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谚语集成

经典语录大全  点击:   2017-05-30

中国谚语集成篇一

中国民间熟语概述:俗语、谚语、歇后语

中国民间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

[摘要]:中国民间熟语包括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它出自于民族生活的土壤,它的用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形象生动;它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它大多数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中国民间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

“熟语”是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的一个借词,原指语言中所有固定词组的总和。后来,随着学者对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中国民间熟语”的定义,最终达成一致的共识,即认为“中国民间熟语”当指“汉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有时甚至还

1可广而言之,泛指“常用的话语○。”因此,虽然中国民间熟语在形式上像短语

或句子,但又与一般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短语或句子不同,它的结构基本定型,人们一般不能够随意改动它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民众中普遍流传的日常生活习用语,它的作用体现在发人深省、启发思维、警示世人、激发斗志和激发潜能等。所以,中国民间熟语是中国民间语言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常用的语言。

俗语是源起最早的中国民间熟语之一。在历史上,“俗语”常取广义,别称甚多,诸如俗话、俗言、鄙语、野语等。它没有严格的概念限定,范围广泛,包容了各种民间通俗语汇:谚语、歇后语、口头性成语、惯用语、方言词等。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俗语,指民间口头上常用的短小定型的形容词性短语,如“半斤八两”、“打光棍”、“二百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名不正言不顺”等。这个概念,不包括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不同特点的谚语和歇后语,也不包括非短语形式的方言词。宏观地说,俗语的特点,在内容上,没有完整的意思,只能在表达上起形容作用,不像谚语、歇后语那样能够传达出某种独立完整的意思;在结构上,它是不成句的定型短语,它是词的固定组合,在使用上常做句子的某一部分,一般不独立构成句子,而谚语、歇后语是完备的句子形式。这一点也将俗语和方言词区别开来,因为方言词是单词形态,不是短语;在风格上,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它来自群众口语,像“断篇残简”、“浮生若梦”等这样来自书面语系统的成语,是不会出现在群众口头的;在表现手法上,它常会用到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如“穷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本体和喻体间用“是”连接起来,比喻黄土能变成金子,人能由穷变富,又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用中国古代美

女“西施”代指美女,则是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在意义上,俗语的“俗”,体现“习俗”的内涵,有的涉及民俗心理,如“打肿脸充胖子”、“面不改色心不跳”,有的涉及民俗惯制,如“换汤不换药”、“功夫不负有心人”,俗语的“俗”字当头,还含有“通俗”之意,它直接或间接反映着民俗,它的数量浩如烟海,渗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总的来说,俗语出自于民族生活的土壤,它的用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形象生动;它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它大多数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谚语是源起不晚于俗语的中国民间熟语之一,古时常与“俗语”交错混杂,如其常被称为俗语、俗谚、常言、俚谚等。由于概念含混,使用自由,历来众说纷纭。时至现代,谚语的独特概念才日趋明晰,普遍认为,“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在内容上,谚语富有经验性和哲理性,如秋瑾的“芸芸众生,2

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鼓励人应该热爱生命和社会的生活哲理,还有“夜越黑珍珠越亮,天越冷梅花越香”,则表达了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的人生哲理,如刘鹗的“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则是概括社会正常发展规律性的经验总结。部分谚语还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如郭小川的“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在短短的谚语中,他写出了在“文革”时期与“四人帮”斗争的社会背景中,他期待并相信勇敢的革命战士能战胜黑暗的社会势力并能让社会看到希望,体现了他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时代性,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性;在形式上,谚语具有口语性、精炼性和艺术性,以至民族性。如易卜生的“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他用通俗的语言组成一句激励后世人在困难的境遇中学会看到生命希望的曙光的话语,说出了社会的现实,并经久不衰,体现了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又如一些少数民族的谚语,如蒙古族的:“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和壮族的:“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等,他们都共同体现了谚语的民族性,它们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民族的种种特性紧密相联,如上面的蒙古族谚语中的“马”和壮族谚语中的“打铁”等意象,都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历史事迹、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心理状态、乡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认识谚语的民族性,对了解、研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都有实际意义;在使用上,谚语具

