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名言

励志名言  点击:   2017-03-30

乌托邦名言篇一

《乌托邦》读后感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渔业学院

2014813030

程大川

乌托邦是一个空想共产主义社会,它是远在四百多年前,由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想象出来理想社会并撰写成为《乌托邦》。“乌托邦”是希腊字的音译,意为不存在的地方或者虚构的国家。

在莫尔生存的时代,(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在萌芽状态中。这个制度的剥削本质才刚刚暴露,可是莫尔能够敏锐的察觉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祸害并大胆的提出了美好的共产主义幻想,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故有人认为他是西欧空想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通过了解莫尔的生平,我们了解到莫尔是个人文主义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亨利八世的重臣,最后成了天主教的殉道者。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吧。

一、消灭私有制

文章开头叙述了莫尔在出使弗朗德勒(现在分属比利时、法国和荷兰)期间,曾去拜访安特卫普城(现属比利时)。在这里,莫尔认识了一位葡萄牙的水手及旅行家希斯拉德。这个人谈起了他在一个美好的乌托邦的所见所闻,引起了莫尔极大的兴趣。莫尔便邀请他做客家中彻夜详谈。

这个开头,只是莫尔在文字上的巧妙运用。他写作《乌托邦》一书,正是地理大发现的时期(十五到十六世纪)。当时,对于欧洲人来说,每一个新发现,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并且也都有人信以为真。因此,莫尔就采取了那种叙述的方式,并且增强真实感。希斯拉德和乌托邦一样,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那时候,在欧洲的一些港口,许多远航归来的水手经常谈论到过的国家和民族的故事,这倒是事实。他们到过的地方,有美洲、亚洲(印度和中国等)以及非洲。在水手们有声有色的叙述中,他们谈到一些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居民情况,那里的人们还不知道“你”和“我”之间的区别,他们共同使用土地,他们鄙视黄金和珠宝等。所有这一切都推动莫尔去思考。他联系了当时的欧洲,特别是英国社会现实,于是就想像出了理想社会的情景。他利用人们对外邦异国的普遍兴趣,便把幻想的社会安置在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上。

书中也写到一些真实的人,如莫尔小时候伺候过的莫登,他的朋友查尔斯等。但这同样只是为了加强书的真实感而安插进去的。

在第一部分里,莫尔激烈地批评了肮脏的英国社会。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对王朝的不满,都会遭到严厉的迫害,莫尔当然清楚这个道理,所以才借助于假想出来的水手希斯拉德。因为这个人是用不着担心国王的绞刑的。

不仅如此,在和希斯拉德的谈话中,莫尔有时还摆出和讲述者辩论的样子,反驳他的观点,这也是作者的一种苦心安排。其实,莫尔正是要通过希斯拉德的口,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作者大声疾呼:那些国王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关心的只是怎样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拓展自己的版图,至于如何把国家治理的有条理,好像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莫尔把英国的贵族比作“公蜂”,说他们“一事不做,专靠剥削别人来养活自己”。这些贵族为了扩大收入,对农民“敲骨吸髓,重利盘剥”。他们

还养着一大批没有一技之长、专门吃闲饭的侍卫,这些人后来多半变成了危害社会的强盗。

对于围绕着国王周围的那批阿谀奉承,卑鄙自私的朝臣们,莫尔也进行了无情的斥责,指出他们只知道如何从人民身上榨取更多的油水以自肥。至于那些游手好闲的僧侣,他们不是别的,正是“第一号游民”。莫尔是如此无情地对统治人物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圈地运动给广大农民带了的家破人亡,造成当时英国社会的严重混乱。莫尔对此当然不能放过。他让希斯拉德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他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他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这些话看起来有些幽默,其实是愤怒的控诉,深刻地道出了农民丧失土地的原因和后果。“羊吃人”的比喻,成了莫尔不朽的名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就引用了这句话。

莫尔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罪恶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即使是明智的法律也只能“把祸害减轻一些,缓和一些,如同对病入膏肓的人经常敷暖往往能使他筋脉活泼一样,可是每个人保持他自己的财产,就不可能希望疾苦治愈和恢复健康”。

“假如私有制度存在,假如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以为国事的进行就不可能公正顺利。”私有制是使“一切最好的东西落入最坏的人手里,而其余的人便都穷困潦倒”的原因。

