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资讯  点击:   2012-01-14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开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开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去年工作回顾;

二、今年主要任务;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去年工作回顾: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

[温家宝]:2009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09:05]

[温家宝]:——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 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09:06]

[温家宝]:——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

6.2%。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的步伐。[09:07]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但是,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且迄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台湾问题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台湾问题很复杂,又有国内问题,又有国际问题。就美国说,这是一个国际问题”。因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国际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学术界高度的重视。在近几年中,学者们从多角度对美台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

一、围绕美国对台政策的研究

有关美国对台政策的研究是美台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尽管学者们关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是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因而研究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

基本因素及其发展规律,有助于把握美台关系的实质以及中美关系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一)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台政策的研究

20世纪40一50年代初期美国的对台政策是学者们着重关注的一个时段。例如,刘丽华着重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性和稳定性,认为以朝鲜战争为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经历了从明确支持台湾回归中国到公开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从“不介人”台湾问题到武力侵占中国台湾海峡的两大变动。这两大变动始终遵循的原则是,台湾是否纳入美国的亚洲战略轨道,是否对美国的全球利益有利。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性始终服务于其战略目标的稳定性,即利用台湾遏制中国、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在全球推行美国的霸权主。美国的利益需求才是美国对台政策变动与稳定的出发点和立脚点。而刘红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历史过程;认为在这一时期内(约十年间),美国的对台政策经历了“扶持、放弃、再扶持”的转变,从这一转变中可以看出,台湾问题的出现及长期悬而未决,完全是美国介人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关注也是一个重点问题。例如,沈志华就对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台政策的酝酿和武装侵占台湾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便匆忙认定台湾已处于危急之中,并首先决定在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目的是在于掩盖它在战争爆发前已经开始转变的对华政策,同时为它参与朝鲜战争创造政治条件。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过是促使实现这一政策转变的机会通过对美国决策层在酝酿和制订对台政策过程的分析,作者认为美国国务院、军方、两党之间的种种分歧,都不是不要干涉中国内政的本质分歧,而是通过何种手段、何种方式不让中共得到台湾,而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林晓光认为朝鲜停战后美国把台湾问题提交安理会,要求联合国的介人,在台湾海峡实现停火,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政策。蒋介石对这一政策的反对态度使中共认识到美蒋的利益冲突和政策矛盾,认为可以利用美蒋矛盾,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方式,遂开始改变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寻找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周忠菲则分析了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所执

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及其对台政策的演变。认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美国出于对借重中国的考虑,其对台政策亦相应做出调整,除继续关注台湾作为反共前哨阵地对西方的安全利益外,美国将美中关系的重点调整为侧重发展与北京的关系,即通过发展与大陆的关系来保持同台湾的“老朋友”关系。同时在使用武力问题上绕过障碍,即美国不再正面坚持自华沙会议以来美国所要求的,希望中国政府公开宣布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立场。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仍有保留。在《上海公报》中,美国对未来美台“安全”关系采取了隐含处理的方式,美国把它的立场解释为:美国撤出台湾需要一个过程,而“最终撤出”要以“和平解决”为先决条件。作者认为在美国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保持美台实质关系,既发

展美中关系,又通过美台关系来调整美中关系的亲疏程度,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思想基础。 范跃江探讨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认为以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冷战结束为分界点,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到20世纪60年代末,是美对台政策和美台关系逐步形成与发展时期。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图谋永久分离台湾,在国际上大搞“两个中国”及“一中一台”,但遭到海峡两岸的坚决反对和抵制。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国坚决把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关系置于美台关系之上,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美国对台政策总体趋于弱化。同时,由于美国并未真正打算放弃台湾,因此,美台关系虽呈下滑之势,但时有波澜与起伏。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愈发明显,其对台政策亦出现反弹,邀请李登辉访美和派遣航母游弋台海,更是走向了极致。但是,出于全球战略利益和发展中美关系的考虑,美国对台政策尚不至于偏离既有框架太远。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发展与演变总是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一直是美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既会影响美中关系的发展,又必然取决于美中关系的走向。

(二)对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研究

1991年底,前苏联骤然解体,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国际格局随之坍塌。美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维护它在亚太政策中的根本利益,开始重新调整亚太各国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美国亚太政策中的最大利益选择。美国对台湾政策的调整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展开的。针对这种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关注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就成为近两年研究的热点。