3有实践性和群众性等;在内容上,可将它分为三大类○:一为认识自然和总结生

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二为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三为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谚语生动地、大量地反映出民俗的内容,如“三亩好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钱官司,纸道场”、“好饭不过高粱酒”等,或直道民俗事项,或寄寓民俗心理,或旁嵌民俗语词,广泛地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谚语是民族的智慧、经验的结晶,也是民族语言词汇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歇后语,中国民间熟语的又一类型,它又称俏皮话,是喻体、解体连缀而成的较为定型的趣味性语句。喻体为假托语,有比喻、引子的功能,近似谜面;解

4。运用时,借前面的喻体,以引体为目的语,起说明、注解的作用,近似谜底○

或“歇”后面的解体;通常两体并存,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也可以只示喻体,而隐解体,如,“正月十五贴门神”,而隐去“过了时节”。歇后语的解体部分还常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构成谐音双关,如“老鼠啃蝶子——满嘴是词(瓷)儿”、“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而且,歇后语的表达也有部分取材于社会事物的规律活特性,如“蚂蚁的腿---勤快”、“勤劳的蜜蜂---闲不着”等等,他们用蚂蚁勤快的腿和蜜蜂的勤快来表达社会上人们一种勤快的状态„„歇后语是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之一,它轻松活泼,幽默俏皮的风格,表现了民众旷达乐观的精神面貌。同时,由于歇后语大多是群众在比较随便的场合所说的玩笑话,大多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心理上的放松和喜悦的习惯,所以,它往往直言无忌,而且其中有部分破除了往常的语言忌讳,出现了从某个角度看来“庸俗无聊”或较为正式的社交场合难以启齿的内容,如用人的生理现象或者生理缺陷构成的歇后语:如“老太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麻子敲门——坑人到家”、“放屁扭腰——寸劲儿”、“单眼佬的老婆——一眼看完”;有一些是颠倒是非的歇后语:如“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等等。但是,即使歇后语采用的是幽默、俏皮的表达的方式,但实际上,它也存在大量对社会有启蒙作用的歇后语:如“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铁棒

磨成针---全靠功夫深”、“鲤鱼吞秤柁---铁了心”,即使用词无所忌讳,但是歇后语的出现,使人们平时口头交流的朴实语言上增添了几分幽默和趣味,在社会中颇为流行,所以,学会适当地使用歇后语,也逐渐成为一门学问。

俗语、谚语和歇后语都是从属于中国民间熟语的类别,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他们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在社会的交流上占有基础性地位。中国民间熟语丰富了中国社会大众的口头和书面文化,它们大多虽是一些简单的口头创作,但其通俗但不低俗,它们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交流表达方式,它为人们口头的交流或想法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幽默的气氛,而且避免了交流过程中过多运用晦涩难懂的语料,使交流更具趣味化。它们都是通过一种比较含蓄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抒写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或抒写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如果运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进行交流,即使包含再多的高级词汇,也比不上民间熟语,毕竟,民间熟语乃是人们根据生活规律创造,人们能更容易地借助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反地,过多晦涩难懂的词汇难免会造成交流上的困难和交流的生硬化。而且,中国民间熟语具有民族性,在口头交流的混合运用中,也体现了中国各个民族的熟语文化的兼容和亲密融合方向,体现了文化上的合流趋势。而且,中国民间熟语也包含了大众的智慧,它向外界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力量。所以说,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中国民间熟语不仅体现的是一种乡间文化气息,而且也给平时的口头交流带来极大的方便和趣味,即使是在书面文化的表达上,它也提供了很多材料,能做互补作用。换句话说,拥有一种通俗化的语言,也正是获得了一种交流的智慧,中国民间熟语更是体现一个民族的创作的智慧。

1《汉语大词典》第七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6月,第[参考文献]:○

246页

2《中国谚语集成.宁夏卷》 ○“总序”,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

年4月

3《民间文艺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

314页---320页

4《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第1版,2006年8月第十三次印刷

中国谚语集成篇二

民间文学试卷及答案

三明学院

本科《民间文学》期末试卷

11 级 汉语言文学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 10 分)

1 、 1984 年,文化部、国家民族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前方了《关于编辑出版〈 〉、〈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

2 、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同一首歌谣,同一首故事,表述的语言千差万别,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 特征。

3 、关汉卿的《窦娥冤》吸取了民间故事素材进行再创作,其故事原型是 的故事。

4 、民间传说总是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其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 。

