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

文秘知识  点击:   2012-09-08

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篇一

2017春历史课时作业答案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主编: 任元斌 审定 李德刚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拨

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及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精耕细作的

突出成就;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作业内容

一、填空: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距今 年时,

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其主要耕作方法是 。

2、 商周时期出现了 农具,但很少使用。 时期已五谷种植,使

人们的生活从 开始走向 ,奠定了我国古代 基础。

3、 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 ,后

来又出现 ,使铁犁可朝同一方向翻土。东汉时耦犁方法已推广到 。

隋唐时 地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 春秋战国时期已使用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赵过推行 。魏晋南北朝北

方旱地的 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 技术。

5、 两汉耕作制度以 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 轮作的 制,有

些地方一年三熟制。

6、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的 ,汉朝的 、白渠和 。灌

溉工具有:曹魏时改制的 ,隋唐时创制的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

的 ,明清出现 。

二、选择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是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

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有关西汉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史实,正确的有: ( )

①出现了耦犁 ②安装了犁评 ③出现了犁壁 ④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三、问答

1、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2、材料: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

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

翼双飞在人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2)、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3)分析小农经济的利与弊。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主编:任元斌 审定 李德刚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拨

1、 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的特点

2、 了解中国古代在冶金、制瓷、丝织业方面的重要技术成就

3、 了解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及中国古代手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课时作业

一、填空

1、夏商周时期,以 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西汉武帝后,煮盐、 、

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其特点是由 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 生产,凭借 权力,生产 ,产品大多精美。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2、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 技术。商周青铜铸造进入 时期,代表作有 和 等。 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 技术,东汉 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 等,使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在 世纪以

前一直领先世界。

3、唐朝已形成 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制瓷出现 大名窑。其中 窑的瓷器堪称宋瓷之精品。哥窑的青瓷以 瓷器最为有名。 瓷是我国最具民族特

色的瓷器。 瓷代表了中国传统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

4、距今 年,我国有了丝织品, 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

织物, 朝丝织技术吸收外来风格。我国古代丝织业的鼎盛是在 时期。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 、 和南京。

5、我国古代民间手工业的形式: 手工业和 手工业。 朝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6、我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被称为 和 。

二、选择

1、下列关于我国制瓷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周朝时,我国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自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③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 ④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⑤清朝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式瓷器

A、 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②是为市场生产商品

③发展趋势是不断扩大 ④生产效率高,工匠积极性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三、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列并在镜中”。

材料二 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中国运河文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扬州的手工业特色。

(2)料二中的“新天地” 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

(3) 扬州和苏州的经济特色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12.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盛赞中国的瓷器。请结合史实简要叙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我国瓷器能在海外广受欢迎的原因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主编:任元斌 审定 李德刚{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拨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理解制约商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

课时作业

一、填空

1、商朝人以善于 著称,因而经商的人被称为 。 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古代商业不再受官府垄断始于 时期。

2、秦汉以来推行 政策,商业发展艰难,经商受到 的限制,总体水平 。

3.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 和 相继问世。

4、两宋时商业环境相对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元朝时 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5、明清时 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的 贸易发展较快, 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 ,如 和 等。

6、宋朝城市商业打破 和 的界限,农村 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有汉口镇、 、景德镇、 。

7、“ ”的说法说明了一批批南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8、 时期中外贸易逐渐发展。唐朝时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 。元朝的 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清推行 政策,只开 处对外通商。{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

二、选择

1、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 D、拜见专职管理市场的市长

2、明清时业发展的新特点有 ( ) ①工商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劳动力也成了商品 ④区域间的商业发达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问答题

1、材料一 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臵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三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篇二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一 第一单元课时作业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题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

答案 D

2.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C、D项表述有误,排除,故选B。 答案 B

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哪一时期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基本确立了中国的版图,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中华民族基本形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应是秦汉时期。

答案 C

4.《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浓厚的部族色彩 B.浓厚的宗族色彩

C.浓厚的神权色彩 D.浓厚的等级色彩

解析 “天”是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C。A、B、D三项与题干材料都无关。

答案 C

5.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

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结合西周分封制可知,“西周某国”指的是某诸侯国,故①正确;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因而七鼎墓主人应是诸侯,故②错误;墓葬考证是第一手材料,可信度高,但并非最便捷的途径,故④错误。正确答案选A项。

答案 A

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解析 由祖先向“帝”求丰年和降雨,说明在商代就开始形成宗法观念了,故选B。由“最高神”排除A;题干材料未反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排除C;题干材料只涉及求丰年和降雨,其他国家大事未反映,排除D。

答案 B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A项不能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8.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解析 题干材料显示,秦以前的御史只掌管政事,没有监察职能,其监察职能从秦开始才有,故选C。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也不符合史实,皆排除;D项说法错误,秦代御史拥有监察职能,排除。

答案 C

9.在电影《秦始皇》中出现了当时郡守的活动场景,正确的设置是( )。

A.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在向丞相汇报工作

C.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在接受宰相的任免

解析 秦朝的郡守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排除;秦朝郡守由皇帝任免,排除D。

答案 B

10.“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

建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而中国将进入封建社会是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确立。

答案 A

11.“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严格规定,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为维护宗法分封制,西周制定了礼乐制度,对各级贵族享有的待遇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说明按级别享有随葬用品,体现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 D

12.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解析 “受命于天”说明皇位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又反映了皇位世袭,故选C。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错在“丞相左右”,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公务员道德立法”等热词成为2012年两会召开以

来的媒体热点。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11年5月4日 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

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土”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老三可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嫡长子。

