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8-03-17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后书面作业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课后书面作业
(授课教师 林辉春)
第一章 语文与语文素养
1.对于“语文是什么”的主要回答有哪些?你是怎样认识的?
2.什么是“语文素养”?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都有哪些表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二章 语文课程
1.说说你对“课程”的理解。
3.简述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演变,概括每种认识的本质,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三章 语文教学(上)
3.什么是教学对话?你认为中学生作为对话者的需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的作用怎样体现于课程教学?
4.你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听、说教学和说、写教学中哪些方面的关系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第四章 语文教学(下)
1.在什么情况下,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既需要解读教学,又需要鉴赏教学?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第五章 语文教学评价
2.语文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实施评价时如何发挥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
3.什么叫“标准化试题”?什么叫“客观型试题”?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语文教学评价的“效度”?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效度?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1.教师基本的信息素养有哪些?教师的信息意识指什么?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与信息技术整合?整合的实质是什么?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实施策略有哪些?
第七章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及其发展
5.进一步查阅有关“课程与教师知识”方面的资料,设计一张表格,说明你将从哪些方面建构什么知识,以胜利语文教师职责。
2015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形成性测评试题(高分)
A. 错误
B. 正确
2.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审美教
育,应关注学生情感丰富和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A. 错误
B. 正确
3.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大学》的合称。
A. 错误
B. 正确
4. 辩证地分析语文教学的内部矛盾性,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发展观,树立语文课程理念,要思
想到位,更要行动到位。
A. 错误
B. 正确
5. 中国近现代语文教学过程有许重要改革。前半个世纪以教学目标、内容改革为主,主要改革
有语文单独设科, “国文”名称出现,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语文”名出现。后半个世纪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主,时有教学目标、内容的改革,主要改革有“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语文和文学分科教学实验、“工具说”的确立和“加强双基”的提出、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
A. 错误
B. 正确
三、不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积累语言材料的具体要求有:
A.
内容的广博性
B.
过程的应用性
C.
目标的定向性
D.
态度的坚韧性
E. 方法的多样性
2.
在我国封建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明显表现出哪些特点:
A.
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
B.
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
C.
读经为主
D.
文选为辅
3.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有:
A.
脱离口语实际
B.
脱离应用实际
C.
忽视文学教育
D.
忽视知识教育
4.
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促进语文教学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A.
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实践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
C.
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3}.
一。
D.{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3}.
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的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5.
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A.
学生学习用书,教师教学用书
B.
语文教师
C.
学科代表
D.
文学社团
E.
图书馆
F.
文化环境以及语文教学模式
G.
语文学习策略
H.
语文教学评价
6.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在写作教学方面的经验主要有:
A.
注重基本功训练
B.
多读多写多改
C.
作文从模仿着手
D.
先放后收
7.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方面的经验有:
A.
熟读
B.
精思
C.
博览
D. 评点法
8.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在识字教学方面有哪些经验:
A.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B.
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C.
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D.
识字教学联系日常生活
E. 注重激发儿童的兴趣
9.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具体任务有:
A.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B.{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3}.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C.
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D.
不需要培养科学态度
E.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0.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答案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专科试点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平时作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分校、工作站: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2.我国古代流传最著名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3.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写作经验主要有四点:第一,注重(基本功训练);第二,(多读、多写、多改);第三,作文从(模仿入手),第四,(先放后收)。
4.五四运动以后,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现代文)在语文教学法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5.(1956年秋)我国语文教育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6.1963年,张志公发表的(《说工具》)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工具说”),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7.在语文教学中,读解课文应抓住三个主要环节:(感知性认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评析)。
8.(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9.语感能力即语言的(感觉能力)。
10.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11.语文的应用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2.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的特征主要有:第一,(依赖性)、第二,(被动性)、第三,封闭性、第四,(个体性)、第五,(保守性)。
二、简答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中国古代语文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答:1.识字教学的经验主要有5条。第一,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第二,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第三,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第四,联系日常生活。第五,激发儿童的兴趣。这些经验符合汉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并且贴近生活。
2.简述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
答:根据张志公先生的概括,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脱离口语实际。2.脱离应用实际。3.忽视文学教育。4.忽视知识教育。
3.简述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关系的具体表现。
答(1)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帮助、引导。
(2)、对待自我要反思。
(3)、对待其他教育者要合作 。
4.简述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意义。
答:①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③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④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3}.
