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评课

记忆力训练  点击:   2015-02-15

三年级作文评课篇一

作文指导课评课(新)

我爱家乡的___评课

本节作文指导课可以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赵老师很好的完成了本次习作的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是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好课。这节课在作文的科学训练方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下面,我就赵老师本节作文指导课谈谈我的看法:

1. 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想教给学生丰富作文内容的方法很多,但一节课有限的40分钟要面面俱到那是不可能的。基于此,本节《我爱家乡的——》半命题作文指导课,确定了“把热爱、喜欢的景物写生动、具体,并把自己的感情写进去。”的教学目标,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内容不够丰富生动的困惑。

2. 打开了写作思路。

上课伊始,通过课件播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心生活情感积淀,去除习作的内心负担。引导学生在大脑中把自己家乡的美景全面播放一番,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效的分解了课时目标。

指导环节中先解读文题,捕捉素材,老师先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即审题目、审要求,接着引领学生确定了写作范围,在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取材立意。通过选材交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景物,化难为易,激发情感,落实课时目标。

3.美文引路,运用写法。

教学中,教师运用回顾课文,循循善诱,娓娓道来。通过本单元

经典文本的回顾,引导学生学习并恰当地运用学过文本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课文中几段文本分析,体会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立足要求,深化内容,在具体写清景物特点的基础之上,写出景物带给人们的好处和乐趣,这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了本节指导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交给学生写景一定要有顺序,交给学生一些写景顺序的方法。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等,让同学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定要条理清楚,让没有到过你家乡的人一读你的作文一目了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化课时目标的落实。

4、幸福指导,学会表达

关注学生年龄特点,采用谈话、下水文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写作方法,知道要抓住特点写具体,学会有条理地对家乡进行具体描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幸福交流,点评提高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寻找写得好的一些片段,通过师生、生生真实真诚的互评活动,让学生乐于分享,感受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感受表达的幸福感。

三年级作文评课篇二

作文指导课评课

作文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 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

教师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能引领学生、提升学生。作文,需要的是语言,所以周老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课,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课堂上,学生的心是活跃的,情是真挚的,但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或一时不能联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想说却无法说,说不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使描写更具体。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曾说过,“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周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不正是在帮助学生“纳”吗?有了足够的“纳”,还怕学生“吐”不出吗? 智慧的教师能创造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培养智慧的学生。在周老师的作文课中,处处显示着教师的智慧: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生命成长的画面,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当然,如果再加点时间,通过师生评点,生生点评,紧扣前面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在习作中得到落实,那么被评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其他学生也能明白怎样的描写是好的,从哪些方面改进等,这样也许会更生本、更有效。

......

三年级作文评课篇三

小学语文作文评课稿(共7篇)

篇一:小学作文评课稿

评课稿

1、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滔滔不绝,虽然说得不是太好,但毕竟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的是自己参与活动后的真情体验,当然这也与教师平时的训练也是分不开的。

2、教师处处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上,学生说不好,教师鼓励学生说;学生说到精彩出,哪怕一个词语,教师都会用欣赏的眼光赏识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语言夸赞他,所以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引课自然,从上一篇的习作引到本篇习作,环环相扣,节奏流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受,令听者回味无穷。

4、本节课教师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师把提纲罗列在黑板上,学生被局限在教师的框框中去完成习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朴实的教学风格。

5、教师能把握住习作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圈画习作中的重点词语,教给了学生审题的方法。

6、课堂上教师处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进了作文课,让学生轻松走进作文课。

7、《语文课标》中指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本节课教师做到了,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有目标地让学生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做到了真实。

8、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如提前准备的若干个水杯、暖水瓶、蒙眼睛用的毛巾等,这些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用心良苦,目的是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储备工作。

9、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而简练,课堂气氛宽松而活跃,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说得也很轻松,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有了写作的素材。

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我有几点建议与语文教师共冕:

1、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开

始就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平时多注意搜集素材。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篇二:习作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

篇三:《看图作文》评课稿陈宣红

《看图作文》评课稿

——三年级看图作文训练之我见

陈宣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昨天上午,听了两节看图作文指导课.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教学语言各具特色.祝老师的语言规范精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于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贴近生活,学生听起来到嘴到肚,容易接受.

这两节课的共同优点有:

一. 激发兴趣的方法简单有效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昨天,祝老师一开始问学生:今天,我们上课的地方叫?你是怎么知道的?心情怎样?谈话中既引出了本节课的关键词“观察”,又使学生心情愉快,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于老师一开始跟学生谈什么叫习作?怎样习作?让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位老师自始至终都不忘鼓励学生, “你的想象真丰富”. “能学会别人说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励性语言充溢着整个课题.

