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4-03-21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 原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
(全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 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 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 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
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 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 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 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 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 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 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 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 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 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 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 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 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 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 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 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11.55, 0.16, 1.40%)产 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 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 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 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 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 良好开局。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 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 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 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 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5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2015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
房地产市场调研是上海房协为会员企业服务、反映会员企业诉求的一项重要的常态工作。上海房协邀请市住建委、市统计局等行政有关部门和民间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调研组,定期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
本次调研着重分析2015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并对2016年市场走势进行预判,形成本调研报告,供会员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参考。
一、2015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土地供应
2015年,全市共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250公顷,比上年减少17.5%。其中居住用地739公顷,增长25.7%;商服用地194公顷,减少15.3%;工业用地317公顷,减少53.8%。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
201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68.9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增幅回落
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8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全国为增长0.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6%,占比上升1.3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
2015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5095.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增幅回落5.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8372.12万平方米,下降
1.8%。在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2605.08万平方米,下降6.4%(全国为下降1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560.28万平方米,增长0.8%(全国为下降14.6%)。
2015年,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2647.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4%,增幅上升1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88.95万平方米,增长
3.5%,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交易
2015年,全市商品房销售(市场化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性保障房和非居住房)2431.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6%,增幅上升29.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房销售2009.17万平方米,增长12.8%,增幅上升24.5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存量房(二手房)成交登记面积为2654.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26%,增幅上升103.3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成交登记2365.36万平方米,增长76.18%,增幅上升116.36个百分点。
(五)住房价格
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2015年1、3月份环比持平,2月份环比下降,4-12月份环比持续上涨,2015年12月比上年同期上涨18.2%。
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全年除2月份环比持平外均为上涨,2015年12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11.7%。
2015年,全市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含保障房)21501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31%。二手住房平均成交价格25295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7.8%。
(六)房地产金融
2015年,全市中资商业银行自营性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2348.65亿元,同比增长12.04%,增幅同比回落1.56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076.46亿元,同比增长10.1%;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5478.89亿元,同比增长17.25%。
二、2015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环境
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面的主基调是“去库存”,稳定住房消费,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需求是房地产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中央和各级政府在供应和需求两端同时调整政策:在供应端通过《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按照分城施策的要求,对不同城市的住房供应和土地供应进行调整;在需求端则通过降首付、降利率、减税费、予补贴、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取消限外等多手段并施,千方百计去库存。2015年,央行共5次降息,5次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基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购房成本大幅下降。2015年,上海认真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继续严格执行限购政策,并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时限。同时,针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情况,上海市官方在7月和10月两次明确表态“上海房价已经过高”,仍然要继续坚持楼市调控。
(一)房地产有关政策
1、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答记者问时表示,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情况各异,所以我们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中国政府要做的就是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
保障。今年,我们在改造棚户区、城市和农村危房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万套。中国政府有保障群众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
2、3月25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37号),《通知》共四条:一、合理安排住房及其用地供应规模。(一)科学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二)加强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编制。„„住房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热点城市,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有效增加住宅用地供应规模。(三)强化住宅用地供应管理。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控制好住宅用地供应的规模、布局和节奏,将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落实到具体地块,明确上市时间,定期分批推出,稳定、均衡供应住宅用地。„„{上海经济工作报告存量}.
二、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四)优化住房供应套型结构。在建商品住房项目,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规划前提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适当调整套型结构;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住房户型作出调整,满足合理的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五)促进房地产用地结构调整。„„三、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加大市场秩序和供应实施监督力度„„。
3、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共三条:一、继续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满足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二、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对合理住房消费的支持作用。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缴存职工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三、加强政策指导,做好贯彻落实、监督
和政策评估工作。„„。同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9号),《通知》要求将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业内将这两条政策称为“330新政”)
4、8月27日,商务部、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有关政策》。一、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工商企字[1987]第38号)执行。二、取消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办理境内贷款、境外贷款、外汇借款结汇必须全部缴付注册资本金的要求。三、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的分支、代表机构(经批准从事经营房地产的企业除外)和在境内工作、学习的境外个人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对于实施住房限购政策的城市,境外个人购房应当符合当地政策规定。(上海按现有政策执行,没有变化)四、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和改进外商投资房地产管理。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可按照相关外汇管理规定直接到银行办理外商直接投资项下相关外汇登记。{上海经济工作报告存量}.
