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籍 点击: 2014-06-17
沪语书籍
《上海方言》
——钱乃荣
一、 内容简介 在上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过两种上海话。从形成于南宋的“老上海话”里,我们可以领略到江南水土所孕育起来的上海市俗民风;而从“新上海话”里,我们可以感知上海开埠以来上海人在中外交融中形成的襟怀和睿智,以及海派文化的密码和基因。了解上海方言,可以深度了解上海,了解上海人民,了解上海文化,了解上海生活。
上海话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方言,它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从一种在吴语中比较保守滞后的县城及其周围的小方言,发展成为变化速度最快的中国第一大城市方言,成为全国三大方言(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之一,成为全国第二大方言区吴语的代表方言。本书主要介绍了上海话的起源、变迁与发展。内容包括上海话的溯源、上海城市方言中心的形成、上海话的新旧共生和交替、上海话与上海民俗等。
二、 作者简介 钱乃荣
1945年生,中国现代语言学家。
出版的著作有《上海方言俚语》、《当代吴语的研究》、《汉语语言学》、《上海话语法》、《现代汉语概论》、《北部吴语研究》、《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话900句》等19本,发表的论文有《进行体、持续体和存续体的比较》、《苏州方言中动词“勒浪”的语法化》、《上海方言中的虚拟句》、《吴语中时体结合的复合时态》、《质疑“现代汉语规范化”》、《宋庆龄讲话的语音分析和诞生地南市说》、《论纳兰性德词的人情美》、《论20世纪初20年的中国短篇小说》等100多篇。
三、 精彩书摘 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长篇连续电视剧《长恨歌》是用普通 话为主要叙述语言的,但是全剧中穿插着许多上海话的词语。电视剧《长 恨歌》是一部具有浓郁的海派特色的经典作品,不但情节的安排自然而富 有海派韵味,剧中环境和种种道具使人对接上了上海人跨几个时代的生活 情景,就是剧中插入的上海话,也是精雕细刻的,处处表现了上海人的生 活情趣和海派风味。编剧蒋丽萍是从上海话出发的,是用上海话的长处去 丰富普通话的表达,这是对上海话中优秀的味道重的词语内容的发掘,而 其中有不少是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是 把普通话转成上海话讲。由于许多生活情趣浓厚的上海话词语在活跃轻松 处说出,使得剧本具有浓郁的本土性。比如王琦瑶的一句“姆妈”,从声 调中就带出了上海人的称呼中亲热的嗲味道。一句“侬走好噢”,就把上 海人亲切送客的模样传神地表达出来了。一句“侬晚饭吃过了啊?”听了 比“你好”感觉亲热得多,那是上海的标准问候语了。还有那些有标志性 的上海话的称呼在要害处冒出来,如“大亨郎头”、“白相人”、“十三 点”、“滑头”、“小赤佬”、“十足的阿木林”,把各种类型的上海人 的人品或特征活生生地点了出来。 而片中的那些带有上海时代特色的语言,如:“面孔红得像杜六房个 叉烧一样。”阑尾炎用那个时代称呼为“绞肠莎”,还勾起了老上海对生 活的回忆,而“当我是救火会?当我是巡捕行?”