1.联系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
答:、①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②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③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④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答:①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②说普通话的习惯;③读书看报的习惯;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⑤默读的习惯;⑥积累语言的习惯;⑦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四、案例分析题(22分)(教材25—26,参看例文,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
《归园田居》教学
铃声响起,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摆摆手,开始上课:“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陶渊明诗歌的代表作《归园田居》,请靠黑板的同学板书课题和作者名字,请熟悉作者的同学给大家介绍陶渊明。”说完自己也找个地方坐了下来。一位同学起立介绍了陶渊明的简单生平, 描绘了他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老师起立,给同学们背诵了《五柳先生传》,补充魏晋时代的社会面貌和陶渊明的官场生涯;一位同学讲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课就这样开始了。
而自我安慰。两派意见各有代表,情不自禁走进中间空地,引经据典,唇枪舌剑。进而一派爱屋及乌,由喜欢作者思想到喜欢陶渊明诗的明白如画、自然淳朴;一派认为既是掩饰,不免虚假。老师也走土前,赞扬同学们有自己的不同见解而且持之有故,谈了自己“仅供参考”的观点。
最后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诵读课文。
答:《归园田居》教学的特色:1.在目标内容方面具有综合性;2.注意学习的先后顺序;3.做好辅助性的工作;4.注意基础性的学习,包括基础知识,基础活动5.强调要熟读、精思、博览等等。
这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原已具有的特点。然而,它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经有了某些变化,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特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3}.
1.在综合性方面,语文目标内容不再是经学的附庸,而是语文课程的主体,特别突出读写听说的综合、突出语文课程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
2.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再是教师主导;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教师是合作者,参与交流,并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发展;
3.学生的学习呈现为自主、合作、交流,具体表现为:
(1)反思: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诵读,自读,在读中理解,强调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交流,探究,互相分享自己的所得;
(4)教师不对结果做出权威性的评价,而是将学生引入学习过程,引入思维过程,而后对过程进行肯定。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努力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例如我教王湾《次北固山下》,也注意了读的分层级训练,让学生了解唐代北固山临海的位置、大雁北归在东海边补充体力,作者是洛阳人,着重联想作者感受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的新奇和震撼。学生在识字、串讲、联想、揣摩的每一个环节后面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全班当堂完成了默写。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教学历时最长,影响最大,也最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先教学__蒙学读物,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2.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是:第一,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第二,识字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第三,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第四,识字教学联系日常生活。第五,注重激发儿童兴趣。
3.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主要有经下四个方面:第一,脱离口语实际。第二,脱离应用实际。第三,忽视文学教育。第四,忽视_知识教育。
4.1953年5月,开展了关于“_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5._1956年我国语文教育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6.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_的特点。
7.积累语言材料的具体要求(1)内容的广博性,(2)过程的应用性,(3)目标的定向性,(4)态度的坚韧性,(5)方法的多样性。
8.发展语文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工具检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9.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主要有接受、仿效、练习等。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4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4
一、填空题
1.知识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 的智力工具。
2.目前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理论指导不够明确、 总体规划不够明晰、 分级目标不够清楚 、 实用性不够突出 。
3.语言是人们的纽带。汉语是我们的 母语 ,汉语在 语音 、 词汇、 语法 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4.语文教学不是教学生认识 语言 ,而是让学生运用 语言,说到底,语文教学应当属于 言语教育 的范畴。
5.从写作的基础看,需要掌握 观察和调查 、 比较和筛选、 言与意的转换 、 借鉴与评价 、 书写与修改 等方法。
6.在口语交际行为规则方面,需要掌握 倾听与解意 、 复述与陈述、 独白与答问 、 应酬与聊天 、 致辞与演讲 、 反驳和辩论 等方法。
7.获得一个概念应包括四个部分:一是 概念的名称 二是 概念的定义 三是 与概念有关或无关的特征 四是 可以说明这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 。
8.语文课程宏观的知识内容包括 社会的语言/言语规律 、 他人的言语经验、 个体的言语规则 等三大类。
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有 教学方式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换、 学生思维过程的变化 等。
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 促进综合效应、 拓展选择空间 、 提供变捷手段 、 改善参与条件 、 扩大共享范围 等五个方面。
9.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科学性原则包括 教育理论 和 设计制作 。
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其主要内容是 依法执教 、 爱岗敬业 、 热爱学生 、 严谨治学 、 团结协作 、 尊重家长 、 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
二,简答题
1.什么叫“语言”? 什么叫“言语”?(P257-258)
答:语言指的是由语音、语汇、语法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指的是对这 一符号系统的具体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语文教学所要解决的,并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言语的问题,语文教学就是在运用他人成熟的、典范的言语结果和言语经验去指导学生的言语行为,养成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说到底,语文教学应该属于言语教育的范畴,它是为培养学生实用的言语交际能力服务的。
2. 什么叫“精要”和“致用”?(P265-266)
答:精要,指的是语文知识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致用,指的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便于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操作和运用,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言语技能;形成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语文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是什么?
