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

热门资讯  点击:   2013-03-13

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篇一

2017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1 Art课时作业

Unit 1 Art

Ⅰ.完形填空

体裁:夹叙夹议 话题:关爱 词数:321 时间:18′

The first time I saw Pauline was in a factory restaurant thirty years ago.At that time I was a __1__,shy 18-year-old boy.I had to work in a factory __2__ my family was poor and I had to earn money to __3__ it.I had never had a job before.The __4__ of the factory sounded and you were allowed a __5__.The bell sounded again and you had to be back to go on with your work.

As I entered the __6__ one day after work,I looked around the room.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there.No one knew me,no one __7__ me,and no one greeted me.Everyone was eating their lunch.There seemed to be no spare __8__ for me.

From across the room,in a corner,a __9__ caught my eye.The lady was about 40 years old,with sparkling blue eyes and blonde hair.She had been smiling __10__ at me since I saw her.And she __11__ me to join her at the table where she was eating her lunch.When I approached the __12__,she introduced herself and the rest of the people sitting at the table __13__.The warmth and __14__ I felt at that moment was a feeling I'd never experienced before and I will __15__ it forever. Her name was Pauline and I often met her later in the __16__ where we were working.She taught me more about __17__ at that moment.I left that factory two years later and __18__ saw her again.Where are you,Pauline? To this day I am always __19__ to welcome a stranger,to smile at a stranger,to comfort a stranger,to show the __20__ and acceptance to a stranger.

Thank you Pauline.I know you are smiling at me every time I remember you and the warmth and acceptance you gave a stranger who was lonely and shy.

1.A.curious B.brave C.proud D.lonely

答案 D [根据短文最后的you gave a stranger who was lonely and shy可知选项D正确。]

2.A.because B.unless C.when D.though

答案 A [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是因果关系,故用because连接。作者因为家庭贫寒所 1

以不得不去工厂工作。]

3.A.manage B.decorate C.support D.build

答案 C [作者18岁就开始在工厂上班挣钱是因为家庭太穷,要挣钱养家。]

4.A.machine B.bell C.clock D.speaker

答案 B [下面一句The bell sounded again and...提示了答案。]

5.A.break B.meal C.coffee D.sleep

答案 A [根据后面的...you had to be back to go on with your work可知,铃声响起是休息,铃声再次响起是继续工作。]

6.A.office B.workshop C.lab D.restaurant

答案 D [根据短文第一句以及Everyone was eating their lunch可知,作者下班之后去的地方是工厂的食堂。]

7.A.helped B.noticed C.believed D.praised

答案 B [从and no one greeted me以及下文内容可以推测,在餐厅里没有人注意到作者。]

8.A.time B.money C.seat D.food

答案 C [根据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there.可知,餐厅里面没有多余的座位,作者没有找到座位。]

9.A.man B.child C.lady D.granny

答案 C [下文The lady was about 40 years old提示了答案。]

10.A.sweetly B.silently

C.shyly D.strangely 答案 A [根据下面一句可知,这位夫人让作者坐到她的桌子上吃饭,说明这个夫人很

友好。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语境。]

11.A.ordered

C.advised B.telephoned D.motioned 答案 D [因为人多嘈杂,这位女士只能向作者打手势。]

C.window D.stage 12.A.door B.table

答案 B [下文she introduced herself and the rest of the people sitting at the

table提示了答案。]

13.A.unwillingly

B.smilingly D.impatiently 2 C.quietly

答案 B [从上文这位女士一直微笑地看着作者,到短文最后一句I know you are

smiling at me every time可知,这位女士一直是在微笑着做这一切的。]

14.A.explanation

C.acceptance B.understanding D.forgiveness 答案 C [根据短文最后一句I know you are smiling at me every time I remember

you and the warmth and acceptance you gave a stranger who was lonely and shy.可知选项C正确。]

15.A.cherish

C.share B.seek D.consider 答案 A [根据最后一句every time I remember you and the warmth and acceptance

you gave a stranger可知,作者会珍惜这种经历。]

16.A.street

C.hospital B.market D.factory 答案 D [由where we were working可知,作者和这位女士经常在工厂见面。]

B.confidence

D.courage 17.A.care

C.responsibility 答案 A [根据上文可知,这位女士让作者去她桌上吃饭,并将桌上的人介绍给他,说

明这位女士是有爱心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符合语境。]

18.A.usually B.often

C.rarely D.never 答案 D [根据Where are you,Pauline?可知作者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女士。]

D.poor 19.A.difficult B.familiar C.ready

答案 C [作者在这位女士的感召下,也乐意对陌生人微笑、安慰、关心。]

B.warmth

D.trust 20.A.independence

C.power 答案 B [短文最后一段I remember you and the warmth and acceptance you gave

a stranger提示了答案。]

Ⅱ.阅读理解

体裁:说明文 话题:文化娱乐 词数:301 时间:6′

Flamenco(弗拉门科舞) is a typical dance and music in the south of Spain.It was brought to Spain by gypsy(吉卜赛) people coming from Eastern Europe in the 15th 3

century.

