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对联

经典语录大全  点击:   2015-01-06

七言绝句对联篇一

对联

中学课文名胜对联有哪些?

一、中学课文名胜对联辑录

1、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九江琵琶亭: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4、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6、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诗》《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下联将黄鹤楼,岳阳城,滕王阁的典故并提,而上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似乎都是指岳阳楼, 洞庭月,指洞庭湖的月亮。衡岳云,指南岳衡山的云。巫山雨,指长江三峡的巫峡的那个巫山的雨。

二、与课文相关的名家颂对联辑录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颂孔子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颂屈原

3、诸葛亮:A.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B.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4、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颂韩愈

5、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颂韩愈

6、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颂范仲淹

7、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颂文天祥

8、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颂文天祥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颂辛弃疾

10、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

11、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颂司马迁

1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颂司马迁

13、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颂陶渊明

14、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颂汤显祖

1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颂李清照

1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颂李白

17、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18、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颂杜甫

19、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颂社甫

20、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21、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颂白居易

22、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23、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颂韩信。 (注:“知己”指萧何,“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24、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颂王昭君

25、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颂诸葛亮

26、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颂陆游

2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颂岳飞

28、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颂蒲松龄

29、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颂鲁迅

30、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颂三苏父子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中的“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阁诗⑴

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作品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作品鉴赏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戏为六绝句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3)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4)

(3)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

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

哂(shěn):讥笑。

(4)尔曹:你们这些人。

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译文

其二: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初唐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折叠{七言绝句对联}.

七言绝句对联篇二

回文诗趣味对联(值得珍藏)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

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夫想妻(顺读) 妻想夫(倒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儿忆父兮妻忆夫,

往来曾见几心知。 寂寥长守夜灯孤。

壶空怕酌一杯酒, 迟回寄雁无音讯,

笔下难成和韵诗。 久别离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离别久, 诗韵和成难下笔,

讯音无雁寄回迟。 酒杯一酌怕空壶。

孤灯夜守长寥寂, 知心几见曾来往,

夫忆妻兮父忆儿。 水隔山遥望眼枯。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写过咏四季的四首回文诗,每首仅用十个字,却是七言绝句。她是这样写的:

{七言绝句对联}.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可读为: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七言绝句对联}.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如: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秋色半楼南过雁,

楼南过雁白云悠。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云白雁过南楼半,

南楼半色秋悠悠

诗词双回文诗,

这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诗倒读可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颇显诗人才情。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回文诗词,作律诗看,尚佳,倒读成词,则更妙。正读是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倚望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反读,则是《虞美人》词: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楼高望倚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西湖旅游船游旅湖西

贵阳太阳贵

青岩石岩青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岩中岩隐龙

客上义迎小店

店小义迎上客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朝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常笑常笑常常笑笑里愁去

多思多思多多思思中智来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磨大眼小齿稀稀可分细分粗

鸡蛋无盐真淡蛋

猪肠未切好长肠

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 没有东西。

上联:缺一(衣)。

下联:少十(食)。

鸿是江边鸟 少水沙即现 蚕为天下虫 是土堤方成

有的对联,借助文字的拆分拼合或者重叠,能够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奇妙效果。 一副描写初见恋人情态的对联,颇为传神:

“一颗心,上上下下,忐忐忑忑;两只手,分分合合,掰掰搿搿 。”

济南趵突泉,有这样一副对联:形象地刻画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神韵,让人如临其景。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南通前 北通前 南北通前通南北. 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七言绝句对联篇三

对联常用格律

对联常用格律(2010-08-07 04:41:22)

标签: 杂谈

四言

上联:○○●●{七言绝句对联}.

下联:●●○○

上联:风梳碧柳

下联:雪印红梅

五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月斜诗梦瘦

下联:风散墨花香

五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上联:雾雨沉云梦

下联:烟波渺洞庭

六言

上联:⊙●○○●●

下联:○○●●○○

上联:风展红旗似画

下联:春来绿水如蓝

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上联:满堂花醉三千客

下联:一剑霜寒十四州

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下联: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四/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上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下联: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七/四言

上联:●●○○●●○,○○●●。

下联:○○●●○○●,●●○○。

七/四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五/六言

上联:●●●○○,●●○○●●。

下联:○○●●●,○○●●○○。

五/六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五/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下联: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五/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七/五言

上联:●●○○●●○,●●○○●。

下联:○○●●○○●,○○●●○。

七/五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下联: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

五/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五/五/六言

上联:●●●○○,⊙●●○○,●●○○●●。

下联:○○○●●,⊙○○●●,⊙○●●○○。

上联: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下联: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五/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下联: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六/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五/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七/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三/三/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四/四/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五/四/五/七言

上联:○○○●●,●●○○,●●●○○,○○●●○○●。

下联:●●●○○,●●○○,○○○●●,●●○○●●○。

四/七/五/四言

上联:○○●●,○○●●●○○,●●●○○,○○●●。

下联:●●○○,●●○○○●●,○○○●●,●●○○。

五/四/六/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数湘中将相,威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下联: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贱子来从海上,居然别坐识荆州