却责问得真是有情有景 。70年代的小菜场有“配盆菜”的摊头,用一个“配盆菜”词语表达引申 出去说搭配的事,只此一词,就自然使剧情巧妙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让人感受到片子中表现的深厚的生活底子。上海话特色的语气词和叹词运 用塑造和烘托了本土气氛,如“喔唷”有时表现了上海人的厌恶和埋怨, 有时却表现了对人的惊讶,“喔唷紧张杀了,紧张杀了”又表现了不耐烦 。性格刻画得很是细腻。“喏!住院费,治疗费!”一个“喏”,就表达了 一个潇洒的“给你”的神情。叹词“咸”还表示了“是啊”的意思,“侬 省省哦!”又是一种温和的警告和劝听。 写上海人不冷不热的一种性格,用“像温吞水”;批评人花言巧语, 说她“说得花妙”;称赞对方沉着,“涵养来得个好”;说那人看过来的 样子,“眼睛定洋洋定洋洋的”,讲出话来使人“冷丝丝”的,这种达意 又清淡的描画都是不紧不慢的,细腻刻画了上海男女的处事待人的各种风 貌,“心相倒是蛮好个”。一下闷住,不能灵活处事了,说是“全都不活 络昧”。描写其多,还带有动作性,说“多得跟造反似的”。叫人别大声 激动,还有拟声词的加入:“侬横冷横冷地做啥!”煞是传神! 片中在表达上海人遇事的心情,也用了许多不可替代的词语,如一听 到他这样说了,“我心里就殂塞。”如此诉说自己的苦衷和烦闷,十分深 刻,别的词再也不能表达这层感受的了。这类词还用了“乌苏”、“头大 ”、“疙瘩”。说我做这事的诚恳和卖力程度,“吃奶力气也用出来了” ,其表达自己的用心,多么到位!叫人看到利害,忠告“侬勿要笃定泰山” ,勿要“假痴假呆”,都是贴切的。 上海话词语还可用来塑造上海的气氛,如用了一些表现上海风物的名 词。片中,如在市内,就提到“旗袍的花头经”、“天生的衣裳架子”、 “弹性女郎”;到小镇上,就有“乡下的景致”、“吃满月酒”等。还有 那种拷贝式话题强调的句式:“缠绵是缠绵得来”,“忙是忙得来”,“ 烦也烦杀脱了”,“葛末再犟犟不过年纪的”都可以把海派的地方氛围搞 得浓浓的。 说一个人“心荡到什么地方去了”,“越说越不入调了”会“搭架子 ”,“最欢喜轧闹猛”,“搭讪外国人”,“骗骗野人头”,叫一个人“ 侬不要腾我来”,“侬不是横对吗?”“不要兜圈子来”,从这些“熟门 熟路”对上口径的上海话中可以看到上海人的典型行为。 上海熟语谚语在片中也有很贴切的运用,如:“死了荷花还有藕”, “少年夫妻老来伴”,“萝卜不当小菜”,“干穿万穿,马屁不穿”,“ 做生意千做万做折本的生意不做”,“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 ”,“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子”,等等,它使深奥的事理明白化,还能 呈现幽默锐利的话锋。 这个片子最珍贵之处是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榜样。有特色的上海方言 词语的运用,不但优化了剧本的表演语言,而且挖掘展现了上海地区的民 俗文化风土人情,说明不论京派、海派等,都要各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风味 ,汇集起来,中华文艺才会有更丰富多元的异彩。 这不仅仅是一个传承好的上海话的语言问题,还是一个艺术作品本土 化的问题。许多到现在还站得住的作品,都生根于地方文化的深层土壤中 ,因此有较强的生命力。如以普通话为载体的大量电影文学作品,实际上 也渗透着深层的地方文化的底蕴。像《白毛女》音乐以河北方言中形成的 《小白菜》为基础,《江姐》中融入了激越的川北号子和吴侬软语的越剧 唱腔才如此优美。《洪湖赤卫队》中的楚文化,《刘三姐》、《五朵金花 》中的少数民族风情,这些剧目由于传出的是中华民族各地不同的风情, 因此强大。积极审慎地在文艺作品中使用方言中优秀有特色的词语,可以 丰富普通话的语库和表达方式,并不会妨碍推广普通话。 一个地方的具体风貌,自有一地的方言词语给以完整表达,一方的水 土滋养了一方的人,一方的民俗深处必紧贴着一方的方言。越是植根于本 地沃土的文化,越能在世界上走得远。那是因为文化越是本土,就越是拥 有细致入微的乡情民俗异彩,就越是贴近本真,其语言和文化形态
中便蕴 含着世界文化的普世精神和永恒价值,深藏着人类人性中共同部分的精髓 。
四、 导语 上海话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方言,它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从一种在吴语中比较保守滞后的县城及其周围的小方言,发展成为变化速度最快的中国第一大城市方言,成为全国三大方言(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之一,成为全国第二大方言区吴语的代表方言。本书主要介绍了上海话的起源、变迁与发展。内容包括上海话的溯源、上海城市方言中心的形成、上海话的新旧共生和交替、上海话与上海民俗等。
前言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两个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上海,无论是城市的形成过程、发展道路,还是外观风貌、人文内蕴,抑或是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有些方面还颇具奇光异彩!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上海这座城市,我以为唯独一个“海”字,别无选择。 上海是海。据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区,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涨潮落,渐渐淤积成了新的陆地,以打鱼为生的先民们开始来这一带活动。滩涂湿地渐长,围海造地渐移,渔民顺势东进,于是出现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两个小渔村,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到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东门十六铺岸边形成集镇,称上海镇。后于1292年正式设臵上海县,县署就在今老城厢内的旧校场路上。一个新兴的中国滨海城市就这样开始崛起。