The three things needed to do flamenco are a good singer,a Spanish guitar,and a good dancer.Normally,the scene of a flamenco show is a plank floor,and it can be in any theater or bar.But for something different in Granada,you can see Flamenco in typical caves where families of gypsy people lived in ancient times.

Flamenco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group of singers and the group of dancers.The group of singers is normally formed of men who sing and play the Spanish guitar.The men usually wear black suits,and the bottoms of their shoes are metal.

The group of dancers is usually formed of women.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in this part is how fast they can move their feet and the sound you can listen to.The sound of the shoes has the same rhythm as the music.I would like to describe a night in Granada when we decided to go to see a Flamenco show.As I said,in Granada the scene is a cave,and that makes you feel different.The sound of the music with the sounds from the bottoms of the dancers' shoes made me feel happy.The people watching were trying to clap to the rhythm of the music,but it's impossible to do it because this art is just for professional people.

We saw the joy of the gypsy people.They were happy and charming and they transmitted(传达) this to us with their music.Flamenco is definitely a great art!

【语篇解读】 西班牙南部的弗拉门科舞是在15世纪由吉卜赛人带到西班牙的。这种舞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21.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Flamenco ________.

A.has been popular in Spain for 15 centuries B.was invented by gypsy people C.came from some countries of Europe D.was from the countryside of Spain 答案 C [细节理解题。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根据第一段内容可以排除A、B、D三个

选项,同时,第一段内容中的coming from Eastern Europe可知C为正确选项。]

22.What do we know about Flamenco's players?

A.Some singers are men and others are women. B.Men play the Spanish guitar while singing. 4

C.Dancers are partly made up of women. D.What singers wear is nothing unusual except black suits. 答案 B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中的The group of singers is normally formed

of men who sing and play the Spanish guitar可知B为正确答案。]

23.What makes the writer feel unusual is that ________.

A.the performance he saw was played in a cave B.women had to move their feet as fast as the rhythm of the music C.other people joined singers and dancers to play together D.the people watching couldn't clap to the rhythm of the music 答案 A [细节判断题。根据第二段中的Normally,the scene of a flamenco show is

a plank floor,and it can be in any theater or bar.可知,弗拉门科舞一般在剧院或酒吧表演,因为作者是在山洞里看到的演出,因此感到很新鲜。]

24.From the passage we may infer ________.

A.both the gypsy people and the Spanish are fond of singing and dancing B.it is the Spanish people who made Flamenco more popular C.Flamenco is not popular with gypsy people now D.Flamenco must have been transmit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答案 A [推理判断题。第一句说明弗拉门科舞在西班牙是典型的歌舞,文章最后说明

吉卜赛人用这种歌舞表达幸福,从此可以推断西班牙人和吉卜赛人的共性是能歌善舞。] Ⅲ.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I have lived with passion and in a hurry,trying to accomplish too many things.I never had time to think __25__ my beliefs until my 28-year-old daughter Paula fell ill.She was paralyzed __26__ (complete) for a year and I took care of her at home,until she died in my arms in December of 1992.

During that year of grieving,everything stopped for me.There __27__ (be) nothing to do—just cry and remember.However,that year also gave an opportunity to reflect upon my journey and the principles __28__ hold me together.

Paralyzed and __29__ (silence) in her bed,my daughter Paula taught me a lesson:You only have what you give.It's by spending yourself that you become rich.Paula led a life of __30__ (serve).She worked as a volunteer __31__ (help) women and 5

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篇二

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 解放战争

课时作业17 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答案:C

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坛政党纷起,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涌现的大小党派有105个之多。与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相比,二者都( )

A.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B.以防止一党专政为宗旨

C.推动政体发生根本变化

D.以时局重大变动为背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两次组党热潮分别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抗战胜利两次时局变化为背景,D项正确;辛亥革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广大民众的参政意识不高,A项错误;防止一党专政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愿望,B项错误;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以专制政体结束为背景,而抗战胜利后的组党热

