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点击: 2012-03-17
2017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1):慧眼识得真谛(审题之准)
2017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1):慧眼识得真谛(审题之准)
品佳作,悟出彩理由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等车时听人议论,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甲地的人想,还是乙地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乙地的人想,还是甲地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于是他们改变了主意,互换了车票。
去乙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好:银行大厅里的水可以白喝,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甲地的人发现这里果然是干什么都可以赚到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发展到了周边城市。前不久,他去乙地考察市场。在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佳作】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了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乙地的发现乙地果然好,许多东西可以白吃白喝。去甲地的人发现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干什么都赚钱。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境况却截然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是安逸,是奋斗,我想说:不要让今日的安逸霸占明日的幸福。
只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无作为,最终会导致人生的覆灭,甚至国家的灭亡。《吴宫遗事》中记载:夫差放勾践回国后,为使参政者知民间疾苦,察天下兵革,筑台于姑苏之左。可高台已起,夫差却只沉浸在恭维赞美之中,安逸的生活消磨了他的锐性,站在九尺高台,连离自己不远的身死国灭也没看到,岂不痛哉?
正如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所说:“一个人为了微妙的享受,必须微妙的受苦。”去甲地的人正是不满足于乙地的安逸,毅然投身于可能面临的苦难,他选择自己奋斗,干出一番事业。著名导演宁浩不到三十岁却身家过亿,他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创下了奇迹,但此时的他并不满足,他选择“微妙的受苦”,又拍摄了《无人区》,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不死在山顶上”的人。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能否成功,只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一个不满足于安逸生活的人,不正是有非凡勇气的人吗?史玉柱顽强打拼,商海沉浮,风险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在他的心中,始终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以此成就商业传奇。
三毛不满足于安逸,选择了漫天的黄沙,但漫天的黄沙如何遮蔽她明朗的双眸?
孟卫东不满足于《新闻联播》开头曲十六秒的成功,然后才有了《同一首歌》的传唱。 周润发从擦车小弟变成影视明星,不正是靠奋斗吗?
“诱惑,不是诱惑于远方,就是诱惑于梦想。”但朋友,永远不要为安逸诱惑。
请铭记:“不要让今日之安逸霸占明日之幸福!”
【出彩理由】
这是一篇出彩的考场作文。首先,审题精准,文题既是标题也是论点。开篇概引材料,然后一个问句“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由果溯因,准确立意:不要让今日安逸霸占明日幸福。论述部分,材料丰富且鲜活饱满,让我们很为作者的视野和博识而喝彩。结尾再点题,回应开篇,简洁明快。
通技法,走高分路径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法”
1.关键把握法
审题立意,贵在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高尔基《花——致M.A.彼什科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则材料的立意:
2.主旨领悟法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寓言《乌鸦喝水》,确定作文立意。
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很想喝水。它看见了一只水壶就飞过去。壶里水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也喝不到。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用嘴衔起小石子,扔到水壶里,一颗颗小石子沉到水壶底,水渐渐升起来了。“啊,”乌鸦快活地说,“我喝到水了。”
这则材料的立意:
3.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材料要义。而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要义的最好方法是:按照“何人—何事—何果”的方式将其中心内容梳理出来,然后由果溯因,即可找到合适的写作角度。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难道不是吗?”
