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兵的故事

励志故事  点击:   2015-12-20

丁晓兵的故事篇一

明荣辱 辨是非——丁晓兵与首都大学生对话实录

明荣辱 辨是非——丁晓兵与首都大学生对话实录

编者按:31一个英雄的名字——丁晓兵在神州大地传扬。他以左手敬礼的感人瞬间,他以残缺之躯铸就壮美人生的英雄故事,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引起强烈共鸣。“两会”前夕,丁晓兵应邀走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首都高等学府,与当代大学生共话人生,畅谈理想。时代英雄和莘莘学子迸发出心灵的共鸣,激荡起时代的回响。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对话实录,正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教材。今天,本报特向广大读者推荐。

人生篇: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不能忘却社会责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及自动化系2005级学员包伟英:您在20年前成为战斗英雄后,不断实现着人生的自我超越,以残缺之躯铸就壮美人生。您的人生追求带给人们诸多思考和启示。在人们强调实现自我价值、有些人社会责任感淡漠的今天,我们的大学生怎样才能走好人生之路,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丁晓兵:我觉得,关键问题是对生命的认识。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对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把握,一个偶然事件生命就可能终止。但有一条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通过自身努力,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去拓展我们生命的厚度和宽度。我负伤后从病床上醒来的第一感觉,就是我活过来了,感到活着真好。但是活着真好不是活着就好,人活着还有一个生命质量的问题。

衡量生命是否有意义,有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那就是社会和人民大众。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不愿为社会作奉献的人,是谈不上有多少生命价值的。在前线,我的很多战友之所以能够舍生忘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献出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承载着中国军人的责任!前几天,一个老党员和我谈起社会责任问题。他说,你看我在为社会作一点奉献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作奉献。我身上穿的衣服,家里的电器„„实际上有无数劳动者在为我作贡献。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理想篇:人的追求不能局限于物质,更要坚守精神高地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学生马冬冬:毛泽东同志说过,有一些同志可以经受枪林弹雨,但是却经受不了糖衣炮弹的打击。您从一名战场英雄成为如今的时代先锋,在这方面能给我们大学生提一些建议吗?

丁晓兵:有句话说得好,你不能把金钱带进棺材,但金钱能把你带进棺材。我也和大家一样,面临着这种诱惑和考验。如果说战场上的生死考验残酷的话,那么走下阵地,面对的诱惑更加复杂、严峻和现实。每当我感到困惑时,时常到烈士陵园走一走,在那里,我会想起牺牲的战友。在一次战斗中,我的副班长肚子被弹片划开,他把流出来的肠子塞进肚子坚持战斗,直至牺牲„„他才是真正的英雄!我能够活下来,已是一种幸运,还有什么不能牺牲呢?

总结自己20年来的体会,那就是面对诱惑和干扰,坚守住一个军人和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坚守住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我觉得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无论社会怎么

多元,我们共产党人还是要讲为人民服务,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归根到底,就是在各种诱惑和干扰面前,自己心中始终要有一根“定海神针”。

