的揭示了主旨。全篇观月、抒怀、悟理,逐层深入,浑然一体,体现了小作者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语文素养。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7
桃花春色暖先开。从前是不怎么喜欢桃花的,每逢春意盎然之时节,便会看到一树一树的桃花绽放,柔柔的粉色压低了枝桠,总让人觉得艳俗。
奶奶家的后院里有一棵桃树,印象中似乎只有艳阳高照时它那开满花的身影。而今年回去时,天空飘着细雨。
午后,捧上一杯新茶,倚在檐下。细密的雨帘柔柔洒下,触到脸颊,微凉绵软。抬起头忽然生起观察这“细雨拂桃花”的情趣来。朵朵桃花缀在枝头,和着枝桠轻颤。单层羽瓣密密连接,大片衔着小片,沾着丝丝细雨。雨持续已久,终于有瓣瓣粉红轻盈落下,覆上泥土。也有落红零落,坠入窗纱,舞进杯盏。我不禁起身,伫立在花树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雨后桃花似失了明艳,却如少女初妆,清新脱俗。“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簌簌落花如雪,而枝上残香覆上眼睫,浓浓淡淡,亦给人无限回味。俯身去看那飘零的生命,是谁说只有梅花才有那高洁风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一片冰心,在这花尘中,不也静静焚烧?
只在那片刻间发现了桃花的美。柔柔弱弱,始终嫣然含笑,在一片明艳中忘乎生死地开放。而当风雨之时,也许朵朵花盏皆已看穿,一场桃花雪埋葬了夏秋冬的三季期盼,含笑不悔。时光翩然轻擦,过往的人们看见的仍是一树的嫣然,烧红了眼底深处的一抹柔情。
只在那一片刻的停留,发现了她的美。花开花落年复年,桃花短暂盛放的一生,最后也将刻进年轮。
我想我们的一生也可以像一朵桃花的生涯,甘愿而珍重,生盛放,死无悔。
只是那一片刻的观察,发现了生与死的美。
雨未停的时节,
煎茶试新叶,
让光阴,杯中交叠。
檐下,桃花雪如泻,沾衣未觉。{中考满分作文三段式}.
【点评】
小作者才思敏捷,笔调清新,文风雅丽。以闲适安然的心情、诗意的语言表述和细致入微的生动描写,从独特的观察视角,描绘了细雨中的桃花绽放时的绚烂风姿,以及零落时的静美气质,继而发现了桃花的生死之美。行文先抑后扬,由浅入深,由桃花悟人生,自然流畅,情真意切。通观全篇,“观察”细腻,“发现”深刻,情景交融,把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品味巧妙融合,令人为之赞叹不已。行文不落凡俗的遣词造句,极具特色,清淡而含蓄,雅致而不艰涩。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8
真正的风景并非隐匿于古人的诗词画卷,那泼墨山水般的万丈豪情早已干涸在从前。真正的风景源于生活,在平凡的地方熠熠生辉,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发现。
家中斗大的居室一天总能有三四个时辰沐浴到阳光,这全仰仗朝南的一扇窗——落地窗,宽玻璃上有一点黯淡的尘埃,我时常推开这窗,用心观察窗外之景。楼下是西狮子巷,古老的建筑中穿插着逼仄幽长的天井路。静观市井百态之际,最易望见的便是窗台上挂起晾晒的衣物,色彩昳丽,上面常有阳光投下的如水光波,似乎不着痕迹地滑动着。有时阳光灼烈,衣服会在身后的墙上留下倩影,拉伸成细长的条状。风会照顾架上的衣服,将它们缓缓地高高托起,将袖子充的饱满鼓胀。风走后,衣服顷刻有些泄气地耷拉下来,这时空中扑棱棱飞来一群鸽子,一水儿的白中偶而掺杂些墨色,灵动又真切。它们勾起衣服尚未平息的心绪,衣服正想和它们相视共舞 ,它们却倏地扇起一阵金色的风,变成天边几个豆点。
此时的天空已沾染上夕阳湿润的活气,泛出抹抹酡红。有一片羽毛倏然飘落,我伸手接住,透过晚霞的光晕用心观察这细腻的绒毛,发现光亮沿纹路一寸寸地径行游走,然后在羽间凝成晶莹通亮的光珠。我屏住了气息,一阵从未领略过的清新与感动将我兜头罩下。
用心观察和体悟,才能发现真正的风景就在眼前,就在手边,有熟悉的手感却不一样的触觉。这些生活之景一直环绕我们周身,只要我们能用发现的眼睛与热爱生活的心灵细细地观察,美景就心领神会地浮现在眼前。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写作应“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篇作文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1.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真正的风景源于生活。透过一扇窗,看到逼仄幽长的街巷、在阳光下随风起舞的衣服、忽然降临却又倏忽而去的鸽子,这番景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极为常见的,此刻从作者的眼中看来却极富情趣。
2.细腻的笔触。作者的观察是极为细致的,并将之演绎成细腻的文字:那些晾晒在窗台上的衣服,静态中折射出阳光的光波,留下倩影,动态时则随清风摇曳生姿;那些轻灵的鸽子,近看可见羽毛的纹路,远观则是天边的豆点,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独特的内心感受。“真正的风景就在眼前,就在手边,有熟悉的手感却不一样的触觉”,作者在平常的风景、平凡的生活中
中考英语三段式作文法
中考英语三段式作文法
重点诠释 :
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就整体篇章结构而言,如何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三段式的写作模式为最佳选择。三段式的模式写法通常为:
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观点,或者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及时点出。