5、9月30日,人民银行、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共两条:一、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对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二、人民银行、银监会各派出机构应按照“分类指导,因地施策”的原则,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根据辖内不同城市情况,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主确定辖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00
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2月15日在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工作回顾
1999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和上海解放50周年的喜庆之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8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并进一步巩固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一是坚持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工业新高地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工业在发展中调整取得新成效。在汽车、通讯、电站等重点行业中建立了70个企业技术中心,完成一批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2%,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8%。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市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3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9.6%。金融保险业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克服灾害性天气影响夺得丰收,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二是深入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方针,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2亿元。信息港基本框架“1520”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延安高架路中段、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高质量如期竣工,地铁二号线试通车,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等重大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出台了一批启动消费的政策。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鼓励已购公房上市、差价换房和“搭桥”政策等措施均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全年商品住宅销售1129万平方米。积极扩大信用消费,加大商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商业特色街建设,推动商旅结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1%。对内对外开放有新的进展。贯彻落实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24条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共吸引中央企业和外省市企业来沪开办控股、参股企业1174户。全年直接吸收外资合同金额41.0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0.48亿美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扶持出口政策,全年外资出口完成18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增幅居全国各省市前列。“’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顺利召开,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二)深入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国有工业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已有2000多家企业实行了经营者竞争上岗,20多家控股公司和企业集团试行了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扭亏脱困工作。股权转让、资产置换、收购兼并以及减人增效、债转股、破产等措施逐项落实,4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27户国有企业实施破产,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从年初的37%降至20.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出台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成立了一批小企业服务机构,小企业户数有较快增长,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和从业人员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23.6%。公用事业改革取得成效,公交、自来水、燃气等行业实现扭亏、减亏目标。制定和实施了一批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政策,引进人才的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按照中央部署,基本完成了农村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工作。粮食
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工商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三)坚持为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2%,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增长8%,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2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人均4平方米以下住房解困任务。市政府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再就业工作逐步深化,劳动力市场作用明显增强,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年分流26.6万人,培训下岗和失业人员15.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了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失业保险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向特困职工提供了医疗救助。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小区建设、行业规范服务达标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善了郊区379所村校办学条件,完成寄宿制高级中学建设。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加快调整高校布局结构,顺利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积极推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加强了助老帮困工作,为中心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新增10所老年护理医院。积极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市运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市区新建公共绿地51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34块,绿化覆盖率达到19.8%。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正式开工,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建成通水。“365”危棚简屋改造又完成50.33万平方米,多层住宅实施平屋面改坡顶的试点,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31万平方米。
(四)以“三讲”教育为动力,促进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市政府按照中央和市委“三讲”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严格执行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提高了工作效率。围绕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制定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新“18条”、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等一批政策和方案。实施了政府采购制度。各级政府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纲要》,促进了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顺利开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继续推进。“110”公安、司法联合行动体系基本健全。加强和改进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社会稳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与全国人民一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受住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考验,全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市和驻沪三军、武警部队,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的任务仍然繁重,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环境亟需抓紧改善;区县经济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城市管理还有许多基础工作需要改进,旧区改造的任务还很重;政府部门的职能需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还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0年的主要工作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全面实现“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和贸易有可能进一步增长,国际环境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国内经济形势趋好,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扩大内需的力度,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得重大进展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上海的发展环境将更加有利。当然,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上海自身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需不断进行调整。但总的来看,
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抓住机遇,早做准备,上海一定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地跨入21世纪。
2000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为全国服务的意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秩序稳定良好。2000年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要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握新一轮竞争主动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在发展中调整,使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程度持续提高。