5 、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基础的分类索引主要有德国学者爱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的《 》。

6、 是由社会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 7、《玛纳斯》是流传在我国新疆境内的 民族的著名的英雄史诗。 8、 赋体民歌有两类,一是 ,另一类则是简练的白描。

9、1957 年,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了汉代 一件,说明我国的民间说唱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10 、在艺术形式上,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小戏人物形象单纯鲜明,角色一般称之为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远在 2500 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 1 )《吕氏春秋》 ( 2 )《论语》 ( 3 )《诗经》 ( 4 )《逍遥游》

2 、鲁迅十分推崇民间文艺,称儿时看过的社戏,是“自己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好的戏”,( )是“最心爱的宝书”。

( 1 )《笑林》 ( 2 )《山海经》 ( 3 )《庄子》 ( 4 )《三国演义》

3 、 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传的世界末日来临的神话,导致世界末日的一般都是( )。 ( 1)湮灭世界的大洪水 ( 2 )熊熊燃烧的大火 ( 3 )地震 ( 4 )火山爆发

4 、在中国神话中,( )的 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 1)女娲神话 (2)盘古神话 ( 3)洪水神话 (4)射日神话

5、在( )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 1)故事 (2)神话 ( 3)传说 (4)史诗

6、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 )。

( 1)典型人物形象 (2)平面人物形象 ( 3)箭垛人物形象 (4)历史人物形象

7、 机智人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很发达,汉族以( )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广。 ( 1 )徐文长 ( 2 )陈梦吉 ( 3 )庞振坤 ( 4 )杜老幺

8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属于( )。 ( 1 )时政歌 ( 2 )情歌 ( 3 )生活歌 ( 4 )仪式歌

9 、(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 1 )柁子 ( 2 )扣子 ( 3 )梁子 ( 4 )悬念

10 、( ),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 1 )秧歌戏 ( 2 )傩戏 ( 3 )采茶戏 ( 4 )道情戏

三、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鲁迅说,( ),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绞死它。

( 1 )歌 ( 2 )诗 ( 3 )词 ( 4 )画 ( 5 )曲

2 、 以超人的神佛仙道为重要角色介入人间生活而构成的故事,有( )。 ( 1 )求好运 ( 2 )请穷神 ( 3 )灰姑娘 ( 4 )烂柯山 ( 5 )渔人遇仙 3 、以“偷听话”为核心母题编织的( )故事,只是设置了一个动物精灵向山神报告人间秘密的神奇环境,让两位主角偶然闯人,由其自身作为造成大快人心的善恶报应,构思更为巧妙。 ( 1 )渔夫与水鬼 ( 2 )两兄弟 ( 3 )观棋遇仙 ( 4 )两老友 ( 5 )孩子和山妖

4 、 呆女婿故事包含多个类型,其中以( )最具代表性。 ( 1 )借布机 ( 2 )奇巧婚配 ( 3 )守株待兔 ( 4 )刻舟求剑 ( 5 )学话得胜

5 、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对口的形式可以分为( )等种类。 ( 1 )一头沉 ( 2 )外插花 ( 3 )子母哏 ( 4 )贯口 ( 5 )腻缝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 、民间文学 :

2 、口头性:

3 、机智人物故事 :

4 、民间笑话:

五、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 、中国民间生活故事主要有哪些系列?

2 、中国民间歌谣的内容与艺术特征。

六、辨析题:民间传说与故事的区别、联系。( 10 分)

七、论述题:分析黄梅戏《打猪草》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20 分)

三明学院

本科《民间文学》期末试卷答题卡

11 级 汉语言文学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2、 3、 4、 5、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 2、 3 、 4 、

五、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 、 2、{中国谚语集成}.

六、辨析题( 10 分)

七、论述题 (20分)

中国谚语集成篇三

《民间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民间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创作 流传2、口头性3、变异性4、《穆天子传》5、邯郸淳 《笑林》{中国谚语集成}.