2.第二段要摆出事实或提出论据,或者把事情发展的经过详细写出来。
3.最后一段,得出结论或理由。
注意:要学会使用过渡词。过渡词犹如“桥梁”和“粘合剂 ”。恰当地使用过渡词可避免结构松散,层次分明,表意不清等弊端,使文章条理清楚,文字连贯流畅。常用的过渡词有:
递进型: also, (and)besides, what’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even, what’s worse, worse still, to make matters worse, for the worse, not only„but also等;
解释型: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or, namely, if fact, in reality, as a matter of fact等;
转折型:however, but, yet, nevertheless, instead, 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 等;
列举型:firstly„secondly„finally,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等
举例型: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like, take„ for example等;
因果型:because (of), since, now that, thanks to, due to; thus, therefore, as a result (consequence),so„ that, so that等;
让步型:though, although, in spite of, despite 等;
顺序型:first„next„and then„finally, first„then„after that„finally 等;
并列型:and, both„and, or, either„or, as well as, 等
时间型:afterwards, soon, later, the moment/ immediately/ on doing, hardly„when, no sooner„than 等
总结型:in a word, to sum up, in short, on the whole, in conclusion 等
见解型: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speaking,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m sure 等
条件型:if, as long as, so long as, on condition that , unless 等 写作典例 :
假设你是李越,你的加拿大笔友Steve来信说,他和他的一些同学正在学中文,请你推荐两本学中文的词典。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
英汉词典 新华字典
收词
(字) 18000(英语)
20000 (汉语) 10000
价格 52元 11元
特点 大量例子,用法说明,适合初学者 中国最常用的汉语字典 注意:
1. 词数:80左右;
2.参考词汇:推荐recommend; 英汉词典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ECE);
新华字典 Xinhua Dictionary (XD)
Dear Ste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Yue
分析:此篇书面表达属于实物说明文,其篇章结构可按三段式进行写作。本文的第一段,可用直接的叙述“I’m so pleased to learn that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are learning Chinese”.正文即可作为第二段,其主要内容是对两本词典的一些介绍。结束语即可作为第三段。应将两本词典的特点表达准确,以便加拿大笔友 Steve作出合理选择。表达时,文章的基本时态可考虑用一般现在时。
范文:
Dear Steve,
I’m so pleased to learn that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are learning
Chinese.
I’d like to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two dictionaries.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really a good one for beginners. It has 18,000 English words and 20,000 Chinese words, besides plenty of examples, it has many notes telling you how to use a word. Xinhua Dictionary is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dictionary, and it has a vocabulary fo 10,000 words. It may also be useful to some advanced learners of Chinese. Of the two, ECD is more expensive. It costs 52 yuan,and XD costs 11 yuan.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want me to buy one for you.
