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6-02-1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案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吴赵国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正确认读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学习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人们在那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个小村庄有关,请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二)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1、大家想看看这个小村庄是什么样子吗?那就要先过老师的词语关,你们有信心吗?(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这个小村庄美吗?板书:(美丽)
3、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一自然段。谁能说说课文里的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词语的图片)
4、多美的景色呀,你们喜欢这美丽的小村庄吗?你能将喜爱之情读出来
吗?赶快自己读一读。指名学生展示,老师评价。
5、你们想知道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怎么样了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被洪水冲走村庄的图片)小村庄还在吗?(板书:消失)
6、看到这里,你最想问什么?(学生回答)看来大家都想弄清楚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答案就在书中,大家赶快找找吧。请大家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表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句子。
(三)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A学习第2——4自然段
句子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什么是裸露的土地?你能给裸露换个词吗?(光秃秃的)你能试着读读这句吗?还有谁能读读?
2、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裸露的土地?(学生回答)
句子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你发现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了吗?(学生回答)是什么在不断减少,又是什么在不断扩大呢?(出示图片)多么可惜呀!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我们再来男女生比赛读读,看看谁厉害。(男女生分别读课文,老师评价)
句子3)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砍下了这么多的树,到哪去了呢?他们都变成了什么?(学生交流)
2、语言运用:如果你是那一棵棵被砍下来的树,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句子4)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课文里的话说说什么叫“没喘气儿”吗 ?
2、刚才大家读课文都读的很精彩,老师也来读读,请大家听完后给老师也评评,看老师读的怎么样?(师读,学生点评)
B这场无情的大雨将小村庄卷走了,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有了是什么意思?这“一切” 又是指什么?
(房子、家具、工具、森林、小河、蓝天、生命„„)学生小结
(四)点明主题
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这篇课文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合作学习
1、现实生活中,小村庄的故事还在上演(出示污染环境图片)看了这些画面,你肯定有很多话要说,现在请大家分组完成以下两个练习(任选一项):
(1) 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 设计一则广告语,提醒人们保护环境。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2、学生汇报、展示,老师评价。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项)
1、给你身边人讲一讲小村庄的故事。
2、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
美丽 消失
砍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自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自评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我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
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