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点击: 2012-10-07
梧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梧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梧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实现了交通由广西末梢向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转变,工业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经济由起步阶段向快速成长阶段转变,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15项指标翻番,开创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7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79.3亿元,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430元;财政收入由23.1亿元增加到56.1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21.9亿元增加到468.4亿元,年均增长35.8%,累计完成12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7倍。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岑溪市三次、苍梧县和藤县两次进入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行列,蒙山县两次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奖。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比例为9.5:62.9:27.6,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0.5%,比“十五”末提高12.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大中型企业发展到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70家,年纳税超亿元企业6家,上市公司3家。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市本级40家重点企业产值、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税收入库均实现大幅增长。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330.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68.9亿元,年均增长26.3%;工业化率由1.6提高到4.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9%。园区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五园八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1%。
过去的五年,是农业基础明显巩固的五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9.8亿元,年均增长5.1%。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230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保持在80万吨以上。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形成桑蚕、名优水果、六堡茶、三黄鸡、江河网箱养鱼等十大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六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拥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加固、农田灌溉等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8亿元。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19个、生态富民示范村21个。
过去的五年,是交通枢纽地位凸显的五年。洛湛铁路建成通车,南广铁路梧州段加快建设,岑溪至罗定铁路、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进港铁路开工建设。梧州至南宁、梧州至广州、梧州至桂林、岑溪至筋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梧州至贵港、岑溪至水汶、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形成梧州到主要出行目的地的“3小时经济圈”。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通硬化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梧州至南宁、重庆、贵阳、珠海航线开通。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推进,梧州至贵港Ⅱ级航道建成,长洲水利枢纽投产、三线四线船闸开工建设,李家庄码头一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一期工程投入运营。2010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万标准箱。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地位基本确立。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面貌极大改观的五年。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先后投入近8亿元实施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帮助近5000户居民搬离地质灾害高危地区。红岭新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已开工建设道路20条、全线贯通12条。南岸片区开发稳步推进,苍海项目开工建设。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城乡清洁和“穿衣戴帽”工程,完成一批城市沿街立面和城市景观改造项目,城市风貌特色鲜明,城市环境生态宜居。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2.6%提高到4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五年。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行政管理机构新一轮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对外贸易稳步发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6.65亿美元,年均增长10.8%。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珠三角、泛北部湾等多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共引进项目1856个,实际到位资金458.5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成功举办了五届梧州国际宝石节、三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城市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的五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054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之内,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2座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3%和100%。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江河水质达标率、省界界首江河断面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8%,荣膺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建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公共检验能力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检验中心4个。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梧州学院“申本”成功,普高教育质量位居全区前列,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通过评估验收,农村教育“两基”攻坚目标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待遇大幅提高,各类保险的平均参保率达到90%。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建16个乡镇文化站、3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11家农家书屋。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建设,骑楼城、石表山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我市获得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蒙山县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就业、社会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164.5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7元,年均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4879元,年均增长13.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8亿元,年均增长17.5%。实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新增城镇就业10.8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5360户、城市棚户区3500户,建成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8754套,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140套。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五年。积极开展“平安梧州”创建活动,强化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
安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组建了广西第一支综合应急专业救援队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战胜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干旱、严重洪涝和特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建成灾民新村18个,帮助11943户因灾倒房户住进新居。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立了广西第一支特巡警支队,建成“天网工程”,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稳定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连续五年被自治区授予“平安市”称号。