何人:
何事:
结果:
原因:
立意:
4.辩证拓展法
所谓辩证拓展,就是要利用辩证思维去展开思路,立意谋篇。辩证拓展,通常要运用以下观点:
一是发展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应看到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不能绝对化。二是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时,我们要从它与周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找到问题的本质。三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要正反通观、全面认识。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分别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确定作文立意。
材料: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从别人那里偷了一个玩具。
(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立意为:
5.多向发散法
新材料作文大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般来说,材料中不同的人、事、物就是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的人、事也有多角度立意。当然,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我们写进文中的却只能有一个,因而,我们要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角度立意,找出最有利于发挥,且易出彩的立意来书写成文。
边练边悟5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试从多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1)儿子角度:① ② ③
(2)父亲角度:① ② ③
(3)综合角度: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四清”
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
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勤演练,习行文要领
1.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出准确的立意。
材料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3 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也需要3 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答案精析
1.这则材料的关键语句是:“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若抓住这一关键语句,便可以提炼出观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拟题时可用“奉献与索取”“给比拿愉快”等。
2.这则寓言故事,透过乌鸦喝水的现象,解释蕴涵的本质。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动脑筋,想办法,然后努力不懈地去克服困难,终究会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可以取其本质,作为文章的论点。
3.何人:哲学教授。
何事: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结果:被一只青蛙驳得哑口无言。
原因:(1)理论与实践脱离,(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3)说话过于绝对。
立意:(1)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2)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3)看问题不能太过绝对。 也可以从青蛙的角度立意。
何物:一只青蛙。
何事:把哲学教授驳倒。
原因:(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
立意:(1)要敢于质疑,(2)要敢于挑战权威。
4.(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这则材料,就要看到小学生以后的变化,可有两个写作角度: ①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坏习惯→坏行为→坏结果);
②(经教育及时改正)将来可能成才(浪子回头金不换,今天的坏习惯并不意味着明天的堕落)。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这则材料,就需要多研究一下这个小学生的周围环境,从他坏习惯的形成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上展开思路,探求小学生“偷”的深刻原因:
①从小学生坏习惯看其家庭环境,父母是子女的榜样;
②从小学生坏习惯看学校教育,学校应重视“养成”教育;
③从小学生坏习惯看社会风气,社会是大课堂。
由此揭示“责任在谁”的问题,进而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的重要性。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材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这个小学生“偷”的“不光彩”的行为时,应看到其另一方面,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一次偷不代表其本质坏。(平时,他可能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尊敬老师)
5.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①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②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③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④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⑤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⑥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⑦别人只是观众;
⑧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⑨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⑩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子,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①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②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③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勤演练,习行文要领{2017全国1卷高考作文}.
1.(示例)①立志、选定目标时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
②做事要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审题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首先概括主要情节: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分析材料,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最后死于草丛。
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①蜗牛选定的目标太遥远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实现。②蜗牛放弃了大的目标后,什么也不肯做,最终一事无成,死在草丛中。
从蜗牛联系到人,就可以理解故事的寓意了。
