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题目 点击: 2015-05-0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同步阅读练习
三、阅读鉴赏
知识点:竹影
1.【题目】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着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因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1.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段文字主要写“我”和小伙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明__________往往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2.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句中的“隐”字有怎样的意味?
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文中最能表现童趣的情节是什么?
4.文中说争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这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知识点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原文,理解文段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主旨;2、最关键的是从拟人方法的运用入手,品出赋予月亮以生命,把静物写活了,给人以美的遐思。这样,便能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3、略;4、略。
【答案】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艺术和美 2、动词“隐”字,若隐若现,赋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产生无限遐思,想到美丽的嫦娥。这句描写,月儿朗照,竹叶轻摇,如同一幅美妙的画,自然成趣。 3、是弟弟提出的一个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大家于是先看,然后争论。这样的问题,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
4、孩子们的兴趣转移了。孩子的天性如此,做到三分钟热情,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考点】竹影
【难度】基础题
【题型】阅读题
【来源】
【批注】
【视频】
2.【题目】拓展阅读题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婷停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
婷婷:“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停停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个小兔子不对。”
婷停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
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
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马不对。”{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18课《竹影》的答案}.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马有翅膀吗?”
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
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产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婷婷就拿那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小说旨意,将文中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2.从婷婷与爷爷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婷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竹影》中说中国画有“朱竹”,画出了美的姿势和活的神气。婷婷笔下树枝比树干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她作画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5.本文在表达方式方面很有特点,主要运用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全文的内容几乎全部是祖孙两人的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知识点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原文,理解文段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
1、意思对即可;2、略;3、略;4、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概括;5、略。
【答案】1、怎么跟小孩子没两样呢 2、天真率直,机灵可爱。3、兔子是红色的 马长了翅膀 鸡蛋比母鸡大 想像丰富,稚气十足。4、赞扬了儿童不受束缚的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否定了画家传统的思维定势。5、语言 对话
【考点】竹影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题
【来源】
【批注】
【视频】
3.【题目】探究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个村里出来打工的3个人,同时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小李每天按部就班地和着灰沙,回
到工棚,倒头便睡。小王每天干着手里的活儿,一有空儿就去看师傅们砌砖,慢慢地也拿起了瓦刀,当上了二手师傅。小张注视着每一道工序,经常在干活之余,到各个工序打听、了解各种工序的情况,了解管理的方法、材料的价格。3年后,小李还是在建筑工地和灰拉沙,一脸的疲惫。小王当上了工地的师傅,而且成了包工头。小张坐着汽车,在各个工地忙碌,他成了建筑开发商。(选自《杂文月刊》2004年第6期)
【解析】注意从三人的不同结果中得出结论。
【答案】同一个村子出来,同一个工地打工,3个人的命运却差别巨大。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行动)。
【考点】竹影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题
【来源】
【批注】
【视频】
4.【题目】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不切
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⑤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正像生意场上有的人总想“空手套白狼”一样,对待人生也想不劳而获,也许还曾侥幸得过且过,但是在长长的一生中,若是抱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是必然要吃苦头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相等的重量。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
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
王艾柯卡的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踏实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______________,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课程。
1.从全文来看,围绕“经营好你的人生”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
论述的?
2.第②段中举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道理?
3.第⑤段作者在提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这一观点后,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4.除了文中所讲的“踏实努力”这一“砝码”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充当人生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呢?请联系生活,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1.这道题考查从文章当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第①段“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和第④段“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这两句话可以总结出来。文章题目”经营好你的人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①到③段通过贝尔纳的例子,告诉读者要确立好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第④段过渡,提出要用正确的态度和行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第⑤到第⑥段对第④段提出的观点进行展开论证。第⑦段总结。这样把文章的内容和条理梳理出来,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下面的答题;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在上一题的解析中我们已经知道,①到③段是第一部分,其中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的是“确立什么样的目标”这一观点。答案在第③段最后一句;3.这道题考查论证方法。答这样的题要注意先答出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要证明什么样的观点,然后答出论证方法的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它们的作用有:举例论证能够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能够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地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突出强调其中一个观点;引用论证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或者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根据引用材料的具体情况而论);
4. 开放性试题。能够答出积极向上的品质并举例说明即可。
【答案】1.①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②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3.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作家二月河
语文: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18竹影
一、将各句中的加点字注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我和弟弟就搬了téng( )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 )凉。
2.唉,你们qiè( )意得很!
3、大家dūn( )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 )上参参( )差差( ) 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4、我学他的口头chán ( )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支来!”
5、用绿颜料撇( )竹叶,不更像吗?