所以我认为,上海可以说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上海的血脉,水是上海的精灵。直至今日,上海的地名、路名依旧多有滩、渡、浜、泾、汇、河、桥、塘、浦、湾……这都在向人们证明,是水造就了上海这座城市。
海洋是美丽而壮观的。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0.8%是海洋水面,如果称地球为“水球”也不无道理。海洋是广阔而有边的,是深而可测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的宝库……任你怎样为之赞美都不会过分。
海在洋的边缘,临近大陆,便于和人类亲密接触。我国的万里海疆,美丽而且富饶,被誉为能量的源泉、天然的鱼仓、盐类的故乡,孕育着宇宙的精华,激荡着生命的活力……任你怎样为之歌唱都不会尽兴。
上海是海。是襟江连海的不息水流造就了上海,更是水滋养了上海,使这座城市孕育了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上海,就没有这座迅速崛起的滨海城市。没有海派文化的积极作用,也就没有上海的迅速崛起和繁荣发达。今后,上海的发展还要继续做好这篇水文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上海是海。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新兴城市,不同于在传统城市基础上长期自然形成的古老城市。
1843年开埠以前,上海人口只有20多77,经过百年的发展,人口猛增到500 多万。据1950年的统计,上海本地原住民只占上海总人口的15%,移民则高达85%。上海的移民,国内的大都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国际的虽来自近四十个国家,但主要来自英、法、美、日、德、俄,其数量最多时高达15万人。在一个多世纪中,上海大规模的国内移民潮有如下几次: 太平天国期间,从1855年到1865年,上海人口一下子净增了11万。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孤岛期间,仅4年时间,上海人口净增了78万。
解放战争期间,三年左右,上海人口净增了208万,增势之猛,世界罕见。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生了新一波移民潮,人口增长势头也很猛,现在户籍人口已经超过1800万,此外,还有外来务工人员600万。每年春运高峰,车站码头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是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
上海是海。上海的建筑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美誉,现在是越来越名副其实了。有人说建筑是城市的象征,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表情。依我看,上海的城市建筑是海派文化的外在形象体现,无论是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库门里弄房屋,还是按照欧美风格设计建造的各式各样的建筑,包括集中于南京路外滩的建筑群,和分布于各区的多姿多彩的别墅洋楼,诸如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式……现已列入重点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就达300多处,或者是后来建造的如原中苏友好大厦等,都在向人们无声地讲述着丰富而生动的历史人文故事,演奏着上海社会发展进步史上的一个个乐章。
上海是海。上海人讲话多有南腔北调,还有洋腔洋调。中国地域广阔,方言土语十分丰富。56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上海这个迅速崛起的移民城市,人口的多元化,自然带来了语言的多样化,中国各地方言和世界各国的语言大都能在上海听到。
上海是海。上海人的饮食,可谓多滋多味,菜系林立,风味各异,川帮、广帮、闽帮、徽帮、本帮……应有尽有;西菜、俄菜、日本菜、印度菜… …数不胜数。 上海是海。上海的戏剧舞台百花争艳,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歌剧、舞剧……剧种之多,阵容之齐,在国内数一数二,在国际堪称少有。浙江嵊县土生土长的越剧在上海生根开花,走向全国;而上海土生土长的沪剧则别具一格地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改编成功…… 上海确实就是海! 海派文化姓海。
海派文化不等于全部上海文化,而是上海文化独特性的集中表现。
姓海的海派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就像一棵根深叶茂、顶天立地的大树,巍然屹立,万古长青,枝繁叶茂,这树的主干在北京,树根深扎国土,树枝则是伸向祖国各地各民族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一种说法耐人寻味:看中华文化五千年要到西安去,看中华文化两千年要到北京去,看近百年来中华文化发展要到上海去。当然,比喻总是蹩脚的。
姓海的海派文化,是伴随着上海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的崛起而形成和发展的,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的移民带来了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在上海相互影响,有的彼此融合,有的相互排斥,有的自然淘汰,经久磨合而逐渐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因此,海派文化是吸纳了国内各地民间文化精华,孵化生成具有鲜明上海地方特色和个性的独特文化。
