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 点击: 2015-08-01
万能谚语 ------ 英语作文画龙点睛之笔
万能谚语 ------ 英语作文画龙点睛之笔
1. Nothing is too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2. Sharpening your axe will not delay your job of cutting wood. 磨刀不误砍柴工。
3.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4.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5.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6.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杰克变大傻。(强调要劳逸结合)
7.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强调日积月累)
8. Constant water wears stone. 水滴石穿。
9. 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sudden glimpse of hope in the dark mist of
bewilderment,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10. 万事开头难
The first step is always difficult.
11. 万丈高楼平地起
High buildings rise from the ground.
12. 有利必有弊
Everything has its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13.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on`t lose a golden opportunity, it is never foud again. 14.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15. 人逢喜事精神爽
People are in high spirits when involved in happy events. 1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龙相关的英语谚语}.
A true man loves the mountains, a wise man loves the sea. 17.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All men but saints are apt to make mistakes.
18.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19. 一失足成千古恨
A single slip can cause a lasting sorrow.
20. 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You must be able to refrain yourself in some matter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thers.
21. 饮水不忘挖井人
Don`t forget the well - diggers when you drink from this well
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龙相关的英语谚语}.
Don`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n`t want others to do to you.
23. No pains, no gain. 不劳无获。
24.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25.Opportunity knocks but once.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6.A heav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 瑞雪兆丰年。
27.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良药苦口利于病。
28.Truth never grows old. 真理永不老。
29.To see is to believe. Or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30.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书山有路勤为径。
31.Tomorrow never comes.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32.Unity is strength. 团结就是力量。
33. 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34. Practice is perfect. 熟能生巧。
35. 人生如梦 Life is but like a passing dream.
学生们从这些谚语中可以学会勤奋刻苦、珍惜时间、团结等等。
英语中的动物习语
英语中的动物习语
英语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也是一个迷宫,它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了其奥妙所在。英语习语是英语这个庞大家族的一个分支,在这个分支里活跃着许多不可或缺的动物习语,它们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更让人头疼的是,英语学习者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们的确某种程度上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反映,不同的意象在各民族的语言中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意义,英语也不例外。习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是词的一种固定组合,像词一样是语言中现成的词汇材料,并被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重复使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习语,一种语言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它将会是枯燥而乏味的。语言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动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会大量反映在语言中,反映在习语这一语言材料的特殊形式中,给语言增添形象性和生动性。深入了解这方面的习语,不仅能提高我们对习语和语言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正确掌握习语的意义,并为习语的实际运用铺平道路。
由于英汉习语的来源不同,所以,一方面英汉民族在用相同的动物来打比方的时候,往往引发出不同的联想,从而赋予习语不同的喻义。另一方面,英汉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意味相同所指时,在他们内心世界里产生相似联想意义的
却是不同的动物。所有这些,实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反映。
(1)
、相同的动物喻体产生不同的喻义,承载不同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中,英汉民族用相同的动物设喻,引发出不同的联想,从而赋予习语
不同的喻义的例子很多。试看:
例1、cricket(蟋蟀)
英语中的“cricket”和汉语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但用来作比时,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在英语文化中,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蟋蟀大多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甚至幸福的感觉,它是个merry little cricket(愉快的小蛐蛐)。如莎士比亚的名剧《亨利四世》中就有“as merry as a cricket”(像蟋蟀一样快活)表达式,随后英国人就一直沿用。狄更斯在A Cricket on the Hearth(《炉台上的蟋蟀》)中塑造了一个小仙灵的蟋蟀形象,而且它似乎还对书中的女主人公“充满了希望和鼓励”。而在中国文化里,蟋蟀能激起一种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感觉。如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蛩”即蟋蟀)。杜牧的《寝夜》中的“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的诗句。诗人元好问在他的《诗论》中写到:“切切秋虫万古情。”汉诗中的这些表达,
证明了蟋蟀叫声所引发的忧伤的确是汉文化中世代流传下来的一致形象感。 例2、phoenix(凤凰)
英语中的phoenix和汉语中的凤凰是传说中的同一种动物。但它给予英汉民族的联想也是不一样的。在英语文化中,phoenix与复活、再生有关。根据希腊传说,凤能活许多年——有一种说法是500年。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凤筑一巢,唱支挽歌,拍着翅膀扇起火来,把巢烧掉,凤烧成灰烬,灰烬中又飞出一只新凤,由此得到再生。因此,英美人视之为从毁灭中再生、复活的象征,也就产生了习语“rise like a phoenix from its ashes”。而在汉语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奇动物,雄性称“凤”,雌性称”凰”,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它被汉民族视为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如古人认为,凤是时代呈祥,国家兴旺的吉兆。《淮
南子》曰:“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渗,草木不摇。”凤又被视为鸟中之王,因而有百鸟朝凤的说法,是高贵的象征。《史记》云:“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它“出于东方君子之国”,“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凤代表皇后,常与皇帝(龙)相配,于是就有“龙凤呈祥”之说,喻指幸福。此外,“凤”字还常用于中国女性名字之中,如“凤莲”、“金凤”。凤凰还喻指罕见之物,如“凤毛麟角”
。
除此之外,owl(猫头鹰)、bat(蝙蝠)、dragon(龙)、dog (狗)、peacock(孔雀)、petrel(海燕){与龙相关的英语谚语}.
