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大全 点击: 2016-01-05
说说拟对下联
廖述安
今年(2004年)的高考、中考、会考都考了对对联,有的指明是对春联,有的只是仿上联对下联。多是出上联,要求学生对下联。这种题是历年来仿写的革新发展,又是对祖国传统文化(对联)的继承弘扬。但是由于现在的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常常忽略对对联这门事,婚丧喜庆、逢年过节的对联,要么是请人代作,要么是从市上购买,学生亲自动手写的很少,今年的考试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的确是难倒了一批学生。好在今年对这道题的要求不是太严,否则,有不少人连一分都得不到。为了同学们在今后的练习中能做好这道题,在生活中临场即兴挥毫,成为一位作对联的写手,在此为大家说说对联的一些赏识。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对子是楹联的俗称。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平仄合律是基础,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工整是关键,对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由于古今读音的差异,平仄的要求已难达到,不会苛求,但是后面的两点是不可忽略。对仗工整,是指上下联中的词句的性质和结构要对应工整。如: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语绝妙,而且对仗工整,“天作棋盘”与“雷为战鼓”、“星作子”与“电为旗”、“日月争光”与“风云际合”相对,字字相对,词性相对,短语的结构也相对。作对联对仗不工,说明你不会作对联,对仗是作对联的基本,也是关键。文意要切题是目的,对什么,先得考虑对方出的是什么,要分析对方的目的、用意、场合等,然后根据这些来作对。比如,有这么一则趣谈,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出句说: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苏东坡出的是生活对,那么黄庭坚也得从日常生活方面来作对。对联从意义上说,有婚联、丧联、寿联、春联等,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来拟作对联。比如今年的高考提醒上联是春联,那么拟作的下联也必须符合作春联,语言之中要呈现春节喜庆吉祥的气氛。
对联
《对联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对联含义及特点,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
授课方法:互动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趣话对联,激发学习兴趣
1、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2、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5、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书生答道:“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三、对联的起源
第一,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第二,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
第三,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自明太祖朱元璋始。梁章钜在《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对联创作的高潮。虽然多数是“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作,由于 “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且大量制作,要求严格,因此必然有利于对联结构的规范化。这一点似乎尚未被人们重视。 有清一代是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对联”。我们认为,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
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成为一时风尚。以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等为形式的对联文化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流风之盛,不因辛亥革命而衰落。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题“孙行者”求对,周祖谟对以“胡适之”,至今传为美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对联报》,地方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四、对联知识
(一)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对联知识的理解,有关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能说多少说多少,一条也行,学生主动回答差不多了,再分发有关对联知识的材料。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上、下联分别叫“出句、对句”。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
(三)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概括地说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四)对联的种类
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1、工对(也称严式对)
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对“夜”对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
再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代·解缙)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 如厦门太平岩联:“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做主乐天成。”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槛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
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飞墓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①;
庙拓阳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②。
( ①关羽:壮缪候。②蕲王:南宋名将“韩世宗”的封号。)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4、单句对
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如:
1)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2)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
1)坚持实事求是态度; 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2)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3)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亦叫流水对、走马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日,黄河”,是两句并列写景,意思不是联贯的。“欲穷,更上”两句,意思联贯而下,好像不是对偶,实际上对得很工整,是流水对,是很好的对偶。因为对偶的好外是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但过于求均齐又怕呆板,又怕迁就对偶这种形式而损害内容,流水对即有均齐之美,又自然而不呆板,意思联贯而下并不损害内容,所以是很好的对偶。还有:
1)直登朱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2)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3)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4)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
上列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之妙。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串对,只要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即为佳联。
4、回文对
回环往复可读者也,顺读,倒读都成文,颇有意趣,如“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僧 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再如“清心也可以”,五个字置于茶壶之盖上一圈围之,从哪个字起头,都可成文,且文意新奇有致。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的花果山水帘洞中有一副回文联: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 福建厦门鼓浪屿腹浦的回文联是: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湛江德邻里的一副回文联是: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
相传北京天然居饭庄也有一副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5、借对
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例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里寻常是平常的意思,但是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谐音对,其实也就是借对中的借音对,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有人撰联曰:“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成仇,谐承畴,
中国好对联
谜语联
上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下联: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谜底:猜谜,上联:猜:下联:谜)
上联:口中含玉却如玉
下联:台下有心实无心
(字谜:上联谜底:国;下联谜底:怠)
上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下联: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谜底:热水瓶)
上联: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下联: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谜底:油灯 下联谜底:秤)
回文联(倒过来念也通)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贴翰林书
上联:客上天然居
下联一:人过大佛寺
下联二:僧游云隐寺
上联:处处红花红处处
下联:重重绿树绿重重
上联:雪映梅花梅映雪
下联:莺宜柳絮柳宜莺
上联:静泉山上山泉静
下联:清水塘里塘水清
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下联: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上联:风送花香红满地
下联:雨滋春树碧连天
谐音双关联
上联:莲子心中苦
下联: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下联: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四川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江围、旅步、槽巢”谐“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此外还有含有人名:关羽,张飞。)
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解缙、李调元互嘲。“锯、蹄”谐“句、题”。 )
上联: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下联: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诸葛亮字孔明;李太白字长庚。 )
上联:因荷而得藕?
下联:有杏不须梅!