姓海的海派文化,是受世界文化特别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多的中国地域文化。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西学东渐,海派崛起,云蒸霞蔚,日趋明显。
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输入,如1865年10月18日在南京路点亮第一盏煤气灯,从此上海有了“不夜城”之名,1881年英商自来水公司成立,次年在虹口铺设水管,开始供水……东西方人与人、文化与文化整体接触,尤其是租界上 “华洋杂处”、“文化混合”,虽然于我们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但客观上却是引进西方文化早而且多,使上海成了“近代化最成功的地方,市民文化最强大的城市”,往往统领风气之先。
姓海的海派文化,是随着上海发展而发展的,是客观存在,有客观规律,我以为大
体可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萌芽时期: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越文化,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础,开始孕育海派文化。
成长时期:1843-1949年期间,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八面来风”似的国内外移民,哺育了海派文化的成长。
转折时期:这又可以分为两段:1949-1965年间,建国以后,定都北京,商务印书馆等文化单位迁往北京,以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夏衍、曹禺为代表的上海文坛骁将率队陆续迁居北京,上海在电影、文学、戏剧等诸多方面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这是很正常的转移。上海虽然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了,但文化基础很好,依然作用不小,有些方面如电影、小说在全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也给海派文化带来了新化,包括海派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罄竹难书。
成熟时期:1976年,笼罩祖国天空的阴霾一举扫去,阳光重新普照大地,结束长达十年的浩劫,开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全中国范围对 “文革”进行反思,进行平反冤假错案,逐步恢复正常的文化活动。上海以话剧《于无声处》和小说《伤痕》为起点,海派文化开始新的阶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上海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海派文化重新焕发青春,健康发展,在新的基础上正在走向成熟。
当前,海派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存在这样那样前进和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和弱点,这是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对待的。
姓海的海派文化,有哪些基本特点呢?我以为主要有: 一是开放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我所用,化腐朽为神奇,创风气之先河。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
二是创新性:吸纳不等于照搬照抄,也不是重复和模仿人家,而是富有创新精神,洋溢着创造的活力。当年海派京剧的连台本戏、机关布景是创新,如今的《曹操与杨修》也是创新,金茂大厦则是在建筑文化方面的创新。
三是扬弃性:百川归海,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尤其在被动开放时期,特别是在“孤岛时期”,租界内某些殖民文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需要加以清醒地辨别,区别对待,避免盲目和盲从。
四是多元性:海派文化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综合性,是复杂的体系,不应该要求纯之又纯,水清无鱼,那就不成其为海派文化了。雅与俗,洋与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容并存,以致落后、低级、庸俗、黄色、反动文化,在以往那特定历史时期,也夹杂其间,怎么能用这些来对今天的海派文化说事呢。
五是商业性,海派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其适应市场的商业性都有不同的表现。上海人往往对国内外市场行情具有敏感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比较强,有些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士,也比较有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 我认为,海派文化的“派”,既不是派性的派,也不是拉帮结派的派,更不是其他什么派。千万不要“谈派色变”,也不必对“派”字讳莫如深,远而避之,切忌不要一提到“派”字,就联想到造反派、搞派性、讲派别! 不,我们这里所说的海派文化,是反映上海文化风格的最重要流派。我国有京派文化、徽派文化、吴越文化……和海派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的京剧有麒派、尚派等等,越剧有袁(雪芬)派、傅(全香)派、戚 (雅仙)派……都是戏剧艺术的流派,流派纷呈有何不好。
