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点击: 2017-09-16
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
吉林一考生
端午的味道,有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优雅。
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
端午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盼盼……盼望已久的端午节终于到了,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与往昔不同,因为在外地求学,为了中考的奋力一搏,我不得不留在学校里过端午节。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庆祝端午节。原本以为这是件很悲伤的事,可没想到却是如此快乐。
一大清早,还没睡饱呢,就被几个室友吵醒了:“快起来啊,我们到后面那座山上去采艾蒿了!”之后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温暖的被窝,再之后便是一阵忙乱。十分钟之后,我们各自整理好了衣装,迈开了豪爽的步伐,朝后面那座山进军,哇!端午的味道,充满了激情。
到了山脚下,我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着这高似喜马拉雅山的山峰,互相打气后毅然向山顶攀去,由于刚刚下过小雨,所以没登多高我们裤管都被打湿了。“啊!艾蒿。”顺着声音望去,嘿!别说还真有哇,我们一窝蜂似地涌过去,开始疯采,边采边在嘴里嘟囔着:“希望中考顺利,祝愿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满载欢喜。
我们手中握着艾蒿束,头上戴着艾蒿环,兴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学校。刚坐到位子上不久,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我定睛一看,啊!是妈妈。妈妈看到我说:“初三了也不能不过端午节啊!想不想吃粽子啊?来,把粽子拿过去和同学们解解馋吧!”呀!不听妈妈提及,我差点忘记吃粽子了。哇!太棒了,妈妈竟带来这么多粽子,我们都涌上去把妈妈围住,剥开粽子皮,鲜红的大枣就浮现在眼前了,接着一股沁鼻的
糯米香飘来,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边,妈妈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开心地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
你知道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吗?就是2010年的端午记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端午的味道——四个字“幸福多多!!”
【满分亮点】
1、描述细腻,情真意切。全文围绕“端午节”自然展开,细致描述了端午节这一天发生在“我”、同学和母亲之间的诸多生活场景:清晨被室友叫醒,采到艾蒿互相祝福,妈妈意外到校送粽子……这些情景,富于生活气息,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2、结构新巧,富于创意。文章最富创意之处是三个段落结尾句的设计,分别体现出端午“充满激情”、“满载欢喜”、“幸福甜蜜”的特点,结构上自然构成段尾排比句,使文章显得层次清晰。文章的开篇也颇具特色,诗意的排比句把端午的味道做了形象的比喻;结尾设问自然,巧妙扣题。从语言看,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长短句结合,营造出端午节的浓浓意境。
端午的味道
吉林一考生
作为传承了数千年的节日,端午节始终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民间,根植于古老的民族传统,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种散发着亘古的芬芳,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味道。
端午节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讥谤而不得重用,终于不堪世风浑浊,投江而死。人们以端午节纪念屈原时,就注定了这种清白、廉洁的品格将被人们铭记,也为端午注入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屈原的品格,并体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胜枚举。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几年小官便归隐山林,整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生活;诗人于谦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则更是两袖清风、廉洁正直的官员的典范。
正是由于这种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心中,才使端午节流传至今。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端午本来的味道,廉洁之人、清正之人越来越少,端午也已成为一种形式,这也许有违屈原的初衷吧?而这也正是国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会风气的味道,是有助于一个民族发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尝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们中的一部分,而是全体中国人!