莫尔深信:“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财富才可以得到公平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这种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是《乌托邦》全书的中心。因此紧跟着在第二部分,莫尔就让葡萄牙水手尽情地描述理想社会了。

二、幸福的国土

乌托邦人的国家是在一个半月形大岛上。这个半月形的两角是很大的海湾,收不到风浪的袭击。整个朝向海湾的沿岸地带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港,海湾入口处是悬崖峭壁,水底满布暗礁,行船十分危险。只有当地熟练的人领港,并且借助岸上的方位地标,船只才能安全靠岸。乌托邦人依靠这种天然优势,再加上强固的防卫工程,可以击退任何强大第二的侵略。

原来,乌托邦不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而是一个半岛。许多年以前,国家的开创者——英明的乌托邦(乌托邦就是根据他的名字得来的),下令在连结大陆的狭长地峡,掘开了一条巨大的运河。因此,乌托邦就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岛屿。人民不用担心外敌的入侵,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国内的建设。

乌托邦人建立了五十四个城市,个个都是雄伟壮观,设备完善。

五十四这个数字,是当时的英国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英国当时也中号是五十四个城市。其实相同的地方不仅这一点,人们还可以在乌托邦人的首都亚马乌罗提城,找到许多他们在伦敦所熟悉的特点。不过,在伦敦,富人住着华丽的房子,还安装有玻璃窗(玻璃在当时是珍品,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贫民却住着破旧阴暗的茅舍。在乌托邦岛上,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很宽敞、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很明显,莫尔是拿乌托邦来和英国做对比的。

乌托邦的城市,绝不是一般的城市,而是一座座的花园。在乌托邦,所有的房子都是正面朝向宽阔的大街,后面都是大花园。每座房子都有两个出口,一个去大街,一个通花园。花园里有葡萄、果树、和精心栽培的花木。乌托邦人是热

心的园艺家,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全部余暇用在花园里。

但是,如果你在乌托邦住久了,就会对某种情况感到惊讶和不快。因为他们的房屋都彼此之家极其相像,街道和广场的配置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住过一所房子,游过一个城市以后,你就可以知道其他房子和城市也不过如此。这个在我们看来是美中不足,但是莫尔这种奇怪的设想,也有他的根据。莫尔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贫富的尖锐对立,他反对这种现象,所以便主张所有人都应该住同样的房子,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做同样的工作。

莫尔理想社会的基础,是在消费方面完全讲平等。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他只能根据落后的农业、手工业设想乌托邦社会的经济。他不可能想到现在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是必须以高度发展生产力所为基础的。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和科学共产主义有根本不同的。

在住宅方面,不管房屋如何相同,也总有差别。因此,乌托邦人实行住房轮换制:没十年调换一次。据说,这样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这样做的另一个更重要目的是可以防止人们产生私有观念。莫尔认为:谁在一座房子里住久了,谁就想把它占位私有。

乌托邦人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因此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是平等的。岛上规定,任何一个职位都不能世袭,各级执政官都由选举产生。执政者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特殊人物,他们是关怀群众要求的代表。

低级行政长官叫摄护格朗特,由每户选出,一年选一次。上一级,叫做特朗尼菩的高级长官,也是每年选一次,不过没有特殊原因,并不更换。再上一级就是王爷,由特朗尼菩们根据人民提出的候选人选出,采取秘密投票的方式,并且特朗尼菩们在事先必须宣誓,一定要推选贤能者。王爷既是众望所归的贤能者,所以是终身任职,如果王爷有虐待人民的嫌疑,就被撤换。不过,这是极少发生的事。

莫尔设想出这样的政治制度当然是有用意的。当时的英国,官吏都是由王室任命的,并且王权正在大大加强。不过,在莫尔的心目中,一个社会总得有一个最高统治者才行。这是因为莫尔本身就是一个君主制的拥护者,他主张由上而下地进行社会改革。因此,他便给乌托邦放上了一个开国英雄——乌托邦。乌托邦的一切制度,都是由这位开明君王创立起来的。

