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 点击: 2015-05-17
《礼记》名句选录
《礼记》名句选录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精辟名句,集录于此,与朋友们共赏。
二戴“世居魏郡斥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今成安县北乡义村人。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礼记》名言}.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礼记》名言}.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
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暴乱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暴乱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礼记名句
《礼记》《孟子》中常见名言名句
1、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3、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4、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5、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0、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11、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14、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15、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1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17、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1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礼记》名言}.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19、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2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2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2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孟子》名句精选精译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礼记》名句赏读
礼记名句赏读
(一)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狎:亲密的意思。憎:嫌恶的意思。
【译文】
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赏析】
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谓恶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别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让:谦让。怠:懈怠。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赏析】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仅要学问高深,而且要品德高尚,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在强调君子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修养的同时,我们不妨从反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缺乏学问道德修养的人,妄尊自大,没有礼貌,不懂礼仪,言行随心所欲,没有约束,他还能被社会接纳吗?不能,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所以君子只有博学识广,以礼制欲,循礼而行,才能称之为君子。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注释】选自《礼记·王制》。论之:考察他。
【译文】凡是选用人材,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胜任工作后才铨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
【赏析】论述选拔人才的方法。这种选用人材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聘用人才制度有相同点。聘用人才,首先要求德才兼备,经过多方面调查考核,确定德能的高下之后,才决定是否录用,再根据能力的大小,岗位的重要与否,最后给予相应的待遇。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注释】选自《礼记· 文王世子》。
【译文】能知道作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作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赏析】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变换着自己的位置,由最初的为人子到为人父,兼有双重身份。
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在督促自己为子女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培养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上的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所以说,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可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注释】选自《礼记·礼器》。
【译文】忠信是礼的精神基础,义理是制作形式的原则。
【赏析】论述忠信与礼,义理与礼的关系。忠信是礼的根本,义理是礼的形式,没有忠信,礼就无法存在。没有义理,礼就无法施行。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选自《礼记 ·学记》。俗:风俗。
【译文】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赏析】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能使人民提高学问道德修养,明白事理,尊守道德通过教育准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教育是强国之根本。从古到今,教育都是人通向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催化剂。
故学然后知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注释】选自《礼记·学记》。困:困惑。反:同“返”。
【译文】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刻。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刻,就能不断勉励自己。
【赏析】古人论述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勉励人们要博学,即对各类知识深入而广泛的理解和掌握。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不足更能促进人们对知识的迫切需求。通过教人之后知到自己知识的贫泛。会更加激发求知的兴趣,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充实自己,更会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上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注释】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赏析】说明善于感染和启发的作用。歌唱得好的人,不仅能使人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更重要地使人不由自主的合拍而歌;好的老师不只是给学生机械的灌输知识,而善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融汇贯通的能力。可见感染、启发诱导的力量不可忽视。
论语孟子礼记常考名句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 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礼记》名言}.
3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礼记》名句选录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