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诗歌  点击:   2012-03-10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篇一

08年广东高考作文真题详解

一、高考作文真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题目分析

“不要轻易说不”是一个充满了辩证色彩的题目。与07年的作文“传递”相比,今年的题目难度稍高,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新课程标准》的考查要求又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小步。

从题目的表现形式上看,命题者采用双重否定句式,这在以往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是没有的,这样的命题形式具有新颖性,避免了猜题、压题、套题,为公正、公平选拔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观点。这种观点型的命题作文,实际上就是考生作文时的中心。虽然有较强的限制性,但有利于考场作文的评判。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比较适宜写成议论文。从审题的要求上看,审题的关键是两个破题点:一是“不”字,思考时一定要把口语中的“不”字延伸到一种生活或工作的态度,因为“不”代表的是一种否定性的态度或处事方式。二是“轻易”,它是全文中最“辨证”的一个角度,因为从哲学上看,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说“不”和不说“不”,其实并不必然意味着“正确”和“错误”,关键是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了“不”字,这才是“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例如: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习惯性地”表示否定的态度。因为当“否定的态度”成为困难面前的“习惯表达”,成为我们贪图安逸、回避责任的借口时,“不”字的作用是破坏性的;当“否定的态度”成为规避风险、保护合理利益的“保险杠”时,“不”字的作用将是建设性的。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轻易”地说出“不”字。“轻易”是指一般性的观念和评价,而“不轻易说不”是指要超出一般性,有自己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我们不能轻易地说出“不”字,即使一定要说,我们也必须说出“深思熟虑”后的“不”字,“轻易”一词是审题的关键,是作文的重心所在。未能理解到这一点,审题就出了偏差,作文水平就不可能上高档次。从写作的范围上看,题目宽泛,可写的范围很大,有利于对考生思维宽度和深度的考查。“不”可以理解成“不行”“不要”“不做”“不能”“不想”“不好”,其内涵是很丰富的。“轻易”可理解成“轻率”“随

便”“不慎重”等等。所写的东西可大可小,可抽象可具体。大可以关乎国家、民族、社会,小可具体到个人和某件事情。例如:可以结合到今年以来发生的大事件,如:藏独、雪灾、奥运、地震等,使自己的作文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也可以写自己的中学生活,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写出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命题的意图上看,题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导向性。现在的年轻人太习惯说不,说“不”好不好呢?对这个问题要辨证去看。因此,题目能启发考生对此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成长,引领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三、作文评改启示

1、评改情况概述

据广东语文科评卷组组长柯汉琳介绍:今年共有1150名老师参与了语文科组的评卷工作,其中650人专职改作文,人数创历年之最。经过最终统计,全省作文共有18个满分,但比去年的26个、前年的50多个数量下降,在文体上,选议论文文体的人数最多,占到90%,选记叙文的占到5%。

2、满分作文概述

原因:一是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今年作文题内在逻辑要求严密,部分考生未将重点落在“不要轻易”这个点上,思维能力要加强;三是和评分制度有关。广东从去年开始采取二评、三评做法,一篇作文两个老师同时打到60分是很少见的,满分自然比往年要少了。今年作文成绩平均分是40.37分,比去年的39.62分高出约1分,但呈现“两头轻,中间重”的态势,一类卷占约10%,四类卷占约1%,约80%考生集中在二、三类卷,距离拉不开。高考作文“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的标准今年在广东高考评卷中仍然执行。卷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高中生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状况应引起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而今一些地方作文教学过于注重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是违背语文学科本质的,必须予以纠正。语文是教人聪明的学科,而不是束缚人思维的学科,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3、高分作文亮点

1)、选题立意不出彩但辩证关系好

开头: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要坚决说不。但是有些事情,我们碰上了,不要武断说不。经过思考的人,不会对一些问题轻易说不。

例证:秦始皇对下属提出的意见,不轻易说不,都是经过认真思考,采纳了。结果他成功了。后来,他权力越来越大,太自信了。对属下的意见,轻易否定,结果导致失败了。

得分:58分

点评:这个文章,选题立意不算出彩,但是能切合这个关键词的辩证关系,所以给了较高分数。

启示:思维引领教学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

2)、真情实感铺垫到位

主要内容:儿子沉迷网络游戏不爱学习,母亲苦苦劝解但儿子浑然不知并粗暴回应母亲。有一次,儿子泡网夜归到家中,看到母亲瘫在沙发上,一脸失望痛苦的表情,母亲突然大叫了一声“儿子”,就跪在儿子面前。这个举动让儿子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儿子此时才意识到,以前对母亲的轻易拒绝是多么让母亲伤心。 文体:记叙文