奋斗篇:中国有个词叫“危机”,我的理解就是危险中存在机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2级学生金文丽:当年您从南京政治学院毕业时,主动放弃大城市和大机关,坚决要求到基层连队。现在国家和社会号召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您觉得大学生能在基层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丁晓兵:这是应届和在校大学生们都关心的问题。多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大学生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远的地方去,到不发达地区去奉献才智。这里首先有个就业的问题。人们都往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挤”,导致人才浪费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而艰苦地区人才缺乏,正是特别需要你们去施展才干的地方。当年我从南京政治学院毕业时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因为我参过战、立过功,我的家乡安徽省政府非常关心照顾我,有意安排我担任省残疾人基金会的副理事长,还有一些地方的朋友、一些机关也提出让我去工作,并答应在房子、车子等待遇上给予特殊关照。但我坚决要求到部队基层一线去带兵。对这样的选择,并非我一时冲动。如今20年过去了,证明这条路是走对了。如果没有基层那段时间的艰苦磨炼,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再有,人生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更踏实。当时自己毕竟只有19岁,如果真的当了那个理事长,很可能力不从心,担不起那份领导责任。中国有句古话叫“厚积薄发”。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积累和素质,而去谋求暂时的利益,从长远来看未必是一件好事。有时人生就是要经历必要的过程。人是有巨大潜能的,只有把自己放到一个近乎极致的艰难困苦环境中去磨砺、去激发,通过外界强力的环境刺激,才能唤醒或者是诱发自身的巨大潜能,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科学家讲,我们的大脑智能真正被利用和发挥出来的是很少的一部分。我负伤后也一度产生悲观情绪,少了一只手将来怎么办?有一段时间,我的老母亲愁得经常背着我掉泪,她甚至想,这个残废儿子能不能娶上媳妇?但是20年的奋斗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到连队后,在艰难的情况下我的潜能被激发出来,8个军事考核项目,我是7个优秀,1个良好。所以,我告诉同学们,不要怕基层苦。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危机”,我的理解就是危险中存在机遇,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抓住机遇。我的经历告诉我,很多人认为不可能,我自己也认为可能性不大的事,最后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战胜了困难,超越了自我。

成才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天天想着当将军的士兵也肯定不是好兵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宋东海: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携笔从戎,去年我们学院还有两名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您作为一位经过战火洗礼的军人,对这些有志于去军队摔打自己的学生有何建议?

丁晓兵:首先向这些同学表示欢迎和敬意。这些年来我们部队接收了一些地方大学生入伍。这些同学绝大多数在部队找到了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当然,地方大学生到部队后,也有个适应和不够适应的问题。有的人适应得快,有的人适应得慢一些。就此我提两点建议:首先必须确立铁一般的信念和人生追求。就是要奉献国家,奉献社会,奉献人民。没有这条打底,再高的才智也难以有效的发挥。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越是才智不同凡响的人,越是需要正确的人生理念和准则来引导。在一些地方,军地收入反差很大,如果你没有奉献精神,整天惦记着自己

那点待遇,也就很难在部队扎下根来。

再就是要甘于平凡。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天天想着当将军的士兵也肯定不是好兵。有一些大学生到部队后,总感到理想与现实落差大,指望到部队很快就能在某一方面崭露头角,有的甚至连基础的事还没做好,就想出人头地,不同凡响。争第一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英雄篇:有了把每一件平凡事做成精品的追求,人人都可能在平凡岗位上成为英雄。

丁晓兵的故事篇二

共产党员的“三怕”与“三不怕”

共产党员的“三怕”与“三不怕”

近日翻阅剪报资料,分别读到了两位名人的“三怕”、“三不怕”的故事,很受启发。一位是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的告诫:“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谨慎总是好一些。”另一位是“独臂英雄”丁晓兵“三不怕”的宣言:“不怕别人说无情,不怕别人说没用,不怕别人说没钱。”

邓小平的“三怕”与丁晓兵的“三不怕”虽然表述不一样,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是辩证统一的,因为他们的话里都体现了对权利的慎用。权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事业,造福一方,也可能害干部、损事业、毁家庭。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权力,而没有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权力;只有兢兢业业、做人民公仆的权力,而没有贪图安逸、当官做老爷的权力;只有为人民创造财富、管好家理好财的权力,而没有为个人和亲属聚敛钱财、沾光捞好处的权力。“三怕”与“三不怕”从不同侧面告诫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的宗旨,正确认识权力,谨慎使用权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做到不弄权、不揽权、不越权,一切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然而,个别领导干部却没有认识到“怕”与“不怕”的辩证法,该怕的时候不怕,不该怕的时候又怕得不行。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仗着手中的权力,胆子大得很,什么好处都敢捞,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朋友都敢交。心在贪时最蛮横,人在狂时最大胆。结果因为腐化堕