我认为,海派文化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海派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既不要一提到海派文化就沉醉于上世纪30年代怀旧情调中,也不要一说到海派文化马上就和当年的流氓、大亨、白相人划等号。
金山方言
金山方言
一、什么叫方言
同一语言中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八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闽南话和闽东话)、粤方言、赣方言。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江浙话。是中国官方定义的八大方言之一。拥有独立的国际语言代码。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分、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西北角。典型的吴方言代表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使用人数一亿多。
吴语是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音为标准音、以江南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八声清浊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言为古典语法规范、以江浙民系作家(绍兴鲁迅、嘉兴茅盾、苏州叶圣陶等)开创的白话文为现代语法规范的江左江南汉民族共同语。通行于自古富庶、繁华鼎盛、名城众多的优雅江南。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化意义、文学意义、文艺地位】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
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而尊重个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民族传统艺术。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方言是地方语言,它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某一地区的方言与全民族语言总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时各地方言在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俗语则是流行于民间,在群众口头中常用的一些定型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俗语往往地方色彩很浓,所以有些俗语也即是方言词语,两者很难截然分开。方言与国语在文学中的作用几乎平列,两者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为文学的繁荣努力。
从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看,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涉及某一地方言或几地方言的运用。在以话本为其雏型的明清白话小说中有许多方言成分,这是众所周知的。了解这些方言成分不仅对于欣赏作品的内容大有帮助,并且在考证小说的作者、籍贯、成书过程、版本优劣等方面往往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金山方言 金山位于上海西南,北连松江、青浦,南临杭州湾,东与奉贤交界,西同浙江平湖、嘉善接壤。
金山方言属吴语区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老金山方言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小区:
朱泾区:包括朱泾、新农、松隐、吕巷、张堰、干巷、金卫、廊下、钱圩、漕泾、山阳。其中朱泾、松隐、吕巷、张堰等地的方言是典型的金山方言。其中廊下、钱圩南部边界地带,有浙江口音;漕泾东部边界地带有奉贤口音。
亭林区:包括亭林、朱行。语音特点与松江话(以松江镇方言为代表)相同。 枫泾区:包括枫泾、兴塔。本区的语音特点与浙江的嘉善相同。
金山方言保存着许多古吴语古越语的痕迹。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的便利,人们的交往频繁,金山方言有了与过去的变异。金山方言特有词汇必须是金山地方特有的。
1、常用词汇
人称:阿呶(嗯奴)--我 什呶(汝)--你 什咿(格咿、)--他
嗯那——我们 什那——你们 伊埭(格埭、格拉)——他们
事物:日头----太阳 日昼心:中午 搿日仔:前天 隔昨日:前天 搿歇:现在 日改日:一天隔一天 节肯:节日、节气 闲常里:平常 年常:年年 坼坼、豁豁、豁档:裂缝 滩渡:河埠头、有石级可上下 横垛里厢:半当中 斫麦:割麦 斫稻:割稻 种秧:插秧
叉袋:麻袋 吊衣裳:缝衣服 癞丝:癞蛤蟆 蛤多:似蛤蟆而小 油煠烩:油条 领衣:背心 门厨:蚊帐 趣来(竘):漂亮
2、特有的词汇
金山方言里除“格将摸将哈摸将”为世人所熟知外,还有许多金山地方特有的词汇用语。如:
·噘鼓:就是金山特有的。“噘鼓”,就是“腮帮子”、“脸颊”。 ·点心:40几年前,我初到金山,当时金山方言与今天有很大差异。记得
一天家访,家长说:“老师契点心走。”我以为真是“点心”,谁知此点心非那点心,原来“契点心”就是契中饭。
·嗨外: 金山方言“嗨外”意为“许多”、“厉害”。如“格搭人竟(真)嗨外!” “能噶嗨外呀”。
·坞塘: 金山方言“坞塘”意为“地方”、“场所”。如“格滩是哈坞塘?”
