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雷雨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3-19

18雷雨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篇一

语文必修4课堂作业答案

1.《窦娥冤》练习答案

1. A. B.殡葬(bìn);C.提(dī)防;D.埋...(mán)怨 2.B.A. 嫡亲;C.向隅而泣;D.尸骸3.C(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4.C 5. D.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6.D 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7. 译文

累年轻人太久了,怎么办呢?”后来,婆婆就上吊自杀了。她的女儿就到官府告状说:“那妇人杀了我母亲。”官府就拘捕了孝妇,孝妇不承认自己杀去后,当时于公(担任狱吏,)认为这个妇人赡养婆婆十多年,以孝顺而出名,一定不会杀人。太守不接受他的意见,于公争辩,但没有能够有什么结果,于是怀抱着他所有的东西,在府上痛哭,因此托疾辞去。太守最终断定斩杀孝妇。孝妇被杀后,郡中大旱,三年没有下过雨。新太守到任后,占卜其中的缘故,于公说:“孝妇不应当被判死刑,但前任太守一臆孤行强行断案,应该是大旱的根源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来,当年获得丰收。从此人们非常敬重于公。

8.因为她对天地鬼神及全部现存的社会秩序充满怀疑、指责和否定。9.形象地指出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冤狱之多,窦娥的经历具有典型性。10.作者创作的高妙之处在于让人物自己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发展,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11.AE(A项“清醒的认识”拔高,E项“无私无畏”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不当)12.刚烈抗争,悲愤动地亢旱三年。 13.关汉卿是一位坚强不屈、誓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充满反抗精神的正直的全能戏剧家。14.答案示例: 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的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庭的衰落。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揭示了国民精神的麻木(或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雷雨》练习答案

1.A.B.伺候cì;C.江堤(dī);D.暂且zàn 2. B.歪风邪气A.家具,贤惠,甜言蜜语,略见一斑;C.相貌,走投无路;D.绝命,敲诈 3.D(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暂时:名词,指短时间。暂且:副词,暂时,姑且。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

1

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没有委屈,实际是说反话。委曲:勉强迁就。纠缠:搅在一起,理不出头绪。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4.D(导析:注意句子结构尽可能一致,并列列举时邻近词之间应该体现某种联系。“眉毛粗而黑”与“身材魁梧”都是主谓结构;②b中列举名词之间每组对应。) 5. C.周冲不能说是“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6.C 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7.①曹禺的成就和历史地位;②曹禺为创作悉心观察生活;③曹禺的剧作是他丰富情感的反映;④曹禺在创作过程中是一个不敷衍的人 8.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遭受了无数折磨、伤害,甚至侮辱,曹禺为了获得资料,为了发现人间美好的心灵,为了写出最好的作品,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目标而悉心观察生活。9.类比,目的是表现曹禺和其他作家一样,情感是创作的不竭动力,《雷雨》《日出》等名作都是作者情感表达的结果,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样写,也更能表现文章的价值观。10. 文章最后一段既是与第1段的照应,也是对上文的总结,表达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强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再次列举曹禺的作品,突出强调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曹禺在中外戏剧史上的独特地位。11.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12.②⑤①⑥④③ 13.【参考答案一】(1)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赞歌。(2)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参考答案二】(1)雷雨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2)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花地。14.作家 作品 兴趣(或“意愿”) 责任感15.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也。(不当断而误断,算错;错2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译文: 伯乐在冀州的原野一经过,马群就空了。冀州北部的马比天下的都多,伯乐虽然善于鉴别马,怎么能使马群空了呢?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我所说的空,不是说没有马,而是说没有好马了。伯乐善于鉴 别马,遇到其中好的就挑出来,马群中没有留下好马。如果没有好马,即使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