二.语言积累落在实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祝老师在这方面是有心人.这次习作中要用到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祝老师不仅让学生说出几个这方面的词语,自己还送学生几个.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让学生当堂记录下来,而且要会用.我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积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总有一天,写起文章来会下笔如有神.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如 “你掉过鱼吗?” “夏天听到蝉怎么叫的? 这些问话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的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观察生活,逐渐形成习惯.

最后,谈一谈听完这两节课后的一点想法.这两节课上都没有听到老师读范文,我们觉得对于刚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范文引路是很重要的.读上几篇范文,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种素材多种写法,还可以避免祝老师提示过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于老师提示过少,学生作文思路不清的担心.

另外,对于学生来说,鼓励显得犹为重要。在评点时我们应该要降低要求,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地给他们精彩处批上一句:“真棒,能用这么多优美语句了。”对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我们可以真诚地说:“又进步了,继续加油。”这样的评价,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习作的热情。

篇四:小学作文说课稿

小学作文说课稿《人物外貌》片段描写{可用}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并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长期以来,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视作文为苦差事.三年级又是“说话”过渡到“写作”的转折点,每到作文课,绞尽脑汁,生憋硬挤,编出一篇文交差了事,老师一遍遍地帮助他们修改,苦不堪言.针对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求,抓住人物的长相、穿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介绍自己或别人的话,注意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爱写.

教学重难点:我把“让学生领会介绍人物的其本要领,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要描写的人物”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三年级作文评课}.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法:在课堂中设计讲故事环节、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写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情景教学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基于这种理论的指导,教学中我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

三、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交流法:学生互相交流习作;

2、评价法:对同学的习作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三年级作文评课}.

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形势下,传统的“板鸭式”教学必然有背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作文教学,若采取“板鸭式”的“满堂灌”,则老师“累”学生更“累”,老师讲得满头是汗,头头是道,学生却还是无从下笔,

这是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此我们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导”促“写”,下面我就教学过程进行解说.

(一)故事导入

我给他们讲故事:古代有一个县要抓小偷,于是贴了张告示,告示上这样写着: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晴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而后提问:根据告示上的提示能抓到小偷吗?孩子们都说告示上没有抓住人物特点写,抓不到小偷.由此我轻松地导入到课题——外貌描写.

通过这种方法导入,让学生感到有趣、轻松,进而产生学习的冲动,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猜漫画

“说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环节,我出示了许多名人漫画让学生猜,很多同学一眼就认出了潘长江和毕福剑,我问孩子们:你们怎么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孩子们都说漫画抓住了人物特点,于是我又让孩子们看看漫画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体型、长相、衣着、神态等方面去说.这样让学生多说,会让学生达到出口成章的程度.

(三)评一评、写一写、猜一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个环节中我并没有直接要孩子们写作文,而是先出示一张他们都熟悉的人的图片,老师朗读出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让学生评价,从中引导学生按顺序去说,并把人物特点说生动,然后让学生观察在场同学或老师,并用文字给他们或自己画肖像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白地说要写作文,但学生已经在写了,面且是兴致盎然地写.写好后做游戏:猜猜我是谁——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到与自己相关的特点就站起来,如果没有按要求写的,全班交流,共同修改.形式比较活泼有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让学

学生写起来也有话说,这样既生在玩中学,学生也因此感受不到写作文枯燥,

强化了教学重难点,又让孩子们想写,喜欢上了写作文.

四、课后巩固练习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顺落实到学的最优化.”为了巩固知识,我设计了练习:我的妈妈.然后结合板书加以引导,这样即回顾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又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在一节课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篇五: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评课稿

《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指导课评课稿

林珠泽

对于黄红老师上的本节习作课,我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黄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

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对动物的回忆中,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黄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黄老师的习作教学抓住了本单元习作的课文,让学生自己发现《猫》的习作特点,然后从课文中发现自己该习得的写作方法。然后对比自己的提纲,领悟到写习性时该抓住特点写。这样从课文中来,又运用到习作中去,使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课文的价值最大化。

四、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各种动物的习性。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仅仅抓住习性,详细深入,而不是外貌习性一把抓,这样会显得课堂教学更有效些。

篇六:作文评课稿

写作课《寻觅春天的踪迹》评课稿

今天,徐老师执教了初二第二单元作文《寻觅春天的踪迹》写作课。整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发现春天,诉说春天,描绘春天。本节课给我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自然,富有诗意。徐老师引用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富有诗意。 出示图片:校园春景,运动会场景,让学生感悟春天,回顾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所发生的事情,然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自然导入,学生思考写作素材,并为后面的写作环节做口头训练。

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精辟,优美。对于学生的口头描绘,徐老师给出这样的评价:“在你眼中这是一个诗意的春天”,“在你眼中,这是一个团结的春天”,“在你眼中,这是一个真诚的春天”,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评价语言精练,概括性强。

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指导,引导学生确定不同作文题目的不同侧重点。使学生明确“我眼中的春天”侧重写景,“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侧重记事。

四、引导学生赏析名家名作,从中学习写作方法。

从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让学生学习到写景文章要注意: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

{三年级作文评课}.