【满分亮点】
1、文字犀利,蕴含深厚。文章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刻地评价了“端午的味道”,为了使说理充分,作者援引历史上的陶渊明、于谦、海瑞等著名人物,从道理事实多方面诠释“端午的味道”。对今天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2、行文流畅,发人深思。开篇即点明端午的文化内涵,自然点题。行文中追溯端午的由来,再次点明端午的味道,凸显人物清白、廉洁的品格。最后文章结合今天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某些忽视端午原本味道的某些国人,呼吁人们继承端午的味道,促进民族的发展。
牵挂是一根线
吉林一考生
人世间有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能使相距无论多么遥远的两颗心连在一起,它能让亲人的感情更加亲密,它能让朋友的友情更加深厚,它甚至能让陌生人心手相携。这种情感就是牵挂。
牵挂,让亲人的感情更加亲密,那是一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情感,当我们身在远方时,总有一颗心在家中呼唤着我们的那颗心。“天凉了,加些衣服”、“工作时,注意安全”、“按时吃饭,别饿坏了身子”……也许只是一些细小琐碎的事情,可那正是亲人对我们无限的爱的表达啊!牵挂是连接我们与家中亲人的一根线。
牵挂,让朋友的友情更加深厚,那是一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感。毕业时,许多同学的眼中都满含泪水,彼此牵着手,告诉对方:“你可别再贪玩了,到高中一定要努力学习”、“你不要总是生气,忍一忍就过去了”、“你太单纯了,像个孩子一样,要保护好自己”……同窗三载,彼此都已了解。在分别之际告诫对方、叮嘱对方就是一种爱啊!一种叫牵挂的爱。牵挂是连接我们和朋友的一根线。
牵挂,让陌生人心手相携,共度难关,那是一种“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情感。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成为我们心中共同的信念。那一笔笔巨额的捐款,那一车车救灾的物资,那一批批令人骄傲的志愿者,那一个个不知疲倦的解放军战士……都是对灾区牵挂的表现啊!也许,我们不能为灾区做什么贡献,但那简单的一句“别怕,有我们呢!”就足以安慰他们受伤的心啊!牵挂是连接我们也血肉同胞的一根线。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上,来自青海玉树的才仁措毛和才仁拉毛走上舞台。世博会的主办方一定是想让那些牵挂玉树的人们放心,但我们和玉树人民之间的那条线不会断。
我忽然感觉,牵挂是一个小精灵,它在人们彼此的心间跳跃,传递着爱与关怀。因为牵挂,国家变得更加和谐富强;因为牵挂,社会变得更加温馨美好;因为牵挂,世界变得更加团结美丽。
牵挂是一根线。这根线,连着你我他,连着你们我们他们。但愿,这根线能连接起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满分亮点】{中考作文——端午的味道}.
1、善用修辞,结构优美。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形式的巧妙设计。作者读懂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恰当运用比喻拟题。开篇为牵挂“下定义”,然后具体展开,设计三个排比段每个段落开始都恰当地引用两句古诗来增添意境,加深读着对牵挂的理解。文章结尾,考生再次运用排比句,形象表达牵挂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美好的祝愿和期望,画龙点睛。
2、把握材料,主题突出。文章对材料不离不弃,用真挚的情感逐一展示“牵挂”对于亲人、朋友、陌生人的重大意义。恰当地引用材料,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我们永远牵挂
吉林一考生
不知是谁曾给生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生活,就是生下来就要活下去。是啊!生活虽然艰难,但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希望,去创造奇迹。相信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些人值得我们牵挂。
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
端午节到了,大街小巷飘满了端午的味道。
大小各异,色彩纷呈的荷包、香囊,摆满了小商的摊位。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在几十米外都有一种让人难以抵御的购买欲望。母亲们将精心挑选的荷包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神气而快乐的脸上沾满了甜甜的味道。在穿行的人流中,那竹叶的青翠味道似乎在引领人们对粽香的无限向往。
早晨醒来,母亲就已经将冒着蒸汽的粽子端上了桌。在热气的蒸腾中,粽香塞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将粽绳轻轻解开,剥开层层粽叶,露出的是红白相间的粽馅儿,红的是大枣。吃在嘴里,柔腻而甜滑,肥厚而实成。吃不几个,肚子就已经鼓鼓的了,可手还是情不自禁地伸向锅里。我想这就是母亲包粽手艺的魔力吧。为了粽子好吃,母亲在节前两天就泡上黏米,在节前一天的晚上煮枣,放在帘子上晾好。端午节的一大早,当我还在梦乡中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包粽子了。虽然母亲包的粽子比某些人形容的具有艺术特色的粽子逊色一些,但是,它却极大地满足了我的食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母亲年复一年地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项劳动,既为孩子也为节日。因此端午节里弥漫着母亲勤劳的味道。
