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6-05-21
201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市长 杨 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全面开展。修订出台2014版负面清单,推进外商投资管理、境外投资管理和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新一轮31项对外开放措施,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实施“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一批监管新措施,启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推出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境外借款等金融创新举措,设立一批面向国际的要素市场,完
1 / 24
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建立六项基础性制度,加强开放环境下的专业监管,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实施自贸试验区条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实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融资租赁兼营商业保理、再制造产业发展等创新试点。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把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纳入试点范围。制定实施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配套政策,建成国资流动平台,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出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实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建成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创新外商投资审批方式,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实到181.7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45家,累计达到490家。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构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新机制,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亿美元。扎实推进对口支援,促进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
(二)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4.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以上。
2 / 24
“四个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出台促进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现代保险服务业、平台经济发展等一批政策措施,配合启动“沪港通”试点,支持“上海金”等创新产品推出,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等机构落户,扩大电子发票、商业保理、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试点范围,基本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并成功试展。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786万亿元,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提高到45.8%,商品销售总额达到7.4万亿元。
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推进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大数据等领域关键技术布局。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科技成果处臵权和收益权改革等一批改革举措。完成张江高新区第三轮扩区。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突破工商登记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制定实施信息消费、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邮轮旅游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运用建设用地减量化、差别电价等手段推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644项。推动南大、吴淞、桃浦等区域转型发展。
(三)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710元和211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0.3%。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启动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益面,完善低收入困难
3 / 24
家庭专项救助政策,提高养老金、城乡低保等待遇标准。建设服务供给、需求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支撑、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编制市区两级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启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新增公办养老床位5829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9.4万人。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3.9万套,基本建成11.3万套,进一步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条件,使政策衔接更趋合理。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3.9万平方米,启动13个城中村地块改造。
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持续推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需求导向、社会化供给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机制,推出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金融合作等政策,组建新文广集团。编制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启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实施高校学科发展规划,扩大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率先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启动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建成质子重离子医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面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市民体育大联赛参赛市民达到147.9万人次。实施体育赛事市场化、社会化办赛模式改革,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和第十五届市运会,上海体育健儿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妇女儿童、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多措并举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
城市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6号线全线贯通,13号线部分区段建成通车,运营线路总长达到548公里,东风西沙水源地、浦东国
4 / 24
际机场第四跑道等顺利竣工。加快黄浦江两岸等重点区域和郊区新城镇建设。推广建筑信息模型的工程运用。实施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城市日”活动。
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重点课题调研。狠抓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整改,“群租”、非法客运、违法建筑、无序设摊等顽症整治初见成效。 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重大火灾隐患、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强化人口服务管理,制定实施结构调整、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三方面配套政策。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对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健全分级分责化解社会矛盾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郊区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课题调研。建设美丽乡村,实施2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完成4万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100个村庄、800公里村内道路改造。加强农村综合帮扶,推动一批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造血”项目落地。全面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高压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沿线重点区域宅基地臵换。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加强。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推进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实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推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1675台,{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5 / 24
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市长杨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全面开展。修订出台2014版负面清单,推进外商投资管理、境外投资管理和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新一轮31项对外开放措施,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实施“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一批监管新措施,启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推出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境外借款等金融创新举措,设立一批面向国际的要素市场,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建立六项基础性制度,加强开放环境下的专业监管,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实施自贸试验区条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实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融资租赁兼营商业保理、再制造产业发展等创新试点。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把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纳入试点范围。制定实施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配套政策,建成国资流动平台,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出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实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建成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创新外商投资审批方式,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实到181.7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45家,累计达到490家。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加快发展。构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新机制,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亿美元。扎实推进对口支援,促进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
(二)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4.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以上。
“四个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出台促进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现代保险服务业、平台经济发展等一批政策措施,配合启动“沪港通”试点,支持“上海金”等创新产品推出,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等机构落户,扩大电子发票、商业保理、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试点范围,基本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并成功试展。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786万亿元,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提高到45.8%,商品销售总额达到7.4万亿元。
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推进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大数据等领域关键技术布局。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科技成果处臵权和收益权改革等一批改革举措。完成张江高新区第三轮扩区。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突破工商登记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制定实施信息消费、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邮轮旅游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运用建设用地减量化、差别电价等手段推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644项。推动南大、吴淞、桃浦等区域转型发展。
(三)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继续提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710元和211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0.3%。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启动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益面,完善低收入困难家庭专项救助政策,提高养