落、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而滑向犯罪的深渊。相反,他们对亲朋好友的错误言论和无理要求不敢反对制止,对百姓的呼声民意视若洪水猛兽,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原则立场,消磨了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最终成为守摊子、丢斗志、无所作为的“无能官”、“浑浑官”、“大贪官”。

当前,各级党组织正在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廉政建设和勤政建设相结合,把“怕”与“不怕”的辩证法运用好,既要一刻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设。既要时刻对权力心生敬畏,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为,做一个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法纪底线的人;又要一马当先,“敢”字当头,不怕闲言碎语,不怕困难挫折,勇于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工作的艰苦性扎实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不怕”精神和和顽强斗志,树立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的良好形象。

丁晓兵的故事篇三

教育故事:西瓜皮事件

2007年高考全国卷I《摔了一跤》满分作文

07高考全国卷I作文《摔了一跤》{丁晓兵的故事}.

全国卷I(陕西、河南等省)的作文题《摔了一跤》:阅读提供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孩子摔了一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说“出事了吧”。这幅图很容易让人写成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都有责任。但不能忽略的是,孩子是踩了块西瓜皮摔的跤,这时候各方说“出事了吧”,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要把材料的每一个细节都看到,下笔方向才把握得准确。

以下十篇河南考生满分作文来自油菜子博客:

河南考生:

多一些空间 少一点关注

梅花只有经历风雪的洗礼,才能傲立于枝头飘洒怡人清香。

珍珠只有经历海蚌的磨砺,才能造就盈泪宝珠,散发夺目光彩。

海燕只有经历暴风的沐浴,才能振翅于蓝天,释放生命的振奋。

大自然的万物尚且学会接受挑战,迎接挫折,让生命更显魅力,那么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又何尝不需要给年轻的一代更多的锻炼与自强的机会,让他们多一些自我空间,少一些外界关注和溺爱呢?

年轻的一代作为祖国的希望,的确需要受到恰当的关怀与爱护,但更重要的是多给他们一些成长空间,少一些过度的关注,让他们在关爱的呵护中和自强的历程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家长,必须有正确教育和关爱孩子的方法。既让孩子得到关爱,又不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立与自强品质。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曾在狱中生活几十年,在这期间他无法陪在女儿身边细心照顾她。但他坚持以书信的方式保持与女儿的交流,既温馨呵护女儿的成长,又不停教导女儿如何学会自立与自强,最终女儿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试想缺少对女儿的教育,或许会是另一种结果吧!许多事实无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只有适度的关爱和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相反,如果一味宠爱,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又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前不久曾沸扬于一时的“杨丽娟追星事件”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她的父亲对她百依百顺,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最后不惜自己的生命来完成女儿的追星的要求,这不也正反映了社会中存在对孩子溺爱与过度关注的现象吗?如果只一味溺爱孩子,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只能危害孩子的成长,使其无法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因此,必须多一些成长的空间,少一些关注。

作为社会和学校,也应该多留给孩子一些自我成长和自立自强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健康和完善的发展与成长。

是雄鹰,就应该搏击于长空,接受暴风雨的洗礼。

是蛟龙,就应该叱咤于深水,成就生命的灵性。

是猛虎,就应该腾跃于丛岭,展现生命的昂扬。

那么就请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少一些对他们过分的关注吧!

爱我,别把我搂得太紧

是泉眼对细流的低声细语,

是春风对禾苗的轻轻抚爱,

是河蚌对珍珠的细心呵护,

是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关爱,才让孩子成长。

那些明媚的笑容背后是家长的苦心经营,那些矫健的身子背后是学校特殊的关爱。但他们毕竟是社会成员,从不知风雨是何滋味的他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青年需要挫折,更需要挫折教育!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历练!这是所有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杨澜说过:“你可以不成才,但你不可以不成长!”而苦难、挫折恰是你成长的基石。苦难是搬来的一块砖,虽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明天的一段高度,苦难是一块磨刀石,虽曾深深地刺痛你,但却将你铸成一柄利剑„„所以那些爱我们的人,请别代我们扫除前路上的障碍,有些路我们必须亲自经历,才能有所体味。 真正的爱,是当我们经历苦难、挫折时给以安慰、引导。

