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点击: 2015-11-04
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1、资本的特点、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答: 1,资本的特点: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关系。
2,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准确地反映出资本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也被称之为剥削率。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mˊ=m/v。它还可表示为: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部门内部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或改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了生产率,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它是该企业资本所有者获得的超过一般剩余价值水平的余额。这是一种暂时现象。
2、资本循环的几个阶段,及资本循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1)资产循环的几个阶段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2)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①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全部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为相应的三个部分,使它们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上,各自执行其相应的职能。否则,就不能做到三种循环形式的相互交错和相互衔接,资本的循环运动就会发生停顿。
②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在时间上的相互继起。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循环中须各自相继地经历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为其他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并且各自的职能形式的转换过程能够前后衔接、相互更替,即不仅要求货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而且还要求三种职能形式的相互转换在时间上能够前后紧密地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不能及时转化为其他职能形式,就会造成循杯过程的中断。
产业资本的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的并存及其相互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并存是继起得以形成的前提,没有并存,就不可能有不同职能形式各自的循环,也就不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继起;继起是并存得以维持的保证,没有继起,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到了某一阶段就停滞下来,不同职能形式的并存就不会存在下去。
3、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以及社会总资产和社会总产品的概念?
答: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①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反映了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周转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所构成。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于生产领域中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劳动过程的正常中
断时间、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在这三部分时间中,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加快资本周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如减少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工时间。
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于流通领域中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改进运输工具。
②生产资本的构成
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不变时,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周转越快。这是因为,固定资本价值是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分批转移,并逐渐地分批加以回收;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相应地,两者的物质形态的更新方式也不同,固定资本在其跨越多个生产周期的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内可不必更新;流动资本则需在每一生产周期开始前都得到及时更新。所以,固定资本是预付量大,且分批转移,因而价值回收较为缓慢,周转期长: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因而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 社会总产品概念: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即社会的总商品资本。以及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那部分商业,如流通中所必要的商品分类、包装、保管、加工和运输等。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
社会总资产: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外,计算的范围和方法不同。社会总资产是包括物耗在内的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是新增加的价值。社会总资产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电大政治经济学1-4次网上作业
11年电大成考政治经济学
第1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单项选择题:
1、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B)
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2、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九牛二虎之力统一体。在这四个环节中(A)
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3、 商品是(C)。
A、为了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而生产的产品B、用来缴纳租税的劳动产品C、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D、不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4、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C)
A、都具有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D、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5、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C)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6、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政治经济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7、 如果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A)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B、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上升
B、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理增大
8、 通货膨胀是指(D)
A、商品价值增大引起的价格提高B、商品需求大于供给引起价格提高C、社会需求量增加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D、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9、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D)
A、商品的价格经常高于价值B、商品的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保持一致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 社会分工是指(B)
A、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B、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C、企业内部的分工D、企业内部不同工种之间的劳动分工,政治经济学形成性考核
册
判断正误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错误)
2、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都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错误)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它。(错误)
4、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正确)
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错误)、
6、商品的价格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正确)
7、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正确)
8、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错误)
9、生产社会化就是指生产的社会化。(错误)
10、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实现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来实现的。(正确)
多项选择题: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BE)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是(CD)
A、劳动力成为商品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C、社会分工D、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E、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 下列有关商品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E)
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形成的C、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商品的价值体现着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E、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4、 货币的职能有(ABCDE)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E、世界货币