七/六/六/五/七言

上联:●●○○○●●,●●○○●●,○○●●○○,○○●●○,○○●●○○●。

下联:○○●●●○○,○○●●○○,●●○○●●,●●○○●,●●○○●●○。

四/六/五/四/七/四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下联: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四/四/四/四/五/七言

上联:●●○○,○○●●,○○●●,●●○○,●●●○○,●●○○○●●。

下联:○○●●,●●○○,●●○○,○○●●,○○○●●,○○●●●○○。

七/五/六/七/四/七/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滚滚英雄安在?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下联: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四/三/四/五/五/五/七言

上联:●●○○,●○○,○○●●。○○○●●,●●●○○。 ●●●○○,○○●●○○●。

下联:●●○○,○●●,●●○○。●●●○○,○○○●●。○○○●●,●●○○●●○。

五/五/四/七/六/五/五/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华严妙谛,大千界恒河浊世,相期普渡菩提。村化七家余,

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消浩劫。

下联:龙池今会雨,溯南湘佛地,元代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一新莲社。堂开三代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七/四/六/四/六/四/五/七言

上联:●●○○○●●,●●○○,○○●●○○,○○●●, ●●○○●●,●●○○,●●●○○,●●○○○●●。 下联:○○●●●○○,○○●●,●●○○●●,●●○○,○○●●○○,○○●●,○○○●●,○○●●●○○。

律 诗 捷 要(转)(2010-11-28 11:31:24)转载▼标签: 杂谈

一、律诗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有些诗句读起来非常顺口呢?这是因为按“格律”来写的原因。我们称这种诗体的诗为“格律诗”,简称律诗,唐人称“近体诗”。而像《诗经》、《楚辞》及古风等不符合格律的诗则统称为“古体诗”。

如果我们把格律诗中的某个句子逐字格开,就会发现这个句子的平仄音调基本上保持着每两字一组的变化规律。如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为例。这个规律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上表是形象化了的“格律表”,每格一字,两格一律。我们可以随便截取,如果是五言诗就取五节,七言诗就取七节。比如五言诗,你若从第一节取,就是“平平仄仄平”;从第二节取,就是“平仄仄平平”;从第三节取,就是“仄仄平平仄”;从第四节取,就是“仄平平仄仄”。如果接着从第五节取,就与第一节所取结果一样了。所以,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是在这四种基本类型上填写成的,只不过七言诗比五言诗多了两节而已。至于有些诗句中的某个字并不是严格按照此表规律填写的,但也只是改动了第一、三、五字而已,而第二、四、六字还是没有改动的(特殊句式例外)。如韩愈诗的后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注:“荚”、“思”古为仄声;“漫”古为平声],前句第三字“榆”所在位置按表本应是仄声字,此处用了平声字;后句第一字“惟”处,按表也应是仄声字,而此处用了平声字。不过,这两句的第二、四、六字却没有改动,还是符合上表规定的。这样就得到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虽然不是绝对真理,但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来说,是最简捷的方法。{七言绝句对联}.

二、律诗的平仄韵

律诗是以韵律为规范的。所谓韵,就是字的发音。要想作好格律诗,就必须掌握每个字的正确读音。

七言绝句对联篇四

诗词楹联常识

第二节 诗词楹联常识

一、近体格律诗

近体诗,就是唐朝的诗。唐朝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以前的诗,全部称为“古体诗”。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诗规矩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一)近体诗固定的格式和规律

1.字数

句子格式有两种:每句五字称“五言”,每句七字称“七言。

2.句数

诗的句数有四句和八句两种。四句一首的叫“绝句”,八句一首的叫“律诗”。五言四句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四句的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八句的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八句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3.平仄

近体格律诗中四个字的词组,一般都是按“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方式组合。这样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有韵律之美。

4.押韵

绝句、律诗一律押平声韵,不换韵。“押韵”也叫“叶韵”。

平起的诗首句起韵,仄起的诗第二句起韵,其下都是隔句押韵。

5.对句

对句又称“对偶”或“对仗”,就是上下两句配成对,字句平仄要相对,而且字义也要相对。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定要各自对仗。绝句只要求平仄相对,而不要求字义上相对。所谓对仗,具体说就是:平仄要相反;语法结构,甚至修辞方式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二)怎样分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中的重要因素。作格律诗必须学会调平仄,然后按规定的平仄格式去创作。 平声字读音较为舒和、悠扬,上、去、入三个调类的字则比较曲折、急促。作诗的人,为了使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使音节显得有起伏,能生动,就把平声字与上、去、入三声字交错在诗句中使用。因为上、去、入三声字读起来险仄、急促,所以就以“仄”字来代替,这就是平仄音律的得名由来。

从六朝以来,即以平、上(shǎng)、去、入四个字来作四种声调的代名词。“平声”就是调值与“平”字相当的声调,上、去、入可依此类推。

明朝真空和尚曾在《玉钥匙歌诀》中提出四句口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后来《康熙字典》沿用了这个歌诀。虽然,歌诀对调值的描述不够科学,但不失为一种分辨四声的简易方法。

