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艺术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8-02-09

中国对联艺术篇一

奇妙的对联

专题五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总结对对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收集、欣赏名联,合作探究,尝试简单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将平仄、对仗、意象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在对联中 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写对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故事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与自学:

1、展示同学们收集的对联,一起欣赏积累 2、总结对联的相关知识 (1)基本常识:

对联也叫 等,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化而来,形成于 时期。 完整的对联由 书写时,行写,从到写,标点。

张贴时,按传统,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2)对联的分类:

、、、等 3、练习

一位友人在鲁迅逝世时,写了挽联,用了鲁迅的书名,请补全: 上联:译书尚未成功 惊闻陨星 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就已作古 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

四、互动与探究:

欣赏对联,总结对联的特征和规律

1、补对成语对联

锦上添花—— 狗仗人势—— 五湖四海—— 望梅止渴—— 有声有色—— 江山易改—— 2、欣赏对联故事,找出规律

(1) 。 (2) 。 (3) 。 3、总结对联的基本规律

(1)对联讲究对仗,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 。对仗的要求是 、 、 。

(2)对联严格来讲,还要讲求平仄,平仄是指 声和 声,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字要求是 声,下联最后一字要求是 声。总的来说,上联要求 起 收,下联要求 起 收。 4、猜一猜对联里的奥妙

(1)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写给谁的?多少岁?) (2)只有几文钱 你又求 他又求 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 日也拜 夜也拜 教我为难(写给哪里的?补写横批)

(3)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头人 (写给哪里的?)

5、配对联

(1)棕榈剥皮成光棍 (2)细羽家禽砖后死 (3)刘伶饮尽不留零 (4)小犬无知嫌路窄 (5)大鹏展翅恨天低 (6)花椒开口见黑心 (7)粗毛野兽石先生 (8)贾岛醉来非假倒

五、课外拓展:

1、对联的主要种类:{中国对联艺术}.

(1)拆字联 (2)谐音联 (3)回文联

(4)叠韵联 (5)异字同音联 (6)同偏旁部首联 (7)数字联 (8)复字联、叠字联 (9)集句联

{中国对联艺术}.

2、方法归纳:

《习对歌》

实对虚,虚对实,字义莫迷离。 平对仄,仄对平,声调要分明 天对地,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清风对皓月,暮雨对朝烟 天对月,雨对风,大地对长空。 祥云对瑞雪,露重对霜浓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春对夏,夜对晨,春雨对夏云。 寒来对暑往,夏至对秋分 三尺剑,大钓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青暑殿,天上广寒宫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 晋齐翰赵魏,吴蜀宋陈梁 松对柏,柳对花,酸菜对苦瓜。 葡萄对橄榄,石竹对山茶 禽对鸟,雁对茑,犬吠对鸡鸣。 狼嗥对虎啸,鼠窜对蛇行 黄对黑,紫对红,碧草对青松。 苍颜对白发,粉蝶对黄蜂 声对色,影对光,柳影对花香。 山形对地势,曲径对迥廊 泉对石,水对山,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圃,涧松对峰峦 南对北,西对东,新地对故宫。 江南对漠北,北雪对东风 中对外,后对前,月下对天边。 山头对谷口,雾里对云间

六、训练与作业

1、牛刀小试显身手——对对联

(1)福无双至今朝到; (2)雪中送炭 贫困学子登学府; (3)

坐北朝南吃西瓜 皮向东甩; 2、课后作业 (1)补写对联

秤店:理贵持平不卑不亢; 澳门楹联学会绝对:

明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逐格亮; (2)撰写对联:

以“勤奋好学”为主题写一副对联;

给学校写一副庆元旦的对联

(3)继续收集好的楹联

参考书目:

谷向阳主编《中国楹联大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苍舒《中国对联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荣斌主编《中国名联辞典》,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梁羽生著《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严昌选编《名胜楹联集锦》,岳麓书社2003年版 梁申威主编《中国书院对联》,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孙保龙编《古今对联丛谈》,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杨光治、李经纶编著《过目难忘对联》,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甘桁编著《奇联妙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张器友、许厚今编著《千古名联》,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张鲁光编《中国名联选》,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廖福招、柳景瑞编著《名趣联欣赏与评点》,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尹贤著《对联写作指导》,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对联艺术篇二

中国书法概谈--对联书法章法浅探

中国书法概谈(一)

一、概述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

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 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对联艺术}.