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1、渐渐( ) 2、挽救( ) 3、摇动( )
4、相信( ) 5、理解( ) 6、姿态( )
三、文学常识。
《竹影》选自 ,作者是 ,原名是 ,浙江崇德人,现代 家、 家。本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 、看 、看 、看 。充满童趣。
四、找出与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A、他约莫20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
B、人生就是建筑历史上的一块砖石。
C、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五、简答题。
①“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此句中加点的“立刻”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我”的爸爸在文中实际对“我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六、阅读课文①—③自然段,回答文后问题。
1.从记叙的角度看,这几段文字主要通过 的生动描写,来表现艺术和美往往就蕴含在孩子的童趣活动中这一现象。
2.第①段中加点词“一跳一跳”写出霞光什么特点?
3.“院子里的光影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院子里怎样的光景?
4.分析以下语句,说说华明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②“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5.请在原文中找出与“描好了,立刻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相呼应的句子。
6.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我”和小伙伴看月影的情景,充满了情趣。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月光下的竹影,感受其是否写出了国画的神韵。
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 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 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 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 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 “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 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 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 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 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 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⒈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⒉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
案。 (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⒊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过渡句是
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⒌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藤 chéng 2、惬 3、蹲 tīng cén cī 4、禅 5、piě 二、1
慢慢 2、拯救 3、晃动、摇撼 4、信任 5、了解、体谅 6、姿势 三、《丰子恺文集(艺术卷)》 丰子恺 丰润 画 散文 天 月 人影 竹影 四、D 五、①不能去掉。“立即”是马上的意思,形容时间极短。说明爸爸很快就了解华明的举动,去掉后就不能表达这个意思了。②领路人的作用。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
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③(略)六、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2、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霞光将消失时的动态。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院子里的光影越来越暗,由夕阳的金黄变得暗淡了,色泽也由宽广明亮变得越来越阴暗。
4、①活泼、好动、调皮。②不拘小节、活泼、淘气。5、“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过来。” 6、(略)七、1、“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2、A 3、父亲说到做到。 4、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得出结论: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成的。 5、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自己的理解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竹影》{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18课《竹影》的答案}.
竹 影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一、教学设想
《竹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从“我”和小伙伴在朦胧的月光下猜问题、描人影、绘竹影写起,接着因“爸爸”的出现转而谈竹画、谈中国画,最后以“我”看吴昌硕描的墨竹悟得“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收尾,既展现了纯真的童趣,又完成了一次鲜活的艺术教育。《竹影》启示我们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童年,对童年生活充满依恋,对童年游戏充满回忆,因而与本文很容易形成情感共鸣并获得启示。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应略其枝叶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美育。以“童心”为切入点进行艺术教育,正是丰子恺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在他看来,儿童具备最单纯透明的心眼,因而有最广大的同情心,能怜惜生灵性命、陶醉于万物天真。童心世界里自由奔放、高强活泼的生命原动力与艺术的自由创作精神一致,值得格外珍惜呵护并设法加以引导,最终使天然的童心成为自觉的“艺术心”。丰子恺一生视艺术为心灵的事业,他提倡“心为主,技为从”的艺术创作原则。本设计正是根据这一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思维特性,来确立目标和重点难点的。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探究发现中国画贵在于神气的精髓,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引导学生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并创造艺术的美。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五、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探究发现中国画贵在于神气的精髓。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一)搜集资料,分组制作研究性学习卡片
(1)搜集丰子恺生平及其漫画资料,走进作者。
(2)搜集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齐白石的花鸟画1—2幅。比较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主要区别。
(3)搜集郑板桥、吴昌硕的竹画各1幅,结合作品谈谈你对中国画的精髓的认识。{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18课《竹影》的答案}.
