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管理学  点击:   2017-11-16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篇一

导学历史与社会9年级(全)-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充滿机遇与挑战的年代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第1课时 “两极”与“冷战”

【课后巩固】1.B 2.C 3.B 4.C 5.B 6.C 7.D 8.B 9.(1)杜鲁门;“杜鲁门主义”。 (2)实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即“冷战”政策。(3)影响: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冷战”时期,在冷战政策主导下,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即东西方对峙的世界格局,成为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

第2课时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课后巩固】1.B 2.D 3.C 4.A 5.C 6.A 7.C 8.B 9.(1)亚非会议(万隆会议)(2)亚非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3)“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1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课后巩固】1.B 2.B 3. C 4.C 5.D 6.D 7.D 8.(1)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 (2)有必要。因为朝鲜的存亡是与中国安全密切相关的,若不出兵,中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这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利的。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取得胜利。 原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中朝军民的英勇战斗;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根本原因)。

第2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

【课后巩固】1.B 2.D 3.B 4.D 5.C 6.A 7.A 8.(1)所有制结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3课时 失误与挫折

【课后巩固】1.D 2.B 3.D 4. D 5.B 6.D 7.C 8.(1)浮夸风 (2)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3)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4课时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课后巩固】1.B 2.C 3.C 4.A 5.A 6.C 7.B 8.C 9.(1)“铁人精神”是指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两弹一星”精神是指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它们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共同的品质有爱国、奉献和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 (2)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建成;“神舟”系列、“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的建造等等。 (3)只要能结合上述优秀品质中的任何一项,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谈打算即可。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1课时 改革开放的年代

【课后巩固】1.D 2.B 3.A 4.D 5.D 6.B 7.B 8.B 9.(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安徽省 (3)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2课时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课后巩固】1.C 2.B 3.B 4.B 5. C 6.B 7.C 8.(1)希望祖国能够早日实现统一,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则:一个中国。

(3)尽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同一切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宣传“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注意保护环境等。

第3课时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课后巩固】1.C 2.D 3.A 4.C 5.D 6.D 7.D 8.A 9.(1)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 (2)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3)上海合作组织。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第1课时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课后巩固】1.A 2.C 3.C 4.C 5. B 6.D 7.B 8.(1)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问题)。 (2)恐怖主义、领土争端、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 (3)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角度回答即可。

第2课时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

【课后巩固】1.B 2.A 3.B 4.C 5.D 6.D 7.⑴发达国家 ⑵“利用了非洲” “吃

饱了肚子”是邦戈总统对富国嘲笑的语言。意思是:非洲国家之所以会落后,既有当年西方国家殖民统治的历史原因,也有南北经济不平等、不公正的现实原因。

(3)“别扭”实际上是指发展中国家为解决贫穷和不公正现象而与发达国家进行的斗争。

第3课时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课后巩固】1.D 2.D 3.B 4.A 5.C 6.A 7.B 8.(1)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即“六个更加”,见教材。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1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

【课前预习】1.(1)自然资源和人为原因(主要原因)(2)在发展的主题下,人口、资源、环境应协调发展 2.A 3.C 4.B 5.C

【课中交流】(二) 1.史前时期,东汉时期。 崇拜、顺从。 2.工业文明以后征服、改造、协调。例子略 (三)2.(1)塔里木河流经塔里木盆地,地处亚欧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周围高大山系环绕;气候干旱,地面大部分地区被流动沙丘覆盖。 塔里木河流域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塔里木河水为两岸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2)恶化原因:除部分自然原因外,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见P教参126页。

3.(1)影响一:尽可能地减少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保证下游水量,但耗资巨大,管理难度较大,而且还会对中游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影响二:是一个综合了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因素的方案,从政策、工程、生态建设等多个层次着手解决问题,在目前实践中已初步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3)理由:第二种,理由同上。 (4)感悟: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课后巩固】 1.D 2.A 3.D 4.略

第2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课前预习】 1.D 2.C 3.A 4.C

【课中交流】 7. (1)日本:人口增长过慢(人口不足);印度: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剩)。

(2)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压力,一些国家人口增长

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3)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课后巩固】 1.略 2.B 3.D 4.C 5.略 6.C 7.B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1课时 人口警钟长鸣

【课前预习】 1.人口方面 2.13亿 2005年1月6日

【课后巩固】 1.C 2.A 3.C 4.B 5.D 6.B

第3课时 环境亮起“黄牌”

【课前预习】1.环境问题相当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2.B 3.C

【课后巩固】 1.A 2.C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1课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课前预习】 1.计划生育 内容:女年满20岁,男年满22岁可以结婚;女子年满23周岁、男子年满25周岁以上者结婚为晚婚;夫妇达到晚婚年龄后生育的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贡献:人们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越来越低,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人均拥有病床位数的提高等。 3.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课中交流】 2.(1)③ 5代人 4代人 看法:计划生育所带来的贡献之一: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2)③家庭子女越多,个人消费与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减少,整个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将上涨。 ④人口越多,整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将增多,但个人的平均消费水平将降低。

【课后巩固】 1.A 2.C 3.D 4.B 5.(1)人口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 (2)人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医疗、教育等带来的压力。

第2课时 应对资源危机

【课前预习】 1.略 2.B 3.C

【课后巩固】 1.B 2.B 3.B 4.A

5.(1)如何落实:用废报纸制作铅笔通过回收利用或循环利用资源来保护资源;通过调整消费税来引导消费,即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或加强资源立法)来保护资源。