继续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要多渠道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培育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产品,争取在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上有所突破。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要提高到23%。信息产业要壮大成为新一代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设备、3C产品、IC卡、网络安全产品和软件设计。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要加快推进产业化,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合成新药和天然资源药物。新材料产业要优先发展新型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支柱工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力推进轿车、优质钢板等项目建设,积极扶持装备工业和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区县各具优势的都市型工业和特色产业,继续推进乡镇工业结构调整。
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信息服务业是国际竞争的新热点,全市要形成合力,努力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加快建设基础信息库,加强标准化工作,推进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商务系统建设,创造信息网络应用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行支撑系统。依靠中央金融主管部门,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服务,活跃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大力促进住房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商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发展一批对全国有辐射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跨地域连锁经营。强化都市旅游配套功能,以促销网络建设、新品开发和会展商务旅游为重点,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交通运输业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重点抓好集装箱运输、综合物流和旅游客运。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教兴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种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和绿色工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抓紧做好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阶段性目标。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深化完善“五个机制、五个加强”,依靠广大职工,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
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大力发展股份制,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继续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扶持优势国有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上市。充分依托资本市场,推
进国有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运作,加大纺织、轻工等竞争性行业资产重组力度。深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改革,重点培育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实现全市主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到15%左右的既定目标。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兼并亏损企业,努力减少新的亏损企业。规范推进企业依法破产及按政策破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继续做好债转股工作,帮助有发展前途的亏损企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推动企业扭亏增盈。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为重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上海争创新一轮发展优势的关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服务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大力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广大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创新基地。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定位,培育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等四大主体功能。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抓紧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吸引人才的新机制。年内要全面完成1平方公里技术创新区的开发建设。继续搞好漕河泾等高科技园区的建设。
增强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核心,集聚各方面优势力量,加强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的攻关。鼓励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全社会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加大技术开发投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年内要达到2.5%。促进科技型、创新型小企业的成长,加速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改制和重组,形成一批新的科技企业。继续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调整科技资源布局,加强产学研结合,全面完成地方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继续加强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
加快形成科技创新氛围。要进一步落实技术创新政策,切实改善服务环境,继续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建立和完善科技创业投资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孵化、技术产权交易、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的建设,促进技术、资金、市场与管理的融合,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进入或创办企业,促进多元投资主体和按要素分配机制的形成。
(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西部地区大开发,增强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对可能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进程。浦东新区要率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符合的运作机制,在对内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进一步增强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加大中介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力度,加快人才、技术等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开放,规范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抓紧健全政策法规,发挥外国投资促进中心的功能,继续搞好“一门式”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做好经浦东、虹桥两个机场的过境免签证工作。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继续扩大出口。抓紧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充分发挥口岸功能,积极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继续推进加工贸易。鼓
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完善对外承包工程服务体系。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推动市级工业区发展,加快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继续大力吸引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落户浦东,推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贸易、国际博览和会展等功能开发。办好第二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围绕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提高本市服务业的水平。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特别是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力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全国服务的能力,为国内优势企业来上海发展创造条件,并鼓励上海企业去市外投资落户。继续推进长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合作,在共同繁荣中实现上海新的发展。
(五)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指导方针,以深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改革为动力,全面完成城市管理三年目标的各项任务,实施“关于加强本市环境保护和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面貌的进一步改善。
