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快速阅读法  点击:   2017-08-26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篇一

比较中法美新加坡高考作文命题你有何发现

2013/10/23

Directions:

This is for pair work. Do work together if you choose to be a pair. But if you’d like to do it alone, that’s ok.

First, study the four groups of composition topics and try to identify the focus of education in each culture.

Then,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m,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t the next meeting (28th Oct., 2013), oral presentations (5 minutes each at most) are expected, better with PPT (outline only) to help make your ideas clear. Each pair comes to class with a written version of your study. It doesn’t have to be long. You just list your main points.

中国高考作文命题:

1.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 以“诚信”、“救人”的寓言故事为题,

3. 从关鸟于笼中到放飞小鸟的故事,再加上“放生活动”的邀请,

4. 湖南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

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

5. 山东的《春来草自青》

6. 安徽的《带着感动出发》

7. 广东的《不要轻易说不》

8. 四川《坚强》 (08地震后)

9. 全国题:四则新闻,在第五则中特别点出“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

10. 福建:三人不同选择,一人选择果汁,因其甜,一人选择咖啡,其苦中有甜,一人选择

矿泉水,因其平淡。

11. 江西,以去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以田鼠或者以田鼠天敌的口吻叙述。

12. 重庆卷关于“自然”的三种定义,

13. 浙江卷的《触摸城市感受乡村》

14. 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的生活细节》{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15. 江苏的《好奇心》为题

16.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17. 上海卷: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

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为文。

法国高考作文命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2.“给与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的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的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跟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美国 “高考作文”(SAT)命题:

1.“如果我们不满意环境,就设法改变它,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改变很少发生,这就是说,我们不必为改善身边的环境焦虑,而是应该考虑改变自我,使之更适合环境。”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环境更有利吗?(2007年1月)

2.“媒体不仅仅传播消息和文化,而且决定什么消息是重要的,这样,他们就帮助形成文化价值”。(柏恩斯坦)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电影、互联网等等,能够决定多数人意识中什么是重要的吗?(2005年1月)

3.在某些情境中,奉承是不可或缺的,新娘永远是美丽的。注视某人的艺术作品,我们总是说些敬意有加的话语,访问有孩子的人家,我们有义务说孩子是聪明伶俐的。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也不说,是粗鲁的。我们互相抬举,因为我们知道奉承可以使生活顺畅发展。称赞他人,明知过度:这也是生活的一个必要部分吗?(2005年11月)

4.“每一项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于耐心、坚持和专注,有时候,甚至要长年累月地专注于一个问题,为了发现新的真理就要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吸引,就要对任何与此无关的问题漠不关心。”(圣地亚哥·.罗曼·卡赫罗)所有的重要发现都是对一个问题的长期专注的结果吗?(2006年1月)

5.出名带来幸福,似乎这是人们最向往的东西,我们相信不管以什么方法出名是一种自我证明。但是,那些出了名的人士常常抱怨名气是一种可怕的负担。实际上把出名当做成就,注定要付出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代价。(科拉考夫斯基)是出名的人幸福还是不太出名的人更幸福?

新加坡高考作文命题:{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规定,高考作文只能写议论文,但考生可以在这些考题中选择其一。

1. “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quell)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

2. “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

3. “海外留学是一项被高估的经历,你认为呢?”

4. “阅读幻想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除此没任何其他意义,你同意吗?”

5. “全球暖化会如何影响今后的政治?”

6. “外国人对你的国家带来的问题比他们带来的利益多?”

7. “讨论一下生活中自我约束的价值”

8.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只会一种语言绝对是一项劣势”

9. “我们崇拜年轻人而嘲笑老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篇二

看中、美、法三国高考作文的区别

看中、美、法三国高考作文的区别{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洋人也有高考作文。洋高考作文的显著特点是很难事先套题和押题,考生很难通过在考前背十篇八篇范文,然后稍加变动就可以套到高考作文题目上,教师也很难在考前押题,让考生事先写好,因为一般不会出像“忧与爱”、“心灵中的微光”和“大隐隐于乐”等背景和约束条件少的作文题目,而让没有实质内容的万金油式、心灵鸡汤式的作文大行其道。我们即以美、法等国的高考作文为例,看看洋高考作文考的是什么。

美国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2012年6月题库中有一个题目,如下:

仔细思考以下片断中提出的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进步能彻底解决问题,有时候也的确如此。比方说,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会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而不再成为难题。有些问题可以被解决,随之消失。但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问题存在于因果链条当中,这时候,每当一个问题被解决,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改编自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著《进步的悖论:生活变好,感觉变糟》。