五年来,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简压缩。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法制环境明显改善,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力度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深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维护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五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提案,办结率保持100%,市政府被评为自治区政协提案承办先进单位。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政军民更加团结。驻梧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工商、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等中直、区直驻梧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统计、供销、扶贫、水库移民、农机、广播电视、社会科学、市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在银根从紧、地根从严、物价高企、煤电紧张等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1至8月,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7亿元,增长49.8%;财政收入47.5亿元,增长3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2亿元,增长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60元,增长15%。
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推动梧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最基本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领先,就没有发展的领先;实现不了观念的超越,就实现不了发展的超越。只有思想上的大解放,才能推动梧州的大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才能做到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危中求机、紧中求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坚持投资拉动。梧州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投资拉动仍是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坚定不移地抓投资上项目,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坚持“三换”战略。只有科学审视市情,抢抓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才能在开放合作中承接产业转移、聚集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振兴。坚持“三力”建设。只有不断强化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贯彻有力、“干”字当头,互相支持、协同推进,用新观念、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坚持民生为重。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感,才能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回顾这浓墨重彩的五年,我们为梧州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骄傲,为全市人民创造的辉煌业绩而自豪!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
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中直、区直驻梧单位,向驻梧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梧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尚未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尚未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支撑跨越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凝聚全市各族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战略机遇,围绕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加快对接珠三角,主动融入北部湾,夯实农业和交通基础,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着力打造“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加快建设“两城市一基地”,使经济发展更好更快,城市发展更大更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有尊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自我加压,奋力前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城市聚集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年均增长12% 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超94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市人口达1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
———枢纽地位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以西江航运干线、“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网、“丰字型”铁路枢纽、梧州机场航空港及西气东输二线为骨架,水路、公路、铁路、空港和管道运输五位一体的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到2015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9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1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按干线机场标准完成机场迁建。
———开放层次显著提升。全面实施“东向”战略,努力把梧州建设成为粤桂合作的先行区、国家东西部融合发展的试验区、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质量显著提升。加强生态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控制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90%,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主要江河水质保持国家Ⅲ类标准以上,市区及各县(市)城区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高于7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步。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我们相信,再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个经济日益发达、文化日益繁荣、社会日益和谐、生态日益文明、人民日益富裕的新梧州,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梧州,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实现以上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强产业
培育壮大工业产业。优先发展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陶瓷、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和光电信息等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园区,到2015年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建成千亿元产业园区,陶瓷产业园区、不锈钢产业园区和梧州工业园区建成300亿元产业园区,全市园区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以上。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到2015年核心区工业总产值达17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500亿元。加快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到2015年培育年产值达10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50至1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20至50亿元的企业10家,10至20亿元的企业20家,新增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500家,力争上市公司10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以掌上多媒体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引进10至20家品牌优质企业,努力建设区域性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法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年总产量达85万吨以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特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优先发展瘦肉型猪、三黄鸡、肉兔、网箱鱼、蜂蜜等特色养殖业,推进优质畜禽水产品养殖规模化,力争到2015年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0%以上。发展壮大六堡茶、砂糖桔、中草药等特色优势种植业,努力形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培育速丰林、高脂松等原料基地,加速形成以林浆纸(纤维)、林板、松香和天然香料香精为主的林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5个国家级、20个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力争年产值超5亿元龙头企业达3家以上。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166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业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积极引进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建设赤水港综合服务物流园区、红岭商贸物流园区和中恒医药、建材、农副产品、日用品4大商贸物流城,以及汽车、钢材、机电、纺织、零部件等30个专业市场。打造河东老城、红岭新区、南广铁路站前广场3个商业圈,建设科学文化艺术、珠宝饰品、滨江休闲饮食、骑楼民俗文化、新加坡印象等5条特色街区。加强“引金入梧”工作,争取引进股份制银行、农村商业银行5家以上,力争设立西江银行。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推进数字城市和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构建适应西江经济区域快速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建设,重点打造“10+2”旅游项目,加快形成“一核四组团”旅游景区发展格局,到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8亿元。
二、做牢基础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格局。建成南广铁路、贵梧高速公路、柳梧高速公路、市环城高速公路、西气东输二线梧州段,完成梧州机场迁建。建成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二期、紫金村码头、李家庄码头三期等一批水运基础设施。争取开工建设柳肇铁路
2012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0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
──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实现两年翻番。全部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比2009年翻1.1番,同比增长47.5%,增速排全区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8亿元,比2009年翻
1.2番,同比增长26%,增速排全区第3位。{2017梧州政府工作报告}.
