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8-01-19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品格篇
1.德高望重——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度不凡。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在处理内政外交、边防戍守、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不断被加官进爵。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富弼为人恭顺温和,即使当了宰相之后,也不会仗势欺人,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来拜见时,他都以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隐居洛阳。一次,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百姓认出,人们全都聚拢在他的坐轿周围,原本热闹的集市顷刻间变得空无一人。因此,司马光称赞他为“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释 义: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出 处:《晋书·简文三子传》
2.洁身自好——洁身自好——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原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就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何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掸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赃物污染呢。”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原正直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着歌,划着船离开了。
释 义: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
出 处:《楚辞·渔父》
3.脚踏实地——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许多章节都
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与邵雍闲游谈心。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邵雍对司马光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不愧是司马光的知己。
释 义 :本义指双脚在地面上站稳,踏踏实实做事。形容做事认识,作风质朴,不虚夸,不浮华,不投机取巧。
出 处:《邵氏见闻录》
4.路不拾遗——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释 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出 处:《旧唐书》
5.见贤思齐——老子是楚国的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曾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有一天,他听到学生南宫敬叔称赞老子是一个有真才韬略的学者,便决定去拜见。孔子请南宫敬叔作引导,不远千里从鲁国去会见老子。孔子经过长途跋涉,带着学生们来到洛邑。老子异常兴奋,特地带着徒弟前去迎接。相见后,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双方稍有几分拘谨,由于孔子的真诚求教,老子还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治学的道理,并赠给孔子有关的图书典籍,二人从此结为知己。
释 义: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指十分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出 处:《论语·里仁》
6.内助之贤——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着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
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 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骄傲的样 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释 义: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进步,提高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出 处:《宋史·后妃传上·序》
7.糟糠之妻——宋弘,字仲子,东汉初期的名臣,他不仅以清节威德著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世称道。汉光武帝即位以后,宋弘被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他将自己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的俸禄,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而自己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常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替姐姐再找一个好丈夫。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大臣,光武帝想趁此机会看看姐姐态度,于是问道:“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他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机会把这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光武帝问宋弘:“我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一个人要发了大财,他过去的妻子就会被抛弃,另寻新人,是这样的吧?这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正色回答皇上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上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了。
同枕之缘几生修来,结为夫妇,就应该终生相守、相敬如宾,怎么能因为一方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呢?更不能嫌妻子老丑而另择新欢。应该牵手走过人生之路,不离不弃、共进共退。
释 义: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出 处:《后汉书·宋弘传》
8.见义勇为——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楚王想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当时正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直奔楚国的都城,去见公输般。
墨子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杀掉他,请允许我送你十镒黄金作为报酬。”公输般很不高兴,他说:“我义度行事,决不去随意杀人。”墨子起身向公输般拜揖说:“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口不足,现在牺牲本来就不足的人口,去争夺自己已经有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你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止,不能算作忠。你不杀一人而准备杀宋国的众人,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人。”公输般认为墨子说的很对,但觉的已经答应了楚国,不好反悔。墨子请他引见去见楚王,公输般答应了。
墨子见到楚王,晓以大义,说的楚王心服口服,但楚王还是说:“公输般为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作城墙,用小木块作为守城的器械,要与公输般较量一番。公输般几次设置了攻城的妙计,墨子则全部加以抵御,公输般只好认输,但却说:“我已经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不过我不想说出来。”墨子说:“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是不想说出来罢了。”楚王问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死我,杀死了我,宋国就无人能守城,楚国就可以放心的去攻打宋国。可是我已经安排了我的学生300人,带着我设计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国的进攻呢?所以,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绝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国还是无法攻破宋国。”于是,楚王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
墨子成功的劝阻了楚王,便起程回鲁国。途径宋国时,适逢天降大雨,于是想到一个闾门内避雨,看守闾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殊不知,正是墨子刚刚挽救了宋国,使宋人免遭灭顶之灾,实在是宋国的恩人。宋人却毫不知情,而墨子也不求任何回报。
释 义: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
出 处:《论语·为政》
廉政篇