6、《西洲曲》7、《民间文学》8、《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9、田野作业10、全面搜集 加强研究11、民间文学 通俗文学12、干宝 《拾遗记》 《搜神后记》13、民间史诗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14、农 儒 道 佛15、刘向 《说苑·善说》16、《燕乐》17、口头文学18、群体传承人 个体传承人19、口头性 变异性20、《燕乐》21、《五运历年记》。22、民间词23、《酉阳杂俎》 《叶限》24、秧歌戏系统、花鼓戏系统或滩荒系统、落子系统等。 25、玄奘 《大唐西域记》26、《古今风谣》 27、1984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歌谣集成》 28、《梅葛》、《创世纪》、《苗族古歌》29、中山大学 顾颉刚 钟敬文30、挂枝儿 山歌31、格萨尔王传 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32、汤姆斯33、魏晋南北朝、《搜神后记》34、文艺35、《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36、《民间故事类型》37、郭沫若38、《 王贵与李香香》39、《白毛女》40、英国41、《创世纪》、瑶族的《布洛陀》;彝族42、爬山歌43、说故事44、阿凡提、徐文长或其他地方有名的汉族机智人物45、《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46、喜剧47、干宝 任肪 《搜神后记》48、《诗经》 《楚辞》49、歌谣学运动 周作人 刘半农50、《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歌谣集成》 〈中国谚语集成〉 51、白蛇传 牛郎织女 孟姜女 梁山伯与竹英台

二、名词解释

1、传说核

民间传说应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如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就是围绕名为神女峰的巨石创作的故事。

2、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长诗,它一般采用韵文或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形式,它的主题严肃、题材重大,结构宏伟、格调庄严。史诗有的记叙一个民族在其原始发展阶段,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所作的种种解释;有的则唱叙某个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部族迁徙,征战融合等重大事件。

3、再生态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之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

4、全面搜集

全面搜集就是要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地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搜集起来,为整理写定、推广和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搜集具体表现为: a.对各种体裁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b.从内容上,优劣兼收; c.从时代上,新旧俱收;d.对同一类型作品得众多异文,应尽力搜集;e.从流传形式上,口头与书面作品均应搜集;f.对与作品相关的其它材料也要注意搜集。

5、集体性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创作)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从这一角度讲,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

6、歌谣学运动

“五四”前后,我国文化界兴起了一个采集、整理、研究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故事、谚语的新科学运动,即歌谣学运动。这个一开头就带有科学、学术性的活动,既是我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开始,又是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端。

1918年北京大学在《北大日刊》上发表了征集歌谣的简章,开始了歌谣征集运动,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学态度的蔡元培先生,他提倡自由的学术运动,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在他的积极赞助下,任教于北大的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主持了这项工作。同年5月,他们在《北大日刊》开辟专栏,每期登载歌谣一首,称之为《歌谣选》,由刘半农主编。

1920年冬,北大文科教师们进一步组成了歌谣研究会。1922年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成立。歌谣研究会归入国学门。同年12月17日,由蔡元培发起,刘半农、沈尹默编辑,开始印刷《歌谣周刊》。在《歌谣周刊》的发刊词里,明确提出了搜集歌谣的目的:

本会搜集歌谣的目的共有两种: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我们相信民俗学的研究在现今的中国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业,„„歌谣是民俗学上的一种重要资料,我们把它辑录起来,以备专门研究:这是第一个目的。因此我们希望投稿者不必自己先加甄别,尽量的录寄,因为学术上是无所谓卑猥或粗鄙的。从这学术的资料之中,再由文艺批评的眼光加以选择,编成一部国民心声的选集。意大利的卫太尔曾说“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割据在人民的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所以这种工作不仅是在表彰现在隐藏着的光辉,还在引起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第二个目的。

仅从以上的发刊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次歌谣学运动的学术性和科学性了。

《歌谣周刊》每期大都登载有一篇以上的理论文字。1923年,国学门风俗调查会、方言调查会成立以后,《歌谣周刊》又扩大了征集范围,“一切歌谣、故事、神话、风俗的材料,俱在搜集之列”。并且从63期开始,改进了征集方法,随时印发专刊。《歌周学刊》1925年6月停刊,并入北大研究所同年10月创刊的《国学门周刊》,共出96期。《国学门周刊》到1926年8月止,共出26期,实际上是《歌谣周刊》的扩大。

96期《歌谣周刊》,从收集到的一万三千余首歌谣中,选刊了近二千首,发表了歌谣和其它民间文学的有关论文近三百篇。此外,歌谣研究会还编印了《吴歌甲集》、《吴歌乙集》等8种丛书。