·面包与棉布袄:初来金山时,天还很冷,早晨出去需穿棉袄。学校食堂早餐经常吃实心馒头。我听着可是一头雾水:怎么面包可以穿身上的?明明是实心馒头,怎么叫面包?日子一长,我才明白:金山方言里棉袄称之为棉布袄,多了一个“布”字,说得快了,“棉布袄”(mianbuao),就把“布”和“袄”合
成了一个字“包”,“棉布袄”就成了“面包”(mianbao)。棉布袄”与“面包”,两者竟然这样紧密联系起来了。
金山方言把没馅的实心馒头称之为“面包”,把面包称之为“上海面包”,有馅的包子称之为馒头。初来时去点心店买馒头,经常要搞错。
· 金山方言“休要”合字,真实读音在“xiao”后面还要加“yi”,合起来“xiaoyi”。在字典里有“覅(fiao)”一词,这是苏州方言,解释为不要,与金山方言很接近。有外地路人驾车经过某地,向金山当地人问路:到某某地方怎么走?金山人告知:一挺落北,转弯。外地路人谢过后油门一踩绝尘而去。过一会儿,那路人又折回到问路之处,向那金山人大发雷霆:你戏弄我,乱指路!金山人连忙解释:同志,汝忒煞急哩,阿奴话一挺落北,转弯,汝哪的转弯
转弯,呢?路人说:我就是听你话小转弯,这才走冤枉路。金山人说:阿奴话
汝哪的转弯呢?外地路人说:我是小转弯了!
转弯、小转弯······两人搞了半天,才明白都是方言惹得祸。 我所说的不是夸张,因为我初到金山时就遇到这样的困惑。
与金山方言“
客展示年画,过客说“
过客还是说“”这个词相关的一个滑稽段子:卖年画的摊主向一个过”,摊主就翻(沪语“翻”念做“xiao”)过去一张;”,”,摊主再翻过去一张„„翻到最后一张,过客还是说“摊主就觉得被耍了,双方争吵起来。
在金山话里,“”实际读音多为“xiaoyi”,而“翻”实际读音“xiao”。如此近似,非当地人真搞不清。
·金山方言中有一字“讟(du)”,简洁地将一人对某人又气又恨而又无奈的情绪生动表述出来。讟,痛怨也(《说文》)。怨讟动于民(《汉书·五行志》)。金山人在说“讟”一词时,后面往往还连缀一词“来”:“讟来”。如甲乙丙三人约好时间在某处见面,甲乙两人先到,等很长时间丙还没到,甲不耐烦了对乙说:讟来,话了几点钟到,格将模将还勿曾到!
·说某人不好,用“恘(qiu)”表述。“恘(qiu)”【廣韻】去秋切,音惆。戾也。戾(li),暴恶、暴戾、罪过、乖张。“恘人”也就是“坏人”。如甲央乙做一件事,乙推脱,甲就会说乙:汝恁嘎恘呀,格倷事体也勿肯帮忙!
·金山方言“险(xi)傢乎”=差一点儿 。如一人走路踩了空,差一点跌倒,就会说:噢吆,险傢乎跌跤(gao)。
·“约(ya)摸着”、“约摸其数”原意是大概、大约。早些时候,农民将自家水陆小菜拿到镇上卖,有的没有秤,菜随意的扎一把,居民向他买,问需多少钱,农民就会随意地说:约摸着本几钿么来。
·莫褭(niao):等一会,不要(另含有慢着别急意思)
·金山方言中“妈妈”一词有三种解释,一是称呼母亲,二是指女性乳房,三是指奶水。有两位带孩子的年轻妈妈在聊天,甲抱怨自己没奶水,乙说:“汝妈妈蛮大(du),那得妈妈嗯没?”甲答道:“阿奴生小把戏以来衣里(身体)一直勿适意,奶水嗯没,小囝妈妈契勿着。”此时乙的小孩有点哭闹,乙哄着孩子:“弟弟消(本字为休要合字)闹,妈妈喂(金山方言“yu”)妈妈。”如果你不是金山人,能看懂(听懂)这段话吗?
另外,金山方言也有叫伯母为“妈妈”,很多人还叫“嬷嬷”。
3、谚语歇后语:
东霍霍,西霍霍,田角落里干剥剥。
日落乌云动,不是雨便是风。
秋八九月乱穿衣,夏布裤子皮领衣(背心)。
吃勿穷,着勿穷,勿会打算一世穷。
看人挑担勿吃力,自上肩架嘴要歪。
合船漏,合牛瘦,合把铁鎝勿生锈。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勿进。
叉袋口扎得紧,众人口封勿牢。
日里不做虚心事,夜半敲门不惊心。
好记性,勿如烂笔头。
于丹经典名言名句
人干点好事儿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儿总以为鬼神不知道,我们太让鬼为难了。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
男人要有钱,和谁都有缘。
当男人遇见女人,从此只有纪念日,没有独立日。
对前途要看得乐观些,对人心要看得悲观些。
亲人之间,谈到钱就伤感情;情人之间,谈到感情就伤钱。
我们产生一点小分歧:她希望我把粪土变黄金,我希望她视黄金如粪土!