老金、城乡低保等待遇标准。建设服务供给、需求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支撑、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编制市区两级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启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新增公办养老床位5829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9.4万人。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3.9万套,基本建成11.3万套,进一步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条件,使政策衔接更趋合理。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3.9万平方米,启动13个城中村地块改造。
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持续推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需求导向、社会化供给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机制,推出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金融合作等政策,组建新文广集团。编制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启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实施高校学科发展规划,扩大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率先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启动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建成质子重离子医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面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市民体育大联赛参赛市民达到147.9万人次。实施体育赛事市场化、社会化办赛模式改革,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和第十五届市运会,上海体育健儿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妇女儿童、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多措并举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
城市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6号线全线贯通,13号线部分区段建成通车,运营线路总长达到548公里,东风西沙水源地、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等顺利竣工。加快黄浦江两岸等重点区域和郊区新城镇建设。推广建筑信息模型的工程运用。实施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城市日”活动。
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重点课题调研。狠抓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整改,“群租”、非法客运、违法建筑、无序设摊等顽症整治初见成效。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重大火灾隐患、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强化人口服务管理,制定实施结构调整、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三方面配套政策。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对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健全分级分责化解社会矛盾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郊区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课题调研。建设美丽乡村,实施2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完成4万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100个村庄、800公里村内道路改造。加强农村综合帮扶,推动一批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造血”项目落地。全面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高压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沿线重点区域宅基地臵换。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加强。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推进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实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推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1675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7.2万辆。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新建绿地1105公顷。
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全市各方面齐心协力、全力以赴,顺利完成亚信峰会服务保障任务,为峰会成功举办作出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新进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向深处着力,要素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配臵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动力不强、活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亟待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四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有不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方法路径不够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相对滞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不少瓶颈制约。基层治理亟待加强,街镇权责不匹配,执法体制机制不顺,服务管理力量不足。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失业青年、离土农民等群体的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等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城市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故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去年12月31日晚发生的外滩拥挤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事件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事件善后工作组,迅速开展应急处臵、善后和事件联合调查工作。第一时间紧急调配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尽一切力量抢救伤员,尽一切可能挽救生命;动员各方力量,尽心尽力开展善后处臵;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认真细致开展事件调查,形成了依法、客观、公正的调查报告;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了从严问责。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给遇难者和受伤人员家庭造成极大伤害,给全市工作造成严重损害,教训极其惨痛。对此,我们感到无比痛心、内疚和自责。痛定思痛,我们必须认真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主动查找思想认识和工作上的不足。这起事件暴露出城市安全工作存在重大疏漏、重大隐患,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大人流集聚等安全风险缺乏应有认知;安全工作管理松弛,安全责任没有有效落实,领导带班值班、信息报告等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对安全风险的预判预警、信息发布、预防准备严重缺失,应急处臵能力亟待提高。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我们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不足,敢于正视问题,一个一个从严从细梳理,一件一件坚决严肃整改,绝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和麻痹,绝不能有须臾的疏忽和懈怠,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履责,全力以赴维护广大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二、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上海经济仍处于创新转型关键期,基本面总体向好,但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持定力,全力抢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做好2015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届市委七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不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按照“六个着力”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坚决冲破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全面打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战,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积极变化。
(一)经济平稳增长中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坚持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改变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房地产业发展和投资拉动的依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以上,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来自第三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第二产业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消费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服务性消费增速加快,网络购物等新消费模式发展迅猛。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市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64.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万元和1.56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高于经济增幅。
(二)上海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功能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着力完善市场体系,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实现重大突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人民币对加元和澳元即期交易、铅期货等一批新的金融产品成功推出,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启动组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一批新型机构相继落户,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企业扩大到20家,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突破3000亿元,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420万亿元。航运运价指数交易正式推出,报检报关“一单两报”扩大试点,船舶保险业务总量约占全国的40%,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74万标准箱,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1%,上海空港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7456万人次、356万吨,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封关验收。商务部与上海“部市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国家会展项目落户虹桥商务区并开工建设,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式启动,一批品牌出口企业基地初步形成,全市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8%。商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3%。