早上走出家门,就会看到三三两两的行人,络绎不绝,走向河边,走向小溪。在清澈的河水、溪水边,洗洗手,洗洗脸,洗去晦气,洗出清新,更主要的是洗眼睛,据说,端午的河水能使眼睛更明亮。在回来的路上,顺手采一把洒满珍珠般露珠的艾蒿,插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的屋檐上,让邪气和妖孽都远离这恬淡而宁静的院落。站在晨光中,你会发现,各家的房屋都被新鲜的艾蒿点缀着,沉稳中显露着生机,静默中孕育着祥和,仿佛提鼻就可闻到。端午的空气中,弥散着和谐的味道。
在节日里,最高兴的应该是孩子们。你看在清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他们雀跃着,欢呼着,脸上贴满了兴奋的标签。在河边追逐打闹,将端午节变成了泼水节。有的孩子拿自己的煮鸡蛋与同伴对撞,胜利者春风满面,失败者嘴似拴驴。不过一会儿,就又风平浪静,其乐融融了。端午节里充满了孩子们欢乐情趣的味道。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已随汨罗江水流淌在华夏大地上了,从古至今,奔腾不息。屈原的精神也已随节日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我们精神的一部分。过端午节也就成了我们每个人自我精神的补钙和灌浆。端午由来久,汨罗流古今。遥望楚天阔,赋诗觅忠魂。在端午里,我们品味着精神强健的味道。
闻着艾香,品着粽甜,我们沉浸在端午的各种味道里。
端午的味道
2010年吉林省中考作文二选一.第一题(24A)
端午的味道
端午来了。她没有一丁点儿的腼腆,也没有丝毫的急切,更没有向谁打过招呼,就那么自然地、理所当
然地来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浓浓的。
从我记事开始,每年临近农历五月,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端午节的吃食:粽子。每逢包粽子的时候,我
最喜欢在母亲身边转来转去,名义上说是帮忙,实际上是想借机偷吃碗里的馅。那拌了蜂蜜的大枣干儿、葡萄干儿,吃上一口,能甜上好些时候。母亲包的粽子特别好看,穿成串,提起来像玲珑的风铃。我也会动手包几个,只是往往会多一个角、少一个角。但是,无论是几个角的粽子,母亲都会夸奖一番,说我能干。
那甜甜的粽子馅,让我的童年生活变得十分甜蜜。?次回忆,心中都一种甜甜的味道。
端午的前一天,父亲一定会去田野里割艾蒿。回到家之后,把艾蒿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捆成捆——我记
得是二十棵一捆。准备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里去卖,每年都能赚个一二百元,买些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回来给我们吃。端午节那天,父亲自然是赶早上城,母亲总是把我们早早地叫起来,让我们去田野里割些艾蒿。回来之后,母亲便念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门窗上。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这股香气很持久。晚上,还要用艾蒿水泡泡脚。晚上睡觉,被窝里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父亲身上勤劳的汗水,似乎永远萦绕在我的身边。
我特别喜欢过端午,因为它没有春节的忙碌,却有除夕的感觉。一大早,母亲总是亲自给我绑五彩线。
那专注的神情,那灵巧的动作,透露出一种不可替代的温馨。早饭时候,母亲总是为我挑选模样最好的咸鸭蛋,让我吃馅最满的粽子。晚上,母亲总是让我第一个用艾蒿水洗头、泡脚。小时候,觉得母亲就应该做这些事情。现在,我明白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浓浓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忆中,蕴含在父亲的勤劳里,萦绕在母亲的关怀中。我希望我的父母亲能永
远健康地生活,因为,他们的儿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们一起品尝端午的味道。
名师点评:
文章材料鲜活。本文内容十分丰富,处处都突出了“味道”。粽子馅是甜甜的、艾蒿散发着清新的香气,
就连那感人的慈母情,考生也用“浓浓的”来表现。另外还有绑五彩线、用艾蒿水洗头泡脚,这些材料十分鲜活,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读过之后会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文章情感真实。本文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对人、事、景的具体描绘,抒发了内心真挚的情感。比如“我
希望我的父母亲能永远健康地生活,因为,他们的儿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们?起品尝端午的味道”。
平实的表述,让考生内心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自然流淌到读者的心里。 得分点 材料鲜活 情感真实 得分 59分
端午的味道