得分:59

点评:真情实感,材料是身边事,对“不要轻易”的铺垫很到位。

启示:作文教学要突出“我”的主体疏导与建构。

4、作文失分地方

1)、未提“不轻易”无缘一类卷

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一大特色,“不轻易”是今年作文的题眼。考生只有将“不轻易”阐述透了,才可能把文章写好,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在此处被“考倒”。今年评分标准中就明确规定,“只写„不要说不‟,而忽略了„不轻易‟属于基本符合题意”,这意味着这一类作文绝对上不了„一类卷‟,从答题情况看,大多数考生未能受较好的思维训练,落入二三类卷。”

2)、把“不要轻易说不”当成绝对真理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逻辑不严密,把“不要轻易说„不‟”当成了绝对真理。例:有考生写道,不要轻易说“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信条,是中华文化如此辉煌的支撑,“这种话不但空洞而且毫无道理,生搬硬套的下场就是只能拿低分。”

3)、照搬古文材料不善于应用生活中案例

不少考生为应付考试背诵了不少古文材料,以至于出现任何一个题目,李白、贝多芬、屈原全部都可以照套,这种机械的硬套材料很难拿到高分。

4)、分析材料的能力欠缺

今年约有1/3考生运用了和地震有关的素材来完成作文,这个题目联想到地震是很正常的,评卷老师不会觉得视觉疲惫,还是同样打分,关键是看学生的运用和分析能力。例如:考生空泛地写“灾难来了,总理不放弃,全国人民不放弃,政府不放弃,希望你们也不要放弃”,这样的作文是拿不到高分的。

三、教师同题作文

不要轻易说不

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如同逆水行舟。于是,在人生旅途当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常常有着很多机会去说出这个简单的“不”字。那么,我们应不应该说“不”呢?我认为,我们需要辨证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在逆水行舟时,水流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我们的“逆流而上”是否在人力所能为之的限度内。当汹涌的水流不至于吞噬我们的生命时,我们不应该说“不”。我们

应该“迎难而上”,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我们知道,在波涛的前方有着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那就是成功。

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但成功的过程常常是漫长而曲折的。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有过一句名言:“今天非常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是的,在困难面前,我们会有无数的机会和诱惑去说不,一旦我们轻易说出了“不”字,“半途而废”将使我们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看不见凌晨的曙光。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不可克服的困难面前,我们是否应该“激流勇退”而说出“不”字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认识到,不仅仅“坚持”需要很大的勇气,而“放弃”或许需要更多的勇气。

因为很多时候,人生也像是在爬山。或许很多人的梦想都是希望自己能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当有一天,当你有机会作为一支登山队伍的队员,去寻找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很可能在最接近顶峰的时候,遇到不可克服的天气障碍,甚至有可能会危及自己与身边队友的生命安全。为了自己的生命,更为了队员的生命,或许你会不得已地放弃心中“理想”,即使你明确地感受到“机不可失”且“时不再来”。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大的勇气,因为“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需要更多的勇气。

“不”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否定的态度。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习惯性地”表示否定的态度。因为当“否定的态度”成为困难面前的“习惯表达”,成为我们贪图安逸、回避责任的借口时,“不”字的作用是破坏性的。当“否定的态度”成为规避风险、保护合理利益的“保险杠”时,“不”字的作用将是建设性的。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轻易”地说出“不”字。我们不能轻易地说出“不”字,即使一定要说,我们也必须说出“深思熟虑”后的“不”字。

【精彩点评】本文风格平实,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缓缓的向我们述说,亲切感人,逻辑严密,充满了辨证的色彩。作者善于从生活中选择事例,以“逆水行舟”“登山”类比,对“轻易说不”的内涵做了生动形象的阐释,对其外延也做了准确的界定,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惊喜。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篇二

广东近五年高考作文题汇总(2009-2013)

广东近五年高考作文题汇总(2009-2013)

2009年 命题作文(话题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似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0年广东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1年广东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篇三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汇编

1、(200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 郁离子• 冯妇》 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2005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 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 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800字以上。

3、(200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琮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2008广东卷)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6、(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7、(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8、(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9、(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0、(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篇四

