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管理学  点击:   2016-02-29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篇一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买 衣 服

作者 三(1)李冰蕊

我的妈妈很会买衣服,我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买,爸爸、妈妈和我都穿得很得体。星期天妈妈又要给我买衣服,叫我陪她一块去。

到了商场,我看见一双漂亮的运动鞋,我好喜欢,就叫妈妈给我买。妈妈看了款式,问了价钱是45元,觉得比较合适掏钱给我买了。看见妈妈给而买了我喜欢的运动鞋,我十分高兴。

买了鞋后,我们又上了卖服装的三楼。呀服装真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我有点目不暇接了。妈妈问我喜欢什么样的衣服,我和妈妈边走边看,我看中一件白色连衣裙,试穿了一下,妈妈说有点小不合适我们继续挑选,最后我和妈妈都看中一款粉色的连衣裙,大小合适。标价88元,价格较高。但妈妈见我喜欢,就和营业员商量,最后花80元买下了。

我们又逛了一会,妈妈又花360元为爸爸买了一套漂亮的西服。我们就离开了商场。

今天,妈妈一共花了45+80+360=485元钱买衣服,可她没有为自己买一件,全为了我和爸爸。妈妈爱我和爸爸。我更爱我的妈妈。

指导老师 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剪 角

作者 三(1)陈珺依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桌子是正方形的,那一张桌子就有4个角。爸爸说:“我给你出一道问题,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去,那还有几个角呢?”我想剪去一个角,原本一个角变成了2个角,加上原有的3 个角,就有5个角了。爸爸又说:“还有别的剪法吗”这可难住我了,还有别的剪法?我仔细思考了好一会也没想出。爸爸见难住我了,就说拿张正方形的纸来,我们来剪去一个角看看。我拿来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剪刀,爸爸指导我剪了,由于

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种情况。

虽然是剪去一个角,不同的剪法,结果是不同的。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才行啊。

指导老师 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计 算 周 长

作者 三(2)段佳丽

不同的解题思路,将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习惯用一种方法,得到一个结果。在我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妈妈为了巩固和检测我学过的知识,特地出了一道有关的习题,题目是:“把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我拿出一张草稿纸,先画出了这样的图形(1):

(1)

(2)

计算到的周长是:4X8=32(厘米) 2X6=12(厘米) 32+12=44(厘米),我马上对妈妈说:“我算出来啦!等于44厘米”。可妈妈说:“还有别的办法吗?”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画了起来。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我又画出了图形(2):这样拼的话,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 4×6=24(厘米) 16+24=40(厘米).

妈妈对我说:“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全面啊!”是的,我一定要学会用多种

思路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指导老师 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找规律巧计算{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作者 三(2)班 闫闪闪

好多数学题是有规律的,只有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才好解决问题。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计算一道数学题. 题目是这样的:一条马路边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明从第一棵树跑到第200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

一开始我们好多人都认为是1000米,可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动手画一画.于是我拿出练习本,在纸上画了三棵树,发现三棵树之间有两个空距,四棵树之间有三个空距,依此推理,200棵树之间就有200-1=199空距,即有199个5米.那么要知道第一棵树到第200棵树之间一共有多少米?只要用199×5=995(米)就对了。

答案出来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看来解答问题要深入思考,找到了规律,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指导老师 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我 爱 数 学

作者 三(2)李子宁

新的学期已经过俩月了,在这学期了我们学习了好多的知识:有除法、乘法,观察物体、年月日、认识千米和吨、平移和旋转„„我最喜欢的是年月日这一单元。

在没学这一单元之前,我对年月日了解的很少,仅仅从大人的谈话里听到一点,如一年有12个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的天数不固定,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闰年是4年出现

一次,即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的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年有四个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当然还有别的知识。

短短的一个单元,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开阔了视野。使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也使我更爱数学这门功课了。

指导老师 周保天{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数学小论文

不 能 粗 心

作者 三(2) 李梦婷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东西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使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事情是这样的:

妈妈和我去商店买东西,买了这样几件东西:一箱优博奶粉200元,一箱八宝粥30元,一箱牛奶25元,一箱方便面30元。妈妈让我算算一共多少钱。我迅速口算起来:200+30+25+30=285(元),马上大声告诉妈妈一共285元。妈妈听后掏出300元钱递给售货员阿姨。同时问我该找回多少钱,我不假思索地说:“300-285=25(元)”!妈妈和售货员阿姨听了哈哈大笑。妈妈说:“找25元,你阿姨要吃亏的,再仔细算算。”我听了心想: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会算错吗?又仔细地算了一遍,300-285=15(元),果然错了。原来十位上向百位1作十,个位又向十位借去1,这时十位上剩9 ,9-8=1,结果应找回15元钱。我感到很难堪,脸上火辣辣的,都怪我平时太粗心了,以致这次出丑。

这次事件给我很大的感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细大意,只有认认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从此以后,我做作业不再粗心马虎了,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指导老师 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

象棋格中放米粒

作者 三(1) 孙 娇

一天晚上睡觉前,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国王,非常爱玩。

有一次下令在全国张贴招贤榜:如果谁能替国王找到奇妙的游戏,将给予重赏。

我等得不耐烦了,说:"赶紧出题吧!"爸爸说:"你先别急啊!进入正题啦!一个术士揭了招贤榜。他发明了一种棋,使国王玩得舍不得放手。国王高兴地问术士:"你想要些什么赏赐呢?"术士赶紧说:"大王,我只请您在那个棋盘的第1格放1粒米,在第2格放两粒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米,然后在后面的每1个格子放下比前1个格子多1倍的米,64格放满了,也就是我要求的奖励。"国王一口答应了。问题来了,国王能不能把这些米奖给术士呢?

这还不容易吗?我偷偷地拿来一台计算机,爸爸却说:"谅你用计算机也算不了。"这我可有点心慌了,因为我爸爸可不开玩笑。

让我们算一算,第1格里有1粒米,第2格有2粒,第3格有4粒……从第1格到第64格,2必须相乘64次,再减去1,经过我一个小时的计算,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

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这么惊人呢?原来是因为这个术士聪明地将2作为基本倍数,棋盘上的格数64作为这个倍数的被乘数,那么这个2就必须不断相乘64次,至于为什么要减去1,那是因为第一个格子只有1粒米。1粒米,2粒米的数量确实很少,可是,如果这个2,不断乘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目。缺乏数学知识的国王又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如果数学水平不高的人确实很容易吃亏。我要抓紧时间钻研一下奥数题才行。

指导老师 周保天

数学小论文{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运用假设法巧解题

作者 三(1) 闫 硕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假设法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可使解答更快更好。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这样一道思考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初看这题确实有点难,但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反复读了几遍题目,思路渐渐打开。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篇二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牛排中的“数学”

三(3)范宇 星期六,妈妈带我,弟弟还有奶奶一起到豪客来去吃牛排,我们很开心。进去后,看见有很多人,找了一个靠墙的位置坐了下来。很快妈妈就点好了菜,妈妈提议说“:大宝你算算看这些总共多少钱?”我说:“没问题”。拿过单子一看:两份凯撒大帝牛排62元,一份苹果木肋眼牛排58元,还点了一份有范儿甜品15元,地中海风情鳕鱼条17元。我拿起笔在菜单上写下了算式:62×2+58+15+17,然后在边上写上了竖式62×2=124,124+58=182,182+15=197,197+17=214元。我大声说:“是214元!”,妈妈满意的笑了,她说:“国庆节来吃的时候,拿到了一些优惠券,满一百抵用50元。”我想了一下:可以用两张优惠券,50×2=100元,高兴地对妈妈说:“可以优惠100元。”妈妈又问我:“那我等会付多少钱啊?”我回答:“简单!用减法就可以了,214-100=114元!”妈妈笑了笑说:“答对了!奖励你一下 ,点一个甜品吧。”我翻着菜单,突然发现一个很漂亮的旋转木马图片,有五种不同的甜品,就点了这个甜品。这时奶奶说:“那你算算现在总共多少啊?”我开心地说:“旋转木马26元,加上刚刚算出来的114元,26+114=140元。”

不一会服务员叔叔端着牛排上来了。掀开盖子的时候,牛排仿佛在‘哧哧哧’地唱着歌。哇!真是太诱人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刀叉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今天发现数学在生活很实用,接下来我一定会更认真的学习数学!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篇三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时间和距离的计算