2.审题 在审读上面的材料时,首先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我只有在春天开花!”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有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换句话说,像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说得更明白些,像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以各个角度的观点为基础,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态度、心态、命运、乐观与悲观、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
【展台】谁打开你的窗
一片花瓣飘进来,落在你的手边,落寞的你嗅了嗅。 “哦,春天来了,是玫瑰吗?玫瑰只在春天开花。”
2017年高考20道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1){2017全国1卷高考作文}.
2015年高考20道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秃鹫的角度:引导别人要根据其实际进行。不切实际的鼓动会酿成悲剧。狂躁的激情要不得。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反思。及时总结教训。
女巫的角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才能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2、请以“花开有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花开有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这里的“花”可以喻指理想、亲情、友情、爱情等像花一样美丽芬芳的美好事物;“开”则是指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探寻;“有声”既可以指“追求、探寻”的美好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最终美好的结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不但十分坚硬,而且还生长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随着幼雕的渐渐长大,雌雕开始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显露出来。巢变得没从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它们就拼命地扑打着翅膀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
阅读上述材料,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内容可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雌雕如何教育引导幼雕的角度,雌雕保护、引导幼雕,从“防止扎伤”到“逗引出巢”,可以说明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从“逗引出巢”可以看出,放手也是一种爱,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面对磨难,正确引导,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反之,一味溺爱,不肯放手,会使孩子失去发展机会,难以
成才。二是从幼雕能够飞翔的角度,幼雕只有离开巢穴,向下坠落时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翅飞翔。告诉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生命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成长;生命不能拒绝困难和挑战。三是从雌雕和幼雕综合起来看,生命是在艰难和逆境中闪光的。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部分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行,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议论和关键词。年轻人对鱼的“感叹”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老者的“叹息”发出的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了。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与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在年轻的战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著,有目标也才可能有成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再深入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论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珍存多年的一件礼物送给了他的侄子,那是一个棒球,上面有波士顿棒球队全体队员的签名。年轻人将棒球视若珍宝。后来,他4岁的儿子很想玩这个棒球,却被他生气地制止了。他严肃地告诉孩子说:“我们不能碰这个棒球!永远不能碰!”孩子非常困惑:“为什么不能碰这个棒球呢?”他自然不可能对一个4岁的孩子讲解关于这个棒球的来历,只是说:“你看,这个棒球上面有签名呢!我们不可以拿上面签了名的棒球来玩。”几周之后,他儿子兴奋地问他:“爸爸,我们是不是可以玩棒球了?”爸爸想要重复他讲过多遍的话语,不想,孩子居然说:“我们现在可以玩了,我已经把上面的签名全都擦掉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从成人的角度。棒球身上值钱的签名其实是一种负累,可以从“懂得越多,负累越重”的角度进行立意。(2)从小孩的角度。孩子将这些值钱的名字视若仇敌,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可恶的名字在妨碍着他滚动、投掷这个棒球,于是,他毅然将那些多余的东西涂掉了。可以从“童心无忌”“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做事“等角度进行立意。(立意角度仅供参考,如有其他合理的立意也可)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时遭到一条狗的攻击,于是,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带在身上。但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虽有一块石头护身,还是被狗咬了。又一次讨饭的时候,他便带了两块石头,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带了四块石头,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最后,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转换思维方式,摆脱直线式思维模式。
2.换个角度想问题,勇于尝试新方法。
3.方法不对,量变不能实现质变。
(其他符合材料的立意亦可)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黑人孩子,生于纽约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一天,父亲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问。“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他来到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某天,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它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想想办法”父亲启发他。他请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唐老鸭与一只米老鼠。他卖出了衣服,还多得了五美元的小费。
后来,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这一回,他没有犹疑,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当《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纽约作宣传时,他推开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了个名。他一声欢呼:“拉佛西**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通过现场竞价,一名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衣服。
