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 点击: 2013-06-10
八个被误读最深的名言警句
八个被误读最深的名言警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爱情诗篇吗?
原文释义: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如今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但这话原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山盟海誓说”实际上出现非常之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不管谁靠谱,至少写什么唐穿、宋穿的千万别让男主、女主对唱这段“情歌”,那时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诗、郑笺,没读过啥《管锥编》的。
现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或各种狗血武侠、言情、架空小说用于充作男欢女爱的助兴道具,甚至有三流小说作家狗尾续貂地给补上了肉麻的几段序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是劝读书!
原文释义: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
诗句出自《庄子.养生主》,后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傻得没边了!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
原文出自《庄子*养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有些“误读”最初是成心的,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但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也就是说,这段话本来非但不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学习的,反倒恰恰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的,很显然,最初利用这个典故的人出于自认为的善意,把这个原本的“偷懒格言”加以剪裁,包装成了“励志金句”
孔子从没让你“以德报怨”
原文释义:献出恩德,去面对已有负于你的人,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言必信,行必果”不是夸人的!
原文释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此语现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言必信、行必果”,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其实纵观全文,这个评价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两种人才逊色得多,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比被他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当代官员),那还是强很多的。{8个字名言}.
说你“铁中铮铮”不是好事儿
原文释义: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
“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原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
此句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这种原本是有褒有贬、很有节制的称赞,却被后世误读为大事褒扬的典故为数不少,如“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刘
盆子传》,系汉光武帝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认为赤眉军将领徐宣回答得体,所给的当面评价,全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这位徐宣投降后被“待以不死”,赏赐了一些田宅,稀里糊涂过完下半辈子,很显然,刘秀对此人的才能评价,也就不过如此,用这句话称赞他人的才能,对方如果明白典故出处,弄不好会给您个耳刮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究竟是啥意思?
原文释义: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
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种望文生义并无大错,结合前后文就满拧的典故误读是很多的,比如《孙子兵法》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被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甚至认为孙子有“和平思想”,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还是世界上最早系统提出“因粮于地”(在敌占区筹措给养,说通俗点就是烧杀抢掠)的“总体战专家”。不过孙子兵法是一部哲学性很强的军事理论书籍,十三篇各自成篇,分别阐述军事哲学的不同侧面,上面这段话见于《谋攻篇》,谈得就是战争准备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在这里提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是顺理成章的——但硬把这几句单独拎出来,当作《孙子兵法》甚至孙武思想的内核,就有些扯了
“空穴来风”不是毫无依据
原文释义: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8个字名言}.
“空穴不来风”本意是“这事有点影子”,如今却被用作“空穴来风”,意思正好相反,“空穴来风”的准确含意是事出有因的意思呢!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若怕用错,可将“空穴来风”同“未必无因”连用。例如,“说她对丈夫不忠,大概不是乱讲。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丈夫不在时她浓妆艳抹迎客送客,不是迹象?”
“愚不可及”不是骂人
原文释义:装傻充愣的意思,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逃避责任。 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诗句出自《论语 ·公冶长第五》,原话为“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宁武子这滑头,国家有道时丫就展露智慧,国家无道时丫就装傻充愣。
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国家政治开明,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结语:典故误读的情况有不少一直流传、影响至今,如《诗经》中许多露骨的情诗被古代文人曲解为歌颂“不嫉妒后妃贤达”的马屁诗,无独有偶,同样是情诗的《旧约.诗篇》也在西方遭遇相同命运等等,其中一些是习惯用法发生了变化,一些是被后人故意变通,还有些最初不过是误用,结果习惯成自然,只得将错就错了。
8个被误读最深的名言锦句
8个被误读最深的名言锦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爱情诗篇吗?
情人节时,总有人写这句送给你吧?别傻了,其实这根本不是说男女的爱情。
原文释义: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如今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但这话原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山盟海誓说”实际上出现非常之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不管谁靠谱,至少写什么唐穿、宋穿的千万别让男主、女主对唱这段“情歌”,那时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诗、郑笺,没读过啥《管锥编》的。
现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或各种狗血武侠、言情、架空小说用于充作男欢女爱的助兴道具,甚至有三流小说作家狗尾续貂地给补上了肉麻的几段序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是劝读书!{8个字名言}.
老师常用这句话激励你吧?其实大错特错!
原文释义: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
诗句出自《庄子.养生主》,后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傻得没边了!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原文出自《庄子*养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有些“误读”最初是成心的,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但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也就是说,这段话本来非但不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学习的,反倒恰恰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的,很显然,最初利用这个典故的人出于自认为的善意,把这个原本的“偷懒格言”加以剪裁,包装成了“励志金句”孔子从没让你“以德报怨”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与人为善”“以德报怨”,其实孔子从来没说过这样的意思!
1 / 7
原文释义:献出恩德,去面对已有负于你的人,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言必信,行必果”不是夸人的!
多少人拍着胸脯子说这句话啊!其实根本就不懂,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夸人的!