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 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

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

二、对联书法的基本章法

对联书法的对称性可称为“双边对称”,因为它不同于人或动物(或一栋对称建筑),后者每一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左右对称统一体。对联则由上、下两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合的单联组成。书法对联的传统形式,要求竖排,上、下联左右分列,两行(或两片、两幅)字体相同,字数、字径、幅面尺寸相等,黑白空间分布基本均衡。 ——对联书法章法浅探

基于字数及尺幅,书写形式可分为两行对与“龙门对”两类。两行对单边一行,一般用于中、短联,上联排列在右,下联在左。长联文字多,单联需竖排两行或更多,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此视书体、风格而定,下文将谈及)。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 上述两种形式为对联的基本形式,也可称基本章法。然而书体及联文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也会影响对联书法的章法布局,使其在规整、单调的形式中产生一定变化,创作出一些新的格局,这也是繁荣发展联艺、书艺所应了解和追求的。玆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探讨。

三、不同书体的章法

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1、楷书

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2、隶书

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3、行书

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唐书论家张怀瓘对其作了划分:“兼真者谓之真行”,即现在所称的“行楷”,趋于静态;“带草者谓之行草”,趋于流动。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还可横、竖间距同时适当放宽,章法疏朗萧散,别具一格。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4、草书

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今草承章草遗绪,通过对笔画的简省、连

结、形变、偏旁部首符号化等手法变化今楷的体势,略具其形而不失其字。晋代二王父子为行书及今草宗师。今草可每字独立,也可连绵牵带,一笔而贯数字。各种书体中,今草最为简捷流动,最富体势变化。按其书写速度、体势腾挪开合的变化程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谓。前文谈到书法对联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称性,故而一般不宜用放纵不羁的狂草书联。小草(包括于右任先生创造的标准草书)每字独立,动中寓静,用以书联,则可参照章草章法为之。若以连绵流贯、起伏迭宕的草书为联,则可参照行草章法,在保持上、下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发挥草书艺术特色,以求体势的错落开合、节奏的疾徐起伏等变化。

5、篆书

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

四、款识、题跋、钤印

款识、题跋不属对联正文,但对联书法作品中少不了落款。从内容看,下款落书联者或撰者名,上款一般题受联者或撰者、联文出处、年月等内容。题跋文字内容往往包含联文简要背景材料或必要的说明补充,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会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属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尽管如此,款题毕竟不属正文,书写对联应主次分明:一是款题字径应明显小于联文;二是书体不能与联文冲突。如联文是楷、隶、篆等静态庄重的书体,则款题除用同书体外,欲追求书意的丰富、变化,最好选用流便的行草书;如联文为行草,则款题一般不宜用篆、隶、楷书。当然,艺事“法无定法”,有时少字的草书联文题以楷、隶小字为款跋,形成大小、疏密、动静对比,亦可达到主次分明,美观醒目的艺术效果。

款题视文字多少而布局。字少者,上款题于上联右侧上部,下款落于下联左侧下部,当代书法家追求作品虚灵与动感,喜将书者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为追求简洁,可不落上款,只于下联落书者名即可(名款可简至1-2字,称为“寒款”)。题跋文字少者可照上述落款位置书之,字多者可题于上、下联文左右两侧;联文字少而幅长者,为避免字距过大章法松散,可题款于上、下联联文下部进行补救。书写龙门对应在上、下联末行下部留足空白,以便落款或题跋,并视字数多少,跋语可一行至数行不等。若空白不够,也可题跋于上联左侧及下联右侧。

篆刻艺术同属国粹,钤印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形式。对联书法作品中的铃印也属整体章法的组成部分,常常起到调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一般说来,下款钤书者姓名印,还可加盖闲章,可一方、两方,多至三方,首方钤在下款尾部空一字的位置。如下款位置较低,可钤于紧靠款字的左侧。上联右上侧钤引首闲章,如已题上款,则不宜再钤印于款字上方,而可钤于联文右侧下部,位置宜低,不宜与下款姓名左右齐平。印章直径不应大于款字。

五、对联书作章法举异{中国对联艺术}.

前面简单分析介绍了各种书体对联的不同章法,据所闻所见及自身创作实践,也有采用特殊款式、章法书写联文的尝试。举例如下: 有龙门对,下联同于上联,从右往左竖行书写,排列一顺风,相互不尽对称; 有名胜联改竖行为横排,上、下联反向书写,如双横匾

式左右悬挂,呈横向对称; 笔者自撰警世趣联:“天下为公,切勿睁只眼闭只眼;眼前是福,岂能过一天算一天。”因非实用联,便采用环式特异章法为之,使联文的顶针、回环修辞趋于形式感、形象化; 另撰《〈义勇军进行曲〉赞》联,摘引国歌词语,因系白话,便按新诗竖排,每句一行,构成新章法。

以上属章法变格的探索之作,能否成立让读者认可,自待物议,如读者有兴趣可到广州群贤治平文化中心深入探讨,互相学习。另有以条幅、斗方、扇面等款式按诗文章法(即竖排从右至左,从头到尾连续书写,不分上、下联)书录对联全文或节录者,以其失去上下联相互对称的基本要求,只能称之“联文条幅”、“联句斗方”、“联语扇面”之类,而非对联书法也。