展望历史的动人画卷,感受中华的五千年风采,那些传统节日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常绕——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的一样,我照例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还没进门就感受一股喜庆的气氛。进入园内,哇,可真是人山人海,而且有许多外国人,我心里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来到长街上,巨大的条幅跃入眼帘“长跑庆端午,万人齐报名”,这么盛大的节目,我当然踊跃参加了,本自以为跑的很快,但结果只得了一个鼓励奖“粽子”,还蛮好吃的,端午节的粽子真香。
我们又来到了江边,一列列龙舟像将要离弦的箭,跃跃欲试,舟上有黄头发的美国人,他们露着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定会胜利,其他外国人也都满意急切的盼望着比赛开始。我看到中国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经胜筹在握,心里暗自为他们加油打气,随着锣鼓的响起,龙舟奔涌而出,我扯着嗓子为中国选手呐喊着,终于他们不负众望,赢得了比赛。外国人虽输掉了比赛,但依旧伸出了友谊的手,相视一握,传达出对中华文化的无限赞叹与喜爱,端午节,真自豪。
我们又来到大桥上,这里有许多人都拿着粽子向江里投去,眼里满是怀念与赞叹,我知道了他们是在怀
念屈原,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演绎了一曲曲生动的爱国史诗,我拿出粽子深情的抛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们新时代的英才应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端午节,充满回忆与追念。
最后,我们乘着车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俄国人,我们顺便搭他们到宾馆,下车时他们用不怎么标准的中国话说:“中国的端午节真热闹,中国人真热情,将来我们还会来中国过端午。”我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品味端午,只那浓浓的粽子;品味端午,只那浅浅的自豪;品味端午,只那淡淡的追忆;品味端午,是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风采,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
我坚信中华文化即将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将成为东方一头傲立的雄狮,品味端午,品味浓浓的中华情——
端午的味道 曾经,过了一个没有粽子的端午,但它却令我回味至今,因为,还有一股浓浓的粽香„„
一
又是端午,而且学校还不放假!”“不是呀!下午放半天啊!”“半天?没意思„„”
唉,她们又在议论开了。
是呀,端午了,这可是我“背井离乡”以来过的第一个端午啊。
以往都是全家围在一起吃粽子的,如今,只好“望天怀远”了。
二
放学了。看着同学们携着父母的手鱼儿般游出“深海”,心里居然有了一点点感伤与愁丝。
其实,也不是不想念爸妈,只是不愿意想。呵呵,我居然懒到觉得连想念也费力气。
我留下了,没有回那个临时的“家”:才半天,回去也没意思。
留下的还有他——粽子。
粽子其实叫阿忠,他家在我们班来说算是比较穷的:父母离异,跟着母亲卖粽子。
所以,他身上总是有一股棕叶的味道,于是全班都叫他粽子。
我想,如果我是他,我应该会受不了同学的这种讽刺吧,可他倒觉得无所谓似的。
其实,我家也穷,但我妈说人穷志不短,再苦再累也要供我读好点的学校。
我想,他妈妈也这样想的吧。
粽子成绩可没话说啊!年年的奖学金抱得不亦乐乎,当然,METOO。
虽然我比不过他,但我心底里还是很欣赏他的:大方,老实巴交,安静,勤奋„„
三
不知怎的,一起出了空旷的饭堂后,我们就聊了起来。
阳光明媚得有些晃眼,林荫道上,身边的他沐浴在阳光中。
现在才发现,他长的很干净,算不上所谓的帅,但总让我感到很亲切。我们谈理想,谈人生,谈身边的种种。
原来,他是那样健谈。后来,他说想吃粽子,我说你身上的粽子味够香了。他笑:“其实粽子也有学问呢。”
这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哦?有什么学问啊?”
他娓娓道来:“粽子是因屈原投江时发明的„„”
听着他讲述着早已烂熟的故事,似乎回到了爸爸抱着我拿着书一本正经地念书的美好时光„„
四
然后天就黑了。然后我就开始想念了。
我们躺在学校的草坪上,看着黑洞洞的天空。
“想什么呢你。”他问。
“我想我爸妈了”我答。
然后我就感到他动了一下,似乎是痛苦的抽搐。
忽然我就觉得我伤了他的心:“对不起„„”
然后他就笑了:“没关系。没什么的,我爸现在过得很好。我同父异母的弟弟在市中心上小学,听说他很调皮,我有点担心了„„呵呵,他又不是我亲弟我干嘛多管闲事啊„„我怎么跟你说这些„„”
然后我就感到他哭了,然后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没关系你说吧。”然后,然后他就说起了他的故事„„
五
在那个没有星星的夜晚,我知道了他的苦衷,我们彼此都把心底最深的自卑交换了。
我觉得值得。
还是那样的笑脸,还是那样平淡的话语——他真会演戏,把什么都当没发生过。
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星星的夜晚,和身边的棕香„„
端午的味道
战国时期,汩罗河畔,你可曾看见那位62岁的老人纵入江中,宁可葬身鱼腹,也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你可知道他生前虽惨遭流放,却一直忧国忧民,著《离骚》以言志?你可了解百姓为了纪念他,才有今天的端午节,才有了那美味的粽子?
