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测试 点击: 2014-04-24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一二单元语文单元检测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一二单元语文单元检测题
()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工整、美观地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yùn hán dǒu qiào qín miǎn mãng lïng qǐn bù ān xí ( ) ( ) ( ) ( ) ( ) 3.选出下面带点的字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出来。(3分)
哈.达(hǎ hā ) 刚劲.(jìn jìng ) 蹒.跚学步(pán mǎn )
4.补充词语。(6分)
( )( )明灭 ( )( )乐道 ( )( )大物
( )( )起伏 百( )( )回 悬( )峭( )
5.读句子,给画线部分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写在括号里。(3分)
(1
(2)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看见了就害怕。 ( (3)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6.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饱经风霜( ) 一饱眼福( )
①饱满 ②饭吃饱了 ③满足 ④充分
负荆请罪( ) 负隅顽抗( )
①背弃,辜负 ②依仗,依靠 ③背 ④亏欠
横遭不幸( ) 老泪横流( )
①不吉利、意外 ②粗暴 ③杂乱 ④汉字的一个笔画
7.按要求写句子。(3分)
①在原句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②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③扩写句子:我去拜访朋友。(至少扩写两处)
)1 ) )
8.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3分)
①《草虫的部落》中作者由联想和想象将看到的一切描述出来。( )
②《彩色的翅膀》主要写了海岛上的蝴蝶有着彩色的美丽翅膀。 ( )
③写演讲稿,先要根据演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最后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
9.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填空。(6分)
① ,每于寒尽觉春生。(1分)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 。(1分)
③我想用诗句“ ”来赞美敬爱的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
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过唯有 ,唯有 ,中国才有真进步。他的爱国思想深深感动了我,我平时也积累了类似这样的句子: (2分)
10.语文实践。(5分)
《草虫的村落》中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了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1、请用“ ”把本段的中心句画出,再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2分)
12、走进山,“我”访问 、 、 、 、 、 等朋友。(3分)
13、用“~~~”画出文中的一句拟人句,并仿写一句。(2分)
2
14、作者对于山中的“朋友”在称呼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3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夕阳下的芦苇花
①秋雨已有些时日,天已转晴,经多时的阳光沐浴,突然想起去早该去的地方走建。……
②我推开车门,朝河那边一片芦苇丛望去。眼光中,夕阳照耀下的芦丛焕发着的七彩之光,竟然在悠悠跳跃似的反复流泻,整个芦丛的上端,仿佛成了一条神奇的多彩河流:那高高扬起的芦苇花,在色彩斑斓里,是那样的高雅,忽闪银亮透晶的风范。我沿着马路狂跑,急不可耐地想把自己全投了过去,随自己的那颗心,在夕阳下的美景里真正的疯狂一次。
③眼前,高高扬起的芦苇花,在夕阳的流光里,随着微风在轻轻的晃动,她们飘柔的英姿,比起我跳动的心脉还柔和,给了我人间少有的温柔感觉。
④这大片的芦苇丛里,芦苇花参差不齐。有的是刚刚从叶芯抽出的旗帜尖儿,如同古时的油纸伞尚未撑开的情状;有的只是闪开了半节,还在微微的颤动,犹如刚涉世的少女,夫亘亟堕着羞怯;有的还温情在芦花芯里,侍机而出。无论是何种情姿,在我的眼里,她们都是无比的柔美而多情。多情中,有无数种生命就在这里繁殖发展。{不愿离开美景的说说或心情}.
⑤一对小鸟突然飞出芦丛,叽叽喳喳地飞到对面的芦丛深处。我有些后悔,知道是自己不小心惊扰了它们的宁静。{不愿离开美景的说说或心情}.
⑥一束芦花随凤有了明显的摆动,我顺手把她牵了过来,接着,又牵了几柬,轻轻把她们合在一起。我把合在一起的几束芦花,一根根.的从叶片芯中扯了出来,恬饰着我的心怀。一手拿着扯来的芦花,一手又不自觉地伸了过去,欲把一根还未抽出的剑一般的芦花扯来。刚伸过去的手,突然自觉地停在了半空中。文见一个小小的即将长为成虫的生命,叮在青色的“剑”上,看是不久将飞旋自如在芦丛里的小精灵,是这片芦苇丛中又一种族生命活力的显现。我把手缩了回来,拿着已扯来的芦花走出芦丛,站在芦丛的边缘,来一次热烈的思考!