当年是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而现在是上了大学马上就受穷。
过去:一流学生出国,二流学生考研,三流学生就业。
现在:一流学生就业,二流学生出国,三流学生考研
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只是上当。
在网上碰上一群流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上了一堆流氓软件。
孩子把玩具当朋友,成人把朋友当玩具。
现实中用真名说假话,网络中用假名说真话。
戏言不能伤敌但能伤友。
没钱的时候,老婆兼秘书;有钱的时候,秘书兼老婆。
有钱的人怕别人知道他有钱,没钱的人怕别人知道他没钱。
再有钱的人也在为钱苦恼。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很久。
不要相信什么一见钟情,因为你不能一眼看出对方挣多少钱。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只有拿出钱才能证明爱心的时代。
你(男)长的太帅了,所以人们就看不起你。树大了总要招风的,人大了总要防骗的 话说出去之前你是话的主人,说出去之后你便成了话的奴隶。
生活是痛苦的,比想像中还要痛苦;生活是快乐的,比想像中还要快乐。
一张文凭、二国语言(精通英文)、三房一厅、四季名牌、五官端正、六六(落落)大方、七千月薪、八面玲
珑、九(酒)烟不沾、十分老实。——上海女孩择偶语录
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偷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
年龄他必须比我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他必须比我高,哪怕只高一厘米;能力他必须比我强,哪怕只多赚一分
钱。——广州某38岁未婚女白领说。
讲东北话的是农民,讲上海话的是知识分子,讲广州话的是大款。——网友评小品人物出场规则。
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面对美女,我们坐立不安
我们拥有的只是立体图形的身材
外星人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他妈的肚子里来的。
博客圈就是把吐的口水所含成分差不多的人聚集在一个圈里吐。
广告就是告诉别人,他的钱还可以这么花。
开的总是自己的车,爆的总是自己的胎。
客服就是客客气气的拒绝你的服务。
对待知
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待工人
------------------------------------------------------------------
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 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最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陶渊明的意义,不在于在诗中构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
通论作业(新)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 (每空3分,共30分)
1.兰州话属于( 北方方言 )方言。
2.上海话属于( 吴 )方言。
3.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记录语言的 )文字符号系统。
语言是人类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
4.现代汉语的形成,是(五四运动白话文著作的影响 ),二是官话的影响、参透。
5.语言的“所至”是指意义,“能背”是指( 被代表的事物
6.“桌子”这两个语素中,定位语素是 ( 子 )。
7.词是最小的( 能够独立使用的造句单位 )的语言单位。
8.单纯词是指(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 )的词。
9.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是( 合成词 )词。
10.合成词“香皂”“关心”中,( 香皂 )组合关系属于偏正式{上海话谚语}.
二、单项选择( 每题3分,共30分)
1.西安话属于 (A ) 方言。
A.北方话
B.粤语
C.吴方言
2.下列韵母 ( B ) 组全是鼻韵母。
A.ao an ang
B.un ian eng
C.iao an iong
3.调型是指( A )。
A.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
B.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
C.声调的类别
4. 调类是指( c )。
A.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
B.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
C.声调的类别
5.调值是指(B )。
A.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
B.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
C.声调的类别
6.( C )句是反问句。
A.你去还是我去?
B.你明天还来,是吗?
C.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做? ( A )句是反问句。
A.真的没办法听呀
B.你吓死我们了
C.请您过来一下
8. ( C )句是感叹句。
A.上课了
)。
B.不准吸烟
C.多么美的早晨呀
9.被字句是( B)
A.主语即不是施事(动作的发出者),也不是受事(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B.主语是施事,介词引入受事
C.主语是受事,介词引入施事
10. 把字句是(B )
A.主语即不是施事(动作的发出者),也不是受事(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B.主语是施事,介词引入受事
C.主语是受事,介词引入施事
三、注汉语拼音 (10分)
1.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从语音、语汇、语法三方面简述什么是现代汉语?
答: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语音有哪三方面的性质,其本属性是什么?