我们没有办法不仰望这位历史伟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担任楚国左徒,在那个举世混乱的时代里,他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清白,即使被谗言所害,惨遭罢职流放,却依旧抱着拳拳爱国之心,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他用生命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贞。他的事迹和精神早已深入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骨髓,化作一缕中华魂,陪伴我们做过了两千多年的荣耀与辉煌。
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端午节并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一种对逝去先人的缅怀。在那天,我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应该想想我们的祖先,那些像屈原一样灵魂闪光的伟人。他们为了理想、抱负,在清浊不辨、真假难分的社会里苦苦挣扎,想要从污浊的环境中寻找出一丝光明;他们为了精忠报国,在善恶错位、是非颠倒的世界里战死沙场,想要解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他们胸怀大志、兼济苍生,为了国家天下,毁家纾难,不惜所有。因此,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精神也应该流芳百世。虽然并没有固定的节日来祭奠缅怀他们,可是他们应该活在我们的心理。
而如今,阵阵“阿凡达风”“韩流”等外国风随着现代化的脚步向我们袭来,它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更浸入到我们的文化。我听到了民族文化痛苦的呻吟和哀告,我们期望时时能闻到端午节那浓郁、真切的粽子香,我祈求头顶的天空早日浮现我们的中华魂。
点评:活用句式。巧用修辞。底蕴深厚。
2010---2015年吉林省中考作文
2010年吉林省中考作文
三、写作(60分)
25、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端午的味道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天使让人牵挂
——藏族小朋友亮相开幕式 震区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中考作文——端午的味道}.
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两位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小朋友出现在了舞台上,他们让人格外牵挂。其实,在玉树地震灾区,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结识两位同龄的朋友。
才仁措毛,15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三。地震后家里房子垮塌,教室也转移到学校的操场上。她想去结古镇的安置点当志愿者,可是她的奶奶不让去,让她安心准备读书。他的左手在玉树地震后的一次余震中,不小心被刀割破。
原仁拉毛,14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中。目前随母亲临时居住在玉树赛马场安置点,帮助父母照看家里众多的弟弟妹妹。他的父亲在结古镇上班,地震后事情很多,经常早出晚归。过些天,才仁拉毛可能会被送到西宁等地的学校继续读书。
(摘自《长春晚报》){中考作文——端午的味道}.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11年吉林省中考作文
(二)作文(50分){中考作文——端午的味道}.
28.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学中好景常追忆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1年6月4日,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我国选手李娜夺得女子冠 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上折桂的第一人,也是亚洲第一人。李娜凭借堪称完美的表现,成为比肩姚明,刘翔的国际体育巨星。年初李娜获得澳网亚军后,曾一度陷入事业的低谷,多次在各项比赛的首轮即遭淘汰。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伤病的折磨,29岁“高龄”的李娜曾萌生退意,对网球事业的热爱让她选择留下。在新任主教练丹麦人莫藤森的鼓励下,她又找回了斗志和信心。就这样,她靠着自己的坚持与自信创造了国网球的历史。媒体曾这样评价她:坚持的李娜是自信的,自信的李娜是勇猛的,勇猛的李娜是强大的。
赛场上的成功靠的是坚持,靠的是自信,人生的成功亦是如此!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201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
三、写作(60分)
26.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歉疚{中考作文——端午的味道}.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余震
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4.8级地震,有专家表示,这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当时滦南县英才中学震感强烈,课桌晃起来,桌上杯子里的水也跟着颤动,接着又是一次晃动,班里一个应灵敏的男生喊道:“地震了!”