当央视组织大型节目《重走长征路》时,主持人崔永元的话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他说:现在,我们民族不缺乏小白脸,却缺乏真正的男子汉,我建议将重走长征路作为青少年的成人礼!是啊,今天的我们不再见证炮火硝烟,可以和平、宁静地读书,可为何如此脆弱呢?我们可以用先烈忍饥挨饿、爬雪山、过草地的时间快乐的成长,虽然不能亲身体会,但也不能忘记,那枚红色的烙印,以及那曾经的艰辛、痛苦。

苦难中孕育生机,苦难中孕育希望,我们需要苦难!

当雏鹰刚刚睁开睡眼,便会被老鹰赶出去,被迫承受风雨,但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蓝天中矫健的身姿。

当蝌蚪刚刚苏醒,便要四处寻找母亲,被迫面临敌人的威胁,忍受举目无亲的孤独,但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绿水中农人可爱的朋友。

雄鹰难道不爱雏鹰?

青蛙难道不疼蝌蚪?

只是他们懂得,爱孩子就是放手让他们经历挫折,让他们成长!

放开手 勇敢飞

中国有句话:“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诚然,每一位成功的人士背后,总有一段坚强自立、艰苦奋斗的过程。当今的青年,亦应该如此,所以我们呼吁,放开你们温暖的大手,让我们自己勇敢地飞。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那一步离开父母、老师、社会的帮助与扶持。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见证了他们的扶持的过程。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环境让我们学习,助我们成长。可是,亲爱的人啊,我们是鸟儿,终有一天要飞出巢儿,要拥抱蓝天,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接受磨难,为我们飞向蓝天做好准备。

当我们摔跤的时候,亲爱的人啊,别紧张,别担心,不摔跤,是学不会走路的,让我们自己爬起来,摔的跟斗越多,就积累了我们将来走路的经验,为学会走路做好基础,当我们真正学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频频出错,因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走的多了,就有了技巧。路,是自己的,别人谁也代替不了,所以你们要放开手,别担心,让我们自己去飞,去勇敢地飞。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亲爱的人,别紧张,别担心。人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这样吗?人生路上,难免出现挫折、失败,正是这些失败、挫折的垫脚石,才筑成明日的辉煌。我们是你们的小孩、学生、一份子,我们的喜怒哀乐牵着你们,可是,亲爱的人,不要把我们的事看作是多大的事,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别担心,要放开手,要让我们自己去飞,去勇敢地飞。要让我们自己去解决,因为将来的路,我们自己必须走,你们不能永远陪我们。

我们这些作孩子的也要明白,让父母放手,让老师放手,让自己勇敢去飞。家长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我们身上,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们希望是他们,由他们来承担痛苦。我们要明白他们的心,那颗爱子之心,所以,自己解决好自己的事,别让家长、老师担心,让他们明白,放手,是让爱飞翔,传递爱的另一种形式,我们自己也要敢于挑战,敢于应战,让自己的梦想放飞于青天白云之间。

亲爱的人,放开你们充满爱意的双手,让我们勇敢地飞。

放开手,勇敢飞!

困难非吾畏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我没有叱咤风云的雄伟气魄,没有武帝扬鞭东指的九死不悔,更没有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宏功伟业,但我渴望陶渊明的怡然自得,渴望能有自己的一片天。

或许,我就像那个摔了跤的小孩,此时正经历炉火的冶炼,家庭,学校,社会的期盼,让我手足失措。虽然摔了一跤,然而我能够再重新爬起,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这种能力。

困难非吾畏。我愿自己走下去,摔到了又怎样,失败了又何妨。我只想有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请让我自己爬起。因为我坚信,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整个宇宙,一次失败,影响不了我对明天的渴望。

困难非吾畏。站在历史的门槛上,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挫折,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本为夏阳子,少小越龙门,文采灿华星,铁笔铸英魂。腐刑焉能动,浩志岂自沦,不负男儿志,千秋太史君。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他在监狱里过着非人的生活,遭受了人甚耻之的宫刑,然而挫折压不倒他,他不是从挫折中爬起来了吗?

