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故事《》

励志故事  点击:   2014-07-06

《发现的故事《》篇一

读《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有感

读《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有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发明和发现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这本书主要讲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分别有《有趣的三角形》、《数学王子——高斯》、《数学家的墓志铭》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大的是《看不见的光线》。

《看不见的光线》主要讲: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做实验。屋子里黑洞洞的,看不见一丝光线,即使这样伦琴还用纸板把电管套上,唯恐光线透出来影响效果,当他冲洗照片时却发现相机底片曝光了。后来他又做了无数次试验,证实是电管射出来的光。他想:这种光线能射透金属,能不能射透骨骼、皮肤呢?于是他又做了进一步的试验,证明这种射线能够把骨骼、皮肤清楚的照出来,并为这种射线取名为“X射线”。几年后人们为了纪念威廉伦琴的贡献,又称“X射线”为“伦琴射线”。

伦琴由底片曝光发现了“X射线”,在于他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且不轻易放过人们不在意的现象,大胆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来验证问题。这些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发现的故事《》篇二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赏析

【名著导引】

《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

版)》内容简介:

Man the Miracle Maker的中文译名为《发明的故事》,书中以通俗

的语言叙述了关于人类一些最基

本的发明故事,《发明的故事(中

文导读英文版)》由荷兰裔美国著

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编著。

为了生存,人类充分运用自

己的智慧,发明了第一件衣服、

第一根绳子、第一座桥、第一只

碗等。发明使人类的手、脚、嘴、

眼、耳等基本器官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大,使用棍棒使人手的力量变得更有效了,借助车轮使人们“走”得更快,借助飞行器可以将人的身体牵引到空中……人类又是如何从简单的发明到发明机械、建造房屋、发明飞机的呢?《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将对这些奇迹的产生娓娓道来。

无论作为了解发明基本历史的读本,还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课外读物,《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对当代中国的读者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每段故事的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在每段故事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

【名家点评】

房龙的这一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 --------------------- 《发明的故事》

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而已。 ——郁达夫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荷兰裔美国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科普作家和文学家。

房龙始终店在全人类的高度在写作,他摈弃了深奥理论,却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体系,他的论述主要是围绕人类生存与发展等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科学、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房龙1882年1月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时对历史、地理、船舶、绘画和音乐感兴趣,这种兴趣终其一生也未放弃。房龙10岁时便立志要当一名历史学家。父亲对他专横偏粗暴,而母亲却百般溺爱。从8岁起,房龙先后进入一些著名的寄宿制学校,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和英文,他的才智迅速提高。1902年20岁的房龙来到美国,进入康奈尔大学,并在康奈尔大学完成了本科课程。1911年房龙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房龙求学前后,当过编辑、记者、播音员,也先后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房龙多才多艺,能用十种文字写作和与人交流,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中的所有插图全部出自他自己手笔。

1913年,房龙编著并出版了第一本历史书《荷兰共和国的衰亡》,虽然销路一般,但受到书评界的赞扬。1920年圣诞节期间,房龙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古代的人》,这是一部带插图的通俗历史读本,市场反应良好。经过知识、阅历、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积累,房龙于1921年出版了他的第三部历史著作《人类的故事》,并一举成名,从此房龙迎来了他创作丰收期。之后,房龙陆续出版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美国的故事》、《房龙地理》《人类的家园》、《人类的艺术》、《宽容》、《与世界伟人谈心》、《伦勃朗传》、《荷兰共和国兴衰史》、《太平洋的故事》等二十多部著作。房龙的作品在当时可谓饮誉世界,荷兰、德国、法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日本、印度、苏联、西班牙、意大利、波兰、匈牙利、希腊等国都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

--------------------- 《发明的故事》

【我的感悟】 --------------------- 《发明的故事》

《发现的故事《》篇三

《科学探索的故事》

科学探索的故事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研究与实践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搜集材料,进一步掌握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增进学生对科学史和科学探索过程、科学方法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 通过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问题意识,树立从小就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搜集并展现有关科学探索故事的材料。

教学难点:制定科学探索的研究计划及对探索发明的认识与理解。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科学探索方面的故事材料。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学生观看课件并回答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 “丁肇中发现新粒子”课件及问题,学生观看后回答问题。

(1)丁肇中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索的?