请完成:进步能否减少世界上的问题?或者说,解决老问题是否只会引起新问题?请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你自己的观点,并写一篇文章,通过逻辑推理,或你在阅读、学习、生活经验和观察中得到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你可以立意进步可以减少世界上的问题,如某些传染病现在有疫苗了,天花消灭了;也可以说进步总是会产生新的问题,如在东南亚,用DDT消灭蚊虫减少疟疾,但壁虎吃了带毒药的蚊子,猫吃了带毒药的壁虎,导致鼠辈横行,鼠疫肆虐;还可以立论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进步减少,有些则不可以„„只要有足够的理据就行了。

这样的题目在SAT题库中非常典型,清晰体现了几个考察重点:一是提出观点的能力,观点无所谓好坏,站左站右不影响分数;二是用逻辑或数据支撑观点和严密推理的能力,如果这些不能达标,你文辞再优美也没用,空洞的抒情和政治正确的套话绝不会给你加分。 同时,看这些题目考察的内容,都和公共问题息息相关,或者接地气,与现实问题挂钩,或者探讨基本理念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考察的内容有相当的思考,考前一心只看课本,不读课外书是不行的,因为作文考的就是你对这些问题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及你有没有从事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你能做的套题工作就是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和多讨论。

如果说美国的SAT作文题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偏平民色彩和实用主义,那法国的高考作文题更强调哲学思辨,偏精英色彩,反映了美国和法国民族性的差异。 看考试长达4小时的法国BAC哲学考试部分题目:

文科卷:(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2)所有的信仰都是与理性相悖吗?

理科卷:(1)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经济社会科卷:(1)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2)工作仅仅是为了有用吗?

可以想见,美国人显然会认为劳动和工作这样的东西没有什么好思辨的,你就得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对清教徒来说,勤奋工作是来自神的calling,没有什么可讨价还价的。但法国人似乎继承古希腊人智者学派的积习,对任何显而易见的东西都要思辨上一通,可能和高福利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关吧。

这些题目很难说有什么标准答案,立论的自由度比美国SAT还要大,题目里全是很“大”、很“空洞”的词语如理性、真理和自由等,似乎谁都能答上几句,但要答好就不容易。同样的题目,给高中生考一遍,还可以给大学生考一遍,再可以给硕士博士考一遍,显然,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知识和阅历不一样,对同样的题目答案会很不一样,题目的“活”即在于此。 这些题目考的主要也不是文采,而是思维能力,对这些思辨不感兴趣的考生很难拿到高分。法国高中有哲学课,法国有哲学思辨的氛围,所以看起来说烂了的题目,要讲出新意来,挺

不容易的。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是的,综观美国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出题人考察的无非是考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需要考生的天赋和长期的学习与训练,是无法突击出来的,也无法用心灵鸡汤混得高分,这就确保了考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文采重要,但不能替代思维能力。这也不奇怪,对一个想入大学深造、有志于学术的考生来说,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素养,作文不考这个考其他就是舍本逐末了。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篇三

2010年中国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再对比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2010年06月18日 17:08

2人 分享此文

去年列了一篇中国和法国2009年高考作文题的对比。今年再罗列一下。

全国高考I卷作文:“猫吃鱼”

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全国高考II卷作文:“浅阅读”

根据材料作文: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乙丙丁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高考作文: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

上海高考作文:丹麦人钓鱼 根据材料作文: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不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安徽高考作文:吴兴杂诗有感 材料作文:“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

浙江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山东高考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要求根据以上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早

四川高考作文:点与人生

台湾的联考作文题:

2008年《专家》

命题作文要求以《专家》为题作文,不限文体,长短自由。

现代科技进步,文明发展快速,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

请以专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

另一则要求扩写《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里项庄舞剑的故事,要求考生根据原文,“运用想象力加以渲染”,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

2009年《惑》

试题说明中指出,人生充满令人迷惑的人、事、物现象,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慧,平凡的人可以“心向往之”,要求考生以《惑》为题作文,文体、文长不拘。

2010年法国中学生毕业会考的哲学作文题:

文科(série littéraire),以下3题,任选其一:

1) 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 peut-elle être désintéressée ? 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

2)Faut-il oublier le passé pour se donner un avenir ?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

3)Expliquer un extrait de la "Somme théologique" de Thomas d’Aquin解释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节录。

经济社会科(série économique et sociale) ,以下3题,任选其一:

1)Une vérité scientique peut-elle être dangereuse ? 某些科学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险的?