Yours,
Li Yue
中考作文提优(三)
中考作文提优(三)
【技法指津】
结构安排技巧
一、文章结构安排有哪些要求?要遵循什么:
1、思路清晰,构思完整;2、有头有尾,布局匀称;3、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二、如何提升中考作文结构创新
一篇文章,框架拉得开,行文才能洋洋洒洒,如天马行空;平台筑得高,行文才能气贯长虹,如高屋建瓴。纵观历届中考满分作文,在结构模式上的创新之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一线贯穿:线,指文章的线索。所谓线索,指贯穿全文的、起穿结全部材料作用的一种事物或因素。它是维系文章各部分内容的一条纽带,对全文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组织作用。线索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双有单。充当线索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
(二)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的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三)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说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说其美,这种以退为进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此法运用得当,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主题深刻突出。
(四)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颖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设计成自问自答。
(五)回环往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六)巧设悬念:设计悬念就是创设一种扣人心弦的情节,引人入胜。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人读下去。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释悬”。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者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以避免平铺直叙。此外,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主题。
(七)片段连缀:将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性文字,用小段形式(有时用空行或加序数的方式隔开)排列,以此作为文章框架结构的,即片段连缀。这种文章表意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材料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韵味。
(八)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可以设计矛盾,悬念引入;可以引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结构美。
总之,运用好以上介绍的八种方法,你写作文时,就会游刃有余。
三、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
有人如此比喻,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依此而喻,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才能有所依附,灵魂才能有所寄托。如此,结构之重要,可见一斑。尽管结构如此重要,但综观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之多,仍让人惋惜。
(一)结构不匀称,比例失衡
身材的修美,得之于骨骼匀称;五大三粗的身材,本身就失之匀称,就更不谈不上什么
美了。作文之结构,也是如此。无论一篇文章的段落数量,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文字的比重,还是每段的大概字数。都得有所讲究——既要匀称,又要重点突出。各地中考作文结构失误,最普遍的就是“三段式”:不起眼的开头,臃肿的身材,小小的结尾,如此比例失衡,呆板傻气,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当然,也有头重脚轻造成的比例失衡。有些考场作文开头语言形象生动,其中还不乏充满诗意的词句,但由于文字过长,挤压了文章主体的位置,造成文章主体无法展开,只好匆匆经营后草草结尾。还有考生把大段原材料或作文的提示语全部照搬,开篇便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忽视了文章的整体布局,造成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的后果。还有的考生作文段落分得过于细碎,一篇六百多字的作文,竟然分成20多段来写,有时甚至是一句一段,弄得文章内容支离破碎,结构松散,不成整体,明显有拉长作文篇幅、增加文章字数的嫌疑。有的考生虽只将全文分了几段,但却平均用力,造成文章重点不明。在采用小标题构思作文时,有的考生通篇只有一个小标题,显然不妥。
一般说来,一篇600字的作文,段落以5至8段为宜;开头、结尾段落字数宜少,中间主体部分既要层次分明,又要重点突出,切忌平均用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人与事。一定要用墨如泼,重点突出。由于字数和篇幅的限制,考试作文入题要快,应讲究开窗见日、简洁明快、一针见血,而最忌在开头大段引述命题的背景材料,使行文显得呆板空洞,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欠佳印象。
(二)缺少通盘考虑,逻辑混乱
可以说,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都十分重视文章的整体构思,一般都会在审准题目之后,在草稿上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如何开头,怎样结尾,选择哪些素材,哪里主哪里次,都会精心考虑,然后便可以一挥而就。有些考生虽然没有列写作提纲的习惯,但事先一定会打好腹稿,“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目了然。然而,许多考生都没有动笔之前先进行整体构思的习惯,往往是提笔就写,想到一点写一点。有时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有时写了一段又去掉重来。大多的考生在开头都还能围绕着中心写,写着写着,中途就岔出了别的话题。这样的作文,从内容上看,多数都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有的考生不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逻辑,导致言之无序,思路不明晰,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归入三类文、四类文之中。