──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预计完成财政收入76.1亿元,比2008年翻1.7番,同比增长35.6%,增速排全区第2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比2009年翻
1.1番,同比增长36%。岑溪市和藤县财政收入均突破10亿元大关。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三年翻番。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比2008年翻1.7番,同比增长34.9%,投资完成进度连续三年排全区第1位。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实现三年翻番。预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6亿元,比2008年翻1.1番,比年初增长22.9%,增速排全区第2位。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三年翻番。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55.6亿元,比2008年翻1.3番,同比增长25.7%。
──园区产值实现一年翻番。新增产值超百亿元的园区3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705亿元,比上年翻1.3番,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8%。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39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同比增长15%。财政用于民生项目的支出达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9.6%。
──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广西唯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第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我们在富民强梧新跨越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工程一期、年产3万吨铜棒铜管、永达100万吨不锈钢制品技改一期、华南再生棉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金海100万吨、东鹏120万吨镍铬合金制品、理文10万吨差别化化学纤维、鸿图2万吨精密压铸件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0家,比上年增加30家,重点扶持的102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0%、99%和60%。加大企业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9家发展到14家,有8家企业列入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企业列入广西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广西优秀民营创新型企业。“五园八区”建设加快推进,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
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总产量达80.87万吨,增产4867吨。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特色农业示范区,砂糖桔、六堡茶和中草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规模养殖场达4028个。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1家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1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林下经济收益达32亿元。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扩大到30个。加大民生水利投入,城市防洪、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共完成投资6.76亿元,同比增长48.9%。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完成投资1.2亿元。
三、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市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红岭商贸物流园、中恒国际医药物流城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安排商贸流通项目64个,完成投资29.38亿元。推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改造了珠山公园,新建了中恒双钱龟苓膏、茂圣六堡茶工业旅游点。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北部湾银行、招商证券进驻梧州。努力拓展城乡消费空间,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5亿元,增长16%。
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南广铁路梧州段、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旺村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梧州至贵港、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梧州至柳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梧州段开工建设,梧州机场迁建工程、柳州至肇庆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李家庄码头三期、紫金村综合码头、大利口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港口吞吐量207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7.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9%和38%,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搬迁4404户,安置
20600人,累计投入8.11亿元。加快红岭新区建设,路网工程22条开工、13条贯通,玫瑰湖整治一期工程竣工;加快南岸开发,西江三桥、苍海等项目顺利推进,西江四桥、南广铁路梧州站站前广场开工建设,新增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岑溪市“一河两岸”建设加快,藤县藤州大道拓宽工程完工,蒙山县桂北民居建筑风格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六、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全面实施“东向”战略,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签署了《肇庆-梧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上升为两省(区)发展战略。成功承办广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了第八届梧州国际宝石节、第四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和第四届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全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26个,投资总额357.1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增长24%。
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满八桂”工程,大规模造林绿化,完成造林23.6万亩,获得“广西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削减化学需氧量1654吨,削减氨氮排放量281吨,江河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一级天数位列全国各城市第3位。启动城镇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处理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城市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岑溪市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市)”称号。
八、大力推进民生建设。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投入资金4.27亿元,其中1.17亿元用于资助13万名贫困学生上学。职教攻坚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获“全区职教攻坚先进单位”称号。实施卫生保障惠民工程,重点推进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全体城乡居民,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
心,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60%。实施“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230套,完成117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全市65万农户实行住房政策性保险。实施“乐业”工程,发展微型企业2362家,新增就业10.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自治区控制指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中心84个、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0个、农家书屋421个。加强物价调控,对猪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限价销售,给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5.4%,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千村万户”体育活动覆盖城乡,成功申办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创新人口计生社会管理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责任指标以内。
九、大力推进平安梧州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整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评价。建立健全“四个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全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组织开展“清网行动”、“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刑事案件破案率稳步提高。推进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在市区设立6个警务工作站,市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综治工作进入全区一等奖行列,社会公众安全感单项测评排全区第4位,连续六年被自治区授予“广西平安市”称号。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0件、政协委员提案260件,按时办结率100%。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组织对30个窗
2017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7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埋头苦干,顺利完成省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山东全年生产总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亿元,同口径增长
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增长7.9%;城镇新增就业121万人;对外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
(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进展。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地炼企业拆除落后生产设施194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1.1%。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新增上市公司17家。股票、债券直接融资5794.7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4%,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综合施策为企业减负6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7万元,比去年提高3.2万元。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