(2)丁肇中科学家为什么会获得科学探索的成功?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鼓励与指导。

(3)我们应该学习丁肇中科学家的哪些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丁肇中科学家的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失败、刻苦认真、团结协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进行板书。

2.教师小结:

其实,许多与丁肇中相似的科学家身上,有很多我们值得研究与学习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家的世界,共同研究科学探索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科学探索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小组交流有关科学探索的资料。

教师:科学家在发明创造时,会发生哪些探索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寻找答案吧!

学生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教师引导:对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探索故事,我们该怎样进行系统地研究呢?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吧!(课件出示《研究计划表》)

学生分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同时完成上表,教师巡视并适时给予指导。

3.小组开展研究。

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了很好的研究计划,下面就让我们根据各自的研究计划,开展今天的研究吧!

学生分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通过小组研究,你都获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我们一起召开一个“科学发明”故事会吧!

(1)各小组分别推荐 “主持人”。

(2)每个小组的“主持人”分别向全体同学讲述“科学发明”故事,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示学生根据《研究计划表》逐次进行介绍)

(3)学生相互评价研究成果。{《发现的故事《》}.

教师:你们认为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怎么样?快来相互评价一下吧!

2.质疑问难。

(1)教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你都知道吗?

预设:①指南针。②造纸术。③火药。④印刷术。(教师板书)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的发明?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鼓励与肯定。

(3)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预设:①科学研究需要认真钻研。

{《发现的故事《》}.

②科学研究需要多人合作。

③科学研究要坚持不懈。

④科学研究需要不怕失败。

⑤„„(教师根据学生会的进行板书)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动脑,不愧是一个个小科学家。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学生谈收获,教师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2.教师总结概括。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从科学家的探索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发明并不是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能用科学的态度,不怕失败,多与他人协作,长期认真探索,就会获得科学探索的成功,将来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这些发明你都知道吗?把发明家与他所发明的物品连一连。

电灯泡 浑天仪 火车 电话

史蒂芬森 贝尔 张衡 爱迪生

2.欣赏课件,说一说袁隆平科学家是如何不断地运用科技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的。

3.课后研究。

课下继续搜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探索故事,并召开“研究与实践”报告会,进一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科学探索的故事

科学家科学探索的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失败、刻苦认真、团结协作。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发现的故事《》}.

发明创造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多人合作、不怕失败、坚持不懈、认真钻研„„{《发现的故事《》}.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设计上,课前,我注意引领学生自由搜集科学发明的故事,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与社会接触,与科学专业人士接触,获取更多、更广的学习资源,培养与人接触、与人合作的胆量和能力,同时也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课上,我让学生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研究结果汇报,不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家精神、意志、品格、信念等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课上,我通过展示大量科学家科学发明的信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进了学生对科学史和科学发明过程、科学方法的了解,也使得本节课充满了趣味性。

2.使用建议。由于本节课需要由学生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研究结果汇报,课前,教师应对“主持人”进行适当的培训,以便本节课顺利地进行开展。

3.需破解的问题。本课可否这样教学: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先充分交流搜集的信息资料,接着师生一起制定统一的研究计划并共同实施研究。

《发现的故事《》篇四

第一次课 故事《香蕉大发现》上

第一次课 故事《香蕉大发现》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让小朋友们了解整个故事,学会故事中人物角色的表情。 教学重点:记故事梗概

教学难点:表情的运用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游戏:

1、 自我介绍《让你认识我》

2、 手指游戏《毛毛虫》:

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

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剪刀呀,剪呀,剪呀。

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叉子呀,叉呀,叉呀。

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铲子呀,铲呀,铲呀。

五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耙子呀,耙呀,耙呀。

二、 故事口袋《香蕉大发现》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现在就跟故事兔子开始讲故事咯,看那一个小朋友最安静,听得最认真。这个故事的名字啊,叫做《香蕉大发现》

《香蕉大发现》(一)

很久很久以前,在丛林深处,住着一只脚维克多的小猴子。在那里,棕榈树宽大的叶子沙沙的响,小猴子们在树林里跳来跳去。除了爸爸妈妈,这里还住着爷爷和维克多的23个兄弟姐妹,维克多年龄最小。

猴子们最爱吃水果。而维克多特别爱吃橘子,他每天能吃掉53个橘子,几个月以后,产橘子的时节过去了。一天,爸爸妈妈带回来一些黄瓜。

维克多好奇的问:“这些是什么呀?”