(上联可谐音为“因何而得偶”;下联可谐音为“有幸不须媒”。 )
上联: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下联: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国人物“鲁肃、攀哙、狄青、萧何”。)
偏旁、拆字、组字联
上联: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下联: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上联:叠磊三块石
下联:劈出两重山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上联: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下联一: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恩
下联二:八目加贺,贺年贺节贺升平(繁体的“贺”)
下联三: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桂香(繁体的“赏”)
(把见过的都写上去了)
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战(繁体的“战”) 下联: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这算是上副对联的延伸了,看着有意思就顺手搬来了)
上联:冻冰洒窗,东两点,西两点
下联: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上联: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下联: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上联:二木成林,二火成炎,二土成圭,木生火,火生土,生生不息 下联:三金为鑫,三水为淼,三石成磊,金滴水,水滴石,滴滴归源
历史人物联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有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
(其实写诸葛亮的对联挺多的,但本人最喜欢的是这一副,因为这几乎可以将其一生都概况了)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羽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
(话说,这对可是高中时期的名联啊,记得其曾经一度成为包括我在内的众多高考生的座右铭呢)
上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下联: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岳飞
上联: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
下联: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
——庄子
上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不是对联}.
上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下联: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对联大全
上联:假名假姓假地址 下联:骗吃骗喝骗感情 横批:愿者上钩
上联: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 下联: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 横批:发错人了
上联:爱国爱家爱师妹 下联:防火防盗防师兄 横批:恋爱自由
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 下联:转过头吓退百万雄师
横批:我的妈呀!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上联:忆往昔,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小孩一帮 下联: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小孩一个,老婆一帮 横批:与时俱进
上联:为你痴为你累为你受尽所有罪 下联:为你死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 横批:为爱疯狂
上联:爱与被爱都艰难 下联:有情有缘要时间 横批:情义无价
上联:爱已停牌,情也斩仓,缘分滑到跌停板 下联:思正牛市,想无熊市,感情无法投长线 横批:赶紧补仓
上联: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下联: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 横批:生无可恋
上联:我爱的人名花有主 下联:爱我的人惨不忍睹 横批:命苦
上联: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分不在服务区 下联: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 横批:心若移动如何联通
●愿进来的朋友都误入金山 掉进钱海 踩着快乐 惹上幸福每天都笑口常开笑死活该 单身朋友情人节最好再撞上艳遇的快车!呵呵O(∩_∩)O~
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胡锦涛握住刘德华的手说:我认识你
刘:十分激动
胡:你是张学友
刘:热泪盈眶
胡:你的那首菊花台我很喜欢{不是对联}.
刘:谢谢毛主席 5 一农民赶牛车进城被警察拦下,理由是没有车牌。农民愤怒找来一木板写了一牌挂上,警察当场晕倒,只
见牌上写着:牛B—74110 农夫要杀公鸡却逮不着,于是抓起母鸡对公鸡说:再不下来让你当光棍儿! 公鸡:你他妈以为我傻呀,我下去她就成寡妇了。。。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 不要恶搞姐,姐让你吐血;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 不要小看弟,弟可是杀虫剂; 不要羡慕爸,爸只是神话; 不要忽略妈,妈当年一朵花! 石头记告诉我们,凡事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事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_<~ 树不要脸,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路见不平一生吼,吼完继续往前走! 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我左青龙,右 白 虎,肩膀纹个米老鼠!
虽然我长得不是很帅,但小时候也有人夸我左鼻孔长得很偶像派! 再牛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 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执子之手,拖去喂狗! 看了神雕侠侣,知道了年龄不是问题; 看了断背山,知道性别不是问题; 看了金刚,才发现物种也不是问题; 想起了人鬼情未了,才真正懂得…原来死活都不是问题!(^o^)
我、那么爱你, 你、爱理不理。 我、对你放电, 你、装没看见。 你、喝着红牛, 我、口水直流。 我、抽一根烟, 你、叫我靠边。 我、喝一口酒,
如何写作对联
对联写作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
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对联写作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20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写作。
一、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元日》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白毛>>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寿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
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
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 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叫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或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文学形式应用文。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它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例如: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三、对联的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对联的写作
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1、工对
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
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宫室(楼台门户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 衣饰(衣冠巾带等)
饮食(茶酒餐饭等) 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艺(诗词书画等) 草木(花草桃杏等)
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 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情才等) 人伦(父子兄弟等)
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请看下面歌诀: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 ,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鲙鱼,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例1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月"和"云"既是名词,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
例2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这两联均为漂亮的工对。
2、宽对
是针对工对而言的.。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 例1
山外斜阳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边书
山阳湖雪四个名词对下联的窗水枕书四个名词。
例2
闭门藏新月
开窗放野云
"闭""藏"两个动词对下联"开""放"两个动词。
3、借对
借对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义,一种是借音。
因为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作者在联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下联构成工对,这就是借义的借对。例如: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寻常"的甲义是平常,但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两寻为常,所以又以它的这个乙义,拿来对数目"几度",就非常工整。
除了借义,有时借它的读音来与下联相对。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日","明"对"暖","珠"对"玉"等,都是工对,既是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
4、流水对
流水对又称串联。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称流水对。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属偏正关系,内容串联,这就构成了串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一籽入地 //万粒归仓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以上三个例子,全都是由流水对组成的.
既然串对的两联不是并列关系,那上下两联是并列关系的对联,就属于正对和反对了。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用来表现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从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描绘一种景象。例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反对是用来表现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连的内容是相反的。例如
柳絮体媚无骨气
梅花形瘦有精神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六、对联的分类
1、 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高天冬去苏万物
大地春回放百花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2、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不是对联}.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3、 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欢度晚年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4、 挽联 :哀悼死者的对联。
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5、楹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