2)Le rôle de l'historien est-il de juger ? 历史学家的作用是否是评判?

3)Expliquer un extrait de "L’éducation morale" de Durkheim解释杜尔凯姆《道德教育》节录。{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理科(série scientifique),以下3题,任选其一:

1)L'art peut-il se passer de règles ? 艺术是否可能不要规则?

2)Dépend-il de nous d'être heureux ? 快乐取决于我们吗?

3)Expliquer un extrait du "Léviathan" de Hobbes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节录。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篇四

正反对比论证法

高一语文以论文写作训练(三)

范例一 :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范例二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1、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2、思路:运用正反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实战演练 :用假设分析法分析 用博大的胸怀谱写人生的壮丽诗篇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篇五

教育与国运 中国与国外高考作文题对比之一 中国vs法国

教育与国运 中国与国外高考作文题对比之一 中国vs法国

每年看到国外(无论是美国,法国,英国或者新加坡等)的作文题出炉后,心中都升起一股强烈的仓皇失措而怆然泣下的悲凉感:同龄的国外孩子们,这个年龄已经开始认真思考严肃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他们的心灵已经开始“仰望头上的星空”和面对“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语)的时候。可中国的同龄孩子们,虽然外表身躯,已经与他们的父母一样高大,却不得不在“高考”的考场上,故作幼稚地学小孩子扮家家,玩一些很弱智的“作文游戏”。

我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心痛,就茫然,就不知所措: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

我一介草民,无职无权(其实“有职有权”也无法可想),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合作主义”---回家,自己教!面对纳税人血汗钱投入的“国家义务教育”享受,我只能远远地避开。不能因为我也往里面投了资,丢了钱,“做了贡献”,没有去享受“正当权益”,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只能算我倒霉!总不至于为了“维权”,“不吃亏”,再把自己的孩子也进一步“投资”给这个变态的“中国教育”吧?

可是,看到有这么多的孩子,每年近千万,依然在前赴后继地跳进这个火坑,岂不悲哉!这么多的家长,依然满怀希望地让孩子往火坑里跳,明知有问题,可还振振有词样:不这样,还有什么办法?“别人”不也这样吗?{中法高考作文对比}.

这些家长将来孩子出了问题,会不会继续说:已经这样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要不就说:也不是就咱家孩子一个这样,有这么多人陪绑,无憾了? 我的感觉,就是这些家长和孩子,此生似乎就是来扮演“受害者”的,岂不哀哉!

中外的教育差距到底有多大?各位看看下面这个对比就知道了:

今年(2010)的湖北卷高考作文,居然是要学生写“幻想是快乐的源泉”。真是把肉麻当有趣,一个弱智之极的题目。可这么多的专家居然还看不出来,还吹捧说该题目很有水平,“不乏哲学意涵”,好作文,好题目!

出这种题目,首先不知道是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可能是白日梦的“魔幻小说”作家?网络游戏的编剧?还是科幻小说家,梦幻演员?

更要命的是:鼓励幻想也不是不可以,偏巧出题的考官极为霸道无理,要把自己的“臆想”结论,作为所有考生的价值观和标准。这个题目不是鼓励和测验考生的思维开放度,而是预先限定了固定的,不可置

疑的权威结论。而要求考生附会和服从,统一来论证他妄想出来的“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这个狗屁结论!

而且把“幻想”所能够导致的无数种可能结果,统统固定成唯一的可能性---“快乐源泉”!

难道“幻想”就不能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文学创造的源泉”,“哲学思考的源泉”,“艺术想象的源泉”,“音乐家的摇篮”,“百无聊赖的表现”,“郁闷的心理特征”,“逃避现实的行为”,以及“痛苦的源泉”?“人生失败的源泉”?“缺乏正常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甚至是“制造神经病和疯人院的源泉”?

为什么偏偏只能是“快乐的源泉”?仅仅因为考官自己因为在幻想中得到了快乐(我们可以很同情地想象这个出题人,生活在怎样的压抑,无奈和苦闷的现实中),就让这种固定的“快乐源泉”来培养我们的孩子只能有唯一的感受选择?这不是故意让我们的孩子丧失思维能力吗?让他们成为思维单一封闭的傻子吗?不是让学生放弃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去揣摩考官的心思,设法迎合考官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卑颜屈膝的奴才吗?