1.励精图治——公元前68年,汉朝名将霍光因病去世。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汉宣帝的心意。汉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释 义:指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
出 处:《汉书·魏相传》
2.克己奉公——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释 义:本义指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出 处:《后汉书·祭遵传》
3.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王振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外省官员进京,总要向王振进献礼品。一次,于谦入朝,手下人建议他带着蘑菇等土特产去联络感情。于谦哈哈大笑,提笔写下一手诗,表明他的一身正气:
绢帕蘑菇及钱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释 义: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出 处:《次韵吴江道中》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ok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品格篇
1.德高望重——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度不凡。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在处理内政外交、边防戍守、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不断被加官进爵。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富弼为人恭顺温和,即使当了宰相之后,也不会仗势欺人,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来拜见时,他都以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隐居洛阳。一次,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百姓认出,人们全都聚拢在他的坐轿周围,原本热闹的集市顷刻间变得空无一人。因此,司马光称赞他为“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释 义: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
出 处:《晋书·简文三子传》
2.洁身自好——洁身自好——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原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就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何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掸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赃物污染呢。”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原正直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着歌,划着船离开了。
释 义: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
出 处:《楚辞·渔父》
3.脚踏实地——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许多章节都
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与邵雍闲游谈心。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邵雍对司马光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不愧是司马光的知己。
释 义 :本义指双脚在地面上站稳,踏踏实实做事。形容做事认识,作风质朴,不虚夸,不浮华,不投机取巧。
出 处:《邵氏见闻录》
4.路不拾遗——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释 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出 处:《旧唐书》
5.见贤思齐——老子是楚国的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曾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有一天,他听到学生南宫敬叔称赞老子是一个有真才韬略的学者,便决定去拜见。孔子请南宫敬叔作引导,不远千里从鲁国去会见老子。孔子经过长途跋涉,带着学生们来到洛邑。老子异常兴奋,特地带着徒弟前去迎接。相见后,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双方稍有几分拘谨,由于孔子的真诚求教,老子还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治学的道理,并赠给孔子有关的图书典籍,二人从此结为知己。
释 义: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指十分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出 处:《论语·里仁》{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
6.内助之贤——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着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
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 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骄傲的样 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释 义: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进步,提高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出 处:《宋史·后妃传上·序》
7.糟糠之妻——宋弘,字仲子,东汉初期的名臣,他不仅以清节威德著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世称道。汉光武帝即位以后,宋弘被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他将自己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的俸禄,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而自己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常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替姐姐再找一个好丈夫。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大臣,光武帝想趁此机会看看姐姐态度,于是问道:“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他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机会把这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光武帝问宋弘:“我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一个人要发了大财,他过去的妻子就会被抛弃,另寻新人,是这样的吧?这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正色回答皇上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上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了。
同枕之缘几生修来,结为夫妇,就应该终生相守、相敬如宾,怎么能因为一方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呢?更不能嫌妻子老丑而另择新欢。应该牵手走过人生之路,不离不弃、共进共退。
释 义: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出 处:《后汉书·宋弘传》
8.见义勇为——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楚王想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当时正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直奔楚国的都城,去见公输般。
墨子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杀掉他,请允许我送你十镒黄金作为报酬。”公输般很不高兴,他说:“我义度行事,决不去随意杀人。”墨子起身向公输般拜揖说:“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口不足,现在牺牲本来就不足的人口,去争夺自己已经有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你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止,不能算作忠。你不杀一人而准备杀宋国的众人,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人。”公输般认为墨子说的很对,但觉的已经答应了楚国,不好反悔。墨子请他引见去见楚王,公输般答应了。