深化细化和组织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十五”计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研究并编制中心城分区规划、重点建设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郊区中小城镇规划。加强市、区(县)规划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完善规划实施细则和相应的规划政策。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信息港建设作为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快形成全市IP宽带试验网框架,重点抓好多种接入网建设和网络资源综合利用,切实推进“三网融合”试验等国家试点工程,加紧启动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做好深水港立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抓好外高桥三期工程,继续做好五号沟港区的前期工作。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年内建成地铁2号线一期、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开工建设明珠线二期、地铁1号线北延伸段、莘闵轻轨及沪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郊区环线北段等项目,加快建设同三国道、嘉浏高速公路。抓紧做好杨浦轻轨的前期工作。建成世纪大道、华山路拓宽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全面开展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年内基本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实现国家考核的“一控双达标”的阶段性目标。建成30块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推进郊区“人造森林”建设,完成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一期工程,年内实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1%以上的目标。建成浦东天然气转换工程。吴泾热电厂第八期扩建项目实现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加快外高桥电厂二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建成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完成郊区海塘的堤身达标和堤顶加固养护工作。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围绕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和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继续进行改革创新。推进项目管理体制和城建资金监管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工程监理,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深化市政、环卫、园林和自来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开。
(六)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完成100所中、小学达标建设。在普及高中阶段入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再建若干个市级职教实训基地。稳步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高校录取率达到70%以上。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学生公寓建设,改善学校环境和师生学习、
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宏观经济预测
财经传媒1班第二组
组员及分工:
111601103 李春霞(从消费及政策导向分析)
111601106 李 哲(从消费、进出口贸易方面分析)
111601115 叶爱华(从CPI角度分析)
111601116 余飞婷(从就业方面分析)
111601123 李其敏(从房价方面分析)
111601125 邹 兰(从房价、证券市场方面分析)
111601133 陈美娟(从GDP方面分析)
111601140 袁媛哲(图表搜集、文字整合、从汇率、就业、股市方向分析)
111601145 邹醒军(从消费、政策导向方面分析)
总括:
从经济周期自身的运行规律来看。周期性力量对经济拖累的势能,在2013年前后就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从2002年以来,宏观经济大致走完了3轮短周期,第一轮大致从2001年4季度开始至2005年的2季度,约44个月;第二轮自2005年2季度至2008年4季度,约43个月;第三轮从2009年1季度开始,可能在2012年3季度工业增加值最低达到8.9%的时点附近已经结束,持续时间约46个月。历史规律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征,我国的短周期大致在3至4年的时长。东方证券大胆的假设,2013年开始,新一轮的经济短周期已经逐步具备周期性向上反弹的动力。
国际——2014年全球经济将跨越2013年谷底,首次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同步复苏,美国
增长稳健,欧元区边际改善显著,安倍经济学效果显现,东南亚经济反弹,金砖国家企稳。但多数国家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水平,“宽货币、稳财政”将是促增长的政策组合。增长差异和美联储量化宽松减量将带来资本流动逆转和强势美元,印度、印尼等经常账户赤字大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再次暴露,但韩国和台湾因经济增长较好、经常账户长期保持高盈余、信贷增长有限,预计所受冲击不大。
消费——由于内需扩张的惯性和全球复苏对出口的帮助,我们将明年GDP增长预测从7.4%
上调至7.6%。预计消费的贡献显著上升,投资的贡献下降;通胀小幅上升,名义GDP增速反弹约1个百分点。
投资——在经历了近四年的疲弱市场之后,对A股在2014年的走势变得乐观。预计上证
指数有望实现约20%的年度收益。对于投资标的,许多帮助价值实现的制度性包括周期性催化剂正在悄然发生,它们使得很多蓝筹国企成为价值投资,甚至成长投资的理想标的。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转型继续的背景下,2014年主题投资仍将活跃。
出口——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是不可持续的,到2014年和2015年很有可能出现几百亿美
元的贸易逆差,同时,外汇储备正增长最多到2015年末很可能结束。
外汇——国际收支平衡表顺差规模的减小将导致存款准备金率长期结构性的下降,人民币
流动性面临紧缩压力,风险资产估值面临长期下降趋势,但也受到经济和货币政策短周期波动的影响;过去十年泡沫化明显的资产受这一货币金融长周期的影响将会较大。 一、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带动下,文化体育、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批发零售等产业投资有望继续高增长。成长性行业对投资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尚不足,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结构逐步改善。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上升。综合上述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略高于7%的水平,这将有利于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111601106 李哲)
预测明年上半年的增长比较平稳,通胀水平先高后低,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央行的调控可能更为灵活。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前9个月,我国消费市场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回升的良好态势。在国家信息中心周一举行“2014年经济展望”发布会,预计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与今年持平。(111601103 李春霞)
物价温和上涨,农产品、服务与工业品价格分化。当前,我国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周期,加上存量货币偏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房价上涨、实施水资源和土壤保护计划等,食品、服务和居住类价格总体仍看涨。有关要素价格改革在三中全会后若能顺利启动,也会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压力。但也应看到,受美国QE退出和全球需求温和增长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大。PPI涨幅有望缓慢变正,但产能过剩会继续抑制工业品价格上涨,CPI和PPI仍存在一定幅度背离。明年整体物价上涨压力比今年略高,但仍处相对温和状态。(111601145邹醒军)
二、CPI(111601115 叶爱华)
从原材料价格走势看,近两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对初级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减弱,但国际投机资本对初级产品价格的炒作依然盛行。一旦国际经济恢复较快增长,需求增加加上投机炒作,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还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局面,我国依然面临长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经过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国内已积聚了大量富余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会日益严重。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大量过剩流动性流入房地产和股市,最终会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如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进行有效的严格管控,部分资金有可能流入实体经济流通领域,加大对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的炒作力度,推动实体经济价格上涨。
中国2013年上半年GDP增长将恢复到8.0%,下半年将可能实现同比增长8.5%的潜在水平。
随着通胀压力增大,中国央行可能在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开始提高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朝4%方向增长。
2013年物价走势,应该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和控制物价上升的因素并存。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或者物价上涨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还是存在的。主要是一些发达经济体都在采取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样一来,可能对中国的物价产生波动和影响。二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源环境等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总体上讲还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至于劳动力的价格,我刚才已经讲过。土地总是稀缺的,大家现在对环境损失的定价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要素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2013年还存在着控制物价上升的有利因素,包括粮食、肉类、棉花、油料、糖料,2012年是丰收、增长的。CPI上涨里面,食品价格占比较大的比重,2012年农业的丰收为2013年物价的稳定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
第二方面有利因素,工业领域、工业制成品总体上生产能力过剩、产能利用率比较低。2012年四季度,工业制成品的产能利用率80.1%。只要产能利用率不是特别高,产能有过剩,就一定不会存在着大的物价上涨的压力。为什么?因为供给有余力,供给有潜力,需求增加一点,
供给很快就能上来,现成的生产产能就可以发挥。所以,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决定了工业制成品2013年总体上的稳定。
第三方面有利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3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稳定物价的关系。
综合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一方面我们确实对于通货膨胀不要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只要调控得当,2013年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或者说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我们可以预测,在2014年我国的CPI指数将保持在稳定小幅增长的的水平,面临比较大的通胀压力。 三、政策导向(111601103 李春霞、111601145 邹醒军)
此前中央下达的厉行节约和严控“三公”经费等政策效果在2013
年集中释放,政策的强力影{上海经济工作报告存量}.
响将逐步有所缓解,而且部分餐饮、娱乐企业正在转型求变、
创新经营模式,加上2013年低基数的影响,预计2014年餐饮、娱乐、烟酒和化妆品等行业消费将进入正常增长,对消费的下拉作用减弱。
目前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我们可以预测我国明年的经济情况还是很乐观的。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明年的居民消费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参考以下这张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主页)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