河北省石家庄市国泰街小学三年级三1班

作者:贾泽放

指导老师:李文雪

周日,我和爸爸妈妈去封龙山旅游,去之前,我们先在电脑查询封龙山的位置和距离,封龙山在我们家的西南方向,大概25公里,我爸爸平均开车每小时50公里,25/50=0.5小时,0.5小时=30分钟,途中有9个红绿灯,大概要耽误10分钟,30+10=40分钟,也就是说我们大概40分钟就到达封龙山了。

把方位和时间弄清楚了,我们一家三口人早上8点整准时出发,顺着西二环一直往南走,大概走了7公里,向左拐,沿着石铜一直向西南方向行驶,又走了6公里,然后再向左拐,沿着封龙大道,一直往南走,大概走了12公里,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封龙山门口,7+6+12=25公里,正好是我们家到封龙山的距离,看了看时间,是8:45.这和计划时间相差5分钟,分析原因,是周日,来封龙山旅游的车辆比较多,我爸爸开车有点慢。

封龙山门票是大人30/人,儿童15/人。我们的门票应该是30*2+15=75元。我给了售票员100元,他应该找给我100-75=25元。拿上门票,我们高高兴兴地上山了。

封龙山海拔812千米,我们大概用了2个多小时,才到山顶,一个小时休息,回到家中,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

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要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我一定要把数学学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篇四

三数学小论文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方咀小学汪德生 今天,我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遇到一道难题:甲乙丙三个班一共有161人,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乙班有多少人?刚一看就傻眼了,题目中只告诉了我三个班的总人数和三个班人数的关系,用三个班的总人数除以三个班除不了,我越想越糊涂了,于是我只好向妈妈发出了求救信号:“妈妈快来,我遇到难题了。”妈妈听到了我的喊声,忙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走了过来。

妈妈将题目读了一遍想了会儿问我:“你能不能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画出线段图?”被妈妈这一问,我突然想起了之前老师教的:在题目所给的条件里,有关系就可以画线段图。这道题目的关系是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这句话中没变的是乙班,那先画乙班的线段图,再根据这句话画出甲班和丙班的线段图。如下:{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根据这个图我发现:假设甲班比乙班多的2人给丙班,这样甲班和乙班人数就同样多,此时丙班的人数就比乙班的少4人:6-2=4(人)。这时只要丙班再加4人,就和乙班的一样多,同时总人数也多了4人:161+4=165(人)。这样就可以平均分了:165÷3=55(人)。这时乙班的人数就算出来了,是55人。同时甲班和乙班的人数也就可以算出了:甲班:55+2=57(人) 丙班:55-6=49(人)。最后我又验算了一下,将三个班的人数加起来:57+55+49=161(人)正好是161人。

在妈妈的指引下,我终于用我所学的知识破解了这道难题。这件事让我明白: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千万不能慌张,一定要冷静地思考,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想一遍,再根据题意从中找出适合解题的方法,再多难的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篇五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1)

剪 角

有一天,上数学课时候,我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看看这张纸有几个角?同学们齐声回答说:“有4个角。”我说:“我给你出一道问题,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去,那还有几个角呢?”杜焰想了一想说:“剪去一个角,就变成了2个角,加上原有的3 个角,就有5个角了。我又问到:“还有别的剪法吗?”杜焰双手捧着小脑袋,认真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说:我还有两种剪法,我说:“那你能不能上黑板上来给同学们画一画,杜焰起来走向黑板,拿起粉笔认真地画起来,张正方形的纸来,由于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种情况。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虽然是剪去一个角,不同的剪法,结果是不同的。你看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才行啊。

1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篇六

三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最少买几瓶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星期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公园玩。不一会儿,我们就玩的满头大汗、口干舌燥。于是我们到小卖部去买饮料。

小卖部门口贴着一张告示: “‘迎元旦’优惠大酬宾活动: 饮料3元一瓶,喝完后回收空瓶,每三只空瓶可再换一瓶饮料。”

看了告示,爷爷笑着问我和妹妹:“如果我们每人喝一瓶,至少需要买几瓶?”