许世锉对1993一1994年间克林顿政府进行的“台湾政策审议”的背景及后果做了评析。认为它是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剧烈摇摆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导致了1995年6月李登辉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访问”,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作者认为克林顿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这次倒退行为除了复杂的政治背景以外,它的对外政策理念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带有明显的威尔逊主义色彩的影响下,美国决策者易于对台湾发生的多党选举等“民主化”的演变产生理想主义的认同,而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增加了和中国大陆的摩擦。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学者对理想主义与美国的对台政策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王公龙认为,理想主义根植于美国政治文化和美国外交传统,它对美国的对台政策制定与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20世纪50和60年代的利用台湾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70和80年代的促进台湾政权“本土化”和促进台湾“民主化”到90年代后的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鼓励和维护台湾的“民主制度”并发挥台湾“民主制度”对大陆的样板作用,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台政策目标的理想主义追求。虽然决定美国对台政策的因素

方面的,但理想主义同样是贯穿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的一条主线,只不过这条主线时而显露、时而隐蔽。它与对台政策中的现实主义并行不悖,彼此交织,相互促进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最终“分化”和“西化”中国。随着台湾“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美国理想主义进一步抬头,这就决定未来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它手中的这张“台湾民主牌”。还有的学者则着重分析冷战后美国在台湾的意识形态战略利益,认为台湾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冷战后美国在亚洲推行“民主、人权”战略的重点地区。美国在台湾推行这一战略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目标在台湾的实现程度,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战略能否实现,台湾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意识形态的作用日显突出,成为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11]

有的学者对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原因及调整内容进行了分析,就调整原因言,吴艳荣认为美国调整对台政策,首要目的是牵制中国的发展。其次还涉及其他利益的考虑,从政治上看,提高台湾的所谓“民主价值”,从军事安全上看,美国突出台湾在西太平洋安全中的地位,把台湾作为战略基地来重新认识和重视;从经济和军售上看,美国在台湾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就调整内容言,作者认为美国对台政策注重公开提升美台实质关系,在高层互访和售台武器问题上突破三个公报界线。除此之外,还不断增强对台湾“安全”的承诺,已达到调整美台“战略框架”的地步。[12]王坚德则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一是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对华政策的需要;二是台湾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对冷战后美国调整对台政策起了一定的作用,台湾对美国有着重要的经贸吸引力以及台湾的“政治发展经验”成为美国“西化”大陆的跳板与前沿等几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受国内亲台势力与舆论界的影响,二是受军火商经济利益的影响。他还认为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大幅度调整对台政策,提升美台的实质关系。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突出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放缓提升美台关系的步伐。同时承诺要保证“台湾安全”。[13]

对于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动向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一个突出表现就是2000年3月18日台湾政局变动后,美国对台政策在一定幅度内进行了调整。与此相关,学者们密切关注这一动向。跟踪美台在彼此政策上的变化,归纳美台关系的新特点和走向,并提供一些较短期和动向性参考。

例如,杨洁勉认为尽管美国对台基本政策方针一不变,对台政策出现了新动向:“一个中国”政策在美国国内日益引起争议:对中国对台“动武”定义进行宽泛解释,即对于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已从幕后跳到台前公开反对任何理由下的对台动武;将两岸关系和其他问题挂钩;

以拖化压待变;美国正在利用“第二轨道”加强影响两岸关系。[14]刘宏认为,美国对台政策进入一个短线、局部性调整期,其特点是在延续了一贯政策的前提下,党派和政学界中出现了一些分歧,鼓吹对华强硬的声音有所增强,对台政策出现短线“修正”的情况。作者注意到美国对台政策基本格局出现的某些新变化,对美国国内主要党派和政学界在对台政策的细节上存在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包括民主、共和两党的对台政策比较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美国对华政策中的“红队”、“蓝队”。此外,作者还关注到在维持战略层次不变的前提下,美国对台