说普通话的人如何分平仄

由于普通话里,古入声字被分派到了平(阴平、阳平)、上、去三声里,所以最笨的办法,就是把约650个入声字都死记下来,除开这些字以后,其余的字,第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那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可是。650个入声字,死背起来,也不是一件令人高兴得起来的事。为了减轻大家的压力,我们选了159个混在平声字里的入声字(约占入声字的25%)。没事的时候,多看它两眼,看熟了,就好把它们从平声字里逮出来了。

混在阴平里的入声字(77个)

八 拔 菠 拨 钵 逼 插 拆 出 吃 答 滳 督 秃 突 掇 刮 搁 胳 疙

割 鸽 聒 豁 喝 壹 揖 夹 激 击 迹 绩 积 鞠 喀 磕 瞌 窟 哭 拉

黑 摸 劈 朴 七 漆 掐 曲 屈 杉 杀 塞 虱 湿 失 叔 刷 塌 踏 托

脱 剔 踢 屋 瞎 膝 悉 息 析 昔 夕 锡 压 摘 只 织 汁

混在阳平里的入声字(82个)

白 脖 博 雹 驳 钹 鼻 达 敌 读 犊 牍 独 毒 踱 夺 额 服 福 弗

伏 格 阁 革 隔 葛 国 猾 滑 盒 劾 涸 斛 忽 及 急 吉 棘 即 集

亟 脊 疾 夹 菊 局 咳 勺 舌 赎 孰 术 俗 习 席 龚 檄 十 石 食

蚀 实 辖 铡 札 宅 窄 贼 竹 烛 逐 足 卒 族 粥 轴 直 殖 执 侄

职 昨

帮讲四川话的人分平仄

{七言绝句对联}.

讲四川话的人比讲普通话的人分平仄,有一个的方便的地方,就是在四川话里,旧的入声字,都归并到了阳平里,没有象普通话那样“入派三声”。所以,用四川话念出来的第一声,必然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必然是仄声。第二声里,除去入声字,都是平声,被排除的入声字,当然是仄声。

如何排除第二声里混入的入声字呢?这里介绍一个方法,那就是,在第四声念完后,念出短促的“第五声”。读“第五声”的字就是入声字。从“第五声”还可类推出一些入声字。 举例:

1,天 田 舔 tian(52) 铁

田和铁,不同音,田是平声,铁是入声字。类推:贴、帖、特、忑、忒,是仄(入)声字。

2,妈 麻 马 骂 灭

麻与灭,不同音,麻上平声,灭是入声字。类推:蔑、篾、脉。

3,摸 沫 抹 磨 沫

沫与沫,同音,沫是入声字。类推:末、膜、没有、陌、、墨、殁、莫、漠。 这个方法不科学,也不万能,但可以帮我们从阳平里排除一些入声字。

(三)格律诗的押韵和平仄格式{七言绝句对联}.

押韵,是指在需要押韵的韵位用同一个韵(或邻近韵)的字,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美。押韵字称为“韵脚”。律诗押韵的原则是,每联的对句必须押韵,即二、四、六句押韵;而且只押平声韵(仄声韵极少),一韵到底;首联出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前人作诗一般都是用“平水韵”。 “平水韵”基本上是用的隋唐音。

律诗平仄搭配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对”。即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首字的平仄必须相对,而绝不能相同。其目的是为了在一联中声调有变化,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优美。二是“粘”。“粘”是指下一联出句的首字和上一联对句的首字平仄必须相同,即“粘”在一起。这样就会使上下两联的平仄不雷同而有变化。

律诗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组,平仄基本格式有两个:

(A)平平仄仄(平起式)

(B)仄仄平平(仄起式)

如果要组成五言律诗,其基本格式则在(A)式即平起格式前后各加一个平声,成为: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在(B)式即仄起格式前后各加一个仄声,成为: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五言律诗平仄基本格式有以上四个。然后,按照“对”、“粘”以及押韵原则的要求就可以把五律平仄的格式归纳出来。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轨,以仄起为常见。

七律的基本格式是在五律基本格式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然后仍然按“对”、“粘”及押韵原则要求归纳出七律平仄的四种格式。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轨,仍以仄起为常见。

作诗通常按以上格式去搭配平仄,但也可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掌握,即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有时是可平可仄的,但第二、四、六字一定要严格按平仄规定,不能改变。

了解律诗的格律,绝句的格律也就容易掌握了。绝,即断绝、截断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八句律诗中的四句而成。

二、词

(一) 词的形式

词的形式名称叫做词牌。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名称。“牌”就是“谱”,词牌是歌谱的意思,犹如现代民歌有《杨柳青》、《紫竹调》等,写作时可以按照它们的曲谱填上歌辞一样。所以,古人把按照词牌写词叫做“填词”。后来,词的曲调逐渐遗失,词牌就由乐曲的名称变成种种特殊的格式,即专供人们填词时遵循的有关字数、句数、分段、平仄、押韵等的文学形式。 不同的词牌,有着各自不同的字数、句数、分段、平仄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三年级写物作文教学设计
下一篇:七言对联猴年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