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就地躲好,因脚伤而打着石膏的常钊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坐在他右边的强智杰向他靠过来,单膝跪地,用上半身护信他的头,担心天花扳掉下来砸到没法躲避的常钊。 当听到撤退命令时,坐在第二排的孙鲲突然跑到最后一排背起常钊,其他四位同学也立刻过来协助。6个人用40多秒的时间走完了从3楼下来的50多级台阶。一路上,常钊紧紧抑住孙鲲,不停地说谢谢,眼圈也红了,最后还是忍不住流泪。
事后,不善言辞的孙鲲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是觉得常钊腿脚不便,不能把他留在危险的教室里。”强智杰也回想说:“现在都觉得有些后怕,如果再来一次余震,也许我们都会被埋在底下。但大家都记得,每次防震演练后校长都会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人。”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13年吉林省中考作文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远去的声音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瘦如柴,未来恐难成大器。’母亲安慰和鼓励我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努力的人。’当年我们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我那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你成功地追求自我,前途光明远大,那么下一阶段的追求目标是什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锁。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历史上很多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步。”
“各位同学,我们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正念。因此我们可以高声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让我们一起共勉,同塑美好的世界。”
(摘自《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庆典上的演讲》)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14年吉林省中考作文 三、写作(6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时花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 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15年吉林省中考作文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春嫩不惧寒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团队,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载,追求小量子里的大“梦想”。他们坚持不懈,追求极致,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继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0多年后,人类首次实现其量子化。
认识薛其坤的人几乎都知道他近乎苦行的生活轨迹。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这样的作息时间,他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在薛其坤看来,“全世界从事实验物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刻苦的。”刻苦是他们团队攻坚克难的第一秘诀。
科学研究的刻苦不是常人所能坚持的。薛其坤认为进入了这个科学世界,应该以苦为乐,这样的坚持是一种享受。他在紧张的工作中体会到的是快乐,而非痛苦。
凭借对科学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责任心与担当,对信念的坚守,薛其坤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终于向国际科学界“亮剑”。
“把科研工作一步一步做上去,把学生一个一个培养出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这位科学追梦人如今最朴素的愿望。
(摘编自《人民日报》)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2010年吉林市中考优秀作文技法分析
2010年中考优秀作文技法分析
端午的味道
我沉醉于青草的味道,平和、清爽;我着迷于野花的味道,随性、自然。但什么也比不过那端午的味道,那独有的粽叶飘香,总能让我的思绪飘成不系之舟。掬往事的清泉,映出那令我永生难忘的故事„„
巷口是你伴着粽香的守望——
父亲说,他的心被远方炊烟牢牢地系着。在数个炊烟升起的梦里,父亲思念的芽悄然萌发。在那个端午节,他决定带我回老家。一路的劳顿让我疲惫不堪,但看到巷口那双清亮的眼眸,我的劳累被一种温馨扫得一干二净,父亲推我:“叫奶奶!”我有些羞涩:“奶!”她就笑了,拉过我的手,反复摩挲,给我系上鲜艳的五彩线,赶忙让我吃粽子。我看出车子已等了许久,轻轻说:“咱回家吧。”她一搂我:“好,孩子,咱们回家,回家。”扶着她,慢慢走进小巷,唇齿之间满是粽香在萦绕。那是一种来自家的温暖,让我难忘。那一年,我吃许多粽子,好像是为了留住那美妙岁月。临走前,我拉着她的手:“我明年还来。”她不语,只站在巷口,守望„„