等动物的喻义在英汉习语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相同的所指(或概念)
,承载不同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中,英汉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意味相同所指时,在他们内心里
产生类似联想意义的却是不同的动物。这种情况也不乏其例。如: 例3、Lion(狮)、tiger(虎)
由于生态环境和物产的影响,英汉民族往往用不同的参照物反映同一事物。这一观点反映到英汉习语中,就是英汉民族常常用不同的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所指。典型的例子是英语中的lion和汉语中的虎。 在英语文化中lion乃百兽之王(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享有很高声誉。如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Lion也可象征权力和勇猛,如“lion and unicorn”(捧持英国皇家像章的动物);“lion heart”(勇士);12世纪后期英王理查得一世因勇武大胆而被誉为“king Richard,the lion—hearted”(狮心理查得)。而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对狮子一般没有太多联想,狮子只不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野兽,不见得那么庄严雄伟,倒是老虎往往会引起类似的文化联想意义。在中国,人们都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常被描述成“壮哉于兔豪且雄,猛气不与凡兽同。吞牛伏豹爪牙利,空谷一啸来天风”的“虎大王”。在传说中,虎常与龙并用如龙行虎步(称帝王的仪态)。吟啸龙虎(喻吟啸之声嘹亮),虎踞龙蟠(喻地形险要),生龙活虎,龙争虎斗等。虎是威猛的化身。古时称勇士为“虎贲”,称勇将为“虎将”,称将军的营帐为“虎帐”,称兵符为“虎符”,“虎”还可引申为危险的地方,如把勇闯险境称为“虎口拔牙”,另亦有“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之说。
例4、horse(马)、牛
(cattle)
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语言,因此表达同一概念时不同民族所采取的方式与他们各自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马、牛”在英汉文化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早期的英国人用horse(马)来耕作,中国人却向来用牛耕田种地。因此形容力气大时,英语用as strong as a horse,汉语则是“力大如牛”。比喻奉献时,英语用work like a horse,汉语用“老黄牛”;形容说大话时,英语用“talk horse”,汉语则是“吹牛”;英语说“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
。汉语则是牛不喝水强按头。
马曾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体育活动都少不了它。因而英语中用“马”作比喻的用法相当多。如“to put cart before the horse”喻指本末倒置。“to flog a dead horse”喻指徒劳白费力气;“don’t ride the high horse”(莫骑高头大马)喻指不要趾高气扬;grey mare灰色的母马,比喻支配丈夫的妻子,反映出英语民族牝鸡司晨,妻子当家的文化色彩。跟汉族
的“妻为夫纲”文化截然不同。
然而,由于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汉语以牛比喻的词语很丰富,如牛刀小试、钻牛角尖,牛鬼蛇神,牛角挂书、汗牛充栋,牛头不对马嘴
等。此外,汉语中的牛还可借指人,如南宋名臣李刚在《病牛》中喻已为牛;鲁迅也曾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明代名臣蒋冕也曾作诗谢辞。“老牛用力已多年,劲破石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通过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英汉文化的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是由各自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统、民间传说、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素决定的。正是这两种民族文化的不同,制约着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不同。所以,只有深入了解英汉文化的不同特点,才能深刻地理解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
班级:2016届 A3 班
指导教师:
课题组长:
成员:
一 问题提出:动物谚语是一项我们英语学习中的一项极有意义的语言艺术。英语的世界好似一个迷宫,让人眼花缭乱,而有趣的动物习语就如似这个庞大家族的一个分支,习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知世界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现成的词汇材料,并被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重复使用。
二 研究内容、方法及过程:动物习语分类展示。Bird例: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一举两得。Cat例: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吉人天相。Fish例: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方法:1、成员分工以网络及图书馆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汇总,筛选加工,其结果讨论分析;
2、总结归纳;
3、专题训练
三 结果与结论:各组积极进行研究、学习、讨论、交流,能够认真研讨英语动物习语的组成结构及不同寓意,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英语中的动物习
四 研究体会与收获:我们学会了分工学习,成果共享,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共同帮助,共同进步。
指导教师评语: 通过同学们的分工和合作,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调查方法科学合理,记录简洁,明了清晰。通过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合作团队精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跨文化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习语翻译中的
文化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有非常丰富的习语, 它们或含蓄、幽默、严肃、典雅, 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 化信息, 在表达语言的文化内涵方面更具典型性, 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习语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成语、典故、谚语、格言、俗语、俚语和歇后语, 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
由于习语的文化内涵是由不同民族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所决定的, 因此,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成为翻译的难点。著名学者王佐良曾说过: 翻译中最大的困难,
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事实上, 习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就 要求译者能培养跨文化意识, 准确地把握两种文化异同, 充分照应译文大众的文化心理, 使译文符合接受语 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0为基础, 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探索习语在跨文化背景下互动翻译的技巧。{与龙相关的英语谚语}.