⑦想着,自己今天差点又毁灭了一个生命。生命原本就没有大小和种族之分,都是世界流动着的活力和精彩的血脉。生命,在自然界的感情里没有贵贱之别。
⑧眼前,夕阳下这片高昂、美丽的芦苇花给整个山野、河流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却高兴不起来。不由自主地举起手中的芦花,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只见她们没了精神样的散软、虚弱,与芦丛中高扬的花儿相比,是两种模样,逊色了很多。
⑨一脑的惭愧,我不知所措地拿着手中的芦花掉头急走,身后一阵阵冷风追赶,知 3
道是芦花的灵气在向我诉说:生命都一样的重要!生命都一样重要啊!
⑩一路上,我的眼光就没有离开手中的芦花,只见她们的气色、她们的生命在不停地变化。我懂,她们不久会转化到垂危的边缘。我不知道自己还会怎样去想?怎么去做? ⑾我打算用一玻璃瓶子,盛满水,把手中的芦花多养几日。(文章有删节)
15.“随自己的那颗心,在夕阳下的美景里真正的疯狂一次。”中“疯狂”一词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2分)
16.请从内容和表现方法方面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7.结合文意,说说你对“生命原本就没有大小和种族之分,都是世界流动着的活力和精彩的血脉。”的理解。(4分)
18.作者在第⑨段中说自己“一脑的惭愧”,结合本文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惭愧?(3分)
19.文章第⑩段作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打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在生活中你是否有类似作者的经历,结合具体事例及本文主题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习作(30分)
21.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请围绕暑假生活,将你所做的事、或在游览风景名胜时从中得到的收获与体会写成一篇文章。(400字以上)
要求:1.语言通顺。2.内容要有一定的主题。3.写出真情实感。
4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三四单元)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把下面的诗句端正、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3分)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bào yuàn kuí wú juàn liàn hã ǎi kě qīn ( ) ( ) ( ) ( ) 3. 比一比,再组词。(4分) 滥( ) 骏( ) 忧( ) 眷( ) 监( ) 竣( ) 犹( ) 誊( ) 4.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忘记了回去。 ( ) ( ) ( ) (4)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 ) 5.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A、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B、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C、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D 、表示语意的跳跃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2)古老的钟沙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 )
(4)我嘛„„缝缝补补„„ ( )
6.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诚者, ;诚之者, 。 《 》
(2)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
(3) 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2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3)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八年级期末考试题 语文试卷
八年级期末考试题 语文试
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 蹒跚 pán 愧怍 zuò 吊唁 yàn 罄竹难书 qìnɡ
B、 嶙峋 xún 两栖 xī 老妪 yù 风雪载途 zài
C、 荒谬 miù 仄歪 zè 阻遏 yè 毛骨悚然 sǒnɡ
D、 尴尬 ɡān 潮汐 xī 伧俗 chānɡ 在劫难逃 jié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驻足 制裁 因地制宜 月明风清
B. 追溯 帷幕 大庭广众 草长莺飞
C. 肃穆 琐屑 天衣无缝 物竞天择
D. 推祟 颠沛 日薄西山 世外桃园
3、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今天小学同学相聚, 我看到了张明, 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 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真得刮目相看. . . .了。
B. 学问是“问” 出来的, 遇到不懂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 . . .的精神, 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 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 虽然来自世界各地, 萍水相逢. . . ., 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 他们互相攀谈, 一下子成了朋友。
D. 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 .了
4. 古诗文默写。(10 分)
(1) 归园田居(其三) 中描写诗人归田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 中融叙述、 写景、 抒情于一炉, 暗写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青少年是学习知识、 增长才华的最佳时期。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青少年时代不努力, 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4)《黄鹤楼》 中,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鲁山山行》 中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划线句的结构,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3 分) 你平时留心到自己父母给你的爱了 吗?
