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 点击: 2014-03-26
《捏鸡蛋》教案
《捏鸡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能力目标:
1.养成观察的习惯。
2.学会写观察“捏鸡蛋”游戏作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写观察“捏鸡蛋”游戏作文。
教学难点:
1.保证鸡蛋不出意外破损。
2.学会观察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趣引入
1.老师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拿出鸡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对,它就是——鸡蛋。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老师拿鸡蛋的样子吗?
生:拿
师:是的,怎么拿的?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小心
师:你真会观察。孩子们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小心?
生:害怕把鸡蛋弄破了。
师:是的,老师小心翼翼就是怕把鸡蛋弄破。如果我们来捏鸡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捏鸡蛋。(板书:捏鸡蛋)
2.引导学生读课题。(注意“捏”字是生字,书写注音并引导学生读准鼻音。) 师:同学们起读课题。注意“捏”字是鼻音。{三年级作文教学捏鸡蛋}.
(二)、活动体验,说话训练
1、请一位同学捏鸡蛋
(1)活动要求
师:好,注意观察,我们就这样捏鸡蛋:鸡蛋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手心里。(师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待会儿同学在捏的时候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看他的表情、动作,听声音,想他捏鸡蛋时心里的想法。(板书:看听想)
(2)引导学生观察捏鸡蛋的过程。{三年级作文教学捏鸡蛋}.
师:哪位同学来试试?看,他多自信啊!老师把鸡蛋放在了他的手心里,小眼睛注意观察。(此时所有的小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手中的鸡蛋,充满了好奇。)
(第一次孩子很轻松地捏,没捏破,他显得有些遗憾。)
师:轻轻捏怎么能捏破呢?
生:(急迫地)老师,我可以再捏一次吗?
师:(高兴,激励地)行,注意观察他这次的表情、动作有什么变化。 (第二次孩子挽袖子,用力地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台下的孩子们都在给他捏把劲呢。可还是没有捏破。孩子摇了摇头,感觉鸡蛋真是太硬了。) 师:用了好大的力啊,还是没捏破,还想再捏一次吗?
生:(大声地,激动地)想!
师:好,注意他这次的表情动作又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边观察,一边给他加油!
(第三次孩子更用力了,弯腰,跨腿,脸红,发出“哼哼”的声音,可还是没有捏破。台下的孩子们发出了惊奇的“啊”声,表示太不可理解了。) 师:(安慰)没关系,看来这鸡蛋的确太硬了!
(3)说话训练,评价指导,从说句子到说一段话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引导学生说话。){三年级作文教学捏鸡蛋}.
生:我看到他先很自信,轻轻捏鸡蛋,没有捏破。
师:恩,你从哪里看到他自信了?
生:他大步大步的跑上台,显得很轻松。可能他觉得小小的鸡蛋,很容易捏破吧。
师:了不起的孩子,他的每个动作都在你的眼里。表示自信的词语有哪些? 生:信心十足
生:胸有成竹
生:成竹在胸
师:对,这些都可以表示很有信心。谁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观察到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鸡蛋捏破。
师:九牛二虎之力用得好,表示力气用得很大。还可以怎么说? 生:还可以说用尽全力,竭尽全力。
师:对,这些词都可以表示用的力气很大。谁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他第三次捏鸡蛋的时候脸都红了,弯下了腰,用了好大的力气。 师:(竖起大拇指)会观察,而且说的时候带上了感情,就好象是自己在捏鸡蛋。这样让我们听话的人感觉更有趣味了。(板书:有趣味)
我们说话的时候,如果带上自己的感情,别人听起来就更有趣味了,给人的印象也就更加的深刻了。
生:我看到他捏啊,捏啊,可鸡蛋却完好无损,象个石头。
师:(惊喜地)他观察得仔细,所以说的就好,你看完好无损这个词用得多好啊!孩子们听出来了吗?把比作?
生:把鸡蛋比做石头。
师: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还可以比作钢铁。
师:对啊,用上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也能让听话的人感觉更加有趣味。
师:孩子们回忆一下,他捏了几次?
生:三次
师:每一次的动作、表情都相同吗?(同学们都摇头)谁来说说你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他第一次是轻轻地捏,鸡蛋没有破。第二次他用了更大一点的力气,可还是没有捏破。第三次,他用了全身的力气可鸡蛋还是没有破。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观察得很仔细。而且在说的时候用上了第一次,第二次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就说得更加有——
生:顺序了
生:有条理了
师:对,更加有条理了。(板书:有条理)我们知道的还有那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生:先,再,接着„„
师:对,我们在说话的时候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更有条理了。谁再来更具体地说说你看到的。
生:我看到„„
师:(不由自主地鼓掌)说得好,特别把他第二、三次捏鸡蛋时的样子表现了出来,真是又有条理又有趣味!孩子们想想他上台和下台时有什么不同? 生:我看到他上台时信心十足,大步跑上讲台。最后鸡蛋没有捏破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下台了。{三年级作文教学捏鸡蛋}.