妈妈说:“这些是黄瓜,可好吃了。”

维克多说:“我才不爱吃黄瓜呢。”

“你还没有尝过,怎么就知道自己不爱吃呢?”爸爸说“你的哥哥姐姐还有爷爷否特别爱吃黄瓜。”爸爸劝说维克多“来,尝一小口。”

妈妈说:“是呀,你只有尝过了才知道好不好吃呀?”

维克多不得已尝了一小口,不过马上就吐出来了。

“好难吃呀,我告诉你们,我不爱吃黄瓜。”

听到这话,爷爷说:“如果,你一点黄瓜都不吃,就不能长得高高壮壮的了。”

“我就是不爱吃长长的东西。”

可是产橘子的季节已经过了,爸爸妈妈几乎不可能给维克多找到橘子。这天,他们带回种新的水果。

妈妈兴奋地说:“维克多,快来看呀。这些是哈密瓜,你肯定爱吃的。”

为了让维克多相信哈密瓜好吃,爷爷一口就吃掉了一半。“好吃,好吃,真好吃!维克多你吃吃看!”

“我不爱吃哈密瓜。”

“你不爱吃哈密瓜的话,你很快就会饿死的。”

“我就是不爱吃黄色的水果。”

于是,当大家都在吃哈密瓜的时候,维克多还在吃着少的可怜的哪几个橘子。

几周后,爸爸妈妈给维克多带回两个橘子,同时,他们又带回来一种新的水果。

爸爸兴高采烈地喊“维克多,快来看呀,这些是漂亮的大芒果,你肯定爱吃的。” 维克多看了两眼,扭过头去:“我才不爱吃呢,我不喜欢吃身上有斑点的东西。”

爷爷刚刚吃过了芒果,听到维克多的话,生气地叫嚷:“全世界所有的猴子都喜欢吃芒果,我小时候,如果调皮的小猴子不吃爸爸妈妈带回家的东西,会会被大屁股的„„。” (还没等爷爷说完,维克多就把耳朵堵起来,还躺在地上大声地喊)“我只要橘子!” 结果,像往常一样,当其他猴子都在吃着芒果的时候,只有维克多独自坐在那里吃着仅剩的两个橘子。

三、故事分析

1、故事提问:

○1小朋友们故事先讲到这里,这个故事里面有哪些人物呀?

○2小猴子叫什么名字呀?

○3维克多家里有哪些人啊?

○4维克多最喜欢吃什么?他能吃多少啊?(很厉害吧!){《发现的故事《》}.

○5产橘子的时节过了之后,爸爸妈妈给维克多带回来的是什么?(黄瓜)

○6维克多爱不爱吃啊?(不爱)小朋友,维克多这样对不对呀?那你们要不要吃黄瓜啊?(黄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够补充我们身体的能量对不对,那你们要不要吃啊?) ○7刚开始维克多看见黄瓜,他是什么表情(好奇地问)“这些是什么呀?”

○8妈妈是怎么说的?(这些是黄瓜可好吃了。)妈妈是什么表情呢?(和蔼地样子) ○9维克多是怎么做的?(撅起小嘴)我才不爱吃黄瓜呢。维克多是什么表情啊?(摇摇头,不高兴。)

○10爸爸说:“你还没有尝过,怎么就知道自己不爱吃呢?” “你的哥哥姐姐还有爷爷否特别爱吃黄瓜。” “来,尝一小口。”爸爸是什么表情啊?(劝说)后来妈妈也来劝说,妈妈说:“是呀,你只有尝过了才知道好不好吃呀?”