(三)情节没有波澜,一览无余
翻看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的满分作文,它们虽然都能做到立意特别、语言优美,但却少有故事情节摇曳多姿、细节刻画细腻精彩的,不少记叙文都日趋散文化。这固然可喜,但也令人担忧——它掩盖的是学生构思能力的弱化,刻画人物水平的虚化。一言以蔽之,它折射的是学生思维的懒惰。现在的中考作文,都适合写记叙文,但不少考生普遍陷入了引用一个书上或道听途说的小故事,然后加自己的一点感悟的模式,“聪明”的顶多将故事的主人公换成自己或同学,或者借用两个小故事,内容更丰富一些。即使是写自己生活的,构思也往往落入“起因——经过——结果”的平铺直叙的窠臼当中,使读者产生“看到开头,就不需要看结尾”的消极阅读心理。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有不少考生都写了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自救,但很多作文看了开头,你就基本能猜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文章的结尾了。《有这样一种声音》,如果采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开头,一定会异常有吸引力,可偏偏有不少考生娓娓地叙述故事的由来,让人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回家》,一考生详细地记叙了离家3年的父亲的暑假回家计划,即按“春节回家一遇雪被阻——终于回家”的思路行文。但如果能将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放在开头,以倒叙或插叙的形式进行构思,故事情节一定会显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无疑会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在记叙文的情节设置上,我们就应该追求“文似看山不似平”的效果。构思中,别出心裁地制造一些出人意料的突变情节,就可以使文章情节展现出腾挪跌宕、波澜起伏的魅力,在短短的600字中,就能给人柳暗花 明、曲径通幽之感,从而激发读者“不看不知道,世
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能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兴波,激起人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面对作文题,不妨先问问自己,是采用倒叙、插叙,还是运用误会法,推迟亮出底牌?多思考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定能找到产生波澜美的办法。
(四)忽视过渡照应,难于理解
过河要架桥,写文章也是如此。可以说。过渡就如同文章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过渡,段落与段落之间就会脱节;而过渡巧妙,则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一般说来,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在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在由议入叙、由叙转议的变换处,在倒叙、插叙的起讫处,都必须要有过渡,否则就会造成文章思路不连贯,行文不通畅,情节突兀、生硬,令人费解。还有一些考场作文,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就没有着落了,在后面出现的内容又不见前面有所铺垫,让人摸不着头脑。
四、中考作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一)横式结构{中考满分作文三段式}.
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入深,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二)纵式结构
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即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离别、怀念的经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品德,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三)转折式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五、几种特殊的结构模式
采用新颖结构,将大大提高作文的档次,就目前在作文写作中常用的新颖结构总结如下:
(一)小标题式结构
“小标题式结构”是指在作文中运用小标题,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美。如以《我喜欢这支歌》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个学生将一年四季比作是一首歌,分别以“春”、“夏”、“秋”、“冬”四个小标题构建全文,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明了。如果写《读书》的作文,我们也可以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写读书的各种感受,使文章层次明晰、匀称醒目。有时为了简洁,小标题式也可以直接列出“一”、“二”、“三”、“四”、“五”等进行写作。
例文:
点点滴滴都是爱
至险见至交,至微鉴真情。——题记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风疏风急,雨狂雨细,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经典,但真正能“不厌百回读”的又有几何?倒是无数爱的事迹深深烙在我们心里。
轻关门
步入初三,学习日渐紧张,我写作业的时候,房门总是关不紧,风一吹,便撞出“咚咚”的噪声。
正当我做作业做得全神贯注时,一丝声响突然钻进耳中,是门把手。只见门把手缓缓转动,待到静止后,门悄悄地回到门框上,门把手才缓缓还原。
我知道这是爷爷从他的房间里出来关的。这声音静悄悄的,仿佛一个偷跑出去玩的孩子
怕惊动父母而发出的。
我可以想像:一个老人踌躇在孙儿的门前,想进去怕惊扰,想离去又不舍,只能小心翼翼地默默为他关上门„„
或许,走出房门,就会看到一张热切而满怀温柔的眼神吧。
频观望
每当我回到家中,妈妈都会让我尝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此刻,妈妈不只一次跟我说,从吃过晚饭回房间看电视开始,每隔几分钟,爷爷都会打开房门,探出头来看看我是否已经回来。
或许你们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听房门声不就行了?