原文释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此语现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言必信、行必果”,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其实纵观全文,这个评价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两种人才逊色得多,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比被他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当代官员),那还是强很多的。
说你“铁中铮铮”不是好事儿
如果有人说你“铁中铮铮”,先别高兴!好好看看是什么意思吧!
2 / 7
原文释义: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
“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原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
此句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这种原本是有褒有贬、很有节制的称赞,却被后世误读为大事褒扬的典故为数不少,如“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系汉光武帝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认为赤眉军将领徐宣回答得体,所给的当面评价,全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这位徐宣投降后被“待以不死”,赏赐了一些田宅,稀里糊涂过完下半辈子,很显然,刘秀对此人的才能评价,也就不过如此,用这句话称赞他人的才能,对方如果明白典故出处,弄不好会给您个耳刮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究竟是啥意思?
总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你以为你真的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原文释义: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
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种望文生义并无大错,结合前后文就满拧的典故误读是很多的,比如《孙子兵法》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被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甚至认为孙子有“和平思想”,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还是世界上最早系统提出“因粮于地”(在敌占区筹措给养,说通俗点就是烧杀抢掠)的“总体战专家”。不过孙子兵法是一部哲学性很强的军事理论书籍,十三篇各自成篇,分别阐述军事哲学的不同侧面,上面这段话见于《谋攻篇》,谈得就是战争准备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在这里提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是顺理成章的——但硬把这几句单独拎出来,当作《孙子兵法》甚至孙武思想的内核,就有些扯了。
“空穴来风”不是毫无依据
这句话一直被理解为“毫无根据”的意思,其实却是恰恰相反!
原文释义: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
“空穴不来风”本意是“这事有点影子”,如今却被用作“空穴来风”,意思正好相反,“空穴来风”的准确含意是事出有因的意思呢!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若怕用错,可将“空穴来风”同“未必无因”连用。例如,“说她对丈夫不忠,大概不是乱讲。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丈夫不在时她浓妆艳抹迎客送客,不是迹象?”
“愚不可及”不是骂人
如果有人说你“愚不可及”,先别生气哦!因为这句话
不是坏话!
3 / 7
原文释义:装傻充愣的意思,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逃避责任。
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诗句出自《论语 ·公冶长第五》,原话为“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宁武子这滑头,国家有道时丫就展露智慧,国家无道时丫就装傻充愣。
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国家政治开明,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结语:典故误读的情况有不少一直流传、影响至今,如《诗经》中许多露骨的情诗被古代文人曲解为歌颂“不嫉妒后妃贤达”的马屁诗,无独有偶,同样是情诗的《旧约.诗篇》也在西方遭遇相同命运等等,其中一些是习惯用法发生了变化,一些是被后人故意变通,还有些最初不过是误用,结果习惯成自然,只得将错就错了。
4 / 7
健康谣言知真相
微波炉热菜会致癌吗?
谣言:吃微波炉加热过的食物,容易导致癌症、荷尔蒙失调、淋巴和消化系统紊乱、血液和免疫力异常。 原理:食物加热是因为使用了微波辐射导致食物自身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的。
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原理
微波并不是加热器,而是构成一个高频变换的电场,而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水分子将随微波场产生微观分子运动。由于食品中水这种偶极子的运动,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食品的温度也随之上升„详细>>{8个字名言}.
让我们从水说起。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很强,所以水分子中的电子比较集中在氧原子那一头,相应的氢原子那头就少一些。整体来看,水分子就有一头带着正电,另一头带着负电。在化学上,这样的分子就被叫做“极性分子”。
在通常的水里,水分子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正电负电冲哪个方向的都有。当水处在电场中的时候,正电的那头就会转向电场的负极,而带负电那头会转向电场的正极——所谓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如果是一个静止的电场,水分子们排好队也就安静下来了。如果电场在不停地转,那么水分子就会跟着转,试图和电场保持一顺儿的队型。如果电场转得很快,那么水分子们也就转得很快——摩擦生热,水的温度就升高了。
电磁波就相当于这样一种旋转的电场。用在微波炉上的电磁波每秒钟要转二十几亿圈,水分子们以这样的速度跟着转,自然也就“浑身发热”,温度在短时间内就急剧升高了。一旦微波停止,旋转电场消失了,水分子们也就重新恢复了杂乱无章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并没有被微波改变。
不仅是水,其它极性分子也都可以被微波加热。通常的食物中都含有水和其它极性分子,所以在微波作用下可以被迅速加热。而非极性的分子,比如空气,以及某些容器,就不会被加热。我们平常热完食物后觉得容器也热了,往往是被高温的食物给“烫”热的。
微波可以降低致癌物的产生
因为微波是一种辐射,所以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会致癌。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收音机、电报所用的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频率介于它们之间的微波也不会致癌。其实,这里所说的“辐射”,只是指微波的能量可以辐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后者的能量太高,所以能让生物体产生癌变。
微波不会使人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甚至,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对于鱼、肉等食物来说,传统加热尤其是烧烤炸等方式容易导致肉变焦,从而产生一些致癌物。2004年发表的一篇科学综述介绍了这类致癌物的产生以及致癌性,最后指出:用微波炉加热可以有效降低这类致癌物的产生。
50cm之外,人畜无害
太阳光是比微波更高能的电磁波。太阳光,安全吗?