3.《哈姆莱特(节选)》练习答案

1.B.A.脚镣(liào)C.破绽(zhàn)D.吮(sh...ǔn)吸2. A.B.拾人牙慧;C.繁文缛节;D.篡

夺 3.D.(夺取:用武力强夺,努力争取。觊觎: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4.D.(A.后分句缺主语。B.“能否”没有照应。C.语意重复。)5.D.(A、B、C、比喻 D拟人)6. B. 四大悲剧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应该是《奥赛罗》。7.C 8.分别指的是娜拉和海尔茂。前者是因为娜拉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一个玩物;后者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形同路人。 9.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10.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了。 11.表明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其出走决心的坚定。12.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类型。13.答案示例:(1)人人平等,婚姻自由,木石前盟终成真。(2)惩恶扬善,重整乾坤,人文主义光辉照人间。14.(1)《论语》——为人处世的智慧宝典;(2)《呐喊》——拯救愚弱国民的良方;(3)《雷雨》——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4)《哈姆莱特》——交织着爱恨情愁的复仇故事;(5)《红楼梦》——失去的大观园。15.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4.柳永词两首

1. B. A.罗绮(qǐ);C.良辰美景;D. 怒涛 2. A. “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3.C. C项是直接抒情,其余三项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4. D.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5.D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6.C 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D、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所以答案应为C选项。7.(1)钱塘自古繁华(2)怒涛卷霜雪(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寒蝉凄切,对长亭

2

晚(5)暮霭沉沉楚天阔(6)杨柳岸,晓风残月 8.“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这样写,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情由景生,引发对远方之人的相思之情。 9.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结尾“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著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10.(4分)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的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11.(4分)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买眉颦”和“风姊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12. ①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②对文学创作的爱好;③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④与下层市民的亲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之美。13. 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经历,说明柳永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 14. 因为柳永的许多词作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大都能写出词人的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15. 一是说明贫困而自由的平民生活成就了柳永的才华,使他赢得世人的喜爱;二是衬托柳永仕途的不得志,表现其怀才不遇的遗憾;三是承上启下,使文章由对柳永家乡的寻访转到对其浪迹天涯、驰名词坛的原因的探求。

5.苏轼词两首

1.D.料峭:略有寒意。2.D 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3. C.A.句式杂糅,“规划拟把„„作为目标”。B.语序不当,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为其制订专

门培养方案。 D.提承不一。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4.D.“自觉功成名就”错。这时,作者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5.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②遥想瑾公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③一蓑烟雨任平生④也无风雨也无晴 6.③②⑥④①⑤ (对象——特征——历史——举例。)7.苏轼创作能力极强,在多方面都有建树。8.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9.用中国其他文人与苏东坡进行对比,突出苏东坡耀眼的光芒;渲染对苏东坡的喜爱,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10.才华盖世(诗文成就);性格极富魅力(原文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热爱生活,乐观人生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11.作者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份量举足轻重。12.运用夸张手法,生动诙谐的表现了苏东坡横溢一生的天才;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突出了作者对苏东坡的崇敬和偏爱。13.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人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14.文章记录了游览时轻松愉悦的心情,显示了对待贬谪的旷达态度,读来理趣盎然。

6.辛弃疾词两首

1.C.风流: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2. B。B项,名词作状语,向北。A项,名词作动词,吃饭;C项,名词作动词,看,望;D项,名词作动词,骑马。3. D。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B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4.①求田问舍 ②金戈铁马 ③莼鲈之思 ④廉颇老矣5.C.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

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不合逻辑。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5.①水随天去秋无际②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③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④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6.上联:②④⑧③ 下联:⑤⑥⑦①7.超越个人得失悲欢,心怀天下一忧乐兴亡(写出了共性2分,有对偶2分)8.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9.(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惟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10.B(度:丈量)11. C.助词,的/代词,这(A.介词,因为、由于;B.连词,表顺承;D.介词,在)12.C(③是结果④是说弃疾能顾大局⑥是说弃疾作词的风格)13.C(“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14.①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5分。“乐、数、卒、夺”各1分)②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到来,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4分。“樯、直、济”各1分) 附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衢平素很器重他。叶衢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

3

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15.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

7.李清照词两首

1.B.调养,保养2.C(C为设问,其余为借代)3.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4.B。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4

6.③②⑥;①④⑤ 7.示例:一朵朵疼痛的菊花,

一株株垂泪的梧桐,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独自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滴到天明;微风低拂,飘落一地菊花。8. (1)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2)同意。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9.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 10.(6分)答: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意思相近即可。) 11.(4分)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 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12.(4分)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引用陆游、王维诗句作用各2分,如综合陈述引用两人诗句的作用也算对。) 13.(6分)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 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