回到家,父亲泪水横流,说:“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请根据你对以上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1.高贵的生命不卑微。如何让自己的人生高贵起来。
2.勇于尝试,会尝试。
3.成功路上的奋斗。如何奋斗。
4.相信未来。生活并无完美,与其让生活带来更多的沮丧与抱怨,不如坚持着一份信念,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5.改变未来与改变自己。一个黑人父亲引导孩子三次以不同的价位卖掉衣服,可以从中得到的启发,一件衣服的价值是可以改变的,甚至可以有极大的改变。换言之,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可以有极大的改变!相信未来可以改变,从改变自己开始。 整体上,应该重点体会第一段与最后两段的关系与内涵。
此材料中,一次卖衣服的方式强调脚踏实地、勤劳用心、坚持不弃;二次卖衣服强调创新用脑;三次卖衣服强调善于抓机遇。但如果立意仅仅从其中一方面立意,如“创新”、“勤劳”“机遇”之类,则没抓住材料的共性与要点,为偏题。
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想办法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审题时,要牢牢把握“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此话。“高贵人生”意味着要有勇气,勇于尝试,要面对生来的、后天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有创新精神,要善于抓住机会。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如何“高贵”等展开论证。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
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沾染上灰尘。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灰尘和污物”可以实指,如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雾霾、污染现象等。但在这里更倾向于虚指,既可以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制度、风气,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等,也可以指个人主观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心灵的盲点和污点,发展中的误区和疑惑,主观条件的不足和贫乏,意志品质上的缺陷等内容。材料中的“镜子”象征着自我反思。材料中第一种人代表生活中及时反思,进而洗去尘埃,勇敢前行的强者。第二种人代表反思不当,逃避生活的弱者。第三种人代表着不作反思、不洗尘埃的盲目行动者。对三种人进行对比,只有第一种人能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观照,因此应肯定第一种人的行为,否定后两种人的行为。
作文立意可从肯定第一种人的角度正面展开,也可从否定后两者的角度反面展开,还可从整体出发,进行对比,确定思路。较好的立意有:(1)洗去尘埃,勇敢前行;(2)正确对待前进路上的挫折;(3)学会在反思中前行;(4)不做环境的俘虏;(5)对待不幸与苦难的三种态度等。
一些立意出现偏差,主要是对材料中的“镜子”理解有偏差。材料中的“镜子”主要指自我反思,并不是材料最核心的词语。但有学生会认为第一种人照镜子适当适量,第二种人照镜子次数太多,第三种人不照镜子,次数不够;所以确定立意为“做事情要适度”。这种立意未注意到材料的整体性,对材料进行断章取义,是审题时容易犯的误区。这也提醒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对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注意从材料整体的角度着手分析立意。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浩瀚的沙漠里,特有的生命奇观是沧桑遒劲的胡杨林。胡杨只需些许湿润便可存活,据说它们可以生根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在胡杨树上,栖息着一种叫尺蠖的小虫子,平日里以胡杨的叶子为食,当尺蠖把一棵胡杨的叶子吃光后,就会借助风力,顺着细丝飘到另一棵胡杨上。遇到干旱严重的年份,尺蠖对胡杨林的危害特别大,上百条小虫子能在两天内吃光整棵大树的叶子。有人为了保护弥足珍贵的胡杨林,三番五次使用农药喷淋,终于把尺蠖杀死。然而事与愿违,胡杨像是中了魔法似的,没过多长时间就枯死了。林业专家告知,气候十分干燥的日子里,尺蠖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分,必然对胡杨危害很大,可是胡杨叶子在被吃光后,树木水分的蒸发量会因此减少,输出的水分减少,从而顺利地保护胡杨度过旱季;当人类杀光尺蠖后,失去天敌的胡杨肆意疯长出大量的嫩叶,孰料烈日和热风残酷无情地将娇嫩欲滴的叶芽烤焦,一点一滴地耗尽胡杨挨过旱季的仅有的生存本钱——水分,直至胡杨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读懂材料,理解主旨,抓住关键内容是审题的关键。材料说的是胡杨度过旱季是因虫子吃光树叶,水分输出量减少而存活下来的,当人类消灭了虫子,胡杨也将失去生命。关键内容是“胡杨、虫子和人类”。角度立意可以是:从胡杨的角度思考,有“顺应自然(天性)„‘生存的免疫力”等;从尺蠖的角度思考,有“是天敌,也是天使”“看不见的功劳”等;从人类的角度思考,有“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拔苗助长”“好心办坏事”等;从胡杨与尺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思考,有“磨砺成长”"
“患难与共”“生存的伴侣”等。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的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然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功的标准由谁给出?对“成功”在这个时代的特殊面貌,我们是否有更清醒的认知?
请以“成功的标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悟或者相关经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作文讲评材料
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作文讲评材料(吴艳云整理)
作文讲究:文心(立意)、文思(思想)、文采(意蕴)。
文题回顾: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康德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 ------梁实秋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对现实的思考,自选角度作文。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立意篇
比较下列题目,谈谈你的看法。
生命的意义
生命在于拼搏 生命的意义在于思考
勤奋与懒惰 动手与动脑
我忙故我在 生活因忙而精彩 给自己一份闲适
忙 闲
我的看法是:
我找到的审题方法:
二、思想篇
如何辩证思考?{2017全国1卷高考作文}.
1、 分清题中人物以及出题人的褒贬(针对什么现象?出题人倾向什么态度?);
2、 要有自己的思考(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自己是肯定?否定?补充?新解?);
3、 围绕关键词追问法;
4、 多想想关键词的另一面。
我来围绕关键词提问:
例:人为什么要忙?
我的答案是:
1、
2、
3、{2017全国1卷高考作文}.
人是不是越忙越好?
我的答案是:1、 2、
通过思考,我找到了文章的最佳立意:
三、文采篇
1、星星夜晚为夜空增添亮点,白天隐没在更亮的阳光里;苍鹰翱翔万里寻找猎物,也会适时停靠在山崖思索更远大目标,奔流不息的大河也会流入低洼的流域,汇成平静的湖泊,更好地滋润人类。
这就是“忙”与“闲”的价值,这对本是反义词的词融合在一起,更彰显生命的意义。
2、可曾听过海浪拍击堤岸发出的阵阵声响:可曾看过青翠山村与潺潺溪流交织的山林野趣;可曾品过阳明山上的菩提花茶,很多人说没有,原因很简单:没有时间,忙。
学生说:“我要为分数而忙。”
大人说:“我在为赚钱而忙。”
老人说:“我在为子女而忙。”
我来评:
3、 有句广告语:“养家的男人多辛苦。”是啊!当今社会成人被赋予承担家庭社会的重任,他们终年奔波于公司、饭局中,忙忙碌碌不曾停息。在广告中,那位成功男士好不容易回家吃顿饭,家中老父、老母、女儿、妻子都翘首以盼,只盼能全家吃顿团圆饭。在忙赚钱养家的责任时,似乎也正缺少一种亲情。那是不是忙碌带来的情感疏离,这种忙,也该“扫”!