5、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AC)
A、社会的需求结构B、社会的供给结构C、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D、社会的产业结构E、物质财富分配方式
名词解释: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问答题
2.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热心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①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
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就整个行业来说的。
③单个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
④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归根到底是为了能在竞争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论述题
1.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商品是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其表现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投资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企业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和改进管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带来两方面的结果:
一是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产品数量,创造较多的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物美。
川大《政治经济学》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4年05月24日 17点28分
说明: 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 )
( B )
A.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
D. 重商主义理论
2. 劳动资料是指( )
( A )
A.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B.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C. 劳动者用以维持生存的一切物品
D.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的、根本的方法是( )
( D )
A. 发展方法
B. 科学方法
C. 哲学方法
D. 唯物辩证法
4.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 B )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5.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 C )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6.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
( C )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7.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 C )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8.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 )
( D )
A. 商品的效用
B. 商品的供求
C. 商品的质量
D. 商品的价值
9.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 A )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0.货币的本质是( )
( C )
A. 比较稀少的金银
B. 一种神秘的物品{《政治经济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C.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11.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 )
( C )
A. 相应提高
B. 随之降低
C. 不变
D. 变化不大
12.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
( D )
A. 价格始终与价值相等实现的
B. 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 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13.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
( D )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14.资本总公式G-W-G′形式上的矛盾是( )
( D )
A. 生产与流通的矛盾
B. 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矛盾
C. 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 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1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
( B )
A. 能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 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 能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 能保存资本价值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 B )
A.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 勤俭节约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指( )
( C )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C.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 C )
A. 劳动的价值
B. 劳动的价格
C.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 劳动的报酬
1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 )
( D )
A. 预付可变资本的产物
B. 预付不变资本的产物
C. 固定资本的产物
D.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 )
( A )
A. 不变资本比重增加,可变资本比重减少
B. 可变资本比重增加,不变资本比重减少
C. 劳动对象增加,劳动资料减少
D. 劳动资料增加,劳动对象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是( )
( ABD )
A.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品种和数量
B. 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
C. 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交换、分配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消费
D.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强烈的反作用
E. 生产、分配、交换对消费有强烈的反作用{《政治经济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2.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
( ABCE )
A.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
D.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E. 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3.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是( )
( BCDE )
A. 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
B.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C.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D. 社会平均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水平
E. 社会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
4. 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 A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储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5. 股票价格( )
( ABCE )
A. 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 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 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 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 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6.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
( ABE )
电大 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支出比率下降趋势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支出绝对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张,政府支出增长率也比较高,但政府支出在GDP中的比率却不断下降。
我国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对政府支出规模的影响。 从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支出结构
的变化中可以看出,20多年来我国政府支出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即是经济建设在政府支出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经济建设支出的迅速下降直接导致了整个政府支出规模增长速度的放
慢。
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支出比率下降趋势的原因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支出比率下降的外部原因是经济管理体制 的变化带来
的。
中国过去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初次分
配中个人所占比重小,很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甚至无偿配给。另一方面,国有企
业及折旧基金全部上缴,其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乃至更新改造资金都由国家拔付。政
府调动几乎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及再生产。这种统收统支体制下,政府支出比率必然高,{《政治经济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从很多竞争性领域退出,政府支出比率下降有一定合理