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谈出两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3分。)

8.拿来主义

1.A.B.吝啬(sâ);C.冠冕堂皇;D.糟粕(zāo) 2.C.3.D。“贻笑大方”指让内行笑话。A.“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夫妻间的理解支持、关心照顾,不是礼节上的有来有往。B.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故弄玄虚”含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C.“残羹冷炙”指吃剩下的饭菜,前面再用“剩下的”修饰,语意重复。4.A.5. C 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6.A(原文是按怎样对待、怎样区别处理、有何作用、怎样才能正确处理、有什么重要和迫切性来排列的)7.①我以我血荐轩辕②俯首甘为孺子牛③相逢一笑泯恩仇④无情未必真豪杰⑤怒向刀丛觅小诗⑥于无声处听惊雷⑦寒凝大地发春华⑧花开花落两由之8. 上联:③②⑥ 下联:④①⑤ 9.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10.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11.①说明鲁迅先生喜欢抽烟(或抽烟对于鲁迅先生来说是用以祛除疲劳、提神醒脑以便连续工作的一种手段)。②采用象征手法,赞美鲁迅先生永不熄灭的劳动热情和“火红”鲜艳的伟大生命。12.①准确、精练地概括“万年青”的特点。②是鲁迅先生坚贞不屈、永不休战的战士性格的生动写照。③从鲁迅先生口里说出,与作者的侧面描写互为补充,紧密照应,从而更加突出鲁迅先生生命常青、永垂不朽的崇高形象。13.没有离题。①写“万年青”采用的是象征手法,用寓意深远的形象表达真挚的感情。②写鲁迅先生的“话”以及抽烟的细节,是用画龙点睛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用象征性的事物从侧面描写鲁迅,突出其精神品格。③写墓地的状况是巧妙地告诉读者,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14.一个朴实、坚韧、勤奋、崇高的思想家的形象,一个令人无限景仰和永世不忘的伟大战士的形象。15.(1)观摩思考,借鉴人家的艺术,提高我们的艺术。 (2)不同。鲁迅批判的是“只送不拿”的欺世惑众、媚外求荣的行径,这里的“送去”属正常的有来有往的文化交流。 (3)A

C. 孪生,熨帖(yù)2.C 3.选C,应改为“寻根究底”。归根结底,是归结到根本上的意思;而寻根究底,是寻求根由,追求底细。4.A 5.C(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6. C(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7. ①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②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③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④他自己爱的能力上 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8.①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②欢聚是明月,离别是残月,生活中充满深深的牵挂,思念则是连接人们情感的丝线。③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人生充溢湍急的河流,奋斗则是坚韧执著的桥梁。9.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③“一刀切”的模式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10.伴地莲普通、平凡、美丽而又具有实用价值,它象征了可亲可敬的母亲。11.突出了当时环境的艰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母爱的伟大,皎洁的月光、明亮的积雪更能衬托出母亲的纯洁、无私烘托人物的形象美。12.本文虽是写母亲疼爱儿子,但并非一般的歌颂母爱的文章,母亲在儿子的心目中永远是慈祥的,但这位母亲给儿子的不仅仅是疼爱,更多的是坚强的品格,是在生活的艰难中不畏艰难独立克服困难的乐观的生活勇气,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儿子终生受益,所以作者说要感谢母亲。13.BD

10.短文三篇

1.D.A.枯燥;B. 茎(jīng)叶;C. 惋惜2. B(“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3.C A句式杂糅,“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把“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外”和“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被子外”两种说法糅在了一个句子中。B语序不当,把“如果”调至“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D搭配不当,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4. B蒙田是法国人5.A 6.徘徊在失落的低谷 为错痛悔失落 并非没有挫折 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做生命的起点 7.①地形;②水深;③构造;④历史。8.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9.领起2--5节内容(1分);从人们“需要注释”的日常生活现象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 D. A. 罪孽,刹那chà;B. 撕碎,水獭(tǎ);

5

18雷雨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篇二

2014高中语文 第二课 雷雨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2014高中语文 第二课 雷雨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将艺术品收入囊中,更在于考证、辨析,期间有知识的..