而且,如果考官的结论是成立的,这就是“人生感受的标准答案”,是否也可以根据考官的这种思维和价值观模式,出一个同类的作文题目,叫做【论务实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呢?

快乐这种很主观的感受,这种完全因人而异的情绪,居然在这帮昏官这里,具有了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且还剩下唯一的“源泉”和途径,就是“幻想”?

别的途径就不行吗?

诸位只要肯多想一下,这个作文题的漏洞就完全无法自圆其说。可是,这种狗屁不通的题目,却要孩子们拿自己的命运去“赌赛”?是什么人,才有如此高才,出得起这种水平的题目?

更要命,更丢丑的是:法国高考今年正好也出了一个类似的题目:Dépend-il de nous d'être heureux ? 快乐取决于我们吗?

这就与湖北卷的高考题“撞车”了,这一撞,完全撞出了我们题目“山寨版”的本质:法国对于“快乐”的定义,是全然开放的。它要求学生自己来为快乐给出范围:而且这个范围很大,题目绝对的开放。 你完全可以从“内心”所发来论证,说明“快乐不假外求”。 你也可以“心外求法”,认为快乐需要有物质基础,由外而得之,比如可以因为金钱美女,宝马游艇,权利地位等等而得。

当然,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写写你做白日梦的快乐,证明“快乐来自于湖北高考的幻想源泉”。

你尽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宽广无尽的思维空间,以及你稀奇古怪的各种结论。只有你言之成理,思路清楚,就是好文章!

相比之下,我们湖北卷作文中“快乐”的定义,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虚假,多么的霸道无理,多么的苍白无力!

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快乐”作文题,就把中国考官们昏庸无知,完全不懂基本教育规律的“英雄本色”,以及肚子里面到底有几滴可怜的墨水,毫不留情地暴露了出来。

可是,这群在教育和思维上的弱智群体,却偏偏拥有“教育人民”的强势权利,强制要求我们的孩子“义务”接受他们的弱智教育,这是多么可怜,可悲而又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们固然GDP这几年来超过了法国,可别人仅仅是我们一个省这么大,却长期以来就是世界的强国或强国之一。历史上直到现在,这个国家出了这么多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创造了这么多的世界级别的精神和文化财富。甚至在我们国家把最可贵的资源以最廉价的,基本上是“打倒贴”的价格去“赶超”世界先进国家,创造GDP幻梦的时候,别人却把一瓶最普通,最环保,最不需要资源牺牲的葡萄酒,以几千上万美金一瓶的高价卖给世界,包括中国的“上层人士”,全世界各种高价奢侈品的制造品牌,主要集中在法国,可见其“文化”竞争力的强大,这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法高考作文对比篇六

高考满分作文技法:与时俱进法

高考满分作文技法:与时俱进法

高考满分作文技法:与时俱进法

“与时俱进法”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大路货而言。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面对社会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借助作文话题写出来。那么怎样在作文中做到“与时俱进”呢?

一、注意扩大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平时应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好途径。如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20世纪你美吗》,在谈到20世纪“有美丽、有悲怆、有璀璨、有痛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论点时,将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纳入视野,注入笔端,如即将举行的以巴首脑会晤、久拖未决的菲律宾人质危机、电子邮件(伊妹儿)的出现等等。如此鲜活的材料充实文章,自然会博得阅卷老师的亲睐而冠压群芳。

二、引入时代的活水,向生活学习语言。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未被词典所记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时适当引入以为点缀,也可使文章更富于时代信息、生活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注重观念更新。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活生生的现实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例文1

山西考生

二姨下岗的时候,我刚刚上初中。

那时候似乎也不叫“下岗”,二姨所在的百货商店,几乎没什么生意,自然发不出工资,自然也无所谓去不去上班,二姨就只好不再每天早早去店里了。二姨还有好多店里面的姐妹,她们都不舍得就这样离开,所以时不时地约着一起去店里看看,掸一掸货架上的灰尘,擦一擦脏兮兮的玻璃。其余的时候,她们只好坐在家里,每天听邻居锁门上班。

现在让我想起来,二姨是个温柔得有些怯懦的人,她一定很伤心,却束手无策。这样过了不知多久,大约在我初二的那一年,有一次听到二姨对去看她的我妈说:“下岗是已经没办法的事了,可是我也不能总这样„„”