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些伟人达士都是在历经磨难之后才获得成功的,在挫折之后,帝王将相能成盖世伟业;在困难之后,我要擎起明日之朝阳,以经为径,以陌为纬,寻找我向往的桃花源。 我并不畏惧困难,但我极易迷失方向。太多的关心,让我寝食难安,生怕再次走错的路,太多的爱也会使我娇生惯养。我不惧怕困难,我渴望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这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没有自己爬起的能力就无法长久立足。我热切的希望获得这种能力。

不要用言语打击我的自信,我用激扬的热血再获重生,也不要用手助我一臂之力,我会勇敢的自己站起。不是所有的压力都会有好的收获,必要时,请给我自由的空间。我要感谢所有的关心和爱,但我更加地呼唤属于我的空间。给我自己爬起的机会吧!不是所有的完美都成就人,也并非所有的遗憾都一事无存。困难我不怕,请让我自己站起。

让我们自己爬起来

丁晓兵的故事篇四

世上只有三道高考作文题

世上只有三道高考作文题:升级版

本书成功破解2010年16道高考作文题

出版社第一次推出本书的时间是2010年4月底,一个多月后就是2010年的高考。我发现,用本书方法可以成功破解2010年18道高考作文题中的16道题。有的朋友可能不相信,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本书怎样破解这16道高考作文题。

我提出,高考作文题可以归纳为三道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发现自然、改造自然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与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我还大力向考生推荐用洪战辉、丁晓兵、王顺友这类“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做素材(这些人的具体故事在上篇第三章)来写前两道题。下面我就用这些题目和素材来破解2010年的高考作文。

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

根据漫画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漫画里一群猫在吃鱼,一只猫在捉老鼠,一只吃鱼的猫嘲

笑道:“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思路一:没有人劳动的话那些猫就不会有鱼吃,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享受建立在他人的付出之上。可以写“厚德载物”,用邮递员王顺友那样的故事做素材,中心思想是不要好逸恶劳,要有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思路二:现在有鱼吃不代表今后也有,要有忧患意识。可以归入“人与自然”这一题,写环保的必要。今天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生存,但不保护环境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将极其恶劣,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

北京高考作文题: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思路一:人要有远大目标(仰望星空),然后脚踏实地去实现它。可以写“自强不息”,洪战辉的目标是重建幸福美满的家庭,丁晓兵的目标是做最优秀的军人,这类故事做素材都很合适。

思路二:写“厚德载物”,王顺友数十年如一日走山路递邮件,服务了社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素材很有说服力。

思路三:写“人与自然”,中国改善生态环境的大目标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过“低碳生活”)。 上海高考作文题:

写作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思路一:写“人与自然”,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要有个限度,我们每个人都该树立环保意识。

思路二:写“厚德载物”,人不能什么便宜都占(就像不能什么鱼都捞),处处耍小聪明,大家都不是傻子,受骗上当后终究会反应过来,以后就不会再搭理这样的人。可以以王顺友到处受到欢迎的例子说明“诚信、善良的人生更美好”。

天津高考作文题:

材料: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像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一:写“厚德载物”,材料中“世界缘和谐而温馨”这句话可以作为中心思想。

思路二:写“人与自然”,我们都生活在自然界,写享受自然肯定符合题意,可以看看本书下篇第三章的范文。 重庆高考作文题:

难题。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丁晓兵的故事}.

{丁晓兵的故事}.