摄护格朗特的职务,只要是进行查访,不让有一个闲人,使每个人都用心干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不让人们劳累过度。在乌托邦人看来,因操劳过度而损伤身体,和游手好闲一样,都是被禁止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乌托邦的低级官员主要起着生产组织者的作用。 那么,特朗尼菩干什么呢?他们每三天到王爷那里去开一次会议,会议室为了解决私人见的不同意见,而意见分歧的事又是很少见的。

乌托邦在首都设有参议院,是由每个城市每年选派的三个代表组成,这些代表都是年长而阅历又深的人。参议院最重要的职责,在于平均分配全国的食品。假如国内的某一地区歉收,就从丰收的地区调度多余的粮食去支援。

在乌托邦,没有监狱,也没有警察。既然私有制不存在,自然没有盗窃、凶杀、欺诈、贿赂等犯罪行为,因此暴力机关也就不需要了。国家的任务,只在于组织国民的经济生活和保卫国防。

乌托邦还有法律,但是法律体现了对人民福利的关怀和民主精神,它是全体公民意志和愿望的集中反映。

三、乌托邦人的劳动和生活

乌托邦城市的四周,是广阔的田野。田野上设有农场。从事生产的人,不叫农民。他们是城市居民,只是暂时来参加农业劳动的。乌托邦的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必须在农村劳动两年,期满后,回到城市,再进行自己原来的手工业。乌托邦的生活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农村只是城市居民的临时性劳动场所。因此,在乌托邦是没有农民的。

在莫尔看来,城市生活比农村文明、舒适,为了克服城乡矛盾,他就设想了农场劳动的制度,好使每个人都过着文明的城市生活。莫尔的这种思想是可贵的,但是,像他所想像的那种没有农民的国家,用他那套办法去消灭城乡差异,又只是空想罢了。

在手工业生产上,乌托邦人可以根据个人的支援选择自己的职业。他们有毛线、麻纺、水泥、冶炼、木工等行业。通常大多数手工技艺总是父传子,一代代传下去的。假如某人对其它行业感到兴趣,那他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庭,转到另一个家庭中去。他的父亲,乃至行政长官,都乐意帮助他达到目的。

乌托邦人的家庭很大,每户成年人就有十到十六名。他们是以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乌托邦的一个家庭,实际上等于一个手工作坊。乌托邦的经济就正是以这种家庭手工作坊作为基础的。

乌托邦人不分男女,饭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得参加一种手工行业。妇女体力较弱,通常是参加织毛纺麻等比较轻易的工作。

在全体乌托邦人中,只有极少数学者和行政长官可以免除劳动。在每个城市,他们的总数还不到五百名。学者们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如果有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就被重新派去做工。相反,一个人如果热心于科学工作,并且成绩卓越,也可以专门去做学问。摄护格朗特虽然有权不参加体力劳动,但他们却照例和大家一起从事生产,以便带动大家更愉快地工作。

乌托邦人每天只工作六小时,这样就完全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当时在英国,农民和手工业者起早摸黑,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他们因劳累过度而损伤身体。另一方面,许多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因此,莫尔认为,如果贵族、僧侣、奴隶、乞丐这一批寄生虫都能从事社会生产,那么没人每天工作六小时也就够了,人们的生活都能得到满足。

当时英国社会富人的服装富丽华贵,穷人则衣不蔽体,褴褛不堪。莫尔为了反对这种现象,便给乌托邦人设计了一种“工作服”和“公民装”。它们都是单调的、固定不变的样式,同样适用于男女,只有婚嫁以后才可以稍作改变,莫尔认为,只有大家的衣服都一样,人们才不会产生嫉妒和不满。假如允许服装样式不同,衣料花色各异,那就会使大家感到不足,势必大大增加劳动时间,这是莫尔不能同意的。

另外,莫尔从不赞成延长工作日,还因为他要让人们腾出时间,去从事科学、艺术、只会游戏等活动。

这里所看到的莫尔的空想主义,只是建立在人们最低限度消费的基础上面的,所以是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至于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极大地发展了,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需要不仅不会受到限制,反而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莫尔描写的乌托邦的生活图景中,最有趣的可算是他们的餐厅。

餐厅是庞大的建筑物,每条街上都有。摄护格朗特就住在里面,不过,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居民的公共食堂。每个餐厅属于三十户。到了规定的开饭时间,