师: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太好了,把他捏鸡蛋前后的样子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老师给你个建议,如果带上感情来说就更好了,再说一遍。
生:(有感情地重说一遍)
师:孩子们在他捏鸡蛋的过程中听到了些什么呢?(手指板书,听) 生:我听到他第一次没捏破,他说:“老师,我能再捏一次吗?”
生:我听到他第三次捏的时候嘴里发出了:“哼哼”的声音,感觉用的力气好大。
师:都会听,你用上了象声词,这样就更形象了。你可听得真仔细,会听,这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们回忆一下,老师说话没有?第三次捏时,我们在做什么? 生:老师说„„
生:我们都在给他加油。
师:我们怎么加油的?一起再来一遍。(引导学生一起喊:“加油!加油!”)在观察他捏鸡蛋的时候你们还想到了什么呢?(指板书,想)
生:他刚开始捏时,我想鸡蛋那么脆,很容易捏破嘛。
师:哦,你也和他有同样的想法,结果呢?同学们一定都充满了疑问吧,这看似“脆弱”的鸡蛋,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坚硬”呢?这其中可是蕴藏着科学道理的哦。下来同学们可以好好钻研钻研。
生:我想这鸡蛋是不是被施了魔法,变得这么硬。
生:我想,这鸡蛋是不是被煮过才变得这么硬的。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思维的翅膀一定能让你学得更好!
(三)学生写精彩片段
(一)(课件出示)写一个精彩的片段:
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拿出鸡蛋的一刹那,也可
以是同学使劲捏的一刹那或者是你得知谜底的一刹那)
(二)点石成金
课件出示:写好观察游戏作文妙招:
1、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2、写出你的心理活动。
3、观察下面观众的反应。
(四)师生点评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具体、形象,描写细致,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下面同学的反应)
师:同学们,精彩片段加上开头结尾,再给它取个吸引人的题目,一篇好的作文就完成了。你打算给你的作文加什么题目呢?
(五)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让老师沉浸在愉悦的活动中,老师仿佛回到了童年;你们的笔记录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将它带给你们的父母、朋友,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亮眼睛仔细观察,用我们的大脑认真思考,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写的人、事、物。老师相信你们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鸡蛋浮起来了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鸡蛋浮起来了
湖南邵东三完小 165班 彭思榕
今天第一节作文课上,老师拿来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枚鸡蛋,一袋盐和一个搅拌器。我们都好奇地问:“老师,是不是要做实验?”老师点了点头。
实验开始了,老师叫一位同学把鸡蛋轻轻地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鸡蛋沉了下去,一动不动,像一个婴儿躺在妈妈的怀里。接着,老师又叫了一位同学。她一手拿搅拌器,一手拿盐,像在家炒菜一样,把盐放进杯子里。她一边放盐,一边搅拌,但是鸡蛋没有浮起来。老师叫了很多同学,他们都没有成功。直到最后两位同学一起合作,终于把沉睡的婴儿叫了起来。它伸伸懒腰,探出了头,好像在对我们说:“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有些调皮的同学把它的头按进水里,但是他们手一松,鸡蛋娃娃又顽皮地探出头来。
这个实验让我们知道了:盐水比淡水浮力强,这也让我们知道了死海不死的原因。
捏鸡蛋教学设计
捏鸡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捏鸡蛋,进行场面定格,指导学生进行片段描写,渗透点面结合的写作知识。
教学准备:生鸡蛋数只。{三年级作文教学捏鸡蛋}.
教学时间:40分钟
一、 作前游戏
1、 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个嘉宾,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然后把你摸到的感觉告诉大家。”
今天鸡蛋向我们下挑战书
如果把鸡蛋握在手心里,使劲儿捏,会发生什么结果?
(一)游戏规则
明确游戏规则。将蛋放在手掌心五指一起用力捏,不能用两根手指,不能敲,不能戳。
(二)活动体验
1、请个别学生活动,其他学生观看。
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
2、分组活动体验。
二、作中指导
1、作文教学“四招”
第一招:写什么
游戏从开头到结束耗费的时间会很长,可写的内容也会很多,从哪里入手呢?怎样安排这么多材料呢?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必须紧扣题意,确定内容。也就是你的写作内容要围绕题目去写。
第二招:找材料
做游戏时,游戏的名称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怎样?大家是怎么玩的,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场上的气氛怎样?这些都需要你在做游戏的时候认真观察。
第三招:怎么写
写游戏一要介绍名称和规则,二要写清游戏的过程,三要抓住游戏中最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例如:
1、 捏鸡蛋是怎样开始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2、 你是怎样捏鸡蛋的?在捏鸡蛋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感受?
3、游戏中哪些人的表现最突出,他是怎么做的,说了什么,表现又 怎样呢?
4、游戏结束后,有些什么收获和感受?
第四招:写得妙
1、回放游戏场面。
2、交流写作小诀窍。
三、学生习作
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评议。
四、习作延伸
1、存疑。
2、课后查阅资料。为全篇习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