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4-07-29
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
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冬至静,五谷丰。
麦怕清明连夜雨。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小麦
△种麦不过霜降关。
△麦田开水沟,下雨不用愁。
△冰断麦根,牵断磨坑绳。
△寒九湿三春,菜麦勿生根。
△旱九水三春,烂断大麦根。
△麦怕清明连夜雨。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春分春分,麦苗起身。
△麦到小满日夜黄。
△桃花落在泥浆里,掼麦掼在蓬尘里。
△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
水稻
△冷尾暖头,春播早筹。
△惊蛰寒,秋成团。
△播种不过清明关,移栽不过立夏关。
△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六月热,稻头结。
△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六月盖被,田里无米;六月勿热,五谷不结。
△伏里起西风,稻管易生虫。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伏天夜雨稻人参。
△伏里雨多,囤里米多。
△夏作秋,没得收。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白露白弥弥,秋分稻莠齐。
△秋分晴到底,砻糠变成米。
△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冬至晴明稻熟年。
△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
棉花
△正月初一一朝霜,一个棉铃两人扛。
△正月二十太阳现一现,棉花是个丰收年。
△腊雪春烊,棉花搭棚。
△谷雨前,种棉花,要多三根桠。
△谷雨前,小满迟,立夏种花正当时。
△头时棉花,二时豆,三时只好种赤豆。
△四月初一天漏,种花不如种豆。
△五月初一不漏,多种棉花少种豆。
△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八月雷轰,十个铃子九个空。
其他
△一熟早,熟熟早。
△冬天施河泥,防冻又肥田。{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
△瑞雪兆丰年。
△要望来年熟,寒冬三场雪。
民间谚语
民间谚语
学习目标建议:
1·了解地方民间谚语的意思,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2·课前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间谚语。
3·老师出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谚语,和学生一同欣赏、理解。 4·课上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民间谚语的练习。
共和镇人民勇敢勤劳,天资聪颖,在长期的农业劳动中不断创造大量的气象谚语,同时产生大量的农业谚语,这些语是本乡人民的精神财富,它激发着人民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它将更加发扬光大,其具体的通俗语如下:
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冬耕深一寸,强似多上粪。种地不使粪,尽是瞎胡混。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口粮不佳,多栽地瓜。人糊弄地,地糊弄人。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春干干不死,秋干一刀刮。过了芒种,不能强种。
本乡人民自古以来即以农为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发展和产生了许多有关农业的气象谚语,举例如下: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大雾不过三,过三半月干。缸穿裙、盐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见。
探究活动:请你搜集一些这样的谚语,课堂上说一说,比一比谁说的多、说得好。
搜集者:任万邦
农业谚语大全
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寒露霜降麦归土。
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寒露前后看早麦。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菊花开,麦出来。
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麦子难得倒针雨。
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麦浇苗,谷浇穗。
豆见豆,九十六。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寒露三日无青豆。
沤了豆子收麦,沤了麦子收豆。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
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九月不刨十月空。
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
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
九月树种已成熟,抓紧采集莫延误。
过了秋分寒露到,采集树种要趁早;
采收工具先备齐,选择树种标记号。
优质壮龄作母树,病木虫蛀不能要;
当家树种要多采,乡土种源不可少。
采种要选好天气,风和日丽晾晒好;
贮藏保管莫大意,阴雨连绵要防潮。
树木栽培良种化,好种才能出好苗;
男女老少齐动手,绿化家园乐陶陶。
九月九,摘石榴。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柿子红似火,摘下装筐箩。{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
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寒露柿子红了皮。
摘了梨,别松气,施肥浇水和掘地。
摘了梨,快喷药,千方百计把叶保。
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叶子护不好,明年果子少。
今年护好叶,明年结硕果。
光收不管,来年减产。
光收不管,杀鸡取卵。
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再晚大减产。
骡马驴,加夜草,劲头足,干活好。
晚上不加料,白天懒拉套。
晚上加了料,白天蹦又跳。
时到寒露天,捕成鱼,采藕芡。
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
捕捞成鱼上市卖,留得小苗莫伤害。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农谚
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气象农谚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中外谚语对比{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
中外谚语的跨文化交际对比
谚语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固定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不同文化土壤中滋生出来的谚语都打上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烙印。中外谚语的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可归纳如下:
首先,从不同地域带来的文化差异看,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英国作为一个岛国,航海业发达,其谚语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内容,如 :to go with the stream/tide(随波逐流、顺应时势);A life without a purpose is a ship without a rudder(人生无目的,犹如船失去了舵);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在平静海洋中人人都可以当领航员)。反观中国,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滋生了众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春来不播种,秋来无处收”,“清明种瓜,谷雨种豆”。
其次,从历史文化的差异来看,对比中日两国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历史蕴涵的文化也就不尽相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典故、寓言或者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上。例如日语中“敵は本能寺にあり”(醉翁之意不在酒)。此谚语出自《日本外史》中一段历史事实。明智光秀对其主君织田信长萌发谋反之心,于是就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住在本能寺的信长。但是在这之前光秀从未表明其本意,说是前去进攻备中的毛利氏。可是走在中途他却指着东方说道:“わが敵は本能寺にあり。”突然挥军攻入本能寺。由此引出:真意不在此,另有所图之意。同样的意思,在汉语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则是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为欧阳修在乎的并不是酒,而是山水美景。而“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引申为本意不在此的意思。2