墨子见到楚王,晓以大义,说的楚王心服口服,但楚王还是说:“公输般为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作城墙,用小木块作为守城的器械,要与公输般较量一番。公输般几次设置了攻城的妙计,墨子则全部加以抵御,公输般只好认输,但却说:“我已经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不过我不想说出来。”墨子说:“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是不想说出来罢了。”楚王问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死我,杀死了我,宋国就无人能守城,楚国就可以放心的去攻打宋国。可是我已经安排了我的学生300人,带着我设计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国的进攻呢?所以,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绝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国还是无法攻破宋国。”于是,楚王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
墨子成功的劝阻了楚王,便起程回鲁国。途径宋国时,适逢天降大雨,于是想到一个闾门内避雨,看守闾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殊不知,正是墨子刚刚挽救了宋国,使宋人免遭灭顶之灾,实在是宋国的恩人。宋人却毫不知情,而墨子也不求任何回报。
释 义: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
出 处:《论语·为政》
廉政篇
1.励精图治——公元前68年,汉朝名将霍光因病去世。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汉宣帝的心意。汉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释 义:指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
出 处:《汉书·魏相传》
2.克己奉公——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释 义:本义指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出 处:《后汉书·祭遵传》
3.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王振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外省官员进京,总要向王振进献礼品。一次,于谦入朝,手下人建议他带着蘑菇等土特产去联络感情。于谦哈哈大笑,提笔写下一手诗,表明他的一身正气:
绢帕蘑菇及钱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释 义: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出 处:《次韵吴江道中》
中国传统文化之“寓言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之“寓言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之“寓言故事”
毕冉
中国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中有许多的宝藏,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一般只有几个字,几句话或是一则故事组成,篇幅较短,里面却包含了深远的寓意。
我已经度过许多的寓言故事了,有告诉我们不能自以为是的《刻舟求剑》,有告诉我们不能过分夸耀自己相对的两样东西的《自相矛盾》,其中的一篇《守株待兔》让我过目难忘,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古时候,宋国有个种田人,他的地上种着一颗大树。一天,他与往常一样在田里干活儿,忽然有只兔子不知怎么的竟然一头撞在树上,脖子断了,死了。那人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兔子。他以为这样的好事还能发生,于是,他不干活了,天天守在树下,希望再有野兔来。结果,不进再也没有一只野兔撞死在地头而且他的田头长满了野草,庄稼全死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对偶然得到的东西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寓言故事具有吸取教训,防范错误,追求真理与陶冶情操的独特作用。我在读寓言故事的时候,也懂得了越来越多的生活道理。
我喜欢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我喜欢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南江县高塔乡小学 六一班 曾小龙
我最喜欢读故事书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像荆轲刺秦王、杨时的程门立雪、铁杵磨成针这些名人故事;拔苗助长、狐假虎威这些寓言故事;还有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这些经典故事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在我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时,里面的情节时不时让我掉下眼泪。比如,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牛郎和织女本来是一对恩爱的恋人,可他们是神仙,相爱就会触犯天条。王母一气之下,将牵牛星贬下了凡间,同时惩罚织女不停地织布。牵牛星被贬下凡间做了一名凡人,并改名叫牛郎。牛郎变成凡人后还是深爱着织女。最终,他们的真爱感动了王母,王母决定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允许他们相会一次,这个日子就是现在的七七“情人节”。
这本书里还有让我们怎样做人的故事,如“孔融让梨”。据说,孔融从小聪明懂事。一天,父亲的朋友带来了一盘梨,弟弟先挑了个个儿最大的,而孔融却拿了个最小的。当大人问他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孔融说“我是小孩,应该吃小的。大人们应该吃大的。”大人们听了,非常感动,他们非常看重孔融,认为孔融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可以让我体会到深刻的道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所选的富有启迪意义的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名人故事、中国寓言故事等,可以说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华。
通过读这些经典故事,让我学会了思考、学会做人,也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今的传统文化和优良品质,启发我们对生活学习树立正确而积极的态度。所以,我非常喜欢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5篇{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一: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836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二: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987字)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三:中国传统文化发言稿(1323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郑艳玲,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学一名教师。在这春暖花开,万木争春之季,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这次评比活动,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概括地讲,可以用“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来表述。其中,“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像一片阳光,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前进的步伐。“一块沃土”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包括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要素。上有阳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长成了“三棵大树”,这三棵大树就是儒、道、释,好比这片“沃土”里的氮、磷、钾,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先师用这种文化治理鲁国三个月就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方之客归之”的社会状况;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达到“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可见其和谐程度;山西晋商,运用儒家思想,以义制利纵横欧亚九千里,诚信为本称雄商场五百年。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只有中国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一直随时代发展至今仍闪耀光芒。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gdp总值,一直占全球第一,占53%,最多时达到80%;到鸦片战争前依然是占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国的gdp只占全球gdp的6%,美国占18%。中国当了几千年的世界第一强国,靠的是什么?就是靠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且,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唯有5000年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国家本身有这么好的文化,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文明?为什么不去传承呢?