“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一开始就具有了现代科学的要求和倾向。

虽然“五四”前后的歌谣学,“在种种方面仍然有着极大的限制,但是,从学术性格上说,它大体已经进入了现代的科学的境界了”,毫无疑问 ,这次歌谣学运动当视为我国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民间文艺学的开端。

7、花儿

是流传在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一种民歌形式。在当地汉族、回族、土族、

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和藏族等民族中流传,基本上用汉语演唱。花儿多唱情歌,以花卉作比兴的叫多。当地人人会唱,象满山遍野的山花处处开放。其中每年夏季的莲花山花儿会是他们演唱花儿最为隆重的时节。花儿主要有两大流派:

河湟花儿:基本形式是四句一首,在整体上前两句和后两句相对称而成扇面对形式,显得整齐协调,每句七至十一个字,如《白牡丹令》:

远看黄河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

远看尕妹黄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

洮泯花儿:,一般是三句一首,每句七言,多为三顿,称为“单套子”,也可以由两个“单套子”组成“双套子”,如:

你象园里大丽花,

折到我的柜上插,

看见花儿忘不了下。

8、民间歌谣

{中国谚语集成}.

是人民创作的短小、抒情性的作品。它可以歌唱,可以吟诵。民歌和民谣的区别。

9、民间笑话

具有强烈喜剧性的故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喜剧性,即通过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荒谬对立,来激起人民的笑声,显示出创作者的批判精神。

10、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人民又称之为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它是一个民族早期集体创作的长篇讲唱作品,它们都与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关,是人们在幼年时期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它显示民族早期的艺术才华和智慧。在我国的纳西族、瑶族、白族都流传有《创世纪》。

11、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应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词语解释:),“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如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就是围绕名为神女峰的巨石创作的故事(图像资料:)。

12、《民俗周刊》

1926年至1927年,北大一些教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民间文学的新风也随之从北方吹到了南方。1927年冬,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

1927年11月,学会创办了《民间文艺周刊》,由董作宾和钟敬文编辑,共出12期;1928年3月将该刊改为《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编辑,到1933年6月停刊共出到132期(含前12期),发表故事近400篇,研究文章300多篇,出版丛书及专号60多种,其中歌谣16种,故事传说11种,谜语5中,风俗和信仰12种,少数民族8种,民俗研究9种。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周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数年来民俗学工作的小结帐》一文中,认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以前的民俗工作中,最富于成绩的是故事、歌谣和民间谚语;而中山大

学民俗学会的工作则侧重于“信仰和行动”及“习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俗。

《民俗周刊》在发行123期停刊后,又于1936年复刊,成为《民俗季刊》,因战事只出了8期。

在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影响下,厦门、福州、杭州等地区也成立了响应的学会。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三十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13、神话

神话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关于神祗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英语中的“Myth”意为想象的或虚构的故事。

作为一个学科术语,人们对它的解释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在西方神话的定义多达百余种,这主要是研究神话的学者来自不同的领域:神学家认为神话是对宗教真理的神秘解释;历史学家认为神话是虚构的或诗化了的历史;人类学家认为神话是未开化的人类的原始信仰的残留物,是早期人类心 理状态的反映;语言学家认为是原始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歧义与解释,是后人把古时遗留下来的名词用混乱了,误解了而造成的。因此一切神话都源于语言的毛病。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提出对神话定义的解释,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显示了远古神话不朽的艺术魅力。但是若以神话学家的眼光来看神话就未免显得偏颇。虽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学者研究这个问题就有多少个定义,但是总的来看,不外乎两种解释,即狭义的神话观和广义的神话观。

狭义神话:该神话的定义以马克思为代表,他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一段论述神话的语言,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广义神话: 随着二十世纪世界学术思想的不断发展,学术研究视野和学术研究方法的更新,狭义神话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一部分人认为,神话没有消失的时候,今天也有新神话产生。如《大英百科全书》“神话”条云:

假若有人已决定把神话看作一个已经结束的过去时期的产物,那么在确定这个过去时期的历史时间问题上,就会出现难以逾越的困难。要精确地说出某一神话主题何时起不再创作神话,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我国学者中持广义神话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神话学家袁珂先生。他认为神话不仅指远古的神灵故事,它也包括后世出现的具有神话因素的历史与历史化了的神话,具有民间传说的依凭的仙话,比较有意义的怪异,源于佛经的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等等。

在我国绝大部分学者赞成马克思的狭义神话观,并且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神话定义,即神话是“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

14、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是流传于陕北、宁夏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一般是两句为一节,每句字数不固定。在韵律上一般是两句一韵,长歌可达数十段。有一百多种曲调。手法上多用叠音字和比兴,如《蓝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应的彩,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时的爱死人。

传统信天游多为情歌和苦歌。革命战争年代,在陕甘宁边区产生了大量的歌颂党和新生活的信天游。

15、英雄史诗

以早期人类的部落征战和英雄斗争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口头讲唱作品就是英雄史诗。如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亚美尼亚的《沙逊的大卫》和我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

英雄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氏族、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还有与之相联系的部族大迁徙。因此英雄史诗反映的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整个部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可以说史诗中的英雄都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比如格萨尔、江格尔等身上所闪现的民族精神之光不断地激励着民族奋发前进。

三、简答题

1、试论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社会历史的因素和口头语言本身的因素。前者促使了劳动人民与口头创作的结合,后者则是口头性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从文学发展史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是伴随着口语而不是伴随着文字产生的。在尚无文章出现的远古社会,口头创作是当时文学创作的唯一形式。当文字出现后,在旧时代,它被统治阶级所把持、垄断着,广大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被剥夺了享受文化教育、使用文字的权利。他们难以欣赏书面文学作品,更难以参与书面创作。所以,对广大民众来讲,口头语言仍然是他们从事文学活动的唯一方式。在人民大众成为社会主人的新时代,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落后、文化教育不普及地区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仍然只能以口头方式来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学。在文化教育普及的地方,人们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既可以用书面语言的方式来从事文学活动。他们中间的少数人也确实由口头创作走上了书面创作之路,成为著名的作家,而大多数人依然离不开口头语言艺术。口头文学的这种渗透到民众之中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优点是书面文学乃至现代视听文学(广播、电视)所不能完全取代的。加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民大众与口头语言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们将口头语言艺术运用到极为纯熟的程度,另一方面,口头语言艺术也造就了他们特殊的艺术审美情趣。因此,在人民大众能够享受文化教育、能够欣赏和参与书面创作的社会条件下,口头文学仍然活跃在民间,继续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可以预料,只要人类一天不离开活生生的口语,人民的口语创作就一天也不会停止。

2、在民间文学的采录过程中如何才能保持记录的忠实性?

"忠实记录"是采录民间文学作品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记录稿应保持讲唱者讲唱内容的本来面目,不允许随意增减加工。这因为民间文学在人民的生活中并不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出现的,它除了具有一般文学欣赏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忠实记录不仅为整理写定提供了可信蓝本,还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

忠实记录简单说来就是讲唱什么就记什么,怎样讲唱就怎样记,不加入自己的任何补充和删改。忠实记录除忠于原讲唱作品的内容之外,最重要的要忠于讲唱人的语言。语言是构成作品的首要因素,民间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是通过朴实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有些初学采录民间故事的人,往往只注意记录故事的情节,没有下工夫记录原讲述者的语言,最后在整理写定时,语言中充满了知识分子腔调,以致使作品失去了它原有的无数光彩。钟敬文先生在《关于故事记录整理的忠实性问题》一文中特地指出:"作为多种人文科学研究

中国谚语集成篇四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选择)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 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2 ) 2 、“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 ,河水淘沙渐渐深。”这首民歌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3 ) 3 、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称之为 。( 3 ) 4 、 1920 年,北京大学成立了 ,中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 2 )

5 、 民间文学同作家文学的分野,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 之别。( 3 )

6 、 史事传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 ,它的侧重点在记事。( 3 )

7 、 以顾颉刚、杨宽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层累的历史观和民

族的神话史观,对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神话人物进行扎实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因而形成了著名的 神话学派 。( 3 ) 8 、 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机智人物。( 2 ) 9 、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 。( 2 )

10 、 是相声艺术特有的艺术手段。( 2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屈原在吸收( )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 1 )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 2 )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 3 )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 4 )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