爷爷耳朵背,他用这种方法表现他内心的焦虑。
掉车头
从一年级到初一上学期,爷爷一直承担我的接送任务。两千个朝暮如一日,风霜雨雪,添了他的皱纹,却无法消退他的决心。
即便我自己骑车上学,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早起为我准备早饭,然后出去晨练。
于是,当我到车库拿车时,车头已经从向里变成了向外。
这件事大家可能认为很容易,没错,对一直锻炼的爷爷来说,确实很容易。
只不过,我骑了九个月,他做了九个月。
现在,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已躺在车库深处半年了,然而,岁月逝痕,逝不去那记忆,脑海里,健壮而又苍老的身影依旧清晰。
三个简单的动作,谱写着最不简单的爱意。它虽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那些从前、现在和未来的点点滴熵,组成一曲令人敬佩而又感动的爱的乐章!
滴滴润雨,点点银光。星月依依,几历风霜„„——后记
点评:细小的生活点滴,精心拟写的小标题,优美而简洁的语言,成就了本文最大亮点。
(二)日记式结构
“日记式结构”是指以日记为载体,通过对比,巧妙地突出人与事的变化,凸现出文章的意旨。采用日记体,实际上是撷取几个关键的片断来写。值得注意的是,撷取的日记一定要对表现中心有用,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来组合,每则日记不宜过长等。如为了突出时代的变迁这一主题,我们可用老师的几则日记来体现。第一则:七十年代,老师讲课只用粉笔进行教学。第二则:八十年代,老师讲课用投影仪。九十年代,老师讲课用多媒体。文章通过一个老师在三个不同时期教学手段的变化,来反映时代变迁迅猛的这一主题。
例文:
日记四则(以“真”为话题)
9月1日 星期一 阴转雨
新学年的第一天。班上的同学都在谈论假期外出旅游的热点话题。我呢,什么地方都没去,邻居小桐知道的。
“喂,暑假你去过哪里啊?”
“我去过上海,你呢?”
“北京,我还爬过长城呢,好壮观。”
“舒,你去哪里?”同桌小可突然问我。{中考满分作文三段式}.
我抬起头,发现几十双眼睛满怀期待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十分随便但声音很小地说:“我„„我去过台湾。”
“哇,好棒,那一定很好玩吧?”
我笑了笑,看见小桐直直地盯着我,好像要把我看穿。我脸红了,突然冲出教室,外面正在下雨。
9月3日 星期三 阴
今天,班上开了一个以“真”为主题的班会。当我看到黑板上“学做真人”几个大字的时候,心轻轻震动了一下,我看着小桐,她也在注视着我,我很快低下头去,脸红了。
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突然问我:“张舒,你对这‘真’有啥想法?”
“——没——没有。”我摇摇头,声音有点颤抖。
外面的天阴沉沉的,我心里很烦闷。
9月5日 星期五 雨
今天下雨,我没带伞,小桐打着伞,跟我一起走。
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我偷偷看着小桐。她终于开口了:“你觉得累吗?”
“累?”
“如果人老是生活在虚伪中,就会觉得很累。其实,人生活在真诚中,就很快乐,没有负担,你愿意一辈子与虚伪做伴吗?”
到家了,我看着小桐,好像明白了什么。
晚上,我想了很多„„
9月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老师要收暑假日记。同桌小可看了我的日记说:“你不是去台湾了吗?为什么日记里没有写?”
“因为„„因为我真的没有去啊!”我终于下定决心说出了真话。
看着窗外,雨过天晴,阳光灿烂,我有一种从未经验过的轻松„„
点评:这组日记写的是“我”因随意编造一句谎言后,经过邻居“小桐”点化,终于下决心说出真话的过程。由于是一组日记,注意到一组(四篇)日记之间内容的连贯性,且紧扣一个明确的中心——要讲真话,学做真人。第一则日记中写“小桐直直盯着我”,第二则日记中写小桐“也在注视着我”,这不是闲笔。此时无声胜有声,为“我”敢于承认撒谎错误作了铺垫。尤其是第三则日记中小桐说的那段话,也是惟一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