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解析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附范文)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解析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附范文)

高考作文

2014-06-12 1733

专家解析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附范文)

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照片与我们的生活记录关系设题,其中的立意倾向也比较鲜明。从所给材料内容看重点要抓住:一是数码技术与黑白胶片两个不同时代,二是 ‚永不褪色的记忆‛和‚值得珍惜的‘点滴’‛这两句。两个不同时代突出了科技的进步变化,但同时人们的‚值得珍惜的‘点滴’‛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增强,反而有所‚可能被稀释‛。

从审题立意上,要把照片(科技)的变化与人们生活(情感认识)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联想,不可只写一面,如只写‚科技的进步‛或‚一张照片的记忆‛等。在构思立意中要始终将两者的关系结合起来,突出‚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陈妙云语)

今年的广东语文作文试题使很多考生联想起了2014春晚唱红《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这个节目,但在立意上两者表现的范围和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节目主要突出‚时间与亲情‛的关系,不直接涉及到照片的技术变化,还是要特别注意提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里所谓的含意范围就是指而今年高考作文立意要围绕科技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情感的关系来进行思考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材料反问:那些‚值得珍惜的‘点滴’‛真的会随着照相技术的进步而消退吗?为什么‚黑白胶片的时代‛仅有的几个瞬间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在两个照片的时代里我们更要把握什么?等,围绕以上的思考立意都是在范围之内。

在文体的选择上今年既可以论述科技变化与人们生活情感体验的关系,也可结合自己真实的经历写一篇浓郁的散文。在构思行文上可以直接论述‚科技与生活‛的关系意义的探讨。也可以以‚时代‛为经,以‚值得珍惜的‘点滴’‛为纬展开联想记叙描写抒情。

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在积累了两年‚材料引写作范围‛的范式基础上,今年命题有了更灵活的,更生活化的思考。这里命题者虽只是提出了或者说展示给了考生一个生活的观察思考的角度,但强烈的时代感和对学生思考体验生活的引导是显而易见的,语文特别是作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从这点看今年广东语文作文命题充分做到了。当然,从现实来看,现代90后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时间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的体验,对于‛黑白胶片时代‚可能早已没有了认知,在‛快速‚与‛频繁‚中已远离了生活的现实。语文写作的生活化还任重道远。

附1:2014广东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14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

附: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永不褪色的照片

我们的脚下的土地无时不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源于科技! ——题记

这是个数码技术的时代,我们随时都能把我们的生活留在这个时代里。当我们的照片越来越多的储存在手机和电脑的空间里时,当我们更多的在网上和朋友交流我们这些生活的瞬间时,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精彩纷呈。

记得在家里,父母的房间总是挂着一个相框,除了几张我们全家福的彩色照片外,还有几张上世纪70年代的黑白相片,据说是爸爸的妈妈、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全家福,还有妈妈家里的,姥姥和妈妈的合影。小时候我听的最多的是‚那时候‛的故事,对着这几张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爸妈都有几段儿时的回忆,那是的一个连电视机都很少的时代,我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但父母对这些每一张老照片的背后,都有着一段难忘的往事。

爸爸、妈妈都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那是正是黑白向彩色照片转变的时代,爸爸仍然保留这他从小学到大学的黑白毕业的照片,几乎清一色的服饰,端正的坐姿,那是照相馆永远不变的背景。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爸爸大学时的毕业照片,其实那是已经有彩色胶卷了,据说他们当时拍了两张,一张黑白,一张彩色,爸爸似乎更喜欢黑白那张,每当他拿起这张大学毕业照片时,他都会如数家珍般的讲述他们致青春的岁月。在爸爸的毕业纪念册里这张照片的下面写着这样一句:回忆是首永恒的歌。{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不知是谁说过:如果,你曾经把一份美好的情感遗留在了岁月的深出;如果,你曾经把一段难忘的生活遗留在了生命的旅途,那么,你就总会有怀念的冲动。也许正是在这些黑白世界里的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时光,才组成了他们一代人的生命。

感谢科技的进步,也许是怕它们损毁,我用数码相机把这些珍贵的照片都翻拍了下来,储存在了电脑里。相比较我那些多彩生活的照片也许这些黑白照片只占了很少的空间,但每当我看到它们,也会自然地引起我许多深情的回忆和怀念,这是一大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使我总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智慧、毅力和果敢,在人生最顺的时候让我不敢忘乎所以,使我更爱我的亲人我的家,更加珍惜我与亲朋好友的感情和友情,更加感恩让我得到幸福的上苍和家乡山林水土对我的恩赐。