○11维克多吃了吗?(吃了)然后呢?(又吐了出来)然后说什么了?(“好难吃呀,我告诉你们,我不爱吃黄瓜。”)小朋友们你们看看维克多他这样好不好呀?浪费吗?维克多说:“好难吃呀,我告诉你们,我不爱吃黄瓜。”是什么表情啊?(特别任性,嘴巴撅起来,不高兴)

○12当维克多正在任性的时候谁来啦?(爷爷),爷爷怎么说的啊?(“如果,你一点黄瓜都不吃,就不能长得高高壮壮的了。”)没错,那也有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呢?(语重心长,很有耐心的说)

○13时间过了很久,爸爸妈妈又给维克多带回来一种新的水果,是什么呢?(哈密瓜)那小朋友们吃过哈密瓜吗?哈密瓜是什么味道呀?

○14妈妈是怎么说的呢?妈妈兴奋地说:“维克多,快来看呀。这些是哈密瓜,你肯定爱吃的。”妈妈是什么表情呢?(很兴奋,很开心。)

○15为了让维克多喜欢吃哈密瓜,爷爷做了什么事情啊?对,把哈密瓜吃了一大半。可是维克多还是不领情,他说什么呀?“我不爱吃哈密瓜。”

○16爷爷怎么说的呀?“你不爱吃哈密瓜的话,你很快就会饿死的。”

○17那维克多又是什么表现呢?“我就是不爱吃黄色的水果。”这回呀维克多终于说出心里话,他不爱吃黄颜色的水果,对不对呀?

○18维克多黄瓜不爱吃,哈密瓜不爱吃,为了让维克多吃到东西,爸爸妈妈想尽了办法,又带回来什么水果呀(芒果)这回是谁兴高采烈的呀?(爸爸)爸爸说什么?“维克多,快来看呀,这些是漂亮的大芒果,你肯定爱吃的。”

○19可是没有想到,维克多做了一个什么动作?(看了两眼,扭过头去)“我才不爱吃呢,

我不喜欢吃身上有斑点的东西。”爷爷听到维克多话怎么样啦?(生气了,非常生气,还叫喊)“全世界所有的猴子都喜欢吃芒果,我小时候,如果调皮的小猴子不吃爸爸妈妈带回家的东西,会会被打屁股的„„。”

○20这回呀,维克多变本加厉了,他怎么呀啊?(还没等爷爷说完,维克多就把耳朵堵起来,还躺在地上大声地喊)“我只要橘子!”

○21结果怎么样呢?其他猴子都在吃着芒果的时候,只有维克多独自坐在那里吃着仅剩的两个橘子。几个橘子,2个。维克多能不能吃饱啊?原来他一天要吃几个53。看看这下维克多怎么办,会不会饿死呢?

○22引发道理:小朋友你们说说看这个维克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对,挑食的孩子,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只吃自己爱吃的东西。这样好不好啊?你们是像维克多一样的小朋友吗?)所以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个挑食的孩子,要什么都吃,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营养对不对呀。

三、表情训练

1、鼓励上节表现,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神奇的小脸蛋》。看那个小朋友的笑脸会变化。老师说高兴的表情,你们应该怎么做啊?生气的表情,你们怎么做啊?非常棒,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小猴子维克多和他爸爸妈妈爷爷的表情吧!

2、登台亮相做表情。

3、课程结束。

《发现的故事《》篇五

《书的故事》阅读题

《书的故事》阅读题

一、填空

1、《书的故事》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写的。

2、书中“世界上第一本书”即“活的书”指的是_______。

3、在很久以前,希腊人有一个习惯,爱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希腊人把唱诗歌的人称作________。

5、在中国,没有文字以前,是用________代文字的。

6、没有文字以前,印第安人是用__________________当作文字的。

7、我们一般称古代波斯文为_____________。

8、从左到右的写法是_______人首创的。

9、在蜡版上写字要用一种钢制的笔,_____的一头在蜡上刻字,_____的一头用来磨去写错的字。

10、写出书中提到的用不同材料做成的书(写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

1、《书的故事》是一本科普读物,讲述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 )