过马路时, 他紧紧地抓住你的手, 一停二看三再行; 放学回家时, 他接过你的书包, 递上拖鞋; 时, 他 ……父母的这份爱如春雨洒, ,
在草地, 如 。
6、 走近名著(3 分)
(1)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 》 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 农村的淳朴、 健壮的祥子, 到北平谋生创业, 次买车又 次失去, 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2) 在《骆驼祥子》 中, 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 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了。 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并说出导致他梦想破灭诸多事情中的一件。
7、 你在课外一定也阅读过不少格言, 请你就“求知”、“珍惜时间”、“注重友谊”、“热爱读书” 选择两方面各写一条你喜欢的格言。(2 分)
8、 古诗鉴赏 读刘禹锡的《秋词》 回答下列问题(共 4 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 “晴空一鹤排云上”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体现了一种 的精神。(2 分)
(2) 请选择“排” 字或“引” 字, 说说在诗中用这一字的妙处。(2 分)
9.综合实践题(9 分)
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1 世纪的今天,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但“九一八” 的炮声,卢沟桥的枪声, 南京大屠杀中死难同胞的呼告声, 时时使我们警醒, 为此中学八年级(1) 班开展了 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
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 1) 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据新华社沈阳 9 月 18 日 电 今年 9 月 18 日 是“九一八” 事变爆发 81 周年纪念日 。 当天下午, 东北三省在沈阳“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用钟声和警报声警醒人们: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9 时 16 分, 由中央有关部门、 东北三省政府、 解放军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撞钟手, 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 9 时 18 分, 尖利的防空警报从四面八方响起, 震撼着沈阳全城。 博物馆广场上 1000 多 名各界群众静静伫立。 同时, 在沈阳规定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 此时此刻, 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拉响警报。 3 分钟后, 警报声从天际消失。 伴随着雄壮的义勇 军进行曲, 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冉冉升起。 撞钟鸣警活动后, 数千名沈阳市民进入博物馆参观。
(2) “武” 字与战争密切相关。 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把“武” 解释为“止戈为武”, 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 情感。(1 分)
(3) 伴随着战争, 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 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一句名言、 五个成语。(2 分) 古诗: 小说: 名言: 成语:
(4)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 40 多年的“铸剑为犁” 的雕像图片,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片的内容及含义。(4)
(5) 、 “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
秋, 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 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 这是为什么?
(6)、 我们要搞“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 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主题语 (或者宣传标语) 。 (7) 、 我们要组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 请你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可以组织哪些活动? )
(8) 、 出一期战争的黑板报, 请你为板报设计几个栏目。 内容: 含义: 3
二、 阅读理解。 阅读《桃花源记》, 回答下列问题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不愿离开美景的说说或心情}.
(2)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1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 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 分)
12. 用原文语句作答: (3 分)
(1)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3.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 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 分)
14.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 战乱频繁、 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
记承天寺夜游问题答案
问题回答答案
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2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语言显著特征: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
3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
4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因为看到明月照进屋子里兴奋、喜悦,月色好似久违的老朋友,让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民,所以就去了寺庙游玩.
5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寻张怀民”是由于“_______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表达了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寻张怀民”是由于“念无与为乐者”,作者的心理活动是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悲愤之情. 6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1、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个 的美好境界。
答案: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答案: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3、本文“记”的要素是:,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答案: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
5、《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号文学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 ”之中。 答案: 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答案:月光 竹柏影 比喻】
7、文章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 。
答案: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抒情。
8、第二段可概括为:【答案:庭中月色。】
9、本文的点睛之笔:【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文中写月夜之美,抓住了的特点。【答案:空明】
11、全文以“”为线索,描绘了,表达了作者境,同时也抒发了 的苦闷心情。
答案: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图)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12、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
答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3、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答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1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唐宋八大家指(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指在散文方面的成就。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念无与乐者 答案:(考虑,想到)(和,一起)
2、盖竹柏影也 答案:( 原来)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案:(于是)(到)
4、相与步于中庭答案:(一起)(散步)(在)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 只是 ) 我们(罢了)
6、月色入户答案:(门)成语例:足不出户 户枢不蠹 门当户对
7、欣然起行答案:(高兴的样子)
8、怀民亦未寝答案:(睡觉) 成语例: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寿终正寝
9、水中藻荇交横答案:(交错纵横)《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交通”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四、选择题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B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7)、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D )
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五、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答案: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写了那几种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描写了月光和竹柏影。“积水空明”用比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用比喻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提示:“积水”只是喻体,在这里是用来比喻“月光”的,千万不能望文生义,应联系山下文去理解。)
七、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透露出作者被贬后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
九、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十、“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十一、 结合苏轼是两首词《水调歌头》《江城子》谈谈其创作风格?
答:《江城子》是苏轼的第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词,其中“老夫聊发少年狂”显示出他豪爽粗犷的性格和词风。《水调歌头》的创作豪放中兼有婉约。
十二、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和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他们的理由。
答:(1)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十三、 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闲人”的含义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极力主张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即写于此时。
答:“闲人”即清闲的人。
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十四、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十五、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
(情感,意思对即可)
十六.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案: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十七、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 作者描绘的世界: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作者的心境: 答案: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十八、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答案: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十九.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014重庆中考语文试题(B卷)及答案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B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l.根据拼音,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正确的汉字。(4分)
(1)读书人的bó( )学多才、儒雅之气,缘其汲取了无数人的经验与智慧的精华。
(2)春风吹拂,xiān( )细的柳丝飘飞,风姿婀娜,如诗如画。
(3)垂钓是一种闲情,赏月是一种yì( )致,都讲究一个“静”字。
(4)小桥流水,是江南古镇的风情;红装素guǒ( ),是塞北原野的美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差使(chāi) 脚踝(huái) 气冲斗牛(dòu) ...