半个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有各方面的因素,但美国的军事干预,尤其是美国与台湾当局结成的军事关系是其中重要原因。研究美台军事关系演变有助于看清美国对台政策的本质,客观分析台海斗争态势。对于美台军事关系的研究同样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对于美对台政策研究来讲,关注焦点比较集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美台军事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程晓燕、代兵对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台军事关系的历史过程、阶段、特点进行了比较完整、全面的阐述和透彻的分析:1954年,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确立起美台间的军事同盟关系,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期间,美国逐渐减少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美台军事关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1979年3月美国国会炮制《与台湾关系法》,以立法形式继续向台做出安全承诺,其后,向台湾出售武器成为美台军事关系的重要内容,“八一七”公报的签署,表明美台军事关系在中美建交后虽有所反弹,但总体走势仍为疏远;冷战结束后,美台军事关系明显升温,1994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1994和1995年对外关系授权法》,首次公开以法律形式将,《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八一七”公报之上,但美台军事关系只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层面,它受中美关系影响并与之呈反向互动。[21]美台军事关系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美对台军售。刘佳雁、刘宏以“八一七”公报以来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演变为切入点,勾勒了近20年来美国向台出售武器及装备、干涉中国内政、助长岛内“台独”气焰的画面:里根政府向台做出所谓“六点保证”,军售开始出现局部提升的迹象;老布什政府大幅度突破里根时期的“逐年递减”政策;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对台军售稳定而持续提升。这一时期美国对台军售具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数量和金额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好,花样越来越多,国会在美对台军售决策中的影响越来越强。[22]

第二,美台军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1995李鹏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

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

——1995年3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4年国内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国人民按照“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决定性步伐,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的进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

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决定性步伐。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由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改革取得预期效果。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开始正常运行,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实现了初步统一,税种减少,税制简化,税负趋于公平。增强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的宏观调控能力,组建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开始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汇率顺利并轨,人民币汇价稳中有升。一些重要商品价格得到调整。这几项重大改革,对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八。农业虽然遭受严重水旱灾害,仍然获得较好的收成,农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三点五。粮食总产量4445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20亿公斤;棉花、油料、肉禽蛋、水产品、水果等产量都有较多增加;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八。原煤、原油、电力、钢、乙烯、汽车、家用电器、化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港口吞吐量都有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由上年的百分之五十八点六回落到百分之二十七点八,增长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较好,“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提前一年建成,京九铁路全线进入施工高潮,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甘肃“引大(大通河)入秦(秦王川)”总干渠通水。全年新增大中型发电机组容量1500多万千瓦,铁路新线和复线33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19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近2600万吨,电话交换机近1900万门。国内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增长百分之七点八。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2367亿美元,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九,出口略大于进口。国家外汇储备达到516亿美元,增长1.4倍。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良好势头,实际金额达到330多亿美元。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金融秩序逐步改善,货币发行得到控制,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6000多项,两系法杂交水稻、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生物疫苗和药物、低温核供热堆等研究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受到更大重视,办学条件有所改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较大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结构有所调整。教师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以及民办教师转正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解决。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卫生体育,以及地质勘查、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扶贫救灾和侨务、老龄、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扫黄”和打击其他犯罪活动收到积极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所加强。加强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效果。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五;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3179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百分之八以上。居民储蓄存款新增6300多亿元。全年城镇新建住宅2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5.8亿平方米。全国实行了职工每周五天半工作制,增加了休息和业余学习时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的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过高。去年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要把全年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涨幅仍然高达百分之二十一点七,其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大约有十三个百分点左右,群众反映强烈。物价涨幅这么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我们各级政府工作上的缺点。一是去年出台的调价项目和影响价格的改革措施比较多,包括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原油等产品价格,实行汇率并轨等。这些措施对于理顺价格关系,调动生产者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必要的,由此推动价格总水平一定程度的上升,是改革难以避免的代价,问题在于我们对联带影响估计不够。二是农业投入不足,耕地面积减少,一些地方不同程度放松了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去年又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某些农产品供应偏紧;城乡人民生活改善和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又扩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三是连续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对此国家没有采取“急刹车”和全面紧缩的办法,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但也增加了抑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四是对市场和物价的管理有所放松,法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中间环节多,流通秩序比较混乱,乱涨价、乱收费现象比较普遍。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国家必须进行必要的调节和管理。除物价问题外,农业和国有企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高速发展的工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相比,还很不适应,农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不强。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沉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结构调整缓慢,生产经营比较困难。此外,在收入分配关系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扭曲现象,合理调节个人收入的手段还不健全。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腐败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某些政府工作人员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渎职失职行为,给工作造成危害,群众不满意。上述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1994年的工作任务。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1995年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中,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决抑制通货膨胀,切实加强农业,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深化改革,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不仅是当前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1995年的经济工作中,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注意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完成“八五”计划,为“九五”期间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条件,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宏观调控目标,定为百分之八至九。现在国际国内时机有利,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潜力,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由于已经连续三年增长速度在百分之十一以上,当前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今年增长速度比去年低一点是适当的。这样做,有利于创造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把发展经济的重点转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做好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工作,及时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要量力而行,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农业、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今年重点建设将取得新的进展,贯穿南北