(二)组内展示研究成果
(三)课文研究
(1)作者是如何借画竹影的游戏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
(2)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很美或描写生动?说说你欣赏它的理由。
(四)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2009年12月14日,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巨幅泼彩泼墨作品《瑞士雪山》在北京以5264万元天价成交。是什么驱使人们花这么多的钱去买一幅中国画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去看一下我国另一位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小时候是怎样学画的,同时也去领略一下中国画的神奇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力求创新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资料助读:
1.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2.关于丰子恺的小故事:
(1)丰子恺和柳树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住在白马湖上时,看见人家在湖边种柳,便向他们讨了一小截种在居室附近。并常取杨柳为画材。他喜欢杨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柳有不忘根本德。他说:“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杨柳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
(2)丰子恺画羊
有一次丰子恺作画,画了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一个给他家挑水的青年农民指出了错误: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绳子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丰子恺听了后恍然大悟,又想起杜处士的故事,又连忙重新画了一张,然后把故事讲给女儿听,并感慨说要画好画,不但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要求:试着用简洁的话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不作具体要求,能大致讲出课文内容即可,如: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和小伙伴在水泥地上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听爸爸讲解画画的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体验。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了小时候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描竹影学画画的事。课文中的这些描写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让我们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现在请勾画出你自己喜爱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示范朗读,交流感受。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图片以加深学生理解。
附部分学生品读示例:
例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夜幕的降临和油灯燃尽的过程结合起来,让人仿佛看到那天色一点点地变黑,光线一点点变弱,那光一跳一跳的做着最后的挣扎,但无可挽回的被黑暗吞噬的过程。)
例2: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作者将这个黑影比作立起来的青蛙,而且是跳将过来,显然来人也看到自己的影子像只青蛙,玩心大发,于是便学着青蛙的样子一蹦一蹦的,此处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华明的活泼机灵,充满童趣。)
例3: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竹叶将月亮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这种现象如果被诗人发现,不知会诞生多少脍炙人口的佳句。这种现象如果被画家发现不知会勾画出一幅怎样的艺术佳品。这种现象如果被音乐家发现,不知会从指间流动出多少优美的旋律。实在可惜的是,上帝将这种恩赐赏给了三个孩子,虽然他们此时不能用诗句赞颂这一意境,不会用画笔画出这一美景,不能用乐器奏演出这一佳境来。但美的发现为他们以后的艺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4:描画竹影的部分更充满童真童趣„„
2. 出示两则资料,齐读领悟:(1)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犹之一块洋钱,在我看了立刻想起这是有效用的一块钱,是谁所有的,与我有何关系„„等事;而在他看了,只见一块浑圆闪白浮雕是何等美丽!——丰子恺 (2)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不能成为艺术,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亦不能成为艺术。但两者比较起来,在“人生”的意义上,后者
3.教师小结:《竹影》写三个孩子在朦胧的月光下,猜问题、描人影、绘竹影,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孩子们的眼睛,尚未为世务浸染,纯净如晨露,在那里,日月星辰、草木砂石,无不折射着美的光彩。这种与生俱来的审美心灵,是艺术家的“根基”,也是其日后“审美人生”的根基。 远胜于前者了”。——丰子恺(《新艺术》)
(五)拓展欣赏,艺术熏陶
虽然儿童天生具有审美的心灵,但“小孩子长大起来,涉世渐深,现实渐渐暴露,儿时所见的美丽的世界”,就会“渐渐破产”。要养护他们审美的心灵,就须施以美的滋润。“父亲”担当起了重任。
1.父亲认为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你同意吗?
结合多媒体展示学生搜集的中西方人物画、静物画、风景画各一组,比较明确中西方绘画区别。{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18课《竹影》的答案}.
2.国画中的竹子该如何画呢?与父亲的一席交谈我明白了吗?讨论并明确国画画竹子技巧,出示幻灯片。(结合多媒体展示白云居士、郑板桥和吴昌硕的竹画,也可相机介绍“胸有成竹”的故事。)
朗读讨论“我”的收获,明确:天色已晚,华明才起身告辞,临走还依依不舍的说“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从华明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华明已对今晚的墨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华明有此感受,作者也有同感。当作者看到中堂挂着的吴昌硕的墨竹,便仔细欣赏了起来,似乎更有意味。这说明了父亲引导教育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领会中国画的这种贵在于神气的审美标准。在父亲的引导下,丰子恺从一个画画的爱好者一步一步而成为画家。
3.教师小结:超越绘画的技术层面,无丝毫匠气之尘埃,循循以“美感”诱人,以滋润审美的心田,培养芬芳的胸怀,这正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精髓。司马长风评价丰子恺的散文说:“清如无云的蓝天,朴如无涯的大地,如春华秋实,夏绿冬雪。”我觉得这也正是丰子恺“审美人生”的写照。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艺术是共通的,拥有一颗童心,把握生活的神气,你也能成大艺术家。
童年一去不返,但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篮„„学习本文后,勾起了你哪些生活体验?留心想一想,你是否也在生活中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用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很容易上成美术鉴赏课,因为丰子恺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对孩童进行美育。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立足于语文课堂,品读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句,品读竹子的画法和“我们”的感受,以品读贯穿课堂,上出了语文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是教学难点,围绕这一难点,学做一点研究性学习卡片,既能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又能促进课文学习,还契合作者本意。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整体容量大,课前准备要充分,课件要尽量利用学生素材。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竹影 导学案(人教版)
18.竹影
丰子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4、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德育:5、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 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七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18课《竹影》的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八、教学后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