答:1994年美国对教育技术作出新的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将“学习”放在核心位置,表示教育技术的研究围绕学习进行,学习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出了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是两个研究对象,其中学习过程是指学习者的认
知过程,涉及的是“人” ;教学资源是指进行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涉及的是“物” 。
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是教学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规律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要求教学的方法、手段、模式、媒体要不断地发展变化。
4. 专业化语文教师的素养内涵有哪些?(P306-324)
答:专业化语文教师的素养内涵包括
1、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教师学生观、人才质量评价观。
2、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健康的心理,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心理素质。
3、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完善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
4、完善科研能力结构
三、论述题
1.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用实例说明语文知识教学的原则。(P265-267) 答:语文知识的教学原则包括
(1)精要致用的原则
精要,指的是语文知识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致用,指的是便于学生在 言语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我带领学生今译蒲松龄《山市》时,重视区别常用字的念法和用法:
1shù,多)
2shǔ,shǔshù)
而对一些虚词,只求整体理解,不做语法分析,如对
一句,不讲“然”是语气副词“居然”的后缀。只讲“居然„„矣”的意思是“难以置信的情况出现了”。
(2)综合实践的原则
包括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听说读写各种言语活动的综合,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言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综合,语文知识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综合等等。
在布置预习蒲松龄《山市》时,我要求学生查找海市蜃楼的文字说明和图片,并在检查预习时出示了自己搜集的有关海市蜃楼的图文。这样把语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综合起来,学起来既落实,又深刻。
(3)注重言语情境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其用意是强调不要脱离语境去讲语法修辞。这里有三个问题要注意:第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决定取舍。第二,在疑难处学习。第三,在精彩处学习。
在设计《<论语>十则》的教学目标时,我把传统的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分别单列,合并为“学会学习”,这样既符合师生问答的历史原貌,又突出了学法。
2.语文学科如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P284-285)
答: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加大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 结合的力度,对语文学科来说,就意味着必须完成如下任务: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解决语文“课堂教学”所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例如用视频文件为课文内容复现真实背景,虚拟操作环境。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例如用投影板书、播放录音,
取代和优化教师常规操作环节,可以把教师的精力较多地分配到师生互动上去。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语文课程建设。广泛、系统地制做课件,提炼精品,使语文教学从知识到操作走向科学化和艺术化。
四、分析题
案例分析。以274页、299页、325页为主。
答:教材274页介绍的5R笔记法是一种学习技术,步骤是:记录一整理一记忆一思考一复习。
记笔记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对笔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明显不足,尤其是对于学生笔记的指导,依然是随意而零散的。5R笔记法值得我们钻研和推广。
教材299页《三峡》这个课例是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一次完整的实践活动。在全程中运用CAI课件的情况如下:
CAI显现三峡风景图像及滚屏字幕。
CAI显现出重,点字、词、句。
CAI显现古书《水经注》并翻页到选文处。
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成功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探讨。
教材325页《教师角色隐喻中的社会期待》一文,对教师角色四种隐喻的内涵分别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有对隐喻的肯定,也指出了隐喻所包含的不足。
1.你认为各种隐喻内涵应该肯定的是什么?
2.你认为各种隐喻包含着哪些不足?