的京九铁路将全线铺通,大西北的兰新复线和宝中铁路将投入运营,以北京为中心、以光缆为骨干的全国现代化数字通信网络将基本建成,几个大化肥工程的投产将为农业提供新的支持。要统筹规划,安排好“八五”计划与“九五”计划项目的衔接。由于目前在建规模偏大,结转的工作量较多,今年必须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房地产投资重点要放在广大人民群众住房的建设上,对于高档建筑必须严格限制。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规模也要加以控制。

最近几年工业生产发展很快,但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导致企业产品积压,经济效益不好的重要原因。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效益。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般加工工业要把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适销对路的商品上,不要再盲目追求数量的增长。继续下大力量做好扭亏增盈工作,积极推动企业解决相互之间资金拖欠的问题。企业要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对供过于求的产品要限产压库促销。要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坚决控制物价上涨幅度。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确保物价上涨幅度比去年有明显回落,力争控制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要继续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中央财政赤字不能比上年扩大,地方财政要坚持收支平衡。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三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能实行适度消费,不能提倡高消费。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反对铺张奢糜之风。今年要继续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但消费基金的增长应低于经济的增长,职工收入增长应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要关心贫困地区人民、低收入者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认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四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国有与合作流通企业要通过改革,在调节市场和平抑物价中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积极发展商业代理制和连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加强对物价特别是对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整顿流通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牟取暴利的行为。

这几年价格调整的步子比较大,今年的任务是消化前几年价格调整的影响,一般不再出台新的调价措施,把价格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和价格调控体系上。只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稳定市场物价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政策,上下齐心努力,就能够实现今年控制物价上涨幅度的目标。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定增长,是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各级政府要重视农业,切实加强领导,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今年要抓紧水稻特别是南方早稻的生产,力争粮食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以上,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有较大增长,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也要有较多增加。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继续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保证农业稳定增长,必须坚持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首先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年中央用于农业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也要增加投入,农业投入不得挪作他用。要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增加资金投入和劳动积累。二是保护和合理使用耕地,稳定粮棉播种面积,坚决制止撂荒和乱占耕地的现象。各地都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且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城乡建设要尽量利用非耕地资源,农村多种经营和住宅建设不得挤占粮田。三是因地制宜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开垦宜农荒地,改造中低产田。有条件的地区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预防,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五是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完善购销政策,建立健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储备体系和风险基金制度,促进粮食供需的地区平衡和结构平衡。要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负责“米袋子”就是负责本省的粮食供应,这就要求保证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储备,调剂供求,稳定价格。六是促进农、科、教相结合,推广优良品种、节约用水、科学施肥和使用农家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适用技术,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稳定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七是积极扶持化肥、农药

和农机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整顿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秩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抑制价格上涨。八是支持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多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好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九是认真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多安排一些资金,扩大以工代赈规模,重点扶持贫困地区修建公路和基本农田,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十是继续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要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成效上来。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力促进机械电子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鼓励工技贸相结合,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海外市场。合理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对一般商品尤其是高档消费品,要运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方法加以调节。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把引进外资同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使用效益。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条件下,对外商投资要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国际惯例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在合资经营中要做好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鉴定工作,依法保护中外投资者和企业员工的正当权益。继续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发挥开放城市、开放地带的积极作用。这些地区要靠先进技术、集约化经营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创造新的优势。中西部地区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在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中国将一如既往,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多边和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愿意并且应当成为新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

