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2-01-24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7 历史-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卷 历史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 一 历 史 试 题 12月12日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

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2.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3.《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王名号不再避讳

8.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9.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

10.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

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

学 D. 丁同学

11.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

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

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

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2. “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13.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14.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

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

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15.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16.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7.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

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8.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9.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

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0.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

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21.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22. 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天朝田亩制度》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23.“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

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九二共识”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24.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A.1997年 B.1999年 C.1982年 D.1954年

25.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当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7年(江苏)高考试题历史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4、右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的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

A、隋朝统一 B、北宋统一 C、明朝统一 D、清朝统一

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志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10、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

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

③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④国共两党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1940年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全国军人楷模”。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2、右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他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A、1943年B、1945年C、1997年D、1999年

1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4、“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l5、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1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 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 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

17、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拿破仑 B、华盛顿 C、伊达尔哥 D、俾斯麦

18、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 1871年的德国

19、这是一首流行于美国的歌曲:“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时光难以忘怀/看吧看吧尽情地看吧/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南方种植园主挑起的一场战争曾便这块土地硝烟弥漫,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战役是

A、葛底斯堡战役 B、瓦尔密战役 C、色当战役 D、纳西比战役

2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21、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22、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A、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24、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0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共计33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券役),四日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送至民多失业.间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①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

②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③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2分)

④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过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持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话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绊,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事后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体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①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3分)

②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3分)

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2分)

④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属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

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4分,第29 题 16分,第30 题15分,共计45分。

28、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29、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先进的中华文明曾予日本以很大影响。请以汉、唐为例,各举一项史实说明。(2分)

②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6分)

③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3分)

④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试列举日军制造的两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同时,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右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1分)

⑤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2分)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

30、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4分)

②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4分)

③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3分) ④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4分)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6届福建连江尚德中学高三历史同步练习:滚动训练(16)(人民版上学期)

高三历史滚动训练(16)

范围:必修一(1—9) 必修二(1--8) 必修三(1--8)

1.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4.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5.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6.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7.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 1 -

8.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9.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10.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

倍。这一措施

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11.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1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13.有西方学者指出:“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 正主义者,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这些“措施”包括:

①部分恢复个体经营 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努力改善外交环境 ④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 2 -

15.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

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16.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18. 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

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

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

的是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19.《大国崛起的奥秘——国家管控》指出:“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20.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 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21. 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

- 3 -

2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南优2号杂交水稻 D.“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

2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倡导人的解放 B. 宣扬《圣经》精神

C. 否定教皇地位 D. 否定基督教

24.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25.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高三历史滚动训练(17)

1—5 ACADD 6—10 BBCCC 11—15 ABACA 16—20 BBABD 21—25 ACCDB

- 4 -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4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0分)

1.(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

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

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

藏自治区

2.(2009年上海高考24题)“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

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3.(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

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9题)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

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32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

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

③①④

6.(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10题)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

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

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7.(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3题)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

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

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

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

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

8.(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中考零分作文
下一篇:2017上海语文高考作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