B.荒僻( bì) 鉴赏(jiàn) 尽态极妍(yán) ...
C.梦寐(mâi) 狡黠(xiá) 头晕目眩(hūn) ...
D.酝酿( niàng) 亢奋(kàng) 瞻前顾后(zhā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那块白玉通体晶莹,玲珑剔透,仿佛是少女羊脂般细腻的皮肤,温润圆滑。 ....
B.人粪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
空,更是与{不愿离开美景的说说或心情}.
万物的心灵交流。
C.历史上美丽的楼兰古国,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
D.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
4.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位学生向老师请教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老师说:“ , ,创业酌用兵家之权变, ,行文当如纵横家之灵活。采百家之学问而集于一身,必成贤者。”
①治事应持法家之严明 ②待人应守儒家之诚信③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5.对下列两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l)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鲁迅《故乡》
(2)其实地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重庆洋人街标语
A.第(1)句中,作者认为希望是本没有的,就如地上本没有路,但只要你想到有路,路自然就会出现在前方。
B.第(2)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启迪人们:如果一直踩着众人的脚步走,就会无路可走;必须要善于创新,另辟一条新的道路。
C.这两句话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路”的内涵进行了形象的诠释:路是人用脚走出来的,我们只要跟着别人走,就能走出一条路来。
D.这两句都用“走的人多了”来强调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
6.人是一本书。人的外表,就是封面;人的心灵,就是内文。请参照示例,写一段话,说说
自己或他人是一本怎样的书,并略加阐释。(句式不限,40字左右。)(4分)
示例:我是一本字典。外表虽然平凡,但内涵丰富,知识广泛。与我在一起,能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7.综合性学习(10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光明中学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仁’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解读“仁”字】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请你根据下面的文
字和右面的图片,推测“仁”字的本义。(2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仁”字的本义是:____
【积累“仁”词】
(2)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成语之星”大赛,需要积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语,请你写出2个。(2分)
成语: 、
【探究“仁”德】
(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材料一: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为了照顾老人的饮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
近日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
材料二:家住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的陈冠华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解放碑交巡警大队的巡警们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便开始了持续4年的悉心照料。每晚“煲电话
粥”,医院探望,送饭送奶„„这份情谊温暖了陈婆婆的生活,直至陈婆婆去世。 材料三: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由于杂交 水稻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水稻是自花传粉,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于成功。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 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彰显“仁”德】
(4)根据上面第(3)题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拟发一条微博(微博:指发在互联网上的短小的文章、图片),表达对解放碑交巡警的赞美之隋。(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新课 标 第 一 网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3)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4)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论语)十则》)
(8)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2题。(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3)素湍绿潭( ) (4)属引凄异( )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2.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X Kb 1. Com
果园快乐的时光
白兰华
①外婆家有个菜园,而他更愿意称之为果园。园内有一株高大的漳州柑子树,绿萌如盖,斜斜地遮住了土屋后门的一小块空地。放学回家,他就在树荫下做作业,温习功课。几只麻雀停在屋檐边,啄着盖房用的麦草,寻找残存的几颗麦粒。玩腻了,又蹦跳着飞落地面,叽叽喳喳叫几声,觉得没趣,又陆陆续续飞上树梢,在枝叶间嬉戏。他静静地观望着麻雀的表演,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几丝夕阳的光线投下来,他的心里生长起一片海,无边无际,一叶小舟就在波平浪静的水面轻轻摇曳。{不愿离开美景的说说或心情}.
②果园里还有三株橘树,一棵李子树,一棵柿树,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日复一日地成长,经历开花结果的繁衍,默默奉献着一切。经常变化的是地面种的蔬菜。外婆很会持家,忙里忙外的,空闲时间就伺候自己的菜园子。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他常帮外婆打杂,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捉虫子。手里拿双筷子,将茎叶间的毛毛虫一条一条的夹进玻璃瓶,拿去喂鸡仔。外婆说吃了活食的母鸡生蛋勤,蛋的个头大。他就在下午放学做完作业后到菜园转悠捉虫子。他发现藤藤菜叶上常有一种胖乎乎的、颜色与菜叶颜色接近的虫子,握在手心里肉唧唧的,爬在肌肤上痒痒的,想笑。外婆说是猪儿虫,吃菜叶挺厉害的,看见菜叶缺边少角的,没准就是它干的坏事儿。将猪儿虫扔到母鸡脚下,母鸡“咯咯咯”地惊叫着躲开,雄健威武的公鸡要在母鸡面前显摆显摆,扑过来用尖尖的喙啄一下虫子滚圆的身体,还是不敢下口。虫子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他的心像被鸡啄了一下,有些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