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现在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2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纲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要引导农民转变生育观念,把计划生育同脱贫致富、发展经济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要继续贯彻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坚决治理污染,特别是治理危害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十五年特别是“九五”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中长期计划,计划方法要进行改革,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要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综合加以考虑,重点解决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

三、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配套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措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体系,沿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前进。{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企业是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全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中,各地区各行业都涌现出一批活力强,效益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的国有企业,说明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部分企业还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采取有力措施,争取经过几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为企业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向

部分企业委派监事会。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和保值增值考核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逐步调整资本与债务的比例,有选择地解决历史遗留的企业过度负债问题。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分别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国务院将选择几个行业,试行国家控股公司制度。对现有的股份制公司要依法进行规范,把企业改组、改制和改造结合起来。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试点中的成功经验,推进面上的企业改革。

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有的直接依法实行破产,有的可以先停产整顿,再进行重组。对产品落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实行转产、兼并或转让。要加大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力度,可以实行联合,或者实行股份合作制,也可以用租赁、承包、拍卖等办法进行改组改造。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企业集团。继续办好现有大的企业集团。支持企业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发展以产品或贸易为龙头的企业集团,鼓励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加快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逐步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一般可以先把企业的辅助性机构和服务单位分离出去,实行独立核算,减少补贴,逐步走向社会,实现自负盈亏。有条件的,也可以把企业办的公益性单位划交地方政府管理。分流企业富余人员要发挥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相结合。

在继续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同时,国有企业必须着力加强内部管理。许多办得好的企业,都是有好的经营机制,有好的领导班子,发扬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注重科学管理,依靠技术进步,产品能适应市场需求。这些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应该大力总结和推广。所有企业都要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珍视企业信誉,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认真执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工作,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厂。改善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严格结算纪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进行以养老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总体方案和若干分项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今年要以城市为单位积极试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目前实行确有困难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逐步到位的过渡办法。失业保险基金要以城市为单位实行统筹管理。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国有、集体、私营和股份制企业职工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和个体工商业者,都要参加保险,提高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务必把已筹集到的社会保险金管好用好,发挥其在推进改革和维护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巩固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措施。金融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调控能力,增加间接调控手段的运用。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完善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分期分批组建城市合作银行。按照分业管理的原则,规范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并加强监管,银行不得经营信托投资和证券业务。巩固外汇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结汇售汇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要巩固和完善分税制,逐步取消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认真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范围。加强增值税、消费税的征管,改进出口退税制度,打击偷税骗税行为。继续清理和逐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减免税政策。认真执行个人所得税法,尽快建立个人收入应税申报制度,重点抓好对高收入者的征收。

计划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计划管理职能,改进计划编制方法,加强经济信息和经济监测预报工作,搞好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综合协调。投资体制改革,要明确国家投资和融资的范围,实行投资主体法人责任制,对立项、筹资、建设和生产经营、还本付息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逐步建立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抓住重点,以求有所突破,同时要兼顾其他方面的改革,以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今年要继续推进以转变职能为关键的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各级地方政府机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94年{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94年

1月11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1月24日-29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1月28日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

2月1日 我国引进外国资金、先进设备和技术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月25日-3月1日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28日,江泽民在会上讲话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说到底是要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这个道理要反复讲,警钟长鸣,务必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

2月28日-3月3日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在会上宣布: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力争到本世纪末最后的七年内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八千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4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3月8日-19日 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修正后的章程在有关段落和条款中补充了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内容,并把参政议政列入政协的主要职能。

3月10日-22日 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鹏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保持社会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3月23日 中共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当前需要着重抓好几项工作:一是保证粮、棉、油和“菜篮子”的生产和供应。二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及时处理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四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月25日 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提出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会议还讨论通过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4月12日,国务院发布《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

5月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党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

6月8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要点提出,本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快财税、金融、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初步确立新型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构架。围绕这两个重点,配套推进价格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等其他方面的改革。

6月15日-21日 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就经济特区的发展问题指出,总结特区建设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与独创相统一,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坚定不移地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希望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6月16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7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

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7月12日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台湾当局公布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发表谈话指出,台湾当局的说明书表示坚持统一目标,“坚决主张„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与„一中一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说明书歪曲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明书鼓吹“两岸分裂分治”、“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两个国际法人”等谬论,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危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和平统一大业,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7月18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7月20日-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18字对联
下一篇:14字的对联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