2、读结头信时,不管结打在什么地方,意义都是一样的。( )

3、不染色的结头是指数目,单结指十位,双结指百位,三个结头指千位。( )

4、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字母,不是从希腊字母变来的。( )

5、楔形文字是波斯人发明的。( )

6、发明真正的字母的,不是埃及人,而是埃及的敌人,闪族人,即希克斯人。( )

7、古埃及人在芦叶纸上写字用的墨水能像我们所用的墨水一样耐久。( )

8、羊皮纸上两面都可以写字,芦叶纸却只能写一面。( )

9、铅笔是由一个名叫孔德的法国人发明的。( )

10、铁路上用的红绿旗不是古代的颜色信号遗传到如今的一个证据。( )

11、我们惯常书写的那些数目字,是从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变来的。( )

12、现在欧洲人所用的文字,不是从象形文字转变而成的。( )

13、埃及人发明的芦叶纸能随意折叠,不会碎裂。( )

14、为了能在羊皮上写字,当时发明了一种墨水,是用五倍子汁,加上硫化铁、树脂或阿拉伯树胶调成的。这方法现在还在用。( )

15、人们使用铅笔比使用钢笔早百余年。( )

三、选择

1、关于活的图书馆的故事中,有钱的商人伊台里厄斯拥有的一个活的图书馆是( )。

A 树木 B 鸟 C 虫子 D 奴隶

2、在人类开始懂得文字以前,已用( )代替文字了。

A 石头 B 贝壳 C 结头 D 树叶

3、印第安人用贝壳作通信记号时,红色代表( )。{《发现的故事《》}.

A 死亡、不幸或一种威胁 B 和平 C 金子或纳贡 D 战争或危险

4、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是靠东西来传达情意的,一根烟筒指的是( )。{《发现的故事《》}.

A 和平 B 战争 C 进攻 D 财富

5、在古代尼尼微城的废墟,一个名叫黎华德那胥的英国考古学家,曾经发现了阿苏尔巴尼泊尔王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里找不到一片纸头,这些书是用( )做成的。

A 石头 B砖头 C 骨头 D 铜

6、埃及人发明的“带子书”是用( )做的。

A 树叶 B 树皮 C 芦草 D 羊皮

7、埃及的文字,到最后分成三种字体,其中不是的是:( )。

A 象形体 B 僧侣体 C通行体 D 图画体

8、鲁滨孙漂流在荒岛上时,用( )记日子的。

A 木棒上刻线纹 B 树叶 C 石头 D 贝壳

9、以前,修士写字时,会用图画装点每一章的第一个字母,这个做装饰用的字母,不一定用黑色,因此到了现在,俄国人称每节的第一行为“( )”。

A 绿行 B 红行 C 黄行 D 蓝行

10、请按顺序排列制纸的步骤:①把纸浆倒在一面竹或丝做的筛上,用手簸动。②用竹或一种草,和破布头,放在臼内,和水捣成浆。③轻轻揭起来,粘在木板上。④等留下的一层稀薄平滑的浆干。⑤在太阳下面晒干。

A ②①③④⑤ B ③①④②⑤ C ②④①③⑤ D②①④③⑤

四、问答题

1、简单说说记录文字的“书”的材料演变。

2、如今进入了电子时代,纸质书籍的命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它们会像竹简、芦叶纸、羊皮纸那样消亡吗?

答案

1、前苏联 伊林 2、人

3、《伊利亚特》 《奥德赛》 4、阿德

5、结绳 6、五色的贝壳

7、楔形文字 8、希腊

9、尖 圆 10、石头书,带子书,蜡的书,皮的书„„

对错对错错 对错对对错 对错错对对

DCDAB CDABD

1、最初,文字是刻在石头上面的,后来才写在芦叶上面,后来又从芦叶上面搬到了蜡版上面,从蜡版上面搬到了羊皮上面。到了最后,才搬到了我们现在所用的纸头上面。

2、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不字故事
下一篇:上海滩的故事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