有专人吹起喇叭,于是三十户居民便在餐厅里聚集,按规定的席位入座。伙食精美丰富。老人受到特别的照顾和尊敬。

要是有人不想在公共食堂吃饭,他可以在自己家里做,并不受到干涉。不过,既然食堂准备好了一切,有谁还去自找麻烦呢。

公共食堂的食物,都是由伙食经理按时去市场领来的。每户人家也是从这种市场上,领取全家需要的一切。市场也就是大仓库。每户生产的一切东西,都运到那里,分类储藏起来。人们领取一切物品,都不付钱(乌托邦根本没有货币)。

乌托邦每一座城市的郊区,都有四所医院,院址广阔,像一个大村庄。医院里设备完善,对病人照料也很周到。

乌托邦人还可以定期到各地旅行,路上不必担心粮食、住宿,任何一个城市都会给他们安排好一切。旅行者不管到哪里,都必须参加当地的公益劳动。这样,就不会因为某些人热衷于旅行而使社会生产蒙受损失。

由于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乌托邦人都是强壮的、乐观的和刻苦耐劳的,并且在良好的教育下,每个人都讲礼貌、和蔼可亲。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欢乐。

四、金子的妙用

乌托邦由于全体居民都参加劳动,所以就创造了大量的多余的财富,如谷子、糖、羊毛、亚麻、木材、黄蜡、油脂、皮革等产品。这些多余的产品便输往国外。他们把输出产品的七分之一无偿地赠送给那些和乌托邦贸易的国家的贫民,其余的以相当的价格卖出。这样他们就换得本国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岛上所没有的铁,同时也获得了大宗金银。乌托邦人是不需要金银和珍贵首饰的,在国内也无须用金银铸造钱币。那么这些金银对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在这里,莫尔想出一个鄙视金银的方法,使人们把它看作无用之物,来消除人们对它的任何占有欲。乌托邦的公家厅馆和私人住宅的便桶溺器,都是用金银做成的;奴隶身上的锁链大烤,也是用金银做的;一切犯罪的人,都是耳朵上挂着金圈,手上戴着金戒指,脖子上系着金链,头上扎着金箍。

金银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在战争中,乌托邦人用它去收买敌人,使敌人内部混乱、倒戈,从而取胜。或者用来去雇用外国兵,由他们去打仗。乌托邦人是不肯轻易动员本国公民作战的。

莫尔设想,如果乌托邦人不是这样处理金银,而是把它们锁在柜子里,或者藏在什么秘密的地方,那来一般人出于愚蠢的想象,以为王爷和参曦院的元老们会有自私打算,欺骗老百姓。又假如将金子铸成碗盘之类的器皿,一旦要熔毁这些东西作为军饷支付时,器皿的主人一定会不肯割爱。因此,唯有把金银做成人人鄙视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莫尔在乌托邦里所描写的对金银的态度,是他对欧洲人的拜金狂极端不满的表示。当时欧洲国家的商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金银作为资本,他们便到世界各地去掠夺。美洲、亚洲和非洲的人民,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五、奴隶和战争

人们也许会奇怪,在乌托邦那样的社会,为什么还有奴隶?这好像和莫尔的共产主义理想不太协调了。

这是因为,在莫尔的时代,一些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他们的殖民者正在美洲疯狂地屠杀和奴役印第安人;在非洲,正在大规模地猎取黑人,进行奴隶贩卖。就欧洲来说,不少国家中的农奴地位也还和奴隶一样,农奴主可以

乌托邦名言篇二

追寻精神上的乌托邦

追寻精神上的乌托邦

——读《理想国》有感

作者:黄公子

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柏拉图名言 乌托邦,柏拉图式的理想国,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幅美丽的精神图画。理想国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一把火烧掉了,幻灭了,化成一场雨,给予贫瘠的精神土地以甘霖。