原来应该安享晚年,过着平淡清闲生活的老人,就是因为以上孙儿的忙碌而更为操心,见不得孙儿沉重硕大的书包压着幼小的身躯,老人们二话不说,自己背。看着儿女们早出晚归的疲倦身影,他们义务承包家里的所有家务,买菜烧饭,乐此不疲。可是,一阵忙下来,老人们最希望的还是同儿女子孙们吃一顿团圆饭,这时一个电话打来,孙儿上晚补习,儿女有饭局,老人眼睁睁看着操持的满桌饭菜,只有屋檐的辛酸。这样的忙,该“扫”!
其实,大家为了自己的学业、事业、家庭忙碌无可厚非,可是当这忙碌成为一种束缚、一种负担、一种情感上的障碍时,那么我们就必须停下忙碌的身影,审视一下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修身养性,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为工作种种忙碌的同时,不妨先放慢脚步,听听泉涌细流之音,看看田园山水之秀丽,品品花茶之韵味,说不定会在这悠闲时刻找回学习的激情、事业的冲劲、亲情的温暖,然后加紧脚步,继续赶路。
我来改:
4、忙能出成绩。商人忙于钱财,官员忙于政务,作家忙于写作,科学家忙于攻关,各行各业都在忙,所以才能出成绩。没有忙,“神州五号”能上天吗?没有忙,2008奥运能在北京举行吗?没有忙,中国的名牌
产品何以走向世界?这些告诉我们,忙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是人类生存和进步发展的基础,现代人渴求成功就必须具备忙的品质。只有忙才能出成绩,成功才有保证。鲁迅先生说过:“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罢了。”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忍痛放下咖啡杯,投身于无止境的学习与工作当中去,做一个挥洒汗水,收获果实的忙人。
我的收获:
范文欣赏
忙兮忙兮奈若何
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在人生之路。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而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同呢?
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盈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决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
许多人已无暇思考,因为太忙了。忙到忘记儿时捉蟋蟀的青草地,忙到没有机会静心地闻茶香。恬然在他们心中溜走时义无反顾,只剩浮华招摇。
甚至,来不及后悔。
我总想我生活的地方正在越来越缺少某种东西。
我看到熙熙攘攘的地铁,面无表情的人们下了又上;我听到那些比我小许多的孩子谈论着谁家更富有;我闻到城市里的气味,烟草、空调、汗水;我感觉到每个人的脉搏跳动-样,忙碌、快速。
顺应着忙碌,快餐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精神快餐也适时而起了。
我们永远不能像看漫画一样去读钱钟书、去读托尔斯泰,所以,在这忙碌的时代,他们隐到了舞台的背后。安妮宝贝、金庸、琼瑶大行其道了,从精版书到投资巨大的电影、电视,这份快餐美味方便,自然大受欢迎。只是像《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这样的“慢”餐只能不得不蒙一层灰了。有多少人还会再读施玛姆,遥想那有银色波光的茵梦湖呢?
现代人的特质便是忙,像书法这样的荟萃是根本没可能碰,连笔杆子都已被电脑键盘所代替,毫无美性的印刷字取代了流传千年、灵动飞扬的手写汉字。效率是大大提高了,然而这到底是种幸选还是悲哀呢? 忙使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忙也使我们的心灵无所依傍。曾经的质朴人情正在变得淡薄,曾经的经典正在被人遗忘,那种久久品味、欣赏名家之美的感觉已变成了一种奢侈,龙井在角落无意义地散发淡香,可乐披着闪亮的罐头高高在上。
我也许久未卧在树下的绿草上了,公园里的绿地里摆着禁止践踏的标志,但是我没有时间到郊外去,感受真正的大自然啊。
忙兮忙兮奈若何。
很多人早已忙得只知道忙了。事业、学业的成功成为唯一的追求,以至于沿途的美丽风光他们根本无暇欣赏。
我多想可以坐上人生的火车,捧着香茗,看窗外的山水,都自忙碌的血液仍不停流动,然而心却能回到
从前悠闲的时光。
附:古代人名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备考2017高考作文 80篇2016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
80
要求: 篇精华 201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 1
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