(2)嫡长子继承制。评价: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3)制度:分封制。

体现: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税和服役,护卫周王室安全。

作用:①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三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

(1)根据材料一、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4)根据所学知识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解析 第(1)问,要结合战国战乱对人民的影响分析。第(2)问,要从秦始皇的功绩、迷信方面分析。第(3)问,注意设问中的限定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第(4)问,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1)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强调功绩,神化皇权。

(3)管理方式: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积极: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消极: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

社会矛盾。②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

要原因。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无法以枝叶护本”。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C。A是秦朝的制度,B是元代的制度,D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C

2.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解析 刘邦认为秦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为王,即材料中“(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的意思。为避免这种现象,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诸侯王。

答案 B

3.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解析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六部制作为封建的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而A是它的形成;D是它的作用。B、C比较B更全面准确,它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

答案 B

4.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篇三

2017届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验

8、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记载的数量不尽相同。请观察下列图片,这一图片反映的史学研究方法是( )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2、某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3、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这一措施的实行最突出的作用是( )

A.强干弱枝B.分割相权C.经济发展 D.结束分裂 4、“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5、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集权制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确立

6、“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C. 宗法制 D. 井田制

7、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A.史料整理B.问题形成C.第一手史料 D.历史解释{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

9、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自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在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这表明皇帝制度的首创( )

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②皇帝不必遵循一定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 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④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封之于陈。”胡满属于西周时受封的( ) A.王族B.功臣 C.先代贵族 D.周边归顺部落的 首领 1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12、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分封制的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用法制治理国家 13、《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4、中国古代统治者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作为意识形态,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管理”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三省六部制 15、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16、秦朝时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

A.负责管理军事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1、关中地区是秦汉和隋唐王朝政治重心所在地,扼守关中地区东面门户的关隘是( ) A.玉门关B.嘉峪关C.函谷关 D.大散关

1 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编制

17、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D.加强民族交流 18、《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9、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A.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20、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21、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22、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D.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 23、下列关于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368年朱元璋在北京称帝,建立明朝B.明朝建立后在中央撤行省,废丞相 C.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美洲D.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

24、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 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4、西汉名臣贾谊在《治安策》中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后来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与贾谊这一主张相适应的是( )

A.设立刺史 B.颁布“推恩令”C.颁布“附益之法” D.实行察举制

2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描述的制度在隋唐时期体现为(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C.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26、《资治通鉴》中说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对这段评论解释正确的是( ) A、抨击武则天重用酷吏,滥杀无辜 B、抨击武则天时期官员过于泛滥 C、赞扬武则天革新政治 D、赞扬武则天善用人才

27、明成祖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28、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29、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 )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30、《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A施行“仁义”和“王道”B强化君主专制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2 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编制

2017必修一历史周报假期作业篇四

2017学考必修一默写

特别说明:

【1】此资料是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而编写,适合

2017届我省高中学生学考复习。

【2】标有“▲”处为专题“课”的标题,每一考点后括号中标出该考点的考核能力要求,其下面的解析

根据该考点的能力目标编写。

必修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

(1)分封制:

①内容: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周武王将 和 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 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 和 。

②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对象: (姬姓贵族)、 、先代贵族

④主要诸侯国:周武王召公之子受封于 (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 (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 地,异姓功臣姜尚封于 。

⑤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机,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 的形势,从而使 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①概念:宗法制是实行按照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

征。特点(即核心原则)是 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 地位。 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 宗,在本国为 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 ,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 与 的关系。这样按 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 —卿大夫— ”的宗法等级。

③影响:周朝灭亡后,宗法制被废除,但是宗法观念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

①神权与 结合(如: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 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如: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的高度集中(如: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

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b)

(1)统一的过程:

①从公元前230年到 年,秦先后攻灭韩、 、魏、 、燕、 ,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王朝——秦朝;

②公元前215年 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 (九原至咸阳)、长城(西起

临洮、东到 );

③公元前214年,秦开凿了沟通湘水和 两大水系的 (连接长江和 两大流域),平定岭南,置郡(包括南 郡、 郡、象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④在“西南夷”(今 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开辟“ ”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是该地区进入 政权版图的开始。

(2)统一的影响:

①结束了 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集权

的秦王朝,人民开始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 格局的形成,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增强,为后来中国 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秦朝“大 ”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1)郡县制的建立

①建立:始见于 时期,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把郡县制作为

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推广到全国。

②内容及特点:“ ”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 、郡尉、 等职官;“县”隶属于“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 ”,县下有“乡”、“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 ”;郡县长官一概由 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 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影响:是 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度的建立

①建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 ”,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②地位及权力:皇帝集行 、 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享有 的地位,后来,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③特征: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

④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 性和 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3)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 。 :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 系统。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

(1)概况:西汉 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3个 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监察地方高官和中央官员。

(2)职责:监察地方政治。

(3)目的: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

(4)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国家政权的巩固,防止 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唐朝三省六部制 (b)

(1)概况:唐代中央设中书省、 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 、礼、 、刑、 六

部,门下省设 ,作为三省宰相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六部制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袭。

(2)评价: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 和监督,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

三,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

(1)措施:宋代设 (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 ),

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 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立 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 总理财政,长官为 ,分割宰相的 权。

(2)目的:防范宰相 ,加强统治,提高 ,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元朝的行省制度 (b)

(1)设置:

①元朝以行中书省(简称 )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 个行中书省。

②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 ”(特指今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和宣政院管辖的 和四川、 部分地区。

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 、州、 。

(2)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 ;

②军政要务呈报 ,行政官员不能更改 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蓬莱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17延吉市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学习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