具体到我们的教育来说,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却在我们的教育中经常被轻视忽略。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劳动习惯;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体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是非观念淡薄的意识。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这样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学生是一批没有自己正确价值取向的人。对于学校来说,就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着眼于继承发展它的心髓,适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让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现在我要说,要想得到智慧、尊严、快乐,那么你一定要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要学
习,而且要用自己毕生的力量去传播,因为现在全世界都需要这种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天下之事教育为先!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子孙后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向学生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浙江绍兴演社戏,大家读到鲁迅先生的《社戏》就是我爷爷带领的戏班子在农村演的,传统文化演讲稿。解放后我爷爷带领的“社戏剧团”改成“浙江绍剧团”。60年代初的彩色戏剧影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老猴王就是我父亲演的,我还有一个哥哥“小六龄童”,在里头演花果山的小猴子,“报,外面来了一个猪八戒”(但是很不幸,二哥在17岁时得白血病去世了。很多年前有一部剧《猴娃》就是描述我哥的,因为这件事,所以我现在出任中国白血病基金会的大使。)这个猪八戒是谁呢?是我伯父,伯父艺名叫七龄童。所以我的家庭因为猴戏的缘故都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看过《艺术人生》西游记专辑的观众知道,首播那天正好是雅典奥运会开幕。当时编导打电话说很担心收视率。没有想到播出后竟是《艺术人生》创办以来收视率最高的一期。好象我们青年观众很多都喜欢美国西部大片,或者一些港台演员,其实真正属于我们国家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是从小就跟父亲学戏,但其实我小时候的性格是不喜欢从艺的,很内向。在我哥哥去世前,66年4月,当时我才六岁,他跟我说:我要死了。我问:什么是死?他说:你再也见不到我了。我问:怎么才能见到你呢?他说:当你演成美猴王那天就能见到我了!其实哥哥是一种启示,他不可能跟小孩说很多理想,就用最朴素的话鼓舞我。我也拿他的遗言当成自己的动力。但我真正进剧团很晚,进了浙江昆剧团。我就在这个剧团学习成长,拍《西游记》之前一直在这里工作。昆剧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20xx年,我和父亲、还有《西游记》剧组的演员,专门到西贡给观众演出,非常受欢迎!包括越南在内的很多东南亚国家,甚至有人说中国怎么有一个叫六小龄童的人长的跟猴子一样呢?88年《西游记》在新加坡很轰动的时候,我们剧组去演出,本来计划演3场,后来演了11场,非常轰动,当时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
还有一位80岁的老太太给我写信说:因为很多人家里没有电视机,所以播《西游记》时,大家都围在一起看!我们越南人都会唱《敢问路在何方》,播《西游记》时,街上不光小偷没有了,连警察都没了!
她还写了让我感动的:当时,越南与中国有一些小摩擦,就像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有分歧一样。当时我也有一些偏见,对中国有些不理解。但当看了《西游记》后,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像师徒四人一样团结一致,为了理想一起坚持到最后取到真经。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体现。
《西游记》成就了我和我的家族,甚至是中国的猴戏艺术!我记得有一个郑州大学的女生给我写信说:吴承恩赋予孙悟空是一个生命,六小龄童赋予孙悟空是一个血液。我当时非常感动。其实中国很多人在演孙悟空,不是只有我们章家,我们属于南派猴戏风格,而北派也有很多人像李万春都演得非常好。观众喜欢我,是因为我赶上这个时代,赶上这么一个好的氛围。80年代初,为了把吴承恩的创作以最好的方式延续下来,我们拍了17年,在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同时也把我拍老了。我今年已经47了,观众支持我不是因为我多帅,而是因为大家支持我们的艺术、支持我们身上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讲稿(942字)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身上流动着同样的血,学习着同样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着人类进步,为人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
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