(三)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快。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用更大力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结构优化。努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第三产业引领发展,支撑作用增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在本市部分现代服务业行业开展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落实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鼓励服务业外包与专业化,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中介与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8%。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机制,整合扩大“转方式、调结构”财政专项资金,组建并运作一批创业投资基金,在云计算、物联网、新型显示等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项目,新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点专项方案启动实施,大飞机研制、航空发动机、中船长兴二期工程、909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制造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基本完成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三年试点任务。启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一批试点政策,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全面展开。完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9%,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成套装备、汽车、船舶、生物医药等稳定增长,重化工业结构优化,一般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一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结构升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和布局调整加快,为城市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有序推进,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编制完成,一批央企总部落户园区,中国商飞总部、世博国际酒店群等项目启动建设。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项目全面推进,一批总部机构签约入驻。上海迪士尼项目顺利开工,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管理,实施产业调整项目751项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整项目88项,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建成投入运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把转型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物价持续较快上涨的压力,我们把稳定物价保证供应作为头等大事,建立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和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全力稳定主副食品价格特别是淡季蔬菜价格,从严控制政府调价项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比上年上涨5.2%,低于全国水平。郊区加强“菜园子”建设,将淡季期间绿叶菜种植面积占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从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实施绿叶菜淡季价格保险制度,有效保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中心城区加强“菜市场”建设和管理,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农商对接,推进社区周末平价菜场试点。发挥大市场、大流通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中的作用,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推进主副食品市外生产储备基地建设,抓好货源组织和市场价格监管,保障了主副食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正确把握发展与分配的关系,高度重视改善收入分配,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年初增加了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镇保、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养老金,增幅均超过10%,年中又发放了一次性补贴。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
的联动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2%和20%,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两次临时价格补贴。增加环卫、出租车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收入,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4.3%。注重质量,咬住目标,兑现承诺,千方百计推进“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700万平方米、26.7万套(间),供应1240万平方米、17.5万套(间)。进一步放宽廉租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准入标准。廉租住房新增受益家庭1.1万户,累计有8.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全面推开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工作,共计受理4.4万户居民家庭申请。首批市级统筹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启动供应。在浦东南汇新城开展限价商品房试点。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成全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将在企业工作的来沪从业人员、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新增养老床位5030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3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4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6.2万人。孤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着眼于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全面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3.8%。新增40所幼儿园,出台困难家庭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形成从学前到大学的帮困助学体系。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启动部市共建“985工程”三期和21所地方高校内涵建设项目,上海纽约大学开工建设。医改工作全面推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健康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社区基本药物平均零售价下降39%。推出优化医院就诊流程等9项便民惠民措施。开展了医疗联合体试点和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基本建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成效显著,一批精品佳作相继推出。成功举办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国有市属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16家区县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启动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世纪出版集团与文艺出版集团重组。文化广场、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投入使用,钱学森图书馆、巴金故居建成开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全面启动。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服务项目实现免费开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工建设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技术服务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市民体质指数蝉联全国首位。上海代表团在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包揽金牌、奖牌、总分三个第一。大幅提高了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标准。妇女儿童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兵役政策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稳步推进。
(五)城市管理和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转型过程既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过程,也是城市管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安全为先,我们狠抓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查隐患、找问题、提建议,制定颁布一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深入开展建筑市场集中整治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成立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初步建立部门之间无缝衔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完成世博城市管理临时性通告转化工作,成立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和交通协调保障联席会议,继续增加城市维护管理资金投入,加大非法客运整治力度,开通23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在1080个居民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
点。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全面推开,对247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进行了评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初步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平台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机制。初信初访办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核查终结制度建设取得成效,一批信访突出矛盾得到化解。平安建设实事项目有力推进,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良好。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280万户光纤到户建设改造,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增覆盖100万户。克服各种困难,市区携手,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等工程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12号线、13号线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崇启通道、军工路越江隧道、虹桥机场迎宾三路隧道、林海公路建成通车。黄浦江上游航道整治核心工程竣工。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经过多年筹划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投入运行,供水量占全市比重达到51%,实现了原水供应从以黄浦江上游为主向以长江为主的重大转变,供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更多市民喝到了更好质量的水。
(六)郊区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努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这个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大对郊区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建设重心和公共资源向郊区转移,郊区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奉贤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修编调整,深化完善松江、金山等新城规划,浦东南汇、嘉定、青浦等重点新城和新市镇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崇明生态岛建设加快推进,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开展一批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河道整治和郊区集约化供水等工程建设,完成118个村庄改造、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在郊区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5+3+1”郊区三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进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6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45家,粮食总产量达12.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大力促进非农就业,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3万个。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有序推进。
(七)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瓶颈,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用改革创新促发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实施国资创投机制、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融资等改革试点,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出台浦东新区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政策。全面实施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的财税体制,区县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黄浦、卢湾“撤二建一”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加快实施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上海汽车、上海建工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上海家化集团整体转让,国资行业布局不断优化,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34.7%。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安排落实财政专项资金,采取支持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和建立“投贷”、“投保”联动机制等措施,推进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完善人才直接落户政策,放宽人才居住证申办条件,建立特殊人才直接落户和申办人才居住证推荐评估机制,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出入境管理便利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产品质量水平继续提升,“平安市场”创建活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八)对内对外开放呈现新态势。我们坚持在扩大开放中促转变,抓住一切机遇,推动全方