(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2016年,山东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10万户,列各省市第二位。山东企业数量增加27.4%,出口企业增加23.2%。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全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9家,省级技术中心达到1524家。粮食总产940亿斤,46个农业转型升级方案出台实施,农业“新六产”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京东县级服务站99个、阿里淘宝县62个、村淘服务站2800个。22个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工业技改投资1.5万亿元,总量全国第一。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全国获金奖作品9件,其中山东4件。山东企业在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数量最多。教育、研发、文化、信息、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长18%。旅游消费总额突破8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7.3:45.4:47.3,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实现历史性转变。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削减省级权力事项227项,59个省直部门编制公布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山东政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领先。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基本完成,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实现股权多元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到66.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全国最高。
山东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推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新的编制、人事、薪酬管理办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建立。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违规建购房整改基本完成,收回资金61亿元。律师制度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改革和社区矫正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15466.5亿元,增长3.5%,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外贸前十省市中位居第一。实际开展出口业务企业新增7833家,创造出口544.3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到63.1%。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到20.2%。
实际利用外资1110.7亿元,增长9.8%,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63个。实际对外投资862.3亿元,增长1.4倍,其中境外并购中方投资额增长2.8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洲际直航实现零的突破,一年开通5条航线。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300多万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服务和监督延伸到乡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农村垃圾清理、清洁饮水、客运班车基本普及,新建房屋一律按7级烈度抗震设防。开工老旧住宅小区整治项目1727个,惠及85万户居民。棚户区改造53万套,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5.9%。开工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完成401万户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原定任务的2倍。拥有取暖设备的农村住户比重提高到83%。散煤清洁燃烧试点取得明显进展。“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德州、聊城、东营、滨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鲁南高铁、潍莱高铁开工建设,济青高铁、石济客专等项目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362公里。全省首条地铁青岛3号线通车运营。
(六)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5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到78.9%。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全省脱贫15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连续第五年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加6.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下降1.7个点。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产科床位增长20.5%。政府出资为1133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平安山东、食安山东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完成6207公里普通国省道和2.95万公里县乡路安全隐患治理。提前一年半完成2929处油气管道隐患整治。
(七)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全面加强。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新聘教师7.5万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学徒制试点进展顺利。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在科研立项、项目评价、奖励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启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挂牌成立,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我省。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实质性整合。全省文化产业投资3303.7亿元,增长18%。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5部电视剧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和单项提名奖。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和扶贫协作重庆等地工作取得新成绩。{2017梧州政府工作报告}.
(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补偿制度和城际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3.2%,可吸入颗粒物下降8.4%,二氧化硫下降22.2%,二氧化氮下降7.3%。电力装机1.0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14.4%。大力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加强。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7%,氨氮平均浓度改善10.8%。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上升0.18米。采煤塌陷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永久农田划定工作扎实开展。完成植树造林196万亩。
(九)法制政府建设成效显著。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决定9件,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地方金融发展条例、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审议通过省政府规章九件。包括乡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农村住房设防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人大制度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民主党,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9件、政协提案787件。支持司法机关关口前移,依法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在征地拆迁、重点建设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出台实施系统举措。89.8%的县市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公有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代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开展省直部门述职述廉和360度评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26780件,党纪政纪处分27666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努力奋进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全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仅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地区行业企业走势持续分化。市场需求整体疲软。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名牌产品,高端产业比重依然较低。 群众生活还很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煤炭消耗过多。主要大气污染排放量处于全国前位。水资源和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缓慢。 银行不良贷款增速较快。各种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共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各类隐形四风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积极予以解决。
二、2017年政府工作具体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竞争中走在前列,意义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动能转换为牵引,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毫不动摇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聚精会神的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战略定力,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在稳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沉着冷静,迎难而上。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综合考虑各方多方面因素,建议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贸易进出口保持稳定。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3%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炭约束性指标。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效果,需要把握好以下指导原则: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全面提升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探索高效经济发展新模式,强化省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西部经济龙企带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产生活绿色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内外需协调和外贸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