增长、经验的积累,还有藏友间的辩论和友谊。

B.“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

C.近几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直在指责中国黑客侵入其敏感网站,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我们不得而知。 ....

D.诚信建设首先应从政府官员抓起,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放长线钓大鱼,......切忌朝令夕改,“先算好任期,再做出政绩”。

【答案】 C(A.期间:某段时间内。此处应用“其间”。B.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此句应用“名副其实”。C.不得而知:不能够知道,不知道。D.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与此句语境不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澳门一些不知名的“冷门”景点在旅游部门官员着力开发打造下,“热门”景点那种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状况有所改善。

B.产业化开发对于“非遗”保护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必须经过利益攸关方的协商及专家的论证才能实施,以确保开发与保护能够良性互动。

C.在国外,志愿者队伍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生力军,在我国,这支队伍尚不健全。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缓解“血荒”问题的关键。

D.虽然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在政治和经济上却是个矮子,然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不久后发生改变,因为格陵兰坐拥巨量资源。

【答案】 B(A.中途易辙,前一个话题未完,后一个话题又起;C.搭配不当,“缓解”与“问题”搭配不恰当;D.语序混乱,“虽然”应放在“格陵兰岛”之后。)

3.下面对《雷雨》一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雷雨》的标题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之夜,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沉闷的中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B.《雷雨》戏剧结构极为紧凑。课本节选部分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着读者与观众。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雷雨》的

主要冲突:一是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一是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D.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虚伪冷酷是其本性,对鲁侍萍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妇女只会始乱终弃。

【答案】 D(怀念有真心的成份,较为复杂){18雷雨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4.下面这段“舞台说明”对剧情起了什么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B.交代当时的天气特征及空气质量之差。

C.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和郁闷不安的情绪。

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作了铺垫。

【答案】 B(舞台说明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情和上下场等,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戏剧主题。)

5.下面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出这个具有深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的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 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答案】 A、B(周朴园想要用金钱换取自己的心安,而不是什么忏悔,也非大方、仁慈,而是相信金钱万能。)

6.侍萍接过周朴园的支票后,把它撕了,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对这句话的潜台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憎恨。

B.向周朴园诉说自己受苦之深,暗示周朴园,你太小气了。

C.控诉周朴园的罪孽,撕下他的假面具,揭露他色厉内荏的虚伪本质。

D.正告周朴园,“金钱可以收买一切”的信条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

【答案】 B

7.对《雷雨》中的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则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周朴园是个自私、虚伪、残酷、狡猾的伪君子。

B.侍萍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与顽强,在同周朴园的对话中还表现了她的骨气与尊严。

C.鲁大海幼年时随母亲饱受人间的艰辛,后来在与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了无私、坚定与顽强的品格。他的言行与表现,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气概与决心。

D.周萍与周冲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二人却走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周萍完全被家庭渐染为资产阶级的阔少,而周冲则和鲁大海一样,走上了背叛家庭的革命道路。

【答案】 D(周冲并未完全背叛家庭,更没有走上革命道路。)

8.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大海不为周朴园的威逼利诱所吓倒,坚持斗争,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但他缺乏斗争经验,性格鲁莽,还不够成熟。

B.鲁大海与周朴园二人之间的父子、劳资冲突是《雷雨》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在所选片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C.这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也充分揭示了周朴园的老奸巨猾与冷酷阴险。

D.鲁侍萍亲眼见到周朴园对亲生儿子毫无情义,也看到了周萍蛮横无理地打鲁大海,本应是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的会见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使鲁侍萍极其失望与悲愤,因而最终做出了出走的选择。

【答案】 B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雷雨》片段,回答9~12题。

从“周朴园 (惊愕)梅花?”到“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原文见课本

9.周朴园一听到“萍”字就徐徐立起,连说几个“你”字,这里所流露出的感情是

( )

A.惊疑不定

C.惊愕惶恐

【答案】 C

10.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深切真挚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