生活的天空中,总有一些东西,如恒星般绽放着无尽光芒,也许记忆会衰老,但我相信科技能帮助记忆永不褪色,如果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那些留在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照片里的世界定会永不褪色。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篇五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专家解析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今年的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作文更是如此。“承前”主要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 “近”和“远”。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2014年的“胶片与数码时代”,2013年的“富翁捐款”,2012年的“生活的时代”都是有不同认知的材料可供考生多方位去思考,凡事一个角度切入而又能比较理性思辨的作文都会有高分,从这点看2015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承前”是相同点,如果说到“启后”就是今年广东高作文与往年的不同点,就是思想更加的深邃,内容更加阔远,因为“人与自然”的命题毕竟涵盖的立意范围和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都较之以往要难,其中的“近”“远”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估计学生多数只会从材料中就地议论,难以深刻。但从这点看今年广东的语文作文更体现了过度性,比较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话题的具体性和现实性,今年的作文显然抽象了不少,其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由于信息化社会中发达的资讯,人们对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交流获得,这各途径就是“近”,然而也由于过多的依赖便捷信息的途径又会缺少了切身的感受,对大自然感知的“远”与“近”不是对与错、好与坏,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

其实,这则新材料作文要写的内容在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中可以有所联系,学生应该不太陌生。而所有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对自然的感悟不仅存在于课本中,在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对大自然的认识、保护、利用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要关心的。“文章合为时而著”,

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立意和构思中要始终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写,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会有偏差甚至离题。

心感自然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确,大自然的景物总是灵动而又变化莫测,正如远处忽明忽暗的天空,又如近处婆娑多姿的木叶,令人琢磨不透,浮想联翩。我们每天都与大自然共处,似近而又无知其真面目,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吧。可当每次在电视中随着镜头一览无数的盛景,更了解它的历史和知识,又觉它非远,是大自然与我们捉迷藏吗?还是我们的心本身就没有走进过它的怀抱!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走进云台花园,偶遇晴雨交错,云卷云舒,伴着多变的天气,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其实这里的的景致已非天成,忽然倾盆的大雨使我躲进知识花卉的海洋,我第一次知道兰花有上万品种,对称的花瓣呈现多彩的斑斓,这“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兰是中国的原产,仿佛回到2千多年前的深谷幽兰,兰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 正与君子的人格相像,无怪乎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愿与之为伍。记得梭罗《瓦尔登湖》吗?那里的湖水树影倒影,清香四溢,读着你都能感知到这遥远“绿色的圣经”的魅力,你能都能感到与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的甜蜜和受惠。只带一把斧子就能在深林里生活多年,这是怎样的深思熟虑和对自然的敬畏,黎明傍晚、阳光雨丝,还有那清澈如许的湖水,梭罗正是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观察,在宁静中思索着生命的本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在四方的徐霞从年轻时候起,用大半生游历了半个中国,客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最终完成一本真正的感悟自然宏伟巨作——《徐霞客游记》。他仗剑远游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一直在赐予人类灵感与启示,当我们身临其境时,境中每一种生活都是精神的更新。还记得春天在仙湖植物园中的泛舟荡漾,夏初在洪湖苑里观赏荷花的绽放,三秋漫步海陵岛碧波万顷的大角弯令人陶醉。近于自然,然后顿悟自然。正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老子才提出“道法自然”,进而悟出“无为而治”的治世思想;也正是被初春的景致召唤,诗人谢灵运靠近了自然凭窗而坐,于是有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铸就有了唐人山水田园诗的辉煌。

蓦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阴阴夏木正当时。大自然的美永远追随着你的身边,即使,鸿波汹涌,荷残叶落,她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的身临其境中,也在我们的网络书本之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海棠依旧吗?那是逝去的青春年华;月明星稀呢?那是30多万公里漫漫追求。感知自然,近思远虑,自然就会与我们常伴。

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篇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浅析及范文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 十四、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简析{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道德)