六、联书合璧相映生辉

中国书法艺术在三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宝贵的艺术法则和审鉴标准,它们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这些法则、标准一方面促进和维护了书法艺术的规范化、精准化,但同时也给书法家的艺术创造和个性发挥以制约。因而人们将书法创作比喻为“带着镣铐跳舞”。而对联书法形式上所要求的整齐与对称,造成了书写章法上的重重局限,这不啻给书者又加上了一副沉重的“镣铐”。这就要求书法家在尊重对联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机动把握对联书写章法规定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性,文体的规定性就是体现文体本质属性的格式和规则。对联如果不成对仗,不讲声律,就成了散文句;对联书法失去形式上的“双边对称”,就成了条幅、斗方„„上文所谓“度”,就是指对联书写章法体现“双边对称”所容许的伸缩范围。因而,既不能因墨守对联章法而扼杀书法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不能为发挥书法的艺术性而破坏对联的基本章法,而应当在求得对联双边总体对称的前提下,积极调动书法艺术手段,于严整单调的形式中求变化,在矛盾对立中求和谐统一,力求使联文内容与书艺表现形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联书合璧,相得益彰。此外,实用对联的不同用场、联文内容及感情色彩、语言风格等因素,为书体的选择,章法的调整提供了创作构思的余地,也为化解“联、书矛盾”,扩大局限空间创造了条件。这一切有待于书法家的不断探索、实践、创造,为对联书法苑结出更多鲜美的硕果而共同努力!

中国对联艺术篇三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中国对联艺术篇四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论述先秦某学派思想的一篇论文中,含有关键词“显学、尚贤、非乐”。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3.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下列有关汉武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继承秦制,并有所发展 B. 打击富商大贾,强化经济控制 C. 独尊儒术,扼制学术自由 D. 设立太学,培养通识人才

4.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 C.“知行合一”

B.“存天理,灭人欲” 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5.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颜、柳也。”这种文字是

7.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 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 B.《春秋》 C.《论语》 D.《诗经》

8.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反映了 A.宋词豪放派特点

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

C.作者的爱国情怀 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

9.唐朝人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当时有人把雄黄、硫磺、硝石、蜂蜜合炼,火焰上窜,不但烧伤了炼丹人的手脸,还把房子烧掉了,所以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这反映了

A.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 B.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 C.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 D.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

10.水墨画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

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6.郭沫若曾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

1

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水墨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笔法工整 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壮 D.追求摹写逼真

11.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 C.政治共和 D.民族独立

12.中国近代某人物传记中的前言这样表述: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中国。这个人物最有可能是{中国对联艺术}.

A. 林则徐 B. 梁启超 C. 严复 D. 陈独秀

13.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那么,其旨在 A.推动思想启蒙 B.鼓吹政治革命 C.倡导文学革命 14.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5.“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 货商、 铁道工人等之死矣”。 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实业救国

16.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这位知识分子是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李大钊 17.毛泽东思想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8.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

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技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19.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20.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

{中国对联艺术}.

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一观点产生于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1.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被称为“文学三杰”的是

① 薄伽丘 ②但丁 ③彼特拉克 ④莎士比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

22.“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它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

之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23.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

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段话的实质是

A.追求理性至上 B.反对一切权威 C.宣扬人人平等 D.维护社会正义 24.下图是近代一部科学技术名著的部分目录。请判断,该名著是 第一编 物体的运动 „„

第2章 向心力的确定

第3章 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 „„

第12章 球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 „„

第二编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

第三编 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

A.《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 表明

A.在史学研究中第一手第二手史料难区分 B.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C.第一手史料研究价值远高于第二手史料 D.史料的类别可随着研究对象变化而变化

27. 【加试题】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的。”从中可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28.【加试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个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3

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D.《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B.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25.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的说:“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

26.【加试题】《史记·秦始皇本纪》用于研究司马迁是第一手史料,用于研究秦始皇则是第二手史料。这

A.五四精神,旗帜高场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29. 【加试题】 “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他要用笔来完成”、“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

历史,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他”是

A.巴尔扎克 B.拜伦 C.托尔斯泰 D.雨果 30.【加试题】“何时有Colosseo(大斗兽场),何时就有罗马;当Colosseo倒塌之时,也是罗马灭亡之日。”对这句话的含义,解读最贴切的是

A.大斗兽场是古罗马的象征 B.没有大斗兽场就没有古罗马 C.大斗兽场与古罗马共存亡 D.大斗兽场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竞技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样一幅非常典型的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材料二: 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亲意,不践古人。”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1)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喻意是指什么?朱子的思想产生了怎样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宋代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3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2分)

32.(10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 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

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中国对联艺术}.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的风”吹入我国的时间和标志?(2

分)

(2)结合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2分){中国对联艺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2分)指出南方谈话的积极作用。(3分)

33. 【加试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

„„三、官僚政治„„五、儒学定于一尊

5

中国对联艺术篇五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中国对联艺术篇六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考作文语言指导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4单元作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