柏拉图式的精神世界,我也一直在追寻中,读他的《理想国》,感触良多,以浅陋的笔墨,去谈谈我的看法,追寻精神的乌托邦。

柏拉图,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嫡传弟子,也是把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发扬光大并加以改造的最杰出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年从师于苏格拉底,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深受其师的思想和人品的影响,并且由于苏格拉底之死,让他对雅典城邦民主制深为反感和仇恨,之后,他愤而离开雅典,周游各地,曾三次来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王国,尝试用哲学的思想去改造当地的统治者,建立一个理想国,然而,他到处碰壁,还差点沦为了被拍卖的奴隶,可是他没有放弃,依然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出他政治思想的作品。通过描写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与辩论,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的城邦。而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还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理想国》一书开篇交代了这场辩论发生的地点:比雷埃夫斯港,大海与雅典城之间。这个位置显然是柏拉图故意交代给读者的,将关于“政治”“正义”的讨论设置在远离尘嚣的城外,显现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脱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气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够以“局外人”的视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础,审视“正义”和“善”本身,因为没有城邦是绝对正义的。辩论的热点是一直都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也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并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是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并且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它不过是放大了的个人,而个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理性、意志和欲望。灵魂的三个部分各有其德行,理性是灵魂最优秀的部分,它的德行是“智慧”;意志是根据理性的命令来发动行为

的部分,它的德行是“勇敢”;欲望是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它的德行是“节制”。当灵魂的三个部分都恪守自己的德行时,整个灵魂也达到了自然和谐,从而实现最高的德行——“正义”。为了以之相适应,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德性,在《国家篇》中,柏拉图甚至试图用神话来说明这三个阶级分别是神用金、银和铜铁做成的,他借用腓尼基人的故事,提出著名的五等人论,把世人分成五等:金银铜铁锡,高低依次,这是世界的顺序。一等人可以做国家领袖,二等人可以做大臣,辅佐统治者,三等人可做商人,四等人为农民和匠人,五等人为奴隶。柏拉图所奉行的“正义”是一种各行其是,各安其职的社会状态。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理想国中等级森严、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属于他的天性的职务”,不得相互干扰和随意僭越,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哲学王应该成为统治者,因为哲学王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而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我想,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这些品质,的确纵是玛摩斯也无法挑剔了。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当这三个社会阶级恪守其职,一个遵循“正义”原则的“理想国”就应运而生了。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的“哲学王”的理想在今天已经被人们当做是一种空想的乌托邦而抛弃了,甚至他自己也把“理想国”当成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来看待。但是,他按照严格的理性精神去探索人类最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做法,一直被人称颂和效仿。

虽然本文着重于“正义之邦”,但是《理想国》中论述的快乐与痛苦的观点是我比较喜欢和追求的。文章里说:“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对痛苦来说的快乐,或者相对快乐来说的痛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或者痛苦,而只是它们的中间状态,只是我们经历真正的痛苦或者快乐过后,误把中间状态当成了痛苦或快乐的反面,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痛苦的停止看成快乐,快乐的停止看成痛苦。”痛苦与快乐之间的转化或是界定,并不只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痛苦或者是快乐,而是一种相对的,相依赖而存在,并相互转化。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快乐与痛苦只是一种假象,我们寻觅中,方可放下尘世的束缚的枷锁,去寻找那个纯净的理念世界。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结尾这样说道。柏拉图的《理想国》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似乎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在《理想国》中,虽然有些思想是空想,有失偏颇,但是追求真理的路上,谁能保证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都是很理想的?我们大学生学习哲学不只是为了学习古代哲人们的经典思想或是意志理念,而是学会分析的方法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构建柏拉图式的乌托邦,拥有一个理想,去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下一场淋漓尽致的诗雨,让我在自己的乌托邦里盛开,不求芳香百世,

只求那一句开花的承诺。

乌托邦名言篇三

关于法的名言

关于法律的名言

1、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乌托邦名言}.

2、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3、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必须颓败。——塞内加

4、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正因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5、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

7、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8、在世界各主要礼貌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构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9、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0、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11、在一切能够理解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

12、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1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14、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15、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

1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17、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8、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出处:,转载请保留。

19、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马斯·莫尔(英)《乌托邦》

20、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21、人民的愉悦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22、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性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23、自由是一种务必有其自我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24、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一样。——雪莱(英)《人权宣言》

25、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2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27、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28、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环保标语)

29、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战国)《商君书·定分》{乌托邦名言}.