3.举出你知道的教师角色隐喻,分析其内涵。
“蜡烛”角色:给学生指出努力方向是对的,不足之处是缺失了教师自身需要的进步。
“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对学生不应该设计、铸造,而应该启发、诱导。 “园丁”角色:从养成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是可取的。但忽视了教师从学生集体获得的反作用。
“一桶水”角色:教师的储备要厚实。但现实是教师更需要角色转变、提高。
我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先行者。他比学生先学,同时跟学生一道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
教师的角色可以是陪读者。他陪伴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鼓励学生演练未来生存必要的规范和技能,做他们成长的可信赖的朋友和顾问。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1-4形考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一形考答案
作业一
一、 简答题
1、 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 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方法的层次分类: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
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
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 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 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所以说,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侧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形成性评价是
教学评价的重点。
6、 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阅读能力的结构来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阅读能力教学所应该包含的内容:①通过积累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②通过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③通过欣赏性阅读培养阅读审美力;④通过研究性阅读培养阅读评价力;⑤通过创意性阅读培养阅读创造力;⑥通过“信息阅读”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二、 论述题
1、 举例分析古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①、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特点,体现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我国古代语文作为学科不具有独立性,而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学科的非独立性不说明没有语文教学的内容,无论是原始宗教、生产、生活,古代神话故事中,还是奴隶社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语文教育内容。封建社会的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经学教育,当中也含有大量语文教学内容。
②、启蒙先识字,后读经书。主要是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也就是儿童启蒙教学是通过蒙学读物先集中识字,再学习以儒家经典为主,文选为辅的经书。最著名的蒙学读物是“三、百、千、千”。
③、读经为主,文选为辅。体现了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的特点。“五经”、“四书”一直是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这是封建社会采取的文化教育专制主义以及封建王朝科举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应该辨证地、历史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文选读本主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所选大都是历代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仿写。
2、 如何理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论述之。
关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语文的人文性,教材上从语文自身以及语文的内容属于文化范畴;语文包含文化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两方面进行了简要阐释。
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语文教材、课文的教学和学习、训练,体现出编选者、教师、学生的一种文化选择。课文内容、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阐释、理解和评价,编选什么、如何阐释、理解了什么,都体现或是说实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次,汉语言本身就内蕴着汉民族的文化意识;
第三,语文行为(听、说、读、写)的习得和训练过程就是一种对人生、社会各种事物的认识的积累和练习;
第四,语文课程、语文学科目标、语文教学内容之所以确定为这样而不是另外的内容,是特定价值观筛选的结果,体现着特定价值取向 。
例: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学语文,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体裁看,从题材看,从语言文字成就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内容看,语文课程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用你自己教学的例子,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常规过程规定为“引导、探究、运用”三个阶段。我认为教师做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 ,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语文学习过程是怎样施加积极影响的,而主要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
还有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常与学生交流谈话。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方法,
4、 根据教材第80页《从三到万》的教学案例,为它设计出教学目标,并简述所设计的目标的理由。
教学目标:全班同学用揣测法阅读《从三到万》,必须全部读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序)
设计目标的理由:指导学生读文章,帮助他们读懂,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对语文教学来说,更重要的还不在于“懂”和“知”这个结果,而在于“怎样
懂”“怎样知”这个过程这篇语文的学习特点是:结合故事讲道理,叙议结合的写法,做为一名教师当然可以通过讲解深入本落实重点,但在这堂课上,学生的理解不仅得之于深入的阅读而来自他们亲身的实践和体验。
5、举例论述阅读的心理本质。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阅读的性质,会有不完全一致的解释。从微观看,阅读具有多重性质,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特定读者与特定读物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言语操作技能与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是一种审美实践。
具体来说,第一,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作出阐释,并汲取精神的滋养。这一点是阅读的本质特征。读者自身是一个物质的存在,他需要借助各种物质材料进行阅读,记录或保留阅读的过程和结果。阅读通过吸收精神营养,培育和铸造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读者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阅读、理解是个性化的活动。
第三,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例如朗读时的发音和控声、停连和重音、语气的把握、节奏的变换、手势的辅助等;又如眼动的方式、眼停的次数、阅读本位的变换、视觉广度的宽窄等。
第四,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审美实践。首先是因为读物是一个美的世界;其中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方面的美学因素。其次是因为在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需要亲自经历一系列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因而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读者的审美意识系统。
三、分析题
设计实例:《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问题①联系该教学设计具体分析“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这一基本属性。
首先我们要理解和掌握“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的理论内涵。阅读教学过程具有活动和对话的两大基本属性。即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个人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时空条件限制的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凭借班级集体开展的。阅读具有对话的品格,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它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是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是课堂情境中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位教师的“《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对话属性,充分注意了多重对话的开展,有目标,有步骤,可操作,便于实施。
问题②该教学设计定位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请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这个问题,有两个点要抓住:一个是教学目的,一个是教材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相关阐述中,说道:“当代初中学生,理应走近这位伟人,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还有一处这样说道:“这篇全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这两段文字,体现了教师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对教材做了相当充分的基础分析,是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说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很到位,而这两点,正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执教思路的必要前提。我们具体分析他所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到都是仅仅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在操作的。 问题③如果你来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你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这个小问题是督促大家联系案例和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研究,重在“以我为主”,提出自己的思路
作业二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写作活动的两个转化?
一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作文构思完毕,就是动笔作文了。就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由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要反复思考,认真地择词、用句,思考着怎样才能把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清楚。这是一个使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趋向于准确和严密的过程,同时也是选用恰当的词、句等语言形式过程,是发展思维和运用语言的统一。
二是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在作文(记叙文、说明文)动笔时,学生的心理还要完成另一重转化——把模糊的印象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时,场面、环境、形象、声音、色彩、质地……甚至氛围,一切都要呈现在头脑里。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而且还伴随着异常活跃而丰富的情感活动。
理解写作的两个转化,可以使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兴趣、情感和认识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从事作文教学。
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1)发展性。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一致的。
(2)整体性。整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三方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