是我伤害了你满是粽香的爱——那个我口中的明年,却在我和城里伙伴们的游戏中溜走,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心中那些小小的虚荣和自以为是,在我心的旷野中无边的疯长,我开始不愿见她,讨厌她土气的装扮与一成不变的粽子。某天放学,她等在校门前,却被我赶走,手中的粽子我也没接。她脸色苍白,在人海中怔忡着被淹没,我甚至没注意到她衣角下露出的一截病号服。几天后她病危的消息传来,我极不情愿地赶到。她颤抖着伸出手指向一个抽屉,我打开,看到满满一抽屉粽子,系着一根五彩线,她比划着给我,我捧一捧清香,泪流满面。我拉起她的手,在她手心中写:对不起。
端午的味道,就是她的味道——
如今,她已不在我身旁,我却学会了包粽子。那根最后的五彩线,我最终没舍得戴,挂在了她的照片前。每年的端午,我都包几个粽子,放在她的照片前。奶奶啊,那端午的味道,就是你的味道!如今的我,心像父亲一样,被远方曾经的炊烟牢牢牵着。那炊烟像风筝的线,总在我失意时给我起飞的希望。那端午的味道,是你爱的味道,更是我思念的味道,更是我思念的味道,不散……
1
作文技法分析:
红线贯穿法
这是叙事散文的必备方法,或者说是完成这类文章谋篇布局和表情达意的先决条件。散文的“形散神聚”,是自由不拘的选材与鲜明集中的主旨的矛盾统一。达到这种统一的唯一要诀就是清晰的线索有力地贯穿全文始终;同时,这种线索往往明是一种事物,暗里是一种情感——变化的情感,也有明线、暗线的说法。这是中学生作文的一个难点。
本文以“粽香的守望”为明线,串起了奶奶巷口的守望、校门口的守望、病榻上的守望,以及“我”在奶奶遗像前的守望和父亲对故乡的守望;又以“我”的情感变化为暗线,以享受、厌弃、愧疚、思念串起了“我”对奶奶感情深化的过程。于是,我们懂了:那守望,是亲人的关怀和期盼;那粽香,是亲情的温馨和芬芳。于是,三代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美好的亲情就有了传承——一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有的美好都有了传承者,端午节的意义就不言而喻。
端午的味道
一浪一浪的蝉鸣飘过我走过的十六个端午,指缝间流泻了阳光,将端午的味道浸满了我的心房。如微风拂过的点点清香,那种悠悠的味道,如水一样的气息,和着柔柔的节日欢乐,将心都熔化掉了。
端午的味道,是粽子的味道,每每在端午早上起来的时候,床边被调皮的太阳镀上了一层金光,阳光肆意地流淌,我走到厨房那粽叶浓郁芳香落了一地,让屋子旋转起端午的味道,经久不散,只见已做好的粽子被摆放在桌子上,让我突然嗅了一鼻子的芳香。那蒸腾的雾气变得很轻很轻。“这是妈妈起早为你做的。”我呆住了!“是啊,知道你愿意吃粽子,怎么样?好吃吗?”我怔住了,看着那蓬乱头发的眸子如水一般的清澈,那瘦小的身影在蒸气的陪伴下如圣母玛利亚的雕像,那弯躬的腰早已似固定在了45度的位置上,妈妈总是这样,面对自己孩子时,如太阳般,将阴影抛在身后,留下的只有温暖,我拿起粽子,味道却比从前强了许多,似乎将爱都带了进来,有人说母爱如星辉,是否这粽子里也采着一船星辉,每一粒都是经久不变的浓浓爱意端午的味道和着粽子的芳香。在母爱的浸染下,成为我了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等待!
端午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友情味道。
每每打开手机,短信箱里有着端午那天的几篇祝福。“端午节快乐,我愿送你一百个粽子,代表我的祝愿。”“任岁月流逝,任时光荏苒,就算季节的风可以带走一切,但我可以告诉你,它带不走我对你的殷切祝愿。”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揭开,似乎犹带着岁月剥落的声音,往事点点,短信件件,友情的味道在祝愿中被酿成美酒,不知为何,当我想与你一同品尝时,却先醉了自己。
南风呢喃着柳丝,端午的味道亦如梵婀玲上的歌,在耳畔旁经久不息;又似岁月的流水在赤足中走过沙滩时,带着丝丝清爽;成了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柳絮纷飞,勾住了点点星光;粽子飘香点燃起了美丽的回忆,端午的味道。在我生命道路两旁,镌刻了一地的芬芳。
作文技法分析:
由实及虚法
命题“端午的味道”中的“味道”,明显地具有比喻象征性,作为本体,它指引考生着眼于端午节的独特生活形式;作为喻征体,它启发考生用心于端午节特殊的文化意义。因而,考生的构思就有了双重性。
本文作者从粽子的香味写起,不惜笔墨地描述端午早晨的感官刺激,是有意的渲染烘托,以突出母亲的形象,引发对母爱的歌颂——是对中华民族妇女勤劳慈爱的传统美德的歌颂吧。下文陡然一转,直写友情的味道。如果说上文的亲情与粽子的香味有关,那么友情已经和粽子的实味儿没有什么关联,“味道”就是虚指了。作者以由实及虚的写法,兼顾了命题的双重指向,从而巧妙地表达了对端午节独特的文化形态的理解和感悟。 端午的味道
踽踽独行,始终如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伴随着民族的气息一路走来,如今的端午更让这浓厚的气息,沁入我的心脾。
漫溯一道道历史的沟壑,我的思绪似乎回到了千年前,屈原纵身跃入汩罗江的那一刻。端午的味道是历史的味道。
那漾起的波澜似在诉说他的不甘。飞溅的浪花映衬着他纯澈的心灵。“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纠缠他一生,才有了他汩罗江畔的离去。他的离去是历史的遗憾,是民族文化上空缺的一笔。才有了世人为了纪念他而赛起的龙舟,投入江中的粽子。那是对屈原精神的怀念,是对历史的祭奠,千年来这样的习
2
俗被代代相传,将民族的文化溶入进了我们的生活之中,追忆历史,让我感叹端午的味道便是历史的味道。
中华民族浓厚的历史积淀了千年的文化才有了今日的大国风范。节日正这种深厚底蕴的呈现。
端午的味道是,是文化的的味道。
我们心中对端午的印象似乎只是吃粽子,赛龙舟,这样的娱乐节目。却不知,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之处。正是由这些我们特有的传统节日积淀而成的。从古至今,多少文学大师通过记叙这些节日的回忆,唤醒人们对文化的激情。
端午,是对历史的呈现,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它所弥漫的古色古香,让我沉醉。
端午的味道,同样是青春的味道。
青春的我们,在传承中发扬。看到在我们手上挂起的五彩绳,胸前挂起的荷包,节日那天欢唱庆贺,让我们青春的朝气与端午节的传统气息相融合,所反映的便是我们传承的精神。
端午,并非只是我们娱乐,休息的日子,它让我们的世界高尚,犹记得端午那天我们爬山欢度,在粽香弥漫的房间里畅谈。填补了我们精神上对文化的一处空余之地,让端午的味道溶入生活,让文化的味道与精神交融,让我们青春一代,传承文化精神的火炬,照亮一片征程!