微波的安全性跟太阳光一样——是否伤害人体取决于能量的强弱。和煦的阳光让人舒爽,烈日暴晒则可以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微波也是如此——既然能够加热食物,自然也能加热人体。问题的关键在于:到达人体的微波还有多少能量?
5 / 7
八(下)字词名句
八(下)字词及名句常识复习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锤liàn 倦dài 秀qí 开kěn 胆qiâ 主zǎi 奇juã 枯jí xī利 hào齿 丰yú 贪lán dì听 斑bï 收liǎn 狭ài bǐ薄 纯cuì 秘juã 和mù 隔mï 胸jīn 温xīn 假mâi 干zào 岛yǔ 案dú 器mǐn 船jí 花huì 少qǐng 避huì 作yī 并dì pián文 俯kàn 狭zhǎi 按niǔ 粗cāo tuì色 分qí 轻miâ 分mì 情sù chǎn释 强hàn 精zhàn 休qì 香chún dǔ信 摇yâ 跳cáo 反jiã cù拥 轩chǎng 抵yù 花ruǐ dù忌 bìng弃 huî免 miǎn怀 huî达 jiàn行 gē壁 chuō穿 yì断 yì日 wěi谢 diàn记 jiǎo幸 chãng色 zhuï伤 luǒ露 tuí唐 xiāo汉 jìng自 yì立 授yǔ shuî果 duî落 jǐng悟 zhù立 dào念 nì水 chì热 yí误 宽shù 酒sì cì候 tǎn率liú览 xián接 tuǒ协 rïng毛 bâng溅 yú美人 jiâ蒂 kuí梧 lǚ胡子
kāng kǎ mǎ nǎ chïu chà
zhēn zhuïpiāo miǎ qǐgàì
jǔ juãchìduō wān yáxiâ dú yìyù cāng sā bān lá yānyān欲睡 lìlì在目 hâhâ战功xūnxū 风声hâ lì 万guàn家私 强guō不舍 扣人心xián 无边无yín 仙露qiïng浆 nǐng起眉头 察yán观色
(二)名句及常识填空。
1、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
2、低头乍恐丹砂落, 《池鹤》
3、在《池鹤》中体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与无奈的一句诗是,。
4、翅湿沾微雨,。》
5、青少年要敢于像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 , 。”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6、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总的感情基调是既沉郁又激昂,其中表现诗人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句子是 , 。
7、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 。
8、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物去描写边塞的悲凉的那句诗是 , 。
9、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
10、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与催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11、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12、在魏学洢的《》中,核舟窗户上刻的“,, ,”十六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题。
13、《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 。
14、《陋室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句子是 , 。
15、《陋室铭》中运用对比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1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水无妨有卧龙”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1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1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孔子说的“。”正是表达了这种意思。
19、,无欲则刚。(林则徐)
31、爱人者,;敬人者, 《孟子》
八上名句整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常用工具一览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
4.人物描写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6.常用修辞:
①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喻词。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等喻词。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喻词。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②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③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④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⑥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⑦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⑧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⑨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⑩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⑾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⑿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7.表现手法:广义上来讲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 、直接抒情、 简接抒情 、虚实结合 、卒章显志、衬托 、 象征、想象 、联想 、照应 、渲染、铺垫等。
8.议论文阅读方法:明确论点,找出论点,分析论据,了解论证方法及过程,理清结构层次,品味语言。[附: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立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横式结构: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纵式结构:层层深入,逐层阐发;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概括性强、逻辑性强、说服力强。]
9.小说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形象、注意环境描写 、把握故事情节、概括主题内容、分析写作技巧、品味语言特色 。
10.说明文阅读方法: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
例子、作图表、摹状貌、引资料]
11.散文阅读方法: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理清文章脉络,梳理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品味散文语言;解析写作技巧,谈论感受启示。
12.诗歌阅读方法:理解诗意,品味语言,分析技巧(如一语双关、含义深刻、蕴含哲理等),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领悟作品的深刻意蕴。{8个字名言}.
13.文言文阅读方法:掌握字词(包括:字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掌握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能背诵会翻译;理解作品内涵。
14.八年级上册中的名句整理: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 长征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 长征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唐代 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唐代 杜甫《春望》)
夜来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南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 犹唱《后庭花》。(唐代 杜牧《泊秦淮》。)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南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唐代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 龚自珍《己亥杂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代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唐代 杜甫《望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 王安石《登飞来峰》)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代 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唐代 李贺《雁门太守行》)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南明 夏完淳《别云间》)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南明 夏完淳《别云间》)
名言警句写字练习贴8
全新硬笔书法行书版
第 1 页 共 7 页
全新硬笔书法行书版
第 2 页 共 7 页
全新硬笔书法行书版
第 3 页 共 7 页
全新硬笔书法行书版
第 4 页 共 7 页
全新硬笔书法行书版
第 5 页 共 7 页
八十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