思路一:写“自强不息”,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难题”(苦难挫折),一定要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用丁晓兵和洪战辉这类型的素材。

思路二:写“人与自然”这个话题中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素材用科学家不屈不挠破解难题的故事。 广东高考作文题: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思路一:写“自强不息”,选择与洪战辉、丁晓兵这样坚强的人为邻,我们能够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

思路二:写“厚德载物”,我愿选择与王顺友这样善良的人为邻,净化自己的心灵。

江苏高考作文题: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

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写“人与自然”,写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可以看看本书下篇第三章的范文

山东高考作文题:{丁晓兵的故事}.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文章。

思路一:写“自强不息”,生活中难免有阴影(苦难挫折),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困难迎来光明,迎来幸福,这是生命的真谛。洪战辉这种类型的故事很适合做素材。

{丁晓兵的故事}.

思路二:写“厚德载物”,当今的社会有很多丑恶现象(阴影),也有王顺友这样的感人故事(光明),我们需要多用王顺友这样的故事来净化心灵。

湖南高考作文题:{丁晓兵的故事}.

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思路一:写“自强不息”,洪战辉、丁晓兵年纪轻轻(很早)就经历了生活的巨大考验,他们也通过了这些考验,那么那些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迎接困难准备的人可以放下这种心态了,我们要树立自己随时能应对生活考验的信心。

丁晓兵的故事篇五

人物通讯的开头写法例析

人物通讯的开头写法例析

人物通讯的开头写法例析:

1、映衬烘托 映衬烘托是文学作品写作中的常用之法,也是人物通讯开篇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红花还要绿叶衬”,指的就是映衬和烘托。它可以是许多荣誉的罗列、各种数字的对比,也可以是特定环境中的映衬或是正反两方面情况的比照,但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如: 当兵19年,从一个没有出过远门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出访过8个国家的驱逐舰舰员;从一个连26个英文字母也认不全的初中生,成长为能与外国军官进行技术交流的中国军人;从一个差点儿成为泥瓦匠的农村青年,成长为执掌我军最先进武器装备的高级士官…… 海军112舰轮机班班长、五级士官朱桂全以自己的从军之路,诠释着新时期中国士兵的风采。

“高中毕业,任长霞要报考警校。可她1.57米的个头,达不到警校女生1.60米的最低录取线。她穿上高跟鞋,再穿上能盖上鞋跟的长筒裤,昂首挺胸去体检,量身高时使劲往上拔着,恨不能把头发丝都乍起来……”

在这种极大反差的映衬下,无形中使人感受到警中花木兰的可敬、可爱。

2、平中求曲 把所报道人物中违反常情的现象或有矛盾的地方突出地摆在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看完全篇以寻求答案

新华社记者贾永采写的《华益慰,我们为你肃然起敬!》这样开头:

一个普通军医的人生故事在建军79周年之际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总书记。

一句话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一名普通军医何以感动总书记?心中的疑问自然会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中国青年》关于英雄丁晓兵的人物通讯《丁晓兵:独臂人生亦精彩》,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一开头这样写道:{丁晓兵的故事}.

“作为一名军人,他只能用左手在今年6月22日的武警部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向亲切接见他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礼。当胡锦涛总书记双手握住丁晓兵的左手,两人进行长达1分多钟的交谈时,掌声雷动的人民大会堂„沸腾‟了……”

一上来闪现在读者眼前一个大写意镜头:丁晓兵究竟何许人也,他为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为什么用左手敬礼?总书记为什么这样关注他?一系列疑问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平铺直叙,像老奶奶讲年代久远的故事那样从头说到尾,这种写法,读来往往索然无味。但是,把精选的材料围绕事物内在的矛盾纵

横交织起来,通过描述矛盾或悬念开篇,则会使人感到跌宕起伏,有如船行三峡,柳暗花明。

3、比兴入题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在人物通讯开头引用诗歌、民谣或歌词,能营造气氛,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如人物通讯《情系国家安全:国防大学战略部副主任金一南》这样开头:

综合国力稳步上升的中国,正劈波斩浪,势不可当地驶向伟大复兴的彼岸。

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海中的航船,战略研究者,就是一个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瞭望者,戴月披星,栉风沐雨,不断提醒船上的人们防备冰山,绕开暗礁,避开风暴。

