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点击: 2013-12-06
三年级作文一本好书
三年级作文一本好书(一) 我为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小意外中的大发明》。这本书很好,内容非常丰富,它不光介绍了每一个发明家的故事,还介绍了发明家在没有成功之前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打不破的杯子》这篇文章,它写了修吉摩尔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发明出纸杯的故事,它告诉我,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也是决定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你们知道咖啡是从哪里来的吗?《放牛时发现的咖啡豆》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你知道人们爱玩的飞盘从哪儿来的吗?《胡闹玩出的飞盘》会告诉你,你知道。 你还想了解更多科学家的故事吗?那么就赶紧来看看这本书吧! 三年级作文一本好书(二) 我看过许多的好书,有文学类,冒险类;有散文类,古典类;有侦探类,科幻类……我最喜欢《十万个为什麽》这本书了了,下面我就把它介绍给你们。 在《十万个为什么》里你可以知道:宇宙是怎么
起源的?地球有多大年龄?心脏为什么不停地跳动?植物为什么也有自己的语言?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十万个为什么》,()你看,这里有变化万千的《地理奇观》、广阔神秘的《宇宙太空》、千姿百态的《植物天地》、先进神奇的《军事交通》、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充满生趣的《动物世界》、奇特秀丽的《自然变化》以及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体奥秘》。
2014暑期小学三年级作文基本功训练
培智教育小学三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
写段训练
一、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化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三年级作文夲学期的所见所闻}.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
小学三年级作文大象粪便做的日记本
粪便日记本
三(10)班 周恩羽
今天干妈从泰国带回来了一本用大象的粪便做成的日记本,我想:用大象的粪便做成的日记本臭不臭呢?我带着疑问来到了干妈家。我捧起日记本,好奇地把包装拆开,心想:我闻还是不闻呢?我还是鼓起勇气闻了,发现一点也不臭,日记本上还放着些图案纸片,干妈让我把这些图案贴上去,然后我就把图案贴在了日记本上。贴好了以后,我就在日记本上用铅笔写几个字,写好了就用橡皮擦掉,擦掉以后,我发现上面的纸也被擦掉了一点,真是太奇怪了!
指导老师:姚明珍
本学期第6篇作文
本学期第六篇作文
作文题: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印度诗人泰戈尔)读这首诗,你产生了那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1、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主旨有关。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基本功训练
小学三年级作文基本功训练
训练一:请把“昆虫在唱歌”这句话扩充到30个字以上,要求:不能有啰唆的感觉。 例如:大嗓门的、细嗓子的昆虫,都在这个时候唱起了歌。
训练二:请把“雪笼罩了一切”这句话扩充到30个字以上,要求同前。 例如:纷纷扬扬的雪,好像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笼罩起来了。
训练三:请把“香味飘到了这里”这句话扩充到40个字以上,要求同前。 举例: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的香味,一阵一阵地飘到了这里。
训练四:请把“我拿出棋子要和爸爸杀一盘”这句话扩充到40个字以上,要求同前。 例如:我拿出棋子,摆开架势,信心十足地要和爸爸杀一盘。
训练五:请把“她找到了我”这句话扩充到40个字以上,要求同前。
举例:戴着800度眼镜的她,竟然在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里找到了我。 训练六:那只小鸭跟在鸭妈妈身后悠哉悠哉地走着,一只老鹰逼向了它。 请你写一句结构与此相似的话。
举例:那只小猴正抱着一个硕大的桃吭哧吭哧地吃着,一头豹子逼向了它。 注意:句子中必须有“ABAB”式叠词。如“悠哉悠哉”、“吭哧吭哧”便是。 训练七:这个季节特有的花闹哄哄地开着,更显出了我的孤独。
请你写一句结构与此相似的话。
举例:爸爸在他那杂乱的书房里静悄悄地干着自己的事,更让我觉得无聊。 注意:句子中必须有“ABB”式叠词。如“闹哄哄、“静悄悄”便是。
训练八:清晨,淅淅沥沥的雨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看见密密麻麻的银线在天地间织着。 请你写一句结构与此相似的话。
例一:窗外,唧唧嘎嘎的笑声把我从沉思中唤醒,我看见几个小女孩打打闹闹地从窗前走过。 例二:中午,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把小迷糊从美梦中惊醒,他听见一个人在骂骂咧咧地问是谁家的小孩在他门前放鞭炮。
注意:句子中必须有两个“AABB”式的叠词。如例一中有“唧唧嘎嘎”、“打打闹闹”,例二中有“噼噼啪啪”、“骂骂咧咧”。
训练九:他背着沉重的行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话也不想说一句。 请你写一句结构与此相似的话。
举例:我拿着没有达到“保底分”的卷子,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看都不敢看妈妈一眼。 训练十:把下面的话抄下来,把省略号换成文字。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送给妈妈什么呢?„„,„„,还是„„?
举例: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送给妈妈什么呢?一幅画,一束美丽的花,还是一张贺卡?
小学三年级作文基本功训练之写段训练
小学三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写段训练
一 、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化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三年级作文夲学期的所见所闻}.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三年级作文夲学期的所见所闻}.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三年级作文夲学期的所见所闻}.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三年级作文夲学期的所见所闻}.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
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 )→( )→( )→( )→( )
(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
(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 )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先仔细观察,把观察的情况分项填在下面的表内,然后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
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体总起句:操分(1)队述(2)
(3)表句
演总结句: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一点儿也不假。王婶打水,只见她把桶放下去,把绳索左右轻轻一摇,猛地一拽,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可轮到我们,左摇右摆,水就是不进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来。打水有学问,想不到下种也有学问。杨红腰弯到90度,仍点不准,而王大爷点得可准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缝一漏,玉米正好落在土坑里,不偏不斜正好成三角。盖土可是细活儿,瞧后面那两位,先撒细土,再把大坷垃砸碎,盖上。瞧他那认真劲儿,像给睡熟的婴儿盖被子。
①这段话是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的。段中的概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了哪三个事例具体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第一件:王婶打水;第二件: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2)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概述句,举1—2个事例,具体进行叙述。注意详略得当。
三是先整体再部分。
例《荷花》中的一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从整体写荷花池里荷花开放的全貌:“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然后对刚开、全开和未开的各种荷花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