材料内容(关键词):富翁,慷慨,慈善,捐助,感激,接受,犹豫,偿还,谢谢,拒绝。 材料特点:今年广东省作文选用创设情境类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材料。这则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是很强的,现在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接受国家或个人集体的捐资助学。有的人欣然接受了,但却认为理所当然;有的人不符合捐助资格却还要套领国家的捐助;还有的人躺在捐助上去追求享受,成了依赖捐助的寄生虫。材料设置了三种对待捐助的不同方式,进而引发考生思索。事例清楚,事理本身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关于此类话题尽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但想要写好却不容易,因为这类话题便于做结论,却不便于敷衍出更多的内容。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讲的就是三个不同的家庭对待别人无偿捐助的三种态度。材料要求是自选角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立意。从捐助人富翁的角度来看,他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可以写他富贵不忘本,赞扬他行仁义之行,做仁义之事,行德积善,精神可嘉。从第一个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激并高兴地接受了。可以写受馈于人首先要心存感激之情。从第二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可以写接受别人的帮助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发展自己的同时更要学会独立而不能产生依赖感。从第三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谢后拒绝了施舍。可以写人要有骨气,但也要相信他人,学会通过接受帮助来改变自己。如果我们把它综合起来看,可以写如何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帮助,受人帮助时要心存感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取舍,在享受帮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骨气和尊严。

(一)自古以来,为富不仁者多,为富能仁者鲜。今有一为富者,白手起家,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乐于帮助他人,确实令人称道。为富者能不忘富贵所自,急我急以及人之急,富吾富以及人之富,这不仅是富吾家,而且还是富无心,富吾心者为天下之至富。

(二)面对他人资助,有的人欣然接受,但却认为理所当然;有的人不符合捐助资格却还要套领国家的捐助;还有的人躺在捐助上去追求享受,成了依赖捐助的寄生虫。在我看来,受助者一要心存感激,二要据实受助,三要将来反馈社会,四要不忘骨气,保证尊严。有此四者,方为有德之人,有尊严之人。{199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入题:

1、从富翁助人的角度。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富人们古道热肠慷慨捐助,闪烁的是人性善良的光辉,它可以改变社会大多数人眼中的“为富不仁”的负面形象。回归人性的原点是当今富翁们升华为慈善家的必由之路。

2、从穷人接受捐助的角度。

富翁的捐助,也许能解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会让贫困如洗的家庭生活充满阳光,会让穷人感觉到人间的大爱,会让因不平、不公造成的弱势群体受伤害的心灵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因此能消弭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接受别人的捐助,没有任何理由不心怀感激。

3、从第三方角度。

这个材料很容易让考生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标哥”的慈善捐款秀,如果考生平时善于思考,就很容易想到,面对着标哥“赤裸裸”的现金捐助,穷人们是何种心态?不能不说材料里的第二种、第三种家庭的态度是有现实意义的。

想偿还的家庭的“犹豫”,说明他们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急需帮助的现实让他们“英雄气短”,声明一定偿还,也许是决心,也许是面子。

而拒绝的家庭,则分明是“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心态流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富人们的施舍一定是不怀好意的,拿了这些不明不白甚至不干不净的钱,会让自己颜面扫地,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富人们真诚的帮助,换来的是冷漠、怀疑的眼光。

所以,站在第三方看,富翁们必须改变纯粹的出于怜悯而施舍的观念,帮助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需要帮助的穷人们,也要改变那种认为富人们捐助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陈腐的落后的观念,更要改变那种有了困难就一切都“等、靠、要”的错误观念。

参考文题:

1、改变捐助的方式

2、回归人性的原点

3、没有任何理由

4、学会与时俱进

5、施舍与捐助

6、捐助的动机

7、对待捐助的三种心态

考场优秀作文(有修改)

富人,请改变一下你的观念

富翁慷慨解囊相助,穷人却义无反顾拒绝。出现如此尴尬一幕,皆因观念不同。 富人以为,这个世界上,有钱好办事,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让你脱贫致富的方法,莫过于直接给你现金,然后怎么花是你的问题,你的金钱你做主!给你钱你不要,大概脑子里进水了吧?