答:1、语音的物理属性,1、语音的生理属性3、语音的社会属性
3. 举例谈谈什么是词义的扩大?
答:词义的扩大是指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范围由小变大了。比如:江 河 睡 等。
4. 举例谈谈什么是词义的缩小?
答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由大变小了。如“瓦”《说文》土器已烧之总名,如,
“弄瓦”l、??“瓦棺”,
五、修改下列病句(每小题2分,共10分) 1.谁也不能否定京杭大运河不是世界上最长的德大运河。
正确:谁也不能否定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
2.如果遇上不好的天气,你们也要照常工作。
正确: 即使遇上不好的天气,你们也要呸照常工作 。
3.无论我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他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正确:无论我们做再多的思想工作,他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他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4.现在我已经加强了在电脑上录入汉字的速度。
正确:现我已经提高了在电脑上录入汉字的速度。
5.你把这个消息应该立即告诉有关方面。
正确:你应该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有关方面。
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1.语言的符号的特点,是指( 任意性 ),二是线条性。
2.汉语属于( 汉 藏 )语系。
3.普通话以( 典范的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
4.普通话以( 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
5普通话以( 北方方言 )为基础方言。
6. 合成词“热爱”、“忘记”中,( “热爱” 忘记 )组合关系属于并列式。
7. 合成词“月亮”、“老师”中,( “老师” )组合关系是前俯式。
8. “太阳”、“原子弹”、“宇宙”中,属于基本词的是( 太阳 )。
9. “秋天”、“羊”、“生涯” 中,属于一般词的是(生涯 )。
10. 外来词,是指( 从别的民族或外国的语言中 )吸收的词。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A )是古汉语演变为现代汉语的转折点。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2.金文是指( A )
A.浇注或刻在青铜器的文字
B.汉代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
C.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3.甲骨文是指( C )
A.浇注或刻在青铜器的文字
B.秦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C.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4.下列文字( B)全是三画。{上海话谚语}.
A.于、凶、女
B.马、及、丸{上海话谚语}.
C.乃
5.下列文字( B )组全是合体字。
A.心、人、病
B.闻、艺、医
C.向、还、习
6. 句型是指( B )
A.按句子的语气不同来划分类别
B.按句子的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准来划分类别
C.按句子的结构不同来划分类别
7. 句类是指(A )
A.按句子的语气不同来划分类别
B.按句子的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准来划分类别
C.按句子的结构不同来划分类别
8. 句式是指(B )
A.按句子的语气不同来划分类别{上海话谚语}.
B.按句子的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准来划分类别
C.按句子的结构不同来划分类别
9.(A )是连动词
A. 我上街买菜
B. 桌子上有书
C.请老师讲课
10.( B )是兼语句
A.我到茶喝
B.我请医生看病
C.他丢了一个包
三、注汉语拼音 (10分) 、
1. 云开远见汉阳城
犹是孤帆一日程
四、简答题( 每题5分 ,共20分) 1.举例谈谈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
答:元音: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中只受调节而不受阻碍所发出来的响亮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里受到阻碍,气流必须克服阻碍而发出的音。辅音又叫“子音”。
2.举例谈谈什么是声调?声调的作用是什么?
答:声调:声调是指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
作用:在普通通话中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
3. 举例谈谈什么是词义的转移?
答: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所概括的对象由甲变乙,转移出的新义(乙)-般来说跟原义(甲)有一定的关系。如:足1涕原指眼泪,
4.谈谈什么是基本义,什么是引申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从使用上看并不是平等的,期中有一个意义是最常用的,基本的,其他的意义
D都是从这个意义转化发展而来的,前者叫基本义,后者叫引深义。
五、修改下列病句(每小题2分,共10分)
1.张小双不但会画画,而且刘嘉玲也会画画。
正确: 不但 张小双会画画,而且刘嘉玲也会画画。
2.这一决定得到了全体工人的反对。
正确: 这一决定遭到了全体工人的反对。
3.我们这次比赛,包揽了十块金牌中的六块。
正确: 我们在这次比赛中,包揽了十块中的六块。
4.让你恭侯了半天,真对不起。
正确: 让你等了半天,真对不起。
5.要下雨了,你最好带上一把保护伞。
正确: 要下雨了,你最好带上一把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