2、注意词语的精雕细琢3、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

赏析“绿丝带”片段,描写运动会的片段,引导学生明确写“在

三年级作文评课篇四

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稿

评课

稿

1、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滔滔不绝,虽然说得不是

太好,但毕竟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的是自己参与活动后的真情体验,当然这

也与教师平时的训练也是分不开的。

2、教师处处重视对

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上,学生说不好,教师鼓励学生说;学生说到精彩出,哪怕一个词语,教

师都会用欣赏的眼光赏识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语言夸赞他,所以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

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引课自然,

从上一篇的习作引到本篇习作,环环相扣,节奏流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受,令听者回味

无穷。

4、本节课教师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师把提纲罗列在黑板上,学生被局限在教

师的框框中去完成习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展示了自

己朴实的教学风格。

5、教师能把握住习作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圈画习作中的重点词语,教给

了学生审题的方法。

6、课堂上教师处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

将学生带进了作文课,让学生轻松走进作文课。

7、《语文课标》中指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本节课教师做到了,她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有目标地让学生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做到了真实。

8、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如提前准备的若干个水杯、暖水瓶、蒙眼睛用的毛巾等,这些材料看

{三年级作文评课}.

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用心良苦,目的是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从而为

后面的写作做好储备工作。

9、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而简练,课堂气氛宽松而活跃,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说得也

很轻松,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有了写作的素材。

通过本次作文研讨

课我有几点建议与语文教师共冕:

1、作文教学是一项

长期的工程,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开

始就要注重训练学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平时多注意搜集素材。{三年级作文评课}.

3、培养学生读书的

兴趣。

作文

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

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

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

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

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

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

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

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

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

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

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

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

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

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

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

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

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

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 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

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

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

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

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

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

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

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

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

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

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

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

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

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2

作文课评课稿{三年级作文评课}.

一、 重点突出、目

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

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

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

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 创设情境、激

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

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

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

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

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

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

3

篇三:习作评课稿

《往{三年级作文评课}.

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

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

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

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

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

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

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

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

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

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

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

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

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

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

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

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

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

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

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

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

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

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对比教学,指

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

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

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

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

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

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

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

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

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

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

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

篇四:二年级作文课评课稿

二年

级评课稿

傅联英:上午听了

叶老师的作文课,这是一堂氛围轻松的作文课,课题新颖。教师语言亲切,引课自然,本节

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都爱发言,述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主题由于不是单元教学内容,所以较为空泛。

伍丽萍:老师抓住了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进行了作文教学,准备充分,亲和力强,还结合

学生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同年趣事教学,有讲有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少点“扶”,多点“放”

就更好了。

傅婷: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

是教师的真诚聆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想象,

真正还学生“真本性”。

{三年级作文评课}.

熊碧玉:叶老师在

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以“习作情感”为主线,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

有选择性的选择内容,进行指导写作。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敢于写作,喜欢写

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就更好了。

魏伟燕: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中,课堂进行的自然流畅,教师紧扣主题,循循善诱,积极鼓励

学生自由表达,并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

篇五:作文指导课评课

作文

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 有效课

——评作文课《让

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

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

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

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

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

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

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

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

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

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

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

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

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

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

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

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

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

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

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

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

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

三年级作文评课篇五

三年级语文 评课

三年级语文《花钟》评课稿

辛玲

听了李杰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感受多多,受益匪浅。由衷感慨羡慕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充满激情的教学风格。更佩服其认真钻研教材的做法。下面就本课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围绕教学重点,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文字生动,语言优美。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在课堂教学时,李老师不失时机地利用画面烘托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优美,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儿开放时美丽的情景,结合图画理解“艳丽”、“淡雅”。结合生活常识理解“娇嫩”,在想象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注重了语言文子的积累,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欣赏了花的课件之后,他们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由此我深刻认识到教和学是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教师不是课堂上的主人,课堂上的主人就是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

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

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自我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李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读与写的结合

李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李老师又出示了几种花,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如果经常仿写,学生作文水平定能不断提高。

三年级作文评课篇六

作文评课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片段练习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期中目标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