妹妹赶忙抢着说:“我们有6个人,至少需要买6瓶。”

爷爷高兴地说:“妹妹反应真快!姐姐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看着爷爷狡黠的眼神,我忽然想起了什么。

“不对,我们可能只需要买5瓶?因为喝了5瓶,就可以用其中的3个空瓶换1瓶给第六个人喝了。”

“真好!这样我们可以省下一瓶的钱呢。那这一瓶喝完我们就又有3个空瓶了,还可以再换1瓶,这样就可以喝到第7瓶了。„„好像多了,可不可以正好喝6瓶呢?”听了爷爷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既然到最后还多了1瓶,那我们可不可以只买4瓶呢?”„„ 后来,我和妹妹一起拿着钱先买了4瓶,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每人喝了一瓶,然后用其中的3个空瓶换了1瓶让妹妹喝了,接着我跟一个有空瓶的叔叔借了一个空瓶,用剩下的一共3个空瓶又换了1瓶给自己喝了。最后把剩下的空瓶还给了那位叔叔。

叔叔看着我用4瓶的钱喝了6瓶饮料,直说:“这个小姑娘真聪明!”

每天早上,我都和妈妈去河边跑步.河边种着一排柳树,我们约定从第1棵树跑到第60棵树就往回跑.一天回来后,妈妈说:“欣彤,我们天天跑步,你知道我们每天跑多少米吗?我告诉你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还不容易?一算不就知道了吗?”我爽快地回答道.我拿出纸和笔,三下五除二就算好了:

去时走:5×60=300(米),

来回走:300×2=600(米)

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孩子,你做题目速度很快,这是好的,但是,要正确地理解题意才对呀!”我疑惑了,难道理解得不对吗?我又仔细看了看题目,还是没明白自己错在哪儿.妈妈说:“来,我画图给你看.”于是妈妈耐心地边画图边讲给我听.如下:

棵数 相距

Y—Y 2棵树 1个5米

Y—Y—Y 3棵树 2个5米

Y—Y—Y—Y 4棵树 3个5米

Y—Y—Y—Y—Y 5棵树 4个5米

„„ „„ „„

Y—Y—Y—Y—Y „„ Y 60棵树 ( )个5米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树中间间隔的段数比树的棵树少1.60棵树中间相距不是60个5米,而是59个5米..于是,我把刚才的解法改为:

段数:60-1=59

去时走:5×59=295(米)

来回走:2×295=590(米) .

妈妈看了直点头,还夸我头脑灵活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解决有些问题不可以草率,应该先试着找一找规律再解答.{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人民币中的数学问题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今天,我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遇到一道难题:甲乙丙三个班一共有161

人,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乙班有多少人?刚一看就傻眼了,题目中只告诉了我三个班的总人数和三个班人数的关系,用三个班的总人数除以三个班除不了,我越想越糊涂了,于是我只好向妈妈发出了求救信号:“妈妈快来,我遇到难题了。”妈妈听到了我的喊声,忙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走了过来。

妈妈将题目读了一遍想了会儿问我:“你能不能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画出线段图?”被妈妈这一问,我突然想起了之前老师教的:在题目所给的条件里,有关系就可以画线段图。这道题目的关系是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这句话中没变的是乙班,那先画乙班的线段图,再根据这句话画出甲班和丙班的线段图。如下:

根据这个图我发现:假设甲班比乙班多的2人给丙班,这样甲班和乙班人数就同样多,此时丙班的人数就比乙班的少4人:6-2=4(人)。这时只要丙班再加4人,就和乙班的一样多,同时总人数也多了4人:161+4=165(人)。这样就可以平均分了:165÷3=55(人)。这时乙班的人数就算出来了,是55人。同时甲班和乙班的人数也就可以算出了:甲班:55+2=57(人) 丙班:55-6=49(人)。最后我又验算了一下,将三个班的人数加起来:57+55+49=161(人)正好是161人。

在妈妈的指引下,我终于用我所学的知识破解了这道难题。这件事让我明白: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千万不能慌张,一定要冷静地思考,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想一遍,再根据题意从中找出适合解题的方法,再多难的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以用我这学期才学的?百分数?来 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0.025*100=2.5

1/30*100≈0.033*100=3.3

3.3>2.5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与生活
下一篇:三年级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