位对内对外开放。加强服务,改善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上海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关区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18%。对外贸易结构更趋优化,进口增幅高于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吸引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到金额分别达到201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实到外资中服务业占比超过80%。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90家,累计达到927家。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试点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5亿美元,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以国际友城为重点,拓宽对外交往渠道,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明显增强。贯彻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沪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合作机制,产业园区共建、交通网络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心组织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工作,76个民生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强援滇、援青和支援三峡库区等对口支援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围绕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市、区两级网上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新增并联审批76项、告知承诺25项。着力将公开透明贯穿于政府运作全过程,全年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超过15万条,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决算中的教育等重点支出公开到“项”级,129家市级部门预算报市人大审议,公开了64家市级部门预算、61家市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和53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首次公开2010年度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公开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结果、19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以及相关专项资金和政府实事项目审计调查结果。开通“上海发布”政府微博。废止、失效、修改规范性文件近5000件。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政府履职更加合规高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考验,不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影响,紧紧咬住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心无旁骛,克难前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回首过去,我们深刻体会到,上海这座城市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始终是更美好城市的创建者和更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深知,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上海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多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我们的战略视野要进一步拓宽,改革的勇气和胆子还要更大一些,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本领还需增强。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平衡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需要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还需拓展,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还需提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建筑密度持续增强,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风险处于频发高发期,需要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切实消除
200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1月18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韩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上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4.5%。
——研发和环保投入继续增加。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和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2.29%和3.03%。
——促进就业实现预期目标。新增就业岗位预计6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为
4.5%,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预计比上年上涨2.2%。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0.2%,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为主线,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工作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和总体部署上来,结合上海实际,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制定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第三产业快速回升,增幅预计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
点。制定了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推进产业基地和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市工业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6.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达到28.2%,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认真贯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得到切实落实。积极应对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挑战,确保了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着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着眼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采取控制动拆迁总量、加快中低价商品房建设、限制期房转让等措施,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加强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集约利用相协调。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规划和土地管理,撤销整合了一批开发区,探索建立“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制定实施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注重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相配套,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物耗的企业和产品。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优化投资结构结合起来,保持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支持世博会项目、产业升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投资规模适度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积极配合国家金融调控和监管部门,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加强市场监管结合起来,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制定和落实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的政策措施,完善与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确保粮食供应,保持粮价稳定。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测。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加大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
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立足于完善科技创新环境,集中力量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发挥实效。启动了首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完善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部市合作”的科技攻关领域。制定并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了知识产权工作。以引进和培养紧缺人才为重点,努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快海外留学人才集聚。
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召开市教育工作会议为契机,深入调研,提出了上海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重点,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和举措。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改善郊区公办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郊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在抓紧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实施了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基本完成了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成功举办了国际艺术节、F1中国站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节庆和重大赛事。建成了一批科普馆、博物馆、社区文化设施和健身设施,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上海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大力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公共卫生中心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实验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投入,提高了人均预防保健经费,实行了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和外来人口儿童免费计划免疫。切实加强基层和郊区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了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试点,完成了40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采取严格措施有效防范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港区、东海大桥和临港新城建设完成了节点目标。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中环线、上海铁路南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复兴东路隧道建成通车。西气东输工程上海段和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相继建成。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不断推进,功能性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世博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式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完成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编制工作,确定了世博园区规划控制区域,加快了世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黄浦江两岸规划管理和土地控制,重点地区开发加快推进。
以城市规划管理、交通排堵保畅为重点,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认真落实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心城区积极推行“双增双减”,切实加强了对新建项目的规划管理。高度重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强了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流量控制和交通管理,加大了排堵保畅力度。深化市容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建成并启用市应急联动中心,城市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全力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建设了竹园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清洁能源替代和扬尘污染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和企业,吴淞、桃浦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关闭了一批禁养区内的畜禽牧场。进一步加快绿化建设,全市新建公共绿地约1240公顷。崇明东滩和浦东九段沙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进展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推动国资国企改革。顺利实施了电气、农工商、港务、上汽等国有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重组,完成轻工集团抓大放小,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制度规范,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初步建立了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框架。宝钢和上汽集团跻身全球500强企业行列。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有序启动财税体制改革,整合税收征管机构。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式施行《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信用服务行业加快发展。
继续支持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加快功能性项目和政策的实施,一批中外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向浦东集聚。充分发挥上海口岸优势,推进“区港联动”试点,加快电子通关步伐,口岸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口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2825.8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