再次,从民俗文化的差异看,中西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行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头日;在法语中有Qui m’aime, aime mon chien.爱屋及乌等。
最后,从宗教信仰带来的文化差异来看,以中德两国为例。在中国,势力庞大、影响深远的宗教当属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文化影响自然也反映到语言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语里有很多反映儒佛道三教思想的谚语。儒教的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道教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水可行船,水可覆船。”还有佛教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等等。德国人信奉基督教,《圣经》被基督教尊奉为经典,谚语中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直接取材于或是源于《圣经》的谚语。如:das A und O(关键所在),它源于《新约圣经》〈启示录〉第一章第八节,上帝说:“我是阿拉法α,我是俄梅噶Ω,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α和Ω在希腊字母中分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表示有始有终,从一而终的意思,演变到今天意为“关键”“重、点”。Wer Wind s t,wird Sturm ernten.(恶有恶报),此语源自《圣经旧约》〈约何西阿书〉:“他们播种的是风,所以收获的是风暴„„”,自己种下的恶果,总有一天自己会遭殃。31
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各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也反映各个民1
2 转见张小玲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英谚语. 《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 第4期 转见姜丽 从跨文化角度看日语谚语翻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2期
转见李苏 浅谈德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德语学习》 2007年04期 3
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通过谚语的跨文化交际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各民族语言中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的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对比和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推动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农业生产谚语集
农业生产谚语集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风大雨就来到。
早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开天。
久旱大雾有雨见,久阴大雾转晴天。{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
久旱东风不下雨,久雨东风不晴天。
不怕初一下大雨,就怕初二瞎阴天。
不怕十五下大雨,就怕十六没好天。
三月南风不过三,四月南风只一天。
五月南风当日雨,六月南风透地干。
八月初一雾冬旱,秋雾多了雪不断。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八月十五下一阵,干到来年五月尽。
冬至晴天一冬晴,入伏下雨三五天。
单见刮风双见雨,当日只雨三五天。
水缸穿裙山戴帽,灶灰结圬雨来到。
初雷响声偏西南,秋季雨多雨连天。
立秋前后降雨点,白露期间地不干。
霜降见霜清明止,春节降雨春天旱。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
晴蜓赶会拦路蚊,风雨不久就来临。
盐缸返潮老砖湿,一至二天就有雨。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早晨雾露仰满天,热煞骡子晒煞獾。
东降(虹)轰隆西降雨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动物的各种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农谚: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大雪兆丰年。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教师品德试卷2014
2014年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及专业知识测试卷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课标知识(3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 )为基础,以培养具有( )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 )为基础,以学生( )为核心, 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3、品德与生活课程具( )、( )、( )的基本特征。 4、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采用( )、( )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 5、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条主线分别是( )、( )、( )。四个方面分别是( )、( )、( )、( )。 6、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 ),( ),( )。
二、简答题:(共10分)
1.课标要求教师对哪几种教学活动方式必须加以重视?(4分)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分别是是什么?(6分)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 )。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 )、( )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 )。 2、地球仪中间的红线是( ) 。
3、一件我们穿的普通棉布衣服一般需要通过种植、( )、( )、 ( )、( )、销售六道工序加工完成。 4、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位于非洲北部的( ),温驯的( )是沙漠之舟,穿着长袍的( )被人们称为“沙漠王子”。
5、为了便于国家管理,我国中央政府把国土划分成多个行政区,它们有4个
直辖市:( )、( )、( )、( );23个省:如( )、( )、( )、( )等;5个自治区:( )、( )、( )、( )、( );还有两个特别行政区:( )、( )。 6、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 )是黄河源头以下的第
一个大城市,城市以西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 )的咽喉之地。 7、从殷商到北宋,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 )、( )中心。
十三朝古都( )、九朝古都( )和七朝古都( )都在这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8、长江发源于( ),为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下游江宽水深,
是世界闻名的( )长江口岸的明珠( )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是人们的衣食之源,农业是一个庞大的“家
族”不仅包括我们常见的种植业,还包括林业、( )和渔业等。
二、连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原子弹之父 诺贝尔
杂交水稻之父 奥本海默
炸药之父 袁隆平
2、 居里夫人 地动仪
哥白尼 镭 张衡 X射线 牛顿 日心说 伦琴 圆周率
莱特兄弟 万有引力定律 祖冲之 飞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请谈一谈自身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变化.
2、请写出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
3、在自然科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十大科学发现是什么?
4、适当听广播、看电视有什么好处?
5、你遇到过交通堵塞现象吗?讲一讲当时的情景.你认为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6、过去人们都期望能多买点细粮,而现在市场上有些粗粮的价格比许多细粮还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7、写五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
8、工业的迅猛发展虽然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请举出工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