潮并未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C项错误。故选D。

答案:D

3.(2016·日照市一模)下图为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 )

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

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从各部出发地来看,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到抗战后期才发展到;从对各部的称呼上,这不可能发生在建国之后。抗战胜利后,中共利用东北由苏军控制、国民党力量薄弱的机会,做出了夺取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战略决策。“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更明确地提出了争取东北的任务,强调指出,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答案:B

4.(2016·廊坊市质检)台湾泰宇版历史教材中写道:1946年,“制宪国民大会召开后,中共控制的解放区代表拒绝与会,共军先发制人,

全力进行扩张。但国军亦采取强力反制,至三十六年六月(即1947年6月)止,共军胜少败多,损失惨重”。据此判断(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一手材料比二手材料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在历史研究中,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会导致研究者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答案为B。

答案:B

5.(2016·河南驻马店调研)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解析:1945年8月,正是国共重庆谈判前夕,全国人民都希望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共建新中国,故A项正确;1945年春,中共七大已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国共之间的谈判,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A

6.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题干所述三次革命高潮都具有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和性质,故选C。而三次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革命结果和对象及指导思想也有差别,因此其他选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2016·安徽淮北模拟)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有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

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引文引自孙中山言论,由此可以分析出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二小问,引文发表时间是1924年,当时开始国民革命运动。从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和资产阶级共和道路走不通两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来分析;第二小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从红军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等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回答。

答案:(1)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

原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没有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篇三

2017年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2017年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查字典历史网特制定高三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三.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1、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平时的复习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2、选择有针对性地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

第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今年年轻教师多,高三复习的经历少,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搞好集体备课,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练习的处理进行统一,确定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面做好课堂上的充分准备,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研究用好3年来的试卷和10年考纲,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10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

1、指导学生每天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

2、强化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记忆方法,就是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也可以利用公用自习在白纸上简单整理出来,同时教师加强对目标生的督查,争取学习任务一天一清。

第三,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五,落实优势扩大化,认真推进导师制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耐心指导,通过优势扩大化,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积极落实"一天一"辅导活动,坚持每天给学生一道题,一个知识点,一个哲理,明言,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进步。加大对目标生的辅导工作,尤其是目标生中历史弱科生的帮扶作为重中之重。

第六、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串讲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七、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

测试题不用成题,以一套为主,进行删减,同时注意前边复习过内容的考查,加强测试内容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复习了前边的忘了后边的。对试卷要全批全改,做好错题统计,并可适当进行面批,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搞好讲评做好总结。讲评上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方法灵活。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与常见模型相联系,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强化学法指导和审题能力地培养,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引导学生要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

第八、抓好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的搞落实

学生错题本的整理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课下课上的默写情况都要一一检查,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总之,历史相对其它几科,虽然不易拿高分,但不是不能拿高分。一旦拿了高分马上就会与别人拉开很大的分数档次。因此,在高三阶段我们要把历史作为提高成绩的突破口之一,争取拿高分。

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篇四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三 第四单元课时作业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3

第四单元 近现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化

第36课时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一、选择题

1.“让一个金属球在一个光滑的斜槽内滚过不同的预定距离,再对各个所用的时间加以比较。时间的测量是由从水桶小孔中流出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结果:距离之比与时间平方比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这种科研方法的开创(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C.人们据此原理发现了海王星

D.使得实验成为唯一的科学研究途径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科研方法是“实验”,开创这种科研方法的是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经典力学的诞生,排除A;C项是牛顿成就的结果,排除;D项错在“唯一”,排除。

答案 B

2.2012年10月9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单揭晓,获奖者为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颁奖词称,两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为量子理论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那么,量子论的创立者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达尔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量子论的创立者是普朗克,其他三人和量子论的创立没有关系。

答案 C

3.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B.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解析 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859年”可知应是指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从而否定了神创论,因此选A。

答案 A

4.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科技条件,体现了科技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故选B。

答案 B

5.“有些鸟类长期生活在水边,但不喜欢游水,为了不使身体陷进淤泥,就尽力伸长腿部;为了吃到水里的鱼虾,又不至于濡湿身体,就尽力伸长颈部。这样年深日久,逐代发展,最后就成了长颈长腿的涉禽了。”这种理论出自( )

A.拉马克 B.普朗克 C.胡克 D.施莱登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获得性遗传”理论,是由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的,故选A项。普朗克的成就是量子假说,排除B项;胡克发现细胞,排除C项;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排除D项。