性。
(二)政府支出比率的下降持续到1996年。
此时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发展经济,要求支出
增加而不是减少。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一个因素已不具备多大的解释能力。
(三)根本原因:税收限制 税收是政府支出的基本来源,税收收入增长的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支出增长的空
间。政府支出比率下降的同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降低。而当1996年税收收入
的比重提高时,政府支出比率也上升。因此,增加税收收入是提高政府支出比率的根本途
径。
二、中国政府支出增长的潜在压力。
就目前看,中国政府支出比率仍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更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5%左右
的政府支出比率。尽管如此,并不表示中国没必要控制政府支出的增长。从以下因素分
析,中国政府支出增长的潜在压力之大。
(一)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政府
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同时,人均收入的提高,又要求增
加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的支出
(二)公债利息支付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尚未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政府支出中这类支出很少(仅有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用于对国企下岗工人的补贴)。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政府的沉重负担)。中国人口众多,又面临社会老龄化。可以预见,将来社会保障支出会对中国政府支出增长产生很大的压力
三、对政府支出增长的控制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力度, 促进农村相关消费的增长
(二)加大教育和健康服务等优效品的政府支付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创造能力并促进相关消费的增长
(三)加大社会保障和收入支持的政府支出力度,稳定居民支出预期
总之,政治支出可以弥补市场不足,政府可将手中的控制的财富资源投向市场与企业不愿进入的领域,提供市场与企业不愿提供的产品。政治支出就是在一个更高层面对社会资源做最优化的配置。所以控制好政治支出比率是我国重要任务。
政治经济学第二次课后作业
欢迎参加(第二次课后作业)课程作业!完成时间 0 小时 3 分 57 秒: 总测试题目量:(23),客观题共(23)题,主观题共(0)题 第 1 题[单选题] 一切经济问题,都是由( 的矛盾引起的。 一切经济问题,都是由( )的矛盾引起的。 A:私人占有与公共需要 B:生产力的发达与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永不满足 C:生产能力的绝对增长与人们消费相对落后 D:需要无限与资源有限 第 2 题[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第 3 题[单选题] 年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第一产业只有 个部门,第二产业有( )个部门 个部门。 按照 2003 年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只有 1 个部门,第二产业有( )个部门。 A:2 B:3 C:4 D:5 第 1 题[单选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附件: 附件:2009020104470636.txt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B: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国家宏观调控则主要是行政手段 )。 对社会
C: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说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 姓“资”姓“社”的问题 第 1 题[单选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附件: 附件:2009040312504046.doc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第 6 题[单选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C: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 D: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 7 题[单选题]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 A: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历史起点 C:市场经济决定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 8 题[单选题] 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 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计划经济 D:产品经济 第 9 题[单选题] 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 21 世纪的前 10 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 国经济体制必须解决好的历史课题是( 经济体制必须解决好的历史课题是(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 10 题[单选题] 在过去,企业遇到问题“不找市场找市长” 而现在是遇到问题“不找市长找市场” 这说明( )。 在过去,企业遇到问题“不找市场找市长”,而现在是遇到问题“不找市长找市场”, 这说明( )。 A: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 B: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C: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定发展到市场经济 第 1 题[单选题]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 )。 附件:2009020104470659.txt | 附件: A:价格机制 B:政府主导 C:企业参与 D:供给制
第 2 题[单选题] 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 附件: 附件:2009020104462784.doc | 2009020104462798.txt | A:加强宏观调控 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第 13 题[多选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 ? A: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B: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D: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E: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 14 题[多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 A:现代企业制度 B:市场体系 C:宏观调控体系 D:收入分配制度 E:社会保障制度 第 15 题[多选题]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有( )。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有( )。 A:运用经济政策 B:运用经济法规
C:进行计划指导 D:可以下达全社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 E:实行必要的行政管理 第 16 题[判断题] 资本主义国家与计划经济完全格格不入,资本主义社会在任何时候、 资本主义国家与计划经济完全格格不入,资本主义社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实行计划经济 济完全格格不入 ( )。 正确 错误 第 17 题[多选题] 市场主体是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作为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作为市场主体, 对商品 和劳务享有以下权利( 和劳务享有以下权利(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占有权 D:处置权 E:监督权 第 18 题[多选题]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依次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依次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 A: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演进 B:由基础产业占优势向高新技术产业占优势演进 C: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 D:由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 E: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演进
年春季政治经济学网上作业
年春季政治经济学网上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计划管理的方式以( )调控为主。
A、宏观
B、行政
C、 间接
D、 直接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政治经济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称为( )。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 市场机制
D、 供求机制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宏观经济监督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依据法规、法令、计划、政策和制度等,对宏观经济的( )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监督的一种重要管理形式。
A、可能性
B、合法性
C、整体性
D、可靠性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亚当·斯密极力推崇的“看不见的手”是指( )。
A、市场机制
B、 计划机制
C、国家干预
D、社会协调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公共物品是指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的,必须由( )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A、政府
B、社会团体
C、企业
D、 个人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在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 )的作用和职能上。
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中央企业
D、地方企业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运动的内容包括把( )引入政府管理,树立“顾客至上”的新理念。
A、企业家精神
B、政治权威
C、无政府主义思潮
D、经济利益关系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特征是,以微观经济活动为分析对象,使用边际概念,以( )为核心,以消费、生产、市场、分配为分析框架,强调对市场竞争的研究。
A、市场价格
B、计划价格
C、均衡价格
D、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