开头看似与主人公无关的闲笔,实际上已作为暗喻,预先为主人公金一南紧盯军队战略前沿、守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品格定下了基调。 再如《种瓜人的追求———记湖南省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陈为霖》这篇人物通讯,用了陶行知的《傻瓜》诗开头:

傻瓜种瓜,种出傻瓜。

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民间“考古”家李征康》开头以2000多年前就在楚国大地上广为传唱的屈原的歌谣入题: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这首楚民谣“孺子歌”的吟哦之声,在浩瀚的楚天之空,回荡了千百年。如今,拂去岁月的尘封丝罩,我们才发现,它的袅袅余音,在云雾飘渺的武当山下一个质朴的小山村里,依旧绵绵不绝。在这个几年前还与外界仅通一洞的山村伍家沟,居然还保留着活化石般的楚文化的积淀层。

两篇人物通讯分别从《傻瓜》诗和民谣自然引出种瓜人和从事民间文艺研究的主人公,开头精致而巧妙。比兴入题不仅新颖有力,而且可以显示作者广博的知识、深厚的积累。但运用时也要注意,起兴之物必须与“所咏之辞”有内在联系,不可随意拿来,否则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4人物通讯的开头运用“蒙太奇”手法,把几个不相干的背景组合在一起,同样能够创造新的含义。

如《南方周末》的人物通讯《“全世界都在看着他。”新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履新》这样开头:

12月8日,周生贤局长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一起视察佳木斯市松花江污染监测断面。

10多天来,56岁的周生贤穿梭在冰天雪地的松花江畔,这位环保总局局长履新后,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因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引起的水体污染。他的前任因此事引咎辞职。

周生贤此前担任国家林业局局长5年之久。12月2日,他接替比他大两个月的解振华,执掌国家环保总局。

作者把多重背景组合在一起,多角度地对同一事实进行观察、描述、认识和评判,对其进行完整地刻画,从而提升报道的力量。有了这些人物活动背景的铺垫,读者往下读到周生贤就任新职沉稳果敢、面对频发的环境事故处变不惊时,自然对这位临危受命的领导干部产生了信任与钦佩。

穆青的人物通讯有许多名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开头即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

一九六六年一月。寒风呼啸,中南海的湖面上披着冰甲。周恩来总理刚在全国第五次棉花生产会议上作完报告,又立即请几十位植棉劳模来国务院会议室座谈。

当头裹白毛巾,身穿黑棉袄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进门时,总理指指自己右侧的座位说:“老吴同志,坐这里来。”

作者把几个镜头有机组合在一起,勾画出农民吴吉昌活动的特定历史背景。镜头有远有近、动静结合,时间和空间的变幻也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情趣之美和阅读的愉悦感。“蒙太奇”式手法不是简单地罗列

丁晓兵的故事篇六

细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细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品读《解放军报》第一季度5篇人物通讯

邓佑标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就是精彩的源泉,就是深度的门槛,就是文章的魅力。人物通讯里总会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它往往是突显文章主题的亮点,或给人以警醒,或表现人物个性,将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一个典型画面绘声绘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故事就是一条路,作者就是领路的"导游",读者能走多远、能看到多少好风景、能领略到多少风景背后的"风景",就在于"导游"能否抓住精彩的细节了。

解放军报第一季刊登的比较成功的人物通讯共有五篇:《血性丁晓兵》(1月3日一版)、《目击吴孟超的第1861台手术》(1月12日一版)、《不息的钟声……》(1月16日一版)、《宗道辉:共和国新型士兵》(2月11日一版)、《屈晓勇在证明》(3月25日一版)。笔者觉得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对细节的描写传神--

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细节,塑造典型人物个性气质。

穆青说过,语言是文章的血肉,也是人物个性和精神充分流露的渠道。捕捉到了人物细节中最具代表和魅力的语言就能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迈出一大步。俗话说:语言是行动的迸发,也是思想的迸发。雷锋那句"我的名字叫解放军战士"相信我们印象很深,它既体现了雷锋为人民服务却不留名的崇高精神,也刻画了一个难以忘记的个性形象。这几篇通讯中也有不少此类亮点:

屈晓勇告诉记者:"我认为,端病号饭、替战士站岗、和战士一起玩,这些关爱战士的好传统决不能丢,但只有为战士长远考虑,着眼战士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才是对战士最深层的关爱、最根本的负责。"《屈晓勇在证明》(3月25日一版)

凭海临风看世界,金一南常说:"战略研究学者,思考问题必须未雨绸缪。我不相信未来一定是晴天。"《不息的钟声……》(1月16日一版)

吴孟超说:"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病人乃子女视于父母,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流金溢彩,名扬四方,而在于如何向病人奉献天使般的温暖。"《目击吴孟超的第1861台手术》(1月12日一版)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最能代表其个性和气质的个性化语言。如上面所列,简简单单一句话,屈晓勇的关爱战士及关心战士的成长,金一南教授的高瞻远瞩和忧患意识、吴孟超忠于使命、诚心奉献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质便跃然纸上。

捕捉动作细节,从外在形象突出人物内在品质。

就一篇人物通讯而言,精彩的镜头就是美丽的画面,画面背后的人物个性及时代精神能纠住读者的心,往往能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捕捉和描写传神也是这几篇人物通讯的亮点,它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冲击,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比如:

"丁晓兵也纹丝不动地坐在那儿,两道浓眉立了起来,两道目光如利刃般扎向对方。""为了不影响回撤行动。丁晓兵拔出匕首,一刀将连着皮的断臂割了下来,别在腰带上。他悄悄地找来镊子、棉球,自己咬牙把弹片从肉里拽出来。"《血性丁晓兵》(1月3日一版)

吴老穿手术服堪称一绝,他拎着手术服的领口一抖,再抛向空中,手术服下落时他两手顺势向前一伸,手术服就准确套到身上,动作之流畅好像舞蹈。《目击吴孟超的第1861台手术》(1月12日一版) 细节往往会使画面具有艺术性,也会突显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丁晓兵的利刃般的目光透着视人民生命财产重于生命的品质,"拔"、"割 "、"别"三个动作细节的捕捉则更把他军人的血性展示出来了:吴老穿手术服的细节体现了吴老做学问做人的睿智。

对氛围进行精心描写,触动读者感情。

俗话说:氛围连着感情,而最能触动读者感情的就是捕捉细节的亲历见闻式的氛围。对于人物通讯而言 ,聚焦氛围细节不仅能突出文章主题、表现作者感情,同时也能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触动读者感情。这几篇人物通讯的一大特色就是带着感情用"细描"的方法来描述现场氛围。例如:

一声令下,他驾驭某新型飞行器顶风逆雨,直冲海天。50米、30米、10米……宗道辉不断降低高度。这时,耳机中传来指挥员急促的提醒:危险,注意高度!此刻,他清楚地知道,高度每降低一米,危险就增加一分。但他更清楚,高度每降低一米,就能在未来战场上更有效地隐蔽自己消灭敌人。《宗道辉:共和国的新型士兵》(2月21日一版)

抓住心理活动细节,架设与读者相通的心灵桥梁。

这几篇人物通讯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节,并通过这一细节展示主题人物的内心世界,提出令人深省的思想,从而深刻地反映其精神品质,也深深地攫住了读者的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

永定河畔,站在"卢沟晓月"的碑亭前,金一南沉思:如果一个孩子突然向大人发问:"抗日战争怎么会在这里爆发?这儿是中国和日本的分界线吗?"今天的人们该如何回答?《不息的钟声……》(1月16日一版)

这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深思。作者巧用主人公的内心细节带动了读者的内心活动并给人警醒,架设了与读者相通的心灵桥梁。

由此看来,作者对诸多细节的捕捉和传神描写,造就了这几篇人物通讯的优秀和深刻,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狼来了》的故事
下一篇:三国演义有关三的故事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