B.激动万分 D.惊喜万分 B.十分自私的怀念 D.极其虚伪的怀念

【答案】 A

11.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

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

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

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

【答案】 B

12.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B.侍萍的突然出现,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C.鲁侍萍的对话一方面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答案】 D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剧本,完成文后问题。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看繁漪不说话。

繁 漪 (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 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倒了来。

繁 漪 (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 漪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

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 萍 (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 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元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

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萍 (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

繁 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13.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是________。它主要表现了周家内部错综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关系。

【答案】 周朴园逼繁漪喝苦药 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繁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不正常 不合理 没人情的

14.这场戏有三个层次,请分别写出周朴园与繁漪两人的表现过程。

周朴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雷雨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篇三

大学语文作业4答案

浙江大学《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四)

判断题(一)

1、《王贵与李香香》是艾青的代表作。(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2、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夏衍。(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3、曹禺的处女作是四幕剧《原野》。(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4、《狂人日记》的小序是用白话文写成的。(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5、林语堂和周氏兄弟是《语丝》杂志的主要作家。(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6、《给亡妇》是朱自清絮语散文的代表作。(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7、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8、1920年鲁迅《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不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9、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体裁是“小诗”。(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0、“新月诗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主要阵地,倡导新诗的格律化。(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1、徐志摩是“湖畔诗社”最主要的旗帜(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2、“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他提出著名的新诗“三美理论”,主张带着“镣铐跳舞”。(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3、20世纪20年代现代新诗坛兴起“象征派”诗风,代表人物李金发,他的《雨巷》是现代诗的经典之一。(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讲的“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5、20世纪30年代的“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运动”,以“中国诗歌会”为中坚。(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6、《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是殷夫。(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7、艾青的自由体诗歌具有风格质朴、意境深邃的特征,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8、20世纪40年代的“七月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组成。(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9、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由九位诗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而得名,他们以《中国新诗》杂志为中心,故而又称“中国新诗派”。(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20、“九叶派”诗歌趋向于现实主义,而“七月派”诗歌则深受“现代派”影响,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 不正确 ){18雷雨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判断题(二)

1、1906年成立的春柳社,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该剧团公演的文明新戏《终身大事》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开端。(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2、现代文学中最早的一批戏剧作品是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胡适的《终身大事》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3、“爱美剧”的含义即“业余”“非营业”的戏剧。“五四”运动后,爱美剧的提倡,标志着现代话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4、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创办了著名的戏剧社团南国社,《上海屋檐下》是他的话剧代表作。(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时期,主要标志是话剧艺术在编、导、演各方面均已有了成熟的操作,出现了“大剧场”演出的热潮。(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6、老舍的戏剧多以小人物生活的变化来写时代的变迁,被称为“小说体戏剧”。(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7、1977年,白桦的《曙光》揭开了新时期戏剧创作的序幕。(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8、过士行的《思凡》由明代戏曲剧目《思凡·双下山》与卜伽丘小说《十日谈》中的有关章节改编拼接而成,创立了独特的“拼接戏剧”样式。(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9、四十年代延安解放区的歌剧《白毛女》是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0、孟京辉的《闲人三部曲》由《鸟人》、《棋人》、《鱼人》三部作品组成。(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1、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夏衍。(不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2、曹禺的处女作是四幕剧《原野》。(不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判断题(三)

1、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2、继《狂人日记》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在1918至1922年连续写了15篇小说,于1923结集为《彷徨》出版。(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3、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人生写实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要的小说潮流。(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4、郁达夫是“自叙传”抒情小说一派的代表作家。(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5、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京派”小说着力于开掘人物的深层心理和潜意识,或者从心理分析角度解剖人物的病态或变态行为。(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6、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长篇小说《子夜》是他的代表作。(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7、茅盾是“社会剖析派”的领军人物,《骆驼祥子》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8、最能代表解放区小说成就的作家是赵树理,《暴风骤雨》是他的代表作。(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9、“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张资平、叶灵风等。( 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10、张爱玲是40年代最具特色的小说家之一,40年代她相继发表《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和白玫瑰》等小说,引起极大的反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兴化市高二年级英语寒假作业
下一篇:2002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