2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 进行创作。 ( 1 )口头语言 ( 2 )书面语言 ( 3 )民间语言

( 4 )方言

3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 )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民间文学 ( 2 )通俗文学 ( 3 )话本小说 ( 4 )评话

4 、 盘古神话是一个( )母题。 ( 1 )太极图 ( 2 )人鱼互生 ( 3 )宇宙卵 ( 4 )世界末日

5 、在 《圣经•创世纪》中,( )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 1)亚当和夏娃 ( 2 )俄狄普斯和海伦 ( 3 )大禹和西王母 ( 4 )女娲和盘古

6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 ),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1 )鬼话 ( 2 )仙话 ( 3 )神话 ( 4 )道教故事 7 、( )属于生活故事。 ( 1 )灰姑娘 ( 2 )巧媳妇 ( 3 )蛇郎 ( 4 )狗耕田故事

8 、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有( )。 ( 1 )皮影戏 ( 2 )秧歌戏 ( 3 )花灯戏 ( 4 )采茶戏

9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

( 1 ) Literature ( 2 ) Anthropology ( 3 ) History ( 4 ) Folklore

10 、水浒故事在(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 1 )明末清初 ( 2 )唐初

( 3 )魏晋南北朝 ( 4 )宋末元初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中国的四大传说是( )。 (1) 阿诗玛 (2) 孟姜女 (3) 梁山伯与祝英台 (4) 白蛇传 (5) 牛郎织女

2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 )等著作的作者吸取了民间艺人讲唱故事的成果,对民间艺人的话本加以提炼、充实、完善。 ( 1 )《三国演义》 ( 2 )《红楼梦》 ( 3 )《水浒传》 ( 4 )《西游记》 ( 5 )《聊斋志异》

3 、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是( )。 ( 1 )格萨尔王 ( 2 )玛纳斯 ( 3 )江格尔 ( 4 )梅葛 ( 5 )嘎达梅林

4 、与民间故事、神话相比较,民间传说具有( )等特征。 ( 1 )可信性的内容 ( 2 )传奇性的情节 ( 3 )箭垛式的人物 ( 4 )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 5 )诗化的意境

5 、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 )等种类。( 1 )单口 ( 2 )对口 ( 3 )群活 ( 4 )群口 ( 3 )垫话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通俗文学 2 、一人传三三传九3 、说话 4 、歌谣研究会

5 、俗、雅 6 、历史事件的全过程7 、古史辨派

8 、阿凡提 9 、天籁 10 、包袱 二、单项选择题 1 、( 2 ) 2 、( 1 ) 3 、( 2 )4 、( 1 ) 5 、( 1 ) 6 、( 2 ) 7 、( 2 ) 8 、( 1 )9 、( 4 ) 10 、( 4 ) 三、多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2 、( 2 )( 3 )( 4 ) 3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 10 分) 1 、 1984 年,文化部、国家民族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前方了《关于编辑出版〈 〉、〈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

2 、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同一首歌谣,同一首故事,表述的语言千差万别,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 特征。

3 、关汉卿的《窦娥冤》吸取了民间故事素材进行再创作,其故事原型是 的故事。

4 、民间传说总是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其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 。

5 、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基础的分类索引主要有德国学者爱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的《 》。 6、 是由社会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 7、《玛纳斯》是流传在我国新疆境内的 民族的著名的英雄史诗。

8、 赋体民歌有两类,一

是 ,另一类则是简练的白描。

9、1957 年,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了汉代 一件,说明我国的民间说唱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10 、在艺术形式上,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小戏人物形象单纯鲜明,角色一般称之为 。

{中国谚语集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远在 2500 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 1 )《吕氏春秋》 ( 2 )《论语》 ( 3 )《诗经》 ( 4 )《逍遥游》 2 、鲁迅十分推崇民间文艺,称儿时看过的社戏,是“自己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好的戏”,( )是“最心爱的宝书”。 ( 1 )《笑林》 ( 2 )《山海经》 ( 3 )《庄子》 ( 4 )《三国演义》 3 、 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传的世界