富人可知道,中国自古就有贫贱不能移铮铮之言?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激励了多少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穷”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的想一下“穷”人的感受,改变一下纯粹因为同情而做慈善的观念,改变一下捐助的方式方法,我想这尴尬的拒绝一幕将从此烟消云散。

有一位成功人士讲了自己的故事。说自己原先好吃懒做,被赶出家门做了乞丐,有天走到一位农村妇女家门前要饭,这位妇女看了自己一眼后,要求先帮她搬砖,不搬就不给钱。当他浑身大汗搬完一大堆砖后,她把50元钱给他,特别声明说这是他应得的工资。这笔钱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她让他明白了:这是他靠劳动挣取的血汗钱!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她让他体会到了一个人应有的价值与尊严,是她,使自己改变了不劳而获的观念。

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时,凭借富人您抢先一步富起来的聪明才智,改变一下那种简单施舍的观念,很可能会彻底改变那个人那个家的命运。

曾经有一个富商,他到他所要帮助的贫困山村考察。村民们面色青黄,衣衫褴褛,这让他深感捐助钱财的必要。但当他发现村民用美丽的斑竹烧火时,十分吃惊。原来此地虽盛产斑竹,但村民们只用它来烧火。商人不禁感叹:如此资源却不懂好好利用,即使我捐再多的钱又能改变什么!他要改变村民们“等、靠、要”的传统观念。于是他决定不直接捐钱到人,而是投资斑竹的开发加工,他请来大学工艺美术的老师设计了很多斑竹日用品和工艺品,然后组织村民们生产,自己再出钱帮他们做广告销售。村民们终于意识到本村资源的财富潜力,转变了观念,搞起了农村经济,最终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

聪明的施予恩惠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及其所带来影响或许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深远。所以,富人啊,捐助穷人时,请您更新观念,让穷人有尊严的活着,你也将完成从单纯的乐善好施的“好人”向慈善家的转变。

致高尚翁的一封信

尊敬的高尚翁:

之所以叫您高尚翁,而不叫您富翁,一是因为您高尚的行为有别于其他的富翁,再者您

捐助不留名,故我只能以高尚翁相称了。

您对穷人充满怜悯之心,可见您与那种为富不仁的富翁有着天壤之别。想想我们周边那些有钱的人的种种炫富秀,再看看您的捐助,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有钱的您,完全可以去买上上千万的别墅包二奶找小三觅小四,然后生出一大堆孩子,不经意之间就可以当上葫芦娃的爹,实现多子多福传递香火的梦想。

有钱的您,完全可以去买几百万的进口名牌跑车,给自己的宝贝公子每天开出去对准穷人去炫一炫,高兴起来了让他撞上一撞,就是撞死了一条穷命,也只需赔上千儿八百的一点钱----那点钞票还抵不上您家的一条宠物狗的一顿狗粮贵呢。想一想清明时节,您的同阶层的富人们,花上几万元买回来给故去的老爷子烧的那些纸糊的仿真用品,还有那些成捆成捆的投入火堆的真百元大钞,撞伤人撞死人赔偿的钱对你们这些富翁而言就实在不足挂齿了。

有钱的您,完全可以将几十个亿存进干女儿的银行卡,让她周游宇宙买上大量的名牌衣物服饰,然后用几十万元的手机上网展示出来,亮瞎所有穷人的眼睛,还可以顺便买几块几十万元的手表意思意思一下,让官员关系户们笑纳试戴。

有钱的您,完全可以针对国内广大贱民日益流行的“红眼病”,静悄悄的在国外买好庄园,然后把妻儿老小移民到国外,申请加入外国国籍,自己随时可以见机行事,必要时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有钱的您,完全可以花钱买上一官半职当当,或者花钱做做“代表”“委员”之类的,然后就可以“代表人民”强奸民意指鹿为马欺上瞒下,有错就可以说是“临时工”干的,有矿难,有火灾,有爆炸就都可以“代表人民”发声,义正词严的指责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以正义和真理的化身自居。

有钱的您,完全可以注册某某有限公司,先送给银行负责人天文数字的存款,然后拉他担保合伙包装,再找好专门造假的中介托儿粉饰一番,将资产加入发酵粉变成漂亮的泡泡吹上天,让公司在A股上市,就可以从广大股民手中圈走成千上万倍利润的真金白银。

......

相信这些您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会做,但您却将钱捐助给贫困家庭,我想,您的同阶层的一定有许多人笑您傻了,头脑里哪根筋搭错了。甚至对您的怀疑,还有来自您捐助过的人本身。而我要对您说,中国自古就不缺脊梁式的人物,您就是其中的一个,历史将证明:您慷慨捐赠扶贫济弱的高尚行为将随着时光的照耀越发熠熠生辉。

一个理解高尚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00年湖北高考作文
下一篇:17年山西高考作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