30、宪法创制者给咱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31、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32、法律解释者都期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33、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34、自然法即神灵法,只是用来约束每一个个体的法律,咱们务必坚定地拒绝遵守。咱们就应坚定地遵守忽视神灵法的规章制度,正因规章制度赋予咱们和平比较好的政府和稳定,因而对咱们来说,规章制度比神灵法更好,正因如果咱们采用神灵法的话,他会将咱们陷入迷惑无序和无政府状态。——马克·吐温

35、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36、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37、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38、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39、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40、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41、法律务必依靠某种外部手段来使其机器运转,正因法律规则是不会自动执行的。——庞德(美)《透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42、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43、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44、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45、法者,因此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好无聊哦)

46、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47、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我身上。——阿奎那

48、没有哪个社会能够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1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

49、荣耀所禁止的法律却往往应允。——威·索林

50、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51、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

52、法律和制度务必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53、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透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54、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55、我不一样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56、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57、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58、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礼貌的标志。——费尔德

59、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乌托邦名言}.

60、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正因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我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柏拉图

61、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62、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63、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愉悦。——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64、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齐,但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65、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尔(读后感大全)

66、风俗能够造就法律,也能够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67、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正因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正因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8、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69、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70、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71、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72、举证职责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73、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74、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75、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76、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77、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78、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79、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80、人民就应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81、法律就应是铁的,像铁锁那样。——高尔基(苏)《我的大学》

82、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83、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乌托邦名言}.

84、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85、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86、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因此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87、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我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

88、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89、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90、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者做什么事都横行霸道。——奥维德

91、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92、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93、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94、法者,天下之仪也。因此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95、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96、在一切能够理解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97、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就应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98、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愉悦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我就会消灭。——洛克

99、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100、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101、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102、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弥尔顿

103、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104、如果咱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这样的法律能够抑恶扬善。——大仲马(法)《马希里选集》

105、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106、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107、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哥尔德斯密斯

108、咱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咱们不得不为自我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我关在里面。——博莱索

{乌托邦名言}.

109、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咱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

110、法律不负杀人的职责,也就像这职责不就应使枪刀担负一个样。——沈从文

111、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

112、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11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14、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务必为明天做准备。它务必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115、在暴力的喧嚣声中,法律的声音显得太微弱。——马略

116、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17、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乌托邦名言篇四

名言语录

1、「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麼敌人踏著我们的尸体过去,要麼我们踏著敌人的尸体过 去

2、 「如果有人说:你做梦吧!我只能回答他说:你这个笨蛋,如果我不是一个梦想者的话,我们今天会在哪里呢?我一直相信德国,你说我是一个做梦者、我一直坚信帝国的崛起,你说我是个傻子、我一直相信我能重新夺回权利,你说我疯了 、我一直坚信贫穷会有尽头,你说那是乌托邦。谁是对的?你还是我?!我是对的,我一直会是!」

3、「一个民族正经历著动荡,我们,在被幸运之神垂青。」

4、「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未来必将完全属於我们!」

5、「德国的明天就指望你们了,德国的青年们!」

6、「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7、「每一代都至少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

8、「我来完成耶稣基督未竟的事业。」

9、「他们得小心了,总有一天我们的忍耐到了尽头,那时侯我们会让那些无耻的犹太人永远住嘴!!!」

10、「我不相信,那些以前在不断嘲笑我们的人,现在,他们还在笑!!!」

11、「你们必须跟著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於我们的事业。」

12、「弱者忘!」

13、「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亡。」

14、「如果我的民族在这场实验中失败了,我将不会为之哭泣,是他们自找了这样的结局。」

15、「超凡的思想是不会与凡夫俗子共存的。」

16、「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17、「只有那些疯狂的大众才是驯服的。」

18、「民众是盲目和愚蠢的。」

19、「我通过循循善诱得到了一切。」

20、「大众就像是个任我为所欲为的女人。」

21、「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

22、「女人的智力是完全无用的。」

23、「只有对我来说有用的条约才是有效的。」

24、「我们以前总是,将来也会继续对一切事冒险。」

25、「我总想战斗。」

26、「对敌人来说没有什麼地方比坟墓更好了。」

27、「没有人可以夺走我们的荣誉。为了德国人民,我们必须战斗15—20年」

28、「我宁愿在50岁而不是在55或60岁发动战争。」

29、「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乔治华盛顿名言
下一篇:乐观态度的名言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