(2) (1)①洗脸 ②浇花 ③净化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如不及时拔掉电器开关等。 具体做法:如拔掉电器开关等(言之成理即可,但具体做法必须能有效解决所列举的浪费问题;如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宏观措施不得分)。

第3课时 重建我们的家园

【课前预习】 1.B 2.B 3.略

【课中交流】 3.(1)略 (2)不利的一面: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分解或非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会污染土壤,而焚烧又会污染大气。 (3)我们能做的:尽量少用塑料袋,用后要回收利用,使用可降解塑料等; 加强法治的力度,加强治理的力度,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课后巩固】 1.B 2.B 3.C 4.略 5.(1)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影响: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怎么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

第1课时 人权的足迹

【课后巩固】 1.D 2.C 3.A 4.D 5.D 6.B 7.略

第2课时 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

【课后巩固】 1.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 2.C 3.A 4.(1)从毫无人权可言到人权得到充分尊重。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永远结束了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人民的生存权不仅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也得到了巨大发展, 今天的中国人民真正拥有了广泛、公平和真实的人权。(2)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第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

第1课时 国家的主人

【课后巩固】 1.D 2.B 3.B 4.B 5.(1)C (2)在我国,人民依据宪法和法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篇二

2015年九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战前)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型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 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 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三课 美国资本主义改革

第四课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

陈独秀 1920年 上海)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篇三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新版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新版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1)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表现:①美国 ②日本 ③德国: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其中法国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3、欧洲列强的军备竞争:

(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添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

(2)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军国主义论调盛行;极端民族主义高涨。 2、

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地区 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4、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两大集团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见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

(3)规模扩大:战争开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演变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4)主要战场和战线: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5)主要战役:①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 ②凡尔登战役,1916年,“凡尔登绞肉机” (6)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 ②各国出现反战浪潮;③协约国实力增强: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巴西等国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④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内发生起义。

(7)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6、特点和影响:规模空前,损失惨重,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7、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时间、地点:1919年1月,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3)概况:参加国:战胜国代表。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俄被排斥在外。 各地纷纷兴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保路运动。四川民众在同盟会会员的组织下,成立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 2、武昌起义:

背景: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革命形势迅速进入高潮。 准备:湖北两个重要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促进下,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准备在武昌举行起义。

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借制造炸弹时不慎发生爆炸。俄国巡铺闻声而来,突击搜查并逮捕了部分革命党人。革命党人觉得提前起义。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他们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各起义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楚望台集中后,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等地。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光复。 发展: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辛亥革命名称由来:191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的创建:(1)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宪法性质。

(4)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措施:在此期间,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财政金融政策,采取了一些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4、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清朝覆亡。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政治上: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北洋政府的统治:(1)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

①将临时政府从南京前往北京;②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③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

(2)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政权的做法:

A、袁世凯未经国会审议便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B、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C、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D、1914年12月,公布《大总统选举法》。 (3)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4)复辟帝制:1915年底,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2、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北洋军阀分裂: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

(2)北洋政府统治时的中国局面: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1)轮船: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它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

(2)火车:19世纪末。清政府大力建造铁路,火车随之传入中国。随着铁路路线的延伸,乘坐火车旅行的人越来越多。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沿线村镇的经济发展。(山东益都县杨家庄) (3)自行车:20世纪初,自行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 2、新型通信方式出现:

(1)新式邮政发展:清末,台湾省率先改驿为邮,在驿站的基础上创办了近代邮政。 (2)新式电信事业发展:电报通信发展起来,电话、电报等普及率提高。

1882年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

影响:不仅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还对近代的新闻、出版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传入:阅读报纸;看电影、拍照片成为时尚。 2、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1)民主观念逐渐被人接受;(2)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争取婚姻自由;(4)妇女的地位提高,进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科举制度废除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套现代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4、服饰的变化:官服→中山装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 为巩固这一新生的政权,俄国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4)、1917年11月通过《和平法令》同德奥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2、 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因素有哪些? (1)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2)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A、政治和军事上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B、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5、“余粮收集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在战争时期有什么作用? “余粮收集制”是战争时期的非常措施,它的实施为苏维埃政权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6、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 这一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7、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历史意义。

1) 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又称为“凯末尔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反封建的民

族民主革命,鲜明的反帝性质是这次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2)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的民主共和国,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3)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4)凯末尔革命也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 8、评价凯末尔

1)功:①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②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③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2)过: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资产阶级局限性。

凯末尔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无愧于“国父”称号。

9、凯末尔革命成功的原因

1)国家的独立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2)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对西方先进国家及苏联的经验的借鉴是重要条件;3)凯末尔主义对指导革命和改革起了关键作用;4)采取了比较彻底的不妥协的态度;5)反封建斗争较为彻底;

6)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7)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10、评价甘地

功绩: 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指导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一生献给了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度之魂。他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为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宗教色彩浓厚;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 “国父” 11、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积极: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独立运动局限在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1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人民贫困,消费水平低于生产力水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扩大;市场供需出现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4、阅读课本第43页的资料,请你归纳一下以上描述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带来的影响。 领域 货币贬值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赋税增加了,人民的纳税能力降低 金融 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 工业 农产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篇四

2015年九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战前)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型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 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

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三课 美国资本主义改革

第四课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 陈独秀 1920年 上海)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篇五

2015义务九上历史作业本答案{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篇六

九年级新版历史与社会(上)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战前)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九上历史与社会导学新作业}.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型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 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

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三课 美国资本主义改革

第四课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 陈独秀 1920年 上海)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批改记录
下一篇:五年级作文胆小的我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