后来,二姨去参加了煤气公司的招聘考试。去之前,她借走我小学、初中的所有课本,还有爸爸的《化学基础》。再后来,她通过了考试、培训、上岗考试,走进了煤气公司服务站的大门,还凭着过去在商店的会计工作经验,重新干起了财务工作。每到年终结算,二姨就会忙忙碌碌地连家都没有时间回了。

我陪妹妹在她家里做着暑假作业,正巧有二姨的“老姐妹”打来了电话,说她们几个人重新回到商店,清了库里的旧货,贷款办起了小型超市,生意很红火,很快就能扩大业务了,要二姨回店里来上班。妹妹高兴地打电话给还在加班的二姨,她听了这消息,着实高兴了一番,而后又淡淡地说:“我也喜欢现在的工作,这里也需要我,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姐妹们到二姨家里来过几次,她却始终有些怯怯的,不肯点头。我看见她望着妹妹的目光,温柔而坚定,才恍然,她只是寻求这样的平凡稳定,好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女儿的身上。在这豆少女

的身影里,有着她的多彩人生啊!

二姨虽然没回商店,她的姐妹们还是隔三差五到她家里来聚一聚。一次去她家取书,正巧碰上。一位阿姨认出我,原来她是我妈请的保险顾问。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店里,她乐呵呵地回答:“我这样也不错,自由自在,干得很开心,有很多人还指名道姓要聘我作顾问呢!” 看着这群容光焕发的中年妈妈们,突然觉得好感动。生活给了她们一张苦涩的考卷,她们交回的却是一张张优秀的、丰富多彩的答案。我们这些刚刚站在起跑线上的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用更精彩的答卷,让普天下的妈妈们都露出欣慰的笑脸呢?

“下岗”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沉重而敏感的话题。一般地讲,下岗了,生活来源不再有保障了,并不是好事。然而,换个角度看,下岗未尝不是激励自己进取,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契机。本文正是紧扣“人生多彩”这个主题展开,使文章的立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上。

例文2

吉林考生

是的,“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我就知道一个可以“触动心灵”,却因选择不当而令人深思的故事

报载:有一个农民听某地卖高产新玉米种子,他托亲求友、不惜高价买了来。谁知种子运回的当天,就被邻居知道了。村民们纷纷来找他,有的问他种子出售地方,有的求他让一些,即使价格高一些也行。面对此情此景,农民想道:自己千辛万苦才弄到的好种子,这是“机密”,怎能轻易告诉他人?买好种子是为了多打粮、挣大钱,怎能为一点“高价”就卖呢?再说,一旦别人有这高产种子,自己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农民想到这,他果断地作出了既不告诉买种子的地方,也不高价让的选择。村民们无奈,只好愤愤地离去,继续种他们原来的玉米。随着春耕夏锄时的推移,这个农民的玉米长势的确比一般种子的看好。农民不由喜上眉梢,觉得自己不向别人“泄秘”,搞“独家经营”太高明了。然而,当他丰收大梦还没有清醒时,秋收到了。玉米脱粒一入仓,他的收成并不比别人家强多少。而且这种玉米还皮子厚、脐子大,吃起来也没有一般的可口。农民寻找没有高产的原因,一位农业专家分析后得出结论:仅他一家小面积的播种,优种玉米不得不接受邻近地劣种玉米的花粉。 这故事远不如登山者救人那样生死攸关,但二者相辅相成,同样发人深思。它告诉人们:给予总是相互的,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当利害攸关的时候,明智的选择非常重要。不是吗,人类的生存虽不完全像干涸处的鱼类那样“相濡以沫”,靠同伴的津液来获取生命的延续,但也不是孤立毫无关联的,我们同样需要给予和接受。给予别人方便、关爱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对方所给予的关爱和方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登山者毅然“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选择了给予的时候,他自己的手脚乃至整个身心,也在不断接触、相互作用中获得了巨大的温暖,于是,才能“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困境”。正如《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所唱的:“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

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正确抉择,贵在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农民的狭隘自私,效法登山者的伟大崇高,在人生的春播秋收、风雪旅途中重视选择,认真选择——用爱的心灵多多选择给予吧——如此,才能互扶互持,互帮互助,互利互惠,才能走出困境,迈向光明,登临彼岸。

本文取材典型。有关“种子”的材料取自新闻媒体,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时代气息,而且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新问题,发现了事物间的新矛盾,从反面说明选择给予,才能走向光明。临场时能想到这样的材料,确实得力于平时的读报和积累。

例文3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五年级第五单元考试作文
下一篇:五年级英语下册作文大全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