末日来临的神话,导致世界末日的一般都是( )。

( 1)湮灭世界的大洪水 ( 2 )熊熊燃烧的大火

( 3 )地震 ( 4 )火山爆发 4 、在中国神话中,( )的 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 1)女娲神话 (2)盘古神话 ( 3)洪水神话 (4)射日神话 5、在( )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 1)故事 (2)神话 ( 3)传说 (4)史诗

6、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 )。

( 1)典型人物形象 (2)平面人物形象

( 3)箭垛人物形象 (4)历史人物形象

7、 机智人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很发达,汉族以( )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广。

( 1 )徐文长 ( 2 )陈梦吉 ( 3 )庞振坤 ( 4 )杜老幺

8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属于( )。 ( 1 )时政歌 ( 2 )情歌 ( 3 )生活歌 ( 4 )仪式歌 9 、(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 1 )柁子 ( 2 )扣子 ( 3 )梁子 ( 4 )悬念

10 、( ),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 1 )秧歌戏 ( 2 )傩戏 ( 3 )采茶戏 ( 4 )道情戏 三、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鲁迅说,( ),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绞死它。

( 1 )歌 ( 2 )诗 ( 3 )词 ( 4 )画 ( 5 )曲 2 、 以超人的神佛仙道为重要角色介入人间生活而构成的故事,有( )。 ( 1 )求好运 ( 2 )请穷神 ( 3 )灰姑娘

( 4 )烂柯山 ( 5 )渔人遇仙 3 、以“偷听话”为核心母题编织的( )故事,只是设置了一个动物精灵向山神报告人间秘密的神奇环境,让两位主角偶然闯人,由其自身作为造成大快人心的善恶报应,构思更为巧妙。

( 1 )渔夫与水鬼 ( 2 )两兄弟 ( 3 )观棋遇仙

( 4 )两老友 ( 5 )孩子和山妖 4 、 呆女婿故事包含多个类型,其中以( )最具代表性。

( 1 )借布机 ( 2 )奇巧婚配 ( 3 )守株待兔

( 4 )刻舟求剑 ( 5 )学话得胜 5 、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对口的形式可以分为( )等种类。 ( 1 )一头沉 ( 2 )外插花 ( 3 )子母哏

( 4 )贯口 ( 5 )腻缝

参考答案{中国谚语集成}.

一、填空题 1、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2、变异性 3、东海孝妇 4、传说圈

5、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6、寓言 7、柯尔克孜 8、赋陈其事 9、说书俑 10、二小 二、单项选择题

1、(3) 2、(2) 3、(1) 4、(4) 5、(1)

6、(3) 7、(1) 8、(4) 9、(3) 10、(2) 三、多项选择题

1、(1)(2)(3)(5) 2、(1)(2)(4)(5)

3、(2)(4) 4、(1)(5) 5、(1)(3)(4)

民间文学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 10 分) 1 、公元 2 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本古代笑话专

集 ,收入了许多民间笑话。

2 、民间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的结构,如“对称式”、“三叠式”等,这种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现象体现了民间文学的 特征。

3 、文人作家既能保护民间文学,也会由于某种目的,有有意识地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强加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宋朝李茂诚的 , 梁山伯变成了热衷于追求功名、平“寇”有功的“义忠王”。

4 、 文化英雄,属于 ,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

5、呆女婿故事与 相对应,一男一女,一巧一呆,相映成趣。

6、 《 江格尔》是流传在我国

民族的英雄史诗。

7、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 觚 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 。” 8、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那就是 ,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尾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9、我国的幻想故事主要有魔法故事、 和动物故事。 10、包袱是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由 w 、解、结、抖等过程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10分)

1、 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

( 1 )惊人的记忆力 ( 2 )独特的传承风格 ( 3 )民间文学文学作品的活仓库 ( 4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

2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

( 1 ) Literature ( 2 ) Anthropology ( 3 ) History ( 4 ) Folklore 3 、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 )造人。

( 1 )泥土 ( 2 )树木 ( 3 )空气 ( 4 )血液

4 、在 《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 )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 1)孔德 ( 2 )伊阿宋 ( 3 )挪亚 ( 4 )宙斯

5 、在 《圣经·创世纪》中,( )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 1)亚当和夏娃 ( 2 )俄狄普斯和海伦

( 3 )大禹和西王母 ( 4 )女娲和盘古

6 、( )是千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考小作文大全
下一篇:中国日本谚语比较论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