一、习语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即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
受教育情况、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状况乃至爱好、交友条件、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不同的国家, 不 同的民族,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 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 而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又孕育了各自的语言并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特色。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 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 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正如美国人类学家鲍阿司指出, 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 由于这样, 它们才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地理环境、天文历法、文化心理和思维方 式。可见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是{与龙相关的英语谚语}.
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十分注意的。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 因此, 在对英汉习语进行翻译时, 一定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不同, 特别要注意某些习语, 尽管它们在字面上或比喻形象上有某些类同之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内涵, 其深层涵义即隐含意义却迥然不同。
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背景
一定的民族自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反映到习语上, 使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及鲜明的文化个性。中国文化拥有悠
久的历史, 有大量的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英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希腊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英语中有些习语 源于《荷马史诗》中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历史典故, 必然会渗透在各自的语言中。翻译时, 我们不仅要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 而且必须考虑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 注意习语中的隐含意义。例如: 汉译英时, 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使原文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
三个臭皮匠, 抵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修鞋匠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 Liang, the
论中英文习语的差异
南昌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
论中英文习语的文化差异
课程名称:
趣味语言学
学生姓名:张鹏
学号:2013100761
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班
任课老师:侯艳霞
论中英文习语的文化差异
张鹏 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习语的翻译实质是文化翻译。因此,对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了解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尤为重要。本文从生存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讨论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常用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引言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它构成了该文化民族性格的基石。语言是文化及该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得以反映的镜子。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人,他们的语言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语言的特点,实际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的写照。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高度浓缩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从英汉习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汉两个民族观察事物、认识外部世界的不同视角,感受英汉民族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情感依附,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本文就英汉习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英汉习语学习和翻译提供一点借鉴。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会 造成翻译的困难。英语和汉语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as weak as water (弱不禁风)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drink like a fish (豪饮),all at sea(不知所措),to miss the boat (错失良机)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1.2 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在封建社会,龙代表帝王、
权威和高贵。因此,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却是一种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应该消灭。另外,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1.3 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英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它是一种以个人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英美文化又被称为“我文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里,权力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个体。而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 孝”,人际交往很注意自我与谈话对象的关系。中国文化又被称为“我们文化”、“集体主 义文化”。例如,中国人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仁义 值千金”、“大树底下好乘凉”等,这都说明中国人常把自己和所谓自家人视为一体并希望能够在自身以外找到安全之所。而英语谚语中却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self is our centre”(自我是我们的核心),“life is a battle”(生活就是战斗),这些英语谚语都在告诫人们:只有靠自己奋斗,才能 获得成功和安全感。
1.4宗教信仰的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语言表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佛教与道教。因此,汉语里有许多与佛教、道教有关的成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另外,中国人还敬奉天神,如“天经地义”“谢天谢地”“天无绝人之路”等。中国历代皇帝也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God具有无上的法力。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相关的成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诅咒一个人时人们常说God damn you,危险过后常说Thank God或God bless you。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一直被奉为西方文化的经典。英语中许多成语也正是出于此。如finger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 ,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s (真心行善,不求回报)。
二, 英汉习语互译的主要方法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因此,译者不能只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直译,还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精确传递原文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因此,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
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另一方面,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2.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它适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次数多, 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经广泛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的成语。如a gentlema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纸老虎(paper tiger);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直译的好处是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但是, 如果直译太多或直译不当, 则容易使读者感到滑稽可笑或莫名其妙,甚至引起误会或错误联想。如:不到黄河心不死(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猪八戒倒打一耙(To put blame on one's victim.)“黄河”和“猪八戒”等词汇都含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果直译,外国读者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以“功能对等”的方式翻译才能在东西方读者中引起与愿意相符的感受。
2.2 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 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 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如a Don Juan (唐璜,意为风流浪子) , to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 (运煤到纽卡索, 指多此一举, 纽卡索—— 英国一产煤中心) ,班门弄斧(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 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东施效颦(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estroy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
2.3意译法
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如将“hold a wolf by ears”译成“骑虎难下”;把“as thick as thieves”译成 “亲密无间”;“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译成“ 本末倒置”。反过来,把汉语的“糟糠之妻”译成“the wife who shared her husband's hardships”;“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译成“ each of us shows his true abilities”等等,都是采用的意译手法。和直译相比 ,意译更注重意义,忽略细节,要求译文自然流畅。
2.4 增译
还有一些习语,其中的形象直译后虽不会产生文化冲突,却会造成语用失误,译文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译文可直译其字面意义,再点出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体现出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如: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盲人瞎马——
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