端午的味道,并未被我们所遗忘。而是在传承中日益浓郁。 作文技法分析:
谈古论今法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端午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演进过程中逐渐固化而成。讨论这个特殊日子的意义,难免要追根溯源。本文的作者正是这样做的,用一大段高度概括了自屈原以后端午文化的延续,有力地揭示出这种文化的本质。
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追述,而是着眼于历史,落脚于现实,于是,把重点转移到了端午文化现实状态、现实意义的阐发,以一个承继者和光大者的姿态,满怀豪情地抒写了新生代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愿望。
至此,作者完成了时间的大幅度跨越,而行文连贯一气,毫无断裂感和生硬感,正是谈古论今法之妙用——守住话题,把住情感,围住主旨。
端午的味道
端午已过,空气中还隐约弥漫着一缕幽香。闭上双眼,黑夜中一个长带高冠的背影渐渐清晰,深吸气,充盈肺腑的,满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艾草的味道,沉默中散发着袭人的幽香。
推开家门,房檐上垂悬着艾草。千年的风俗,让我想起了夫子的长歌。“扈江离与薛白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那个身披江蓠,系带白芷的身影在异香中走入我的心房。想起楚怀王的嫉妒,张义的欺诈郑袖的谮语,然后怀王在怒气挥手之间下达驱逐的命令,他的心,碎了。他高歌着,长啸着,走出城,留一袭高洁品德的馨香,如艾草般,任后人评说。
端午的味道,是浓墨的味道,纸页中流溢着文化的厚重。
擎一管湖笔,磨一方徽墨,欲撰长赋,端午自勉。悠悠墨香缭绕,引我穿越千年阻隔,追寻那个是个的国度中当之无愧的王者。我听到,《离骚》中遍游天地的瑰丽想象,我听到,《橘颂》中行比伯夷的志存高远,我听到,《天问》中一问再问的满腹愤懑。一代少年得志的政治家变成了心志破碎的诗人。是他,让诗如浓墨般千古留香。
端午的味道,是江水的味道,奔涌中渲泄着永世无悔的气概。
移步江岸,看滔滔江水向东而去,飞溅的浪花阐释着一种精神。千年前的此日,那江畔一跃的身影写满了唯美的凄艳。郢都已破,此世无恋。耳畔是那个渔父悠远的唱调沧海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海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他苦笑,心中对故土的思恋早已满溢,喃喃《怀沙》,他随水远去。那消逝的背影中,写满了民族净胜的坚毅与不息。无味的水,承载着百味的情。
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夫子高洁品质的味道,就是那泛黄古籍中楚辞长赋的味道,及时一腔沸腾的爱国热血的味道。沿袭了千年端午节。已不再是简单的祭奠,而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彰显,和对国人们在铜臭中渐渐失却了的爱国心的召唤。
端午的味道,民族的味道,惟愿奇香袭人,留世永久。 作文技法分析:
孤独的爱国者,浓浓的文化味
应试初中作文少有灵性闪现,文章的思想深度往往是瓶颈。本文作者无
3
疑是成功者,在于他的深邃,在于他的文雅。透过作者深峻的笔触,我们品味到了端午的味道——孤独的爱国者,浓浓的文化味。
文章开篇就把屈原的形象塑造出来“长带高冠”――楚客的典型装束,孤独的背影渐渐清晰。然后是他一生的际遇,虽遭“罹忧”犹葆高洁的坚贞。文化味道渐浓,个人魅力渐显。高潮部分是屈原跟渔夫的那段经典对话,喃喃《怀沙》投身汨罗,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个永葆高洁心怀故土的屈原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紧紧围绕屈原来写,立意深远,文辞隽永。
初中生要做到思想深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一是要坚持阅读,读美文,读经典;二是要关注历史,关注文化名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了解他们的思想。三是要勤于思考,进行二次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节日里弥漫着浓浓的馨香,这种香气在我的记忆中飘远„„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