答案 A

6.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简单识记题,材料反映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也就是“自然选择”,选择D项。

答案 D

7.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解析 本题从时间“1859年”可以判断。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答案 C

8.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

)

A.重视对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重视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D.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

解析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物体落地实验和牛顿观察苹果落地都体现了科学观察、

实验的研究方法,而A、B、D三项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答案 C

9.如下图所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B阶段到D阶段只用了不到50年。其原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B.处于动荡不安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D.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 从图上获悉B阶段到D阶段大约是1950~1980年,这一时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期。故选C项。

答案 C

10.《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叶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故选C项。

答案 C

11.下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汉堡拜访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在当时,他能乘坐的最新技术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火车

C.飞机 D.汽车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1896年”、“最新技术”,由此判断李鸿章拜访俾斯麦的时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D项。A、B两项交通工具比较先进,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不是最新技术;飞机出现于20世纪初,排除C项。

答案 D{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

12.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世界。这突出反映了( )

A.诺贝尔奖完全处于世界的监督之下

B.中国文学创作成就全球领先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作用增强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科技的影响。世界上重大事件都是通过现代媒体或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传播的,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问,注意“科技、思想因素”的限制。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分条概括即可。第(3)问,应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答案 (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

作用:经济方面:科学技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政治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政治蓝图。

思想方面:科学、理性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2)国内政局稳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实际应用。

(3)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石油。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

础之上。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是

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材料二 马克思兴高采烈地写信给恩格斯说:“„„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即《物种起源》——编者著)一书。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材料三 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在教会和其他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

材料四 在19世纪末,当时对日本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所谓大思想家福泽谕吉(1835~1901,出生于武士道家庭),在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等思想深刻影响下,他坚定地认为,只有武士才有能力接受西洋的文化,日本不应该与中国、朝鲜等“落后”亚洲国家为伍,而应该学习西洋。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

(2)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关于生物学的学说有什么历史意义?{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

(4)材料四说明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应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原因,既有思想方面的条件,也有以往科学领域成果的铺垫。第(2)问,结合教材即可得出,语言要简练。第(3)问,应对前三则材料分别进行概括。第(4)问,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是对进化论的曲解。

答案 (1)条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的主观努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2)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灭亡;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3)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4)进化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被曲解,成为侵略弱小国家的借口。

第37课时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

2017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时作业篇五

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8宋明理学

课时作业48 宋明理学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

( )

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B.封建帝王重视儒学,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

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

解析: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A项正确;B项是汉代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失去”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反映的是宋明理学,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6·湖南考前猜题卷)《朱子语类大全》中认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清朝康熙帝对朱子“最为尊崇,天下士子莫不奉为准绳”,一时朱子学大兴,学者遍及全国。这里的“朱子学”认为( )

A.“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君主要用权术驾驭大臣震慑臣民

C.人性在于追求自由和幸福

D.“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解析:道家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可排除A项。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运用权术与权威来对待臣民,可排除B项。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而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主张人性在于追求自由和幸福,由此提出了注重人性的人文主义观念,可排除C项。朱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他认为人通过接触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加深对“理”的感悟。他提出的理学是服从于统治者需要的,其目的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明道德之善,所以D项正确。

答案:D

3.古代有位思想家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这位思想家是( )

A.朱熹

C.顾炎武

答案:A

4.朱熹34岁的时候,孝宗召见了他。他给孝宗讲“格物致知”。说帝王之学,必须要先“格物致知”。第二年,他去见皇帝时又说,大学之道,即“格物致知”。皇上没有做到“即物穷理”,没有做到“即事观理”,所以就没有收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这说明( )

A.朱熹好为帝师,希望给皇帝讲道理

B.朱熹主张儒家学者应当干预政治,制约皇权

C.朱熹主张通过发明本心来即物穷理

D.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给孝宗讲‘格物致知’”“皇上没有做到‘即物穷理’,没有做到‘即事观理’”体现了,朱熹主张通过儒学“正君心”,干预政治,故B项正确。朱熹B.王阳明 D.王夫之

是否好为帝师、程朱理学是否为官方哲学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D项错误。“发明本心”为陆王心学的内容,而非朱熹的思想,故C项错误。

答案:B

5.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的心学,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心之所发处便是行”可知,王阳明认为行产生于心,这与“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科学理论不符,故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由题干信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可知,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题干信息“心之所发处便是行”可知,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题干信息“知善知恶是良知”可知,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6.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diy策划书
下一篇:20福对联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