一步提高双向开放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引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重点在提升人力资本,完善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完善市场环境和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进一步利用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积极融资和间接融资,全国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的社会融资功能。顺应消费升级新需求,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更多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两区通建农村地区市民化,广泛宣传并落实进城务工农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保持不变的政策。消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公用设施服务水平。重点建设城市“十个”系统和农村“七改”工程。切实抓好产权市场建设,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各种所有权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坚决制止内部人控制和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下决心依法纠正一批侵犯企业产权的历史积案,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协会的联系沟通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加强对网络形态,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风险的跟踪监测。依法依规应对处理不良资产和债券违约,影子银行,集合理财,信托计划,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狠下功夫,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
(一)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新六产”发展。提高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收益,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绿色生产和粮食高产创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好海洋牧场,扩大粮改市试点规模。适当调解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发展果菜茶,肉蛋奶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壮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完成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00万亩。发展水肥一体化130万亩。基本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加快黄河水东调应急,引黄济青改扩建等工程建设。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效,科研院所合作,鼓励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关键技术领域中试基地建设。支持济南数据科学中心发展。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使更多小微企业成为有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教育科研资源优化重组,支持省属主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融合发展。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充分发挥各类人
才创业创新热情。吸引更多技术型技能型专家来鲁发展。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医生和高校教师依规兼职兼薪。
(三)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安全环保农耗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倒逼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做好传统产业规划布局调整,尊重市场规律。引导设备利用率低的各类企业,积极进行产能调整。今年再压减生铁产能387万吨、粗钢280万吨、煤碳351万吨。推动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统筹抓好煤炭企业改革重组,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灵活运用多种债务处理方式,稳妥实施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认真做好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
(四)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结构优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抓好工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结果应用。实施小微企业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融合升级战略。启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广。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工业设计,推广个性化定制、双配置建筑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园区,引导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强化山东工业云平台线上服务,建设国家北斗导航数据山东分中心,开展23个服务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启动新一轮省级服务业重要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康复器材产业,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加强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重视国际化和全国性会展。提升饭店业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加强地质修复和地质公园建设。
(五)继续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当前,我省经济总体杠杆率不高,但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部分市县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不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工商企业降低杠杆率,严格管控政府性债务,同时也要对居民户债务过快增长的势头保持足够关注。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鼓励企业开展对标学习,引进降本增效。减少物资消耗成本、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引导企业增强资本金意识,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通过资本市场多种工具,提高资本金比率。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管理完善,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重点推进非住宅和去化周期较长的城镇商品房去库存。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银行和社会资金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化解担保圈风险,采取系统措施。
(六)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快“山东标准”建设,更积极地参加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逐行业制定质量提升计划,扩大“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发展工匠精神。增强研发设计能力。创建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实施及开展品牌并购。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企业、政府、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把青岛啤酒、东阿阿胶、宏济堂、德州扒鸡、周村烧饼等老字号的牌匾擦得锃亮;把海尔、海信、浪潮、张裕、重汽、如意等大品牌叫得更响;让烟台苹果、日照绿茶、金乡大蒜、滕州马铃薯、莱芜生姜、菏泽牡丹、沾化冬枣、肥城桃、黄河口大闸蟹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更好;还要花更大力气支持歌尔、豪迈、迪尚、红领、孚日、亚光、乖宝等众多成长型品牌在海内外闯出更大天地。
加快“山东标准”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七)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一是促进农业农村改革,继续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实施农村集体产业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二是加快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积极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省属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负责人
2017年时政要点
2016年时政热点汇总
1月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
2月
2016年2月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2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张德江委员长主持并监誓。
3月
1. 2016年3月16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人
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通过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2. 2016年3月16日实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④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⑤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2016年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本届核安全峰会的主题是
“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习近平将出席峰并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出席峰会期间,习近平还将应邀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机制领导人会议。{2017梧州政府工作报告}.
4月
1. 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我
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 2016年4月,习近平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学一
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作为一名合格党员,必须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3. 2016年2014月28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外长会议在北京开幕。国
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凝聚共识